《邂逅》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一个寒冷冬天的夜晚,雨超一如既往的坐在如约酒吧里无聊的一个人。这是他在这边出差常来的地方。
“**,麻烦给我来一瓶红酒。”
一个豪放的不能再豪放的声音惊呆了全场的“观众”,雨超也同样不例外。在第一时间里他回头打望了坐在最角落里声音听似狂妄的女人。清纯的脸蛋,雪白的皮肤,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地道的乖乖女,她的话语跟外貌让见多识广雨超的大脑里不自觉蹦出一个假设“为情所困。”
她,瑞琪,一个22岁的女孩,攻读本科之余干着轻松且薪资可观的工作,可称的上是一个白领。
不到10分钟,雨超再一次回头打望时,惊讶的却发现,上一秒惊艳四射的瑞琪此刻却趴在了桌上,一动不动的样子。雨超的心为这眼前楚楚可怜的女人加快了几分跳动,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居然让他举着酒杯走到了她面前。
“请问,我可以坐下来吗?”雨超绅士般的小声说道。
“你是谁啊?干嘛打扰我呢?”毫不动弹的瑞琪冒出不削的回答。
“对不起,我没有恶意,不过我想,我可以帮你……
需要别的再问
LZ说的这个情节在真命天子第八集下半部分 http://tiebabaiducom/fkz=397231994 这个链接里的八楼
台湾1994年版的《七侠五义》中共分为12个单元,总共75集
分别为:(按播出顺序排列)
七侠五义之真命天子:9集
七侠五义之蒋平娶亲:9集
七侠五义之捆龙索:9集
七侠五义之英雄无泪:8集
七侠五义之公主逃婚:5集
七侠五义之双妹怨:5集
七侠五义之怒犯天条:5集
七侠五义之太岁庄:5集
七侠五义之太师还朝:6集
七侠五义之包公斗法王:5集
七侠五义之凤凰于飞:4集
七侠五义之美人如玉剑如虹:5集
12单元剧情简介:
··································
第一单元《真命天子》
出演:
阿敏——俞小凡饰
仁宗——施羽饰
涂善——龙隆饰
兰妃——邱于庭饰
葛青——杨怀民饰
故事梗概:
宋仁宗年间,兰妃诞下一子,正是太子。然而正当举国欢庆太子诞生之际,有奸人诬告太子乃兰妃与禁军统领葛青的私生子。仁宗大怒,赐死兰妃,追杀太子。兰妃之妹阿敏受兰妃之托在公公梁喜的帮助下,携太子逃离京城。一边,葛青获知此事,夜闯开封府,不惜以死表明兰妃与自己的清白,包拯认为事关重大急派展护卫暗中追查并保护太子安全。另一边,阿敏一路躲避奸人涂善的追杀,幸得陷空岛“五鼠”相助,一次次化险为夷。而当展昭追踪而来,偶遇“五鼠”,又会有怎样的意外发生呢?
·································
第二单元《蒋平娶亲》
出演:
柳青锋——赵树海饰
李 全——陆一龙饰
顾阿桃——白冰冰饰
双 双——张玉燕饰
故事梗概:
钦差大臣偶得襄阳王谋反的罪证,藏于金珠之中,返京途中被襄阳王派遣的柳青锋所杀,混乱中金珠被百姓李全所获,柳青锋毒杀李全,嫁祸蒋平。依照当地习俗,死者之妻顾阿桃要求蒋平代替李全,成为其夫,蒋平因一时误会而应允,那料想成亲之后才发现顾阿桃比他大了许多岁,简直可以当他妈了,而且家中还有一个16岁的女儿双双和六个孩子。年轻气盛的蒋平将做何处制呢?
·······························
第三单元《捆龙索》
出演:
阿敏——俞小凡饰
仁宗——施羽饰
涂善——龙隆饰
太子——陈皇玮饰
故事梗概:
转眼七年。流落于民间的阿敏和太子为了躲避追杀不断迁移,靠卖米糕为生。这一日涂善发现了他们的行踪,追至小宝的私塾,杀了夫子,小宝凭机智救的众学子,反而被涂善逼至洞中欲用火烧死,恰逢韩章赶到,利用地道将小宝救走。展昭阻止涂善,却被涂善出示的尚方宝剑所阻。阿敏闻之小宝遇难痛不欲生,焦急赶往途中被白玉堂所拦。然而不除掉小宝涂善乞会罢休,阿敏与小宝的前途一片渺茫,且白玉堂展昭阿敏三之间的关系却似乎越来越微妙了
·································
第四单元《英雄无泪》
出演:
平 常——午 马饰
平剑秋——宋达民饰
柳 凤——邱于庭饰
故事梗概:
平剑秋小小的身影,跪在牢外,十岁的孩子哆嗦于大年除夕的寒风中,只想见一见因杀人而被囚的父亲——平常,他想告诉父亲,母亲已经死了,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守着小屋,希望等到有朝一日父亲出来能再续天伦,但是万没想到狱卒出来的回答是父亲不愿见他。剑秋不明白也不死心,从此年年除夕都来求见,却是年年被拒。这年,他以20岁,开封府已由包拯接管,代替平常传话的,正是展昭,而这次的结果又会是…
································
第五单元《公主逃婚》
出演:
公 主——龚慈恩饰
少剑波——赵树海饰
雷星河——龙 隆饰
故事梗概:
辽国要与宋国公主和亲,否则将兵戎相见。宋仁宗为避免战乱,决定将公主远嫁。一向任性的公主逃出皇宫,遇见了侠士少剑波,并对他产生好感。展昭奉命寻回公主,公主就是不肯回宫。雷星河一路追杀少剑波一家,而雷星河又是展昭的师兄,展昭会将他绳之于法吗?但展昭发现雷星河是受人指示的,而这幕后之人究竟又是谁呢?
································
第六单元《双妹怨》
出演:
陆珠儿——王瑜文饰
苏 红——涂善妮饰
柴心农——李于文饰
阎正诚——陆一龙饰
故事梗概:
侠肝义胆、风流倜傥的锦毛鼠——白玉堂无意中卷进了一件扑朔迷离的复仇凶案中。情同姐妹的两个涉案女孩,同时喜爱上了白玉堂,是义重还是情深?!白玉堂将情归何处?不顾凶险彻夜进城的白衣女子原来是为了报仇!却谓心愿未了,执意离去。捕快柴心农不肯放人,却拦不住她,一路追捕,却是到了林中坟前。苏虹十岁时遭灭门,为体弱的珠儿所救,成为唯一的活口,小女孩也结为莫逆。后来她离开珠家,去习艺思图复仇。珠至狱中探虹,已经准备伏罪的虹,为了替来日无多的挚友一圆看盐田的梦,竟然越狱。两个女孩携手踏上盐田之旅,但谨守职务的农全力追捕她,真正的仇家阎更欲置她于死地;白玉堂却因缘际会发现了表面上冷峻无情的女孩令人怜惜的另一面。不知变通的农在险些害虹横死后才发现被人利用了,虹蒙旧时家仆相救才逃过一劫;但阎却挟持了珠,使诈将武功高强的虹打得经脉俱碎。展昭用药暂时延续她的生命,堂抱着她,一步一步与珠终于来到海边,在海风中,苏虹与珠儿正值双十年华的生命,一前一后地飘远了……
································
第七单元《怒犯天条》
出演:
卢大娘——毕镐娇饰
故事梗概:
妙手回春的洛阳神医为什么会招惹上权倾一时的国舅府呢?身为五鼠之首的窜天鼠——卢方,眼看自己的岳父蒙难,面临着家破人亡的空前巨变,会采取什么激烈的手段来雪耻复仇呢?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有谁能化解得了呢?
································
第八单元《太岁庄》
出演:
云问秋——萧 蔷饰
何牧田——杨庆皇饰
萧天龙——倪齐民饰
故事梗概:
一直通过书信往来,虽素未谋面但灵犀相通的有情人,在迎亲过门当天被权贵恶少设计抢亲,眼看着一段美满良缘就要付之一炬。新娘子能否平安脱险?多情公子又能否救出他的心上人?而专爱打抱不平的锦毛鼠——白玉堂又要如何为他们出头?忠肝义胆的展昭又为何会被牵扯在内呢
································
第九单元《太师还朝》
出演:
含 晴——俞小凡饰
莫山虎——勾 峰饰
襄阳王——田 丰饰
季 高——常 枫饰
庞太师——杜满生饰
故事梗概:
被贬还乡的庞太师居然要还朝了?!一心想谋篡大宋江山的襄阳王和庞太师居然要合作,他们会如何对付包拯?自命潇洒不羁的白玉堂,为什么会突然参加庞太师的比武招亲大会呢?是贪恋女色,还是另有玄机呢?太师还朝能否成功?而襄阳王的阴谋又会得逞吗?
································
第十单元《包公斗法王》
出演:
庞太师——杜满生饰
季 高——常 枫饰
赫连鹏——杨怀民饰
欧阳韶怡——王思懿饰
故事梗概:
一株能起死回生的千年娃娃参,引起了阳法王的觊觎之心。狡猾的庞太师一下抓住了这个机会,想利用阳法王来对付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开封府上下能对付得了邪门歪道的阳法王吗?包青天为什么敢冒犯天威,公然出言不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义能战胜邪恶吗?
·································
第十一单元《凤凰于飞》
出演:
高 峰——谢屏楠饰
唐少均——杨仲恩饰
包 兴——许文金饰
包 嫂——曾亚军饰
杜新语——俞小凡饰
故事梗概:
一对心心相印、郎才女貌的才子佳人,为了爱情相伴亡命天涯。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险境下,巧遇包青天的嫂夫人,偶然的邂逅却给包嫂带来了空前的危机。亲手抚养包青天长大,慈祥的嫂娘为什么会成为杀人凶犯呢?一向铁面无私的包青天面对这个困境,真是左右为难,他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吗?这对才子佳人最后能结成伉俪吗?
································
第十二单元《美人如玉剑如虹》
出演:
李何氏——李 欣饰
水寄萍——邱于庭饰
故事梗概:
行侠仗义,奉公守法的四品带刀护卫御猫展昭,为什么会藐视王法犯下劫持法场的重罪呢?一段年轻时相知相惜的欢乐岁月所留下的深刻记忆,让展昭踏上了不归路。他真的是鬼迷心窍、胆大妄为吗?这整个事件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阴谋,包青天能为他洗刷冤屈吗?他和她之间会有结果吗?
·································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每当我看见那些心怀苍生、慷慨激昂的人,出于某种奇怪的本能,总对他们抱以怀疑,怀疑他们或不能长久,或根本不真。真实长久的东西大都是平淡的。大海亘古而在,没有一块碑碣;生活错综复杂,也并非几个高调所能总结。
“我姓虞,名啸卿。我的上峰告诉我,如果去缅甸打仗,给我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我说心领了。为什么?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的袍泽弟兄们,我要你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心里想到的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心里想的是我的团——咱们前线再见!”
在一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溃兵之中,忽然出现了这样一个高贵磊落、耿介俊爽的军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当虞啸清说出“袍泽弟兄”这四个字的时候,那在《诗经秦风》里沉睡了千年的诗句一下子变得如此生动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西周灭亡后秦地的人们为报周幽王之仇,抗击犬戎进犯时所做的歌谣——我没有了外套,可以与子同袍;我没有了衬衫,可以与子同泽。袍泽之宜,是最亲密的友谊,是毫无保留的信任。王师中全凭了这样的友谊和信任,“同仇敌忾”,才不是一句空谈。
诚然,这样一段开场白不可谓不壮怀激烈。所失之处,唯在真切。
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能让人体味到壮烈背后的一丝虚假。这个细节,就是虞啸卿的马刺——他是坐车来这里的,未曾骑马。在以后的许多场景中,他的手上总拿着那只马刺。它在他洁白的手套里悠悠地晃着,在他乌黑的靴筒上轻轻地磕着,在那群缩头缩脑的溃兵中间遥遥地指着,一会儿指在他们破败的小院子里,一会儿指向那看不见的南天门,传说中的缅甸。
优越的一端拿在手里的,卑贱的一端指向他人。虞啸卿通过他小小的道具,自豪着、俯视着世界。这轻轻摇晃的马刺配着他举枪射屋瓦那一系列震人耳目的动作,让我想到的不是他刚刚引过的“岂曰无衣”的歌谣,而是杜甫《兵车行》里的句子:“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在他的眼中,这些即将被自己征去的、常年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败兵油子究竟是鸡犬,还是袍泽兄弟?
故事的结尾,这个一腔热血的年轻师座竟然倒向唐基的一边,放弃了良心和信义,辜负了袍泽兄弟,叫人既痛惜,又吃惊。其实,虞啸卿之不实,何尝是那时才开始的呢?他用一个接一个慷慨激昂的口号铸成了一条千里之堤,而真实的生活、清醒的自省,都被他藏在堤下的蚁穴里。
“文,我平生最敬的是屈原;武,我平生最敬的是岳飞。”虞啸卿如是说。
这是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的方向难以捕捉,因为屈原和岳飞的形象在现实中和史籍里必有出入,在史籍里和传说里又必有出入,甚至对于不同的听众也未必千人一面。比如虞啸卿所尊敬的那个屈原,和我所尊敬的屈原也许就大不相同。
遑论屈子的气节、抱负、文采,他在我的眼里,首先是个心怀慈悲的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长太息以掩涕”的时候,他是真的伤感于别人的不幸,而非像政治家那样摆个亲民的pose;《离骚》里又说,“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可见这份无邪的同情心不但广被身外之物,亦时时用在自己的身上。
屈子的悲悯并非一个姿态,而是一种性格,生而有之,浑然不觉,与伟大、崇高之类的形容词本不相干。他像一个小孩子,张着好奇的眼睛、侧着同情的耳朵去观察身边万物。因此美人芳草,皆可以因其言志;渔舟巫祠,尽可以引人遐思。
如果没有这份赤子之心做基石,《离骚》里的悲天悯人、《九章》里的清高忧愤,只不过是一个不得志的野心家在惺惺作态而已。可惜后世的许多人口口声声崇敬屈原,所学到的,就是这个惺惺作态的样子。
当虞师座面对一支来历不明,却用性命为盟军撤退赢得时间的部队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建议他们全部殉国。他命令旗手对着一个个满脸写着求生的活人说道:“诸位慷慨成仁,来日攻下南天门,虞某人会亲自为你们营奠。”
这究竟是壮烈,还是冷漠?此时江防已固,坚守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无谓的自杀。就算这个假团长冒名顶替,法无可恕,可是他的身边还有十几个人啊!十几条无辜的、勇敢的人命,在虞师座的眼里轻于鸿毛,轻到可以随心所欲的被用来为自己敷衍脸面,给嫌犯充当陪葬。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就是说,所 谓“舍生取义”的前提,是你珍惜生命、渴望生命。 可是虞啸卿并不珍惜生命。别人的生命,并非他所欲也,弃之如弃敝履。他甚至还没等到“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便已轻描淡写地替别人决定了舍弃。
我心目中的屈子,与这样的人当是南辕北辙。
其实,这个故事中并不乏跟屈原有关联的人。比如说兽医。当他的尸体像疲惫不堪的天使升上悬崖,垂着翅膀俯瞰山谷时,让我真切地体味到《离骚》里的超脱和无奈;
又比如龙文章。这个假团长小丑般地表演招魂,好似乐不可支,却忽然冷不防念出了四个字:“魂兮归来”,让你猛地想起战乱的悲惨、反抗的徒劳,想起当初屈子眼中国破家亡的江南,活生生就是中华现在的样子;
我甚至会选烦啦,因为他时时刻刻自省、自思,哪怕生死迫在眉睫也不能停止。那些旁白有的像鞭子,有的像镜子,全部只供自己消受。而他承受这些痛苦却也不为图什么实际的利益,只求保持清醒而已。屈原对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全世界都纷乱糊涂了,你一个人清醒又有什么用呢?屈子到最后宁可自沉江底也不愿丧失清醒,并非还想成就什么实际的功业,只因为这样一股与生俱来的固执。
可是在虞啸清的身上,我却看不到一丁点与屈原相似的地方。
再说岳飞。
虞啸卿的部队有个很有意思的叫法:虞家军。说这种称呼源自当时地方军阀割据的大环境,也算合情合理;但它无疑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那支曾经无往不胜,唯主将马首是瞻的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叫法并非偶然。岳飞当时的号召力、控制力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以至于他麾下常年在外征战的部队“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帝”。“岳家军”这个称呼本身,就暗示着一支大军与朝廷之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的微妙关系,再加上岳飞口口声声要迎回徽、钦二帝的政治主张,更坐实了高宗的忧惧。
当虞啸卿一腔热血要冲上南天门,“拿命换回做人的根本”时,却忽然发现虞家军中营以上的军官都被人抽调走了,自己成了名至实归的光杆司令。诚然,他的亲信有很大一部分被送上了南天门;诚然,唐基作为副师座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可是你能够想象,类似的情况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发生在岳家军中么?——只要岳飞本人还活着。高宗若不在风波亭处死岳飞与岳云,岳家军便是一片铜墙铁壁,无从自内削弱、分化。
所以,姑且抛却道德的制高点,仅用现实的眼光来看,虞啸卿的处事能力便同岳飞判若云泥。唐基笑着对虞啸卿说:“你以为上峰还会记你的仇啊?”——这真是一句大实话——虞师座在上峰的眼里,只不过一个爱耍脾气的小部下罢了,控制起来易如反掌,因此不要说提防担忧,就连跟他一般计较,都是没必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拿岳飞对军队的称呼来称呼虞师,是不是自不量力得可笑?而虞啸卿却自始至终认识不到这一点。所谓“志大而才疏”,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道德上呢?虞啸卿是否真与岳飞接近呢?
道德有两种。一种是大众的,规范群体行为;一种是个人的,约束自己的内心。前者比如名节、孝道、贞操,都是一旦违背,便会叫你万劫不复的东西,不由得人不敬畏。而个人的道德相比之下,则要无关轻重得多了。
个人的道德有时候不仅无力,而且模糊。在众人看来重于泰山的东西,在你自己可能轻于鸿毛;相反地,在众人眼里轻于鸿毛的东西,对你来说却可能重于泰山。遵从被大众认可的道德,会给人以归属感,勇气因此而生,中国历史上从不乏殉节、殉名、殉主、殉国者。可是,当个人的道德跟众人的道德想违背时,还有几人有胆色坚持自己的原则呢?
这就是为什么若让虞啸卿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攻打南天门,他也许真会毫无犹豫地赴死;可是要他阵前哗变,去当一个后人眼里无名无姓的冤鬼,只求此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便是强人所难。唐基在这里又说了一句无比精辟的话:
“你不是想上风波亭么?风波亭就是江对面的南天门上呢,你怎么不上去呢?”
杭州的风波亭现在变成了景点,世代受人膜拜,风光无限。可是在故事发生时,却远非如此。岳飞与儿子岳云、女婿张宪被牵至亭边,岳云、张宪斩首,岳飞赐死。那大约是个惨淡而隐秘的地方,周围没有唏嘘同情的百姓,更没有顶礼膜拜的祭奠者。在狱中羁绊良久的岳飞与两个亲人被草草拉入亭中,转瞬间一声不响地处死,然后一声不响地埋葬。至于死后留下的美名,在当时看来,谁也说不准是不是个奢望。
文天祥在临行前就曾把这样的忧惧写在了纸上——“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
虞啸卿所崇敬的风波亭,恐怕不是岳飞眼中看到的风波亭。前者代表着荣华与成就,在传说中代代繁衍;后者代表着孤独与危险,就出现在虞啸卿身边。可惜他其实既不能忍受孤立,又不敢承担危患。他所崇敬的岳飞,说到底并非风波亭上穷途末路的英雄,而是岳王庙里享受香火的雕像。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后汉书》里的一句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高峻的人容易被摧折,清白的人容易被玷污。这两件事都是可惜的,而且往往来得突然,叫人感叹天理不公。就像虞啸卿的转变一样,一夕之间,判若两人。
是这样么?
其实,真正的傲岸与清白,并不那么容易被折损、玷污,也并不仅仅流于皮相——你看那受胯下之辱的,是日后灭亡项羽的韩信;那槁木形骸的,是慷慨弹广陵散的嵇康。
那些看似皎皎的人之所以特别容易被玷污,也许是因为他们本就矫情自饰,装点清白;看似峣峣的人之所以特别容易被摧折,也许是因为他们一直拔发自起,充当高大。这样的皎皎与峣峣,不过自欺欺人而已,一遇挫折,倒戈得看似突然,实则再必然不过了。
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皎皎者、峣峣者?他们奋斗的历程上是否一直清白高傲,还是在某处已经被现实洗心伐髓,却仍旧要金玉其外,甚至继续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以至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只有天知、地知、皎皎者一人知而已。他们身边的人也许无从知晓,就如张立宪对师座十几年如一日的崇拜;他们身后的人也无从知晓,就如我们很难了解史书上的那些烈女忠臣真正的为人一样。
注:原作http://groupstianyacn/bulo/ShowArticleaspidWriter=0&Key=0&buloid=25373&ArticleID=524947
作者小船芝麻
评的只是虞啸卿的背弃,并非全剧,却也是全剧最有味道的情节。
让我想到新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小狗包地》(巴金),似有异曲同工之憾,细品之,弥深,弥艰。
韦素园(1902-1932)又名漱园,安徽霍邱县人,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一生勤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小品、诗歌等文学作品。逝世后,鲁迅先生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碑文,并撰写了《忆韦素园君》一文。
韦素园(1902~1932),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六月十八日生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实验区北大街一个小商家庭,其父韦美堂。韦素园兄弟共计5 人,他排行老三,大哥韦崇华(凤章)、二哥韦崇义(少堂)、韦素园原名韦崇文(乳名文魁)、四弟韦崇武(丛芜)、五弟韦崇斌,还有一个妹妹韦崇贤。韦素园自幼聪明,8 岁入私塾,11 岁与四弟韦丛芜进霍邱县立小学读书,民国三年(1914年)秋,叶集成立了明强小学,韦素园转入该校高年级第一班,同班同学中有后来考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的张目寒(1900~1980),还有后来成为作家和著名学者的台静农(1903~1992),著名翻译家、教授李霁野(1904~1997)和著名翻译家、韦素园的弟弟韦丛芜(1905~1978)。除张目寒外,他们后来都成为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中坚。在同学中,他不像“一般孩子似的爱嬉笑,总是沉默的时候居多,穿着黑色的背心,身体微微的弯曲,在别人谈笑时,他总爱咬着指甲,静坐在一角向上凝视。然而在他沉着开口说话时,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听他用缓慢但却洪亮的声音,发出考虑过的意见。这常常是热烈争论的终结。”(李霁野《忆素园》)韦素园从小思想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他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当时辛亥革命虽已发生几年,但镇上的大人、小孩还大多拖着辫子,在韦素园的倡议下同学们首先剪辫子,引起不少大人的惊奇。明强小学的校址在集镇的旧火神庙,庙宇的一部分变成了教室,但原有的泥塑火神像、文昌老君像,每年还有乡人去进香火,韦素园积极参加推倒泥塑活动,引起了一部分迷信乡民捣毁学校的大风波,后来终于推倒了泥像,明强小学在火神庙扎下了根。这曾引起过部分守旧派反对学堂的风波,可见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在他幼年就已形成。
韦素园从小虚心好学,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妙文,还会做诗、画画,1915年,在明强小学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13岁的韦素园看到校园鸡冠花盛开,他感兴吟诗一首云:
文冠屹立不求栽 ,壁上挺立独自开。
抛去世间尘俗气 ,今朝还与菊争魁。
还有一次,他画了幅兰花,兰叶下垂到兰根之下,自题题画诗云 : 身居高位要临下,英雄不论出身低。
从这些诗画中,不但可以看出韦素园从小的文学艺术才能,也可看出少年韦素园所追的高尚人生品格。
民国四年(1915)秋,韦素园小学毕业后考入阜阳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仍刻苦学习,且胸怀报国之志。一年假日,他与几位同学游离叶集五里的胜塔寺,见寺中清游观里塑有赵匡胤手持蟠龙棍的塑像,遂吟诗道:“愿借蟠龙棍,摧毁众妖魔,拯救我民众,建立新中国。”他在“大丈夫应马革裹尸而还”的思想激励下,17 岁便投笔从戎,毅然离开阜阳三师到当时风云际会的北京,参加了段祺瑞的参战军。但不久便识破了段拥兵自恃,祸国殃民的骗局,决然离去,依其大哥到长沙政法学校读书。这时,“五四”运动席卷全国,韦素园积极投身其中,并参于了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民国9 年夏,随兄长到安庆转入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进校不久,安徽教育界要求拨给教育经费的“六二”学运兴起,军阀马联甲竟开枪打死学生,使得群情激愤,学运波及全省。韦素园被同学推举到省学生联合会担任领导工作。他不分昼夜编写、刻印、散发传单,积极宣传鼓动群众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直到斗争胜利。同时,他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书籍,并经常把《***宣言》、《新青年》、《少年中国》等进步书刊寄给家乡亲友,引导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民国十年(1921),韦素园从安庆去上海,入上海渔阳里六号外国语学院补习俄语,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夏,与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曹靖华、蒋光慈等人历经艰险,行程3 月有余才到达莫斯科,正赶上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第三次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召开。他们作为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后,韦素园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莫斯科期间,尽管饥寒交迫,他还节约下零钱购买字典、词典和苏俄文学书籍。次年因病回国时冒险将这些书籍带回。
回国后,他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学习,帮助李霁野译校《往星中》,自己选译了梭罗古勃的《蛇睛集》。他和学友当时生活困难,常被迫卖文和典当衣物以解断炊之虞,韦素园就是这“堆”苦而有志青年的核心。
民国十四年(1925)春,经李霁野介绍韦素园去拜访鲁迅,经鲁迅推荐,他曾在北京担任《民报》副刊编辑。同年夏,在鲁迅的倡导下与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曹靖华组成“未名社”,韦素园的小屋便成了社址“破寨”。次年创办《莽原》半月刊,韦素园任责任编辑。他不但看稿、编稿,自己还译完果戈里的《外套》,经常笔耕至深夜。
韦素园为人爱憎分明。他在从事文学活动的同时,还为中国革命倾注满腔热血。他曾介绍霍邱籍的中共党员赵赤坪拜访过鲁迅;曾以未名社工作人员为掩护安置过王青士、王冶秋、李何林等一批霍邱革命者;为了表示对北京女师大反动校长林素园的憎恨,曾改名为“漱园”;还毫不妥协的与反动文人进行斗争。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拼命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持久呢。”韦素园终因肺结核恶化大量咯血,一病不起,于民国16 年春住进北京西山福寿岭疗养院。
在患病治疗期间,他一面卧床就诊坚持翻译和写作,一面关心未名社工作,支持友人们的战斗。
民国二十一年(1932)8 月1 日晨,正当而立之年的韦素园逝世于北平同仁医院,葬于北平西山碧云寺下的万山公墓。鲁迅得到韦素园辞世的消息深为悲痛,称“这是中国的一个损失”。他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素园逝去,实足哀伤,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不但手书了:“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的碑文,而且著文《忆韦素园君》,对韦素园做了高度评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