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土豆储存

夏季土豆储存,第1张

马铃薯种薯储存与粮食作物的储存相比有很大不同。禾谷类作物收获后的种子只要达到安全水分就比较容易储藏,马铃薯收获后的块茎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在储存期间易遭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烂。高温易伤热,低温易冻害,又由于马铃薯块茎既是营养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所以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入库前的准备

1、库房准备。2、库房要求通风干燥。3、温度可控。库内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4、并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120平方米用500克高锰酸钾、700毫升甲醛溶液)。5、种薯准备:将烂薯、病薯、冻薯、伤薯挑出,将好薯装入透气性好的袋内存放。保存好的种薯播种前1-2天切块或随切随种,不能早切,以防烂种。

二、堆放

休眠期短的品种不耐储藏,堆高在05-1米,储藏量不要超过全库容积的2/3,最好为1/2,便于管理。垛之间要留有空隙。

三、温湿度控制

种薯收获后,要增加种薯表皮木栓化的程度以提高储藏质量,温度保持在15℃-20℃,需要15天左右。进入降温阶段后,前期每天降1℃左右,当降至7℃左右时每天降05℃左右,最后稳定到2℃-3℃左右,开始进入安全储藏期。出库前温度逐渐上升到10℃-15℃,此时可以安全出库。储藏库的湿度始终保持在80%最好。

四、光照

种薯储藏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来说,种薯块茎表皮变绿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也能抑制幼芽的徒长而形成短壮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五、通风

在种薯储藏期间,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通风不良会防碍块茎的正常呼吸,影响种植后田间的出苗率。特别是刚入库时前半个月通风最关键,通风又可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保证种薯储存的安全。

总之,马铃薯种薯储存期间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种薯品质,降低储存期间的自然损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合格的种薯。

农户储藏少量种薯

一、农户取回种薯后,及时将烂薯、病薯挑出,防止烂病薯侵染好种薯。

二、选择具备通风条件的房间,储藏量不超总容积的三分之二即可,清扫干净。如果是水泥地面,最好用木制品或草垫等物品隔开。前期(9-11月)注意通风,根据设备条件尽量降温。中期(11月-2月),温度控制在1-5℃之间,要准备覆盖物,以保暖透气最好,勤观察种薯温度始终保持堆温维持在2-3℃之间为最适合,以防冷害及冻害发生后期(2月-播种前),气温上升到5℃以上时,部分有顶芽露出,要让种薯见散光,有必要时散存放,充分见光,但不能太阳直射,有利于形成壮芽,抑制芽过长,有利于切块、种植。

 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那么夏土豆怎么种植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夏土豆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夏土豆种植技术

 选种。无论从外地调进的或自留的马铃薯种薯,使用前都必须经过选种。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芽眼突起,表皮粗糙、龟裂等薯块均不宜作种,根据试验,在一定范围内,种薯大小与最后产量成正比。小种薯所含营养物质少,长成的植株长势弱,更有少数小薯还从退化株、病株或中途死亡的植株上收获的,不但退化严重,而且还容易传染病害,但都选大薯块作种,用种量大,成本高,一般选50~100克大小的薯块为好。如种薯不足,也不应低于15克,即每亩125~150千克。丰产地可用至300千克以上。

 切块。切块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种薯,打破休眠。切块和削腚破皮,可以加速内部新陈代谢,促使早日发芽。切块时必须注意切刀严格消毒。据试验,切刀带菌,扩大侵染是十分惊人的。如果菌量充足,条件合适,切一刀病薯,再切30刀健薯,几乎可以刀刀染病。切刀消毒的方法很多,从煮沸的食盐水中换刀具,用火焰烤刀灭菌;化学药剂有用75%酒精、02%升汞水、5%石炭酸、01%高锰酸钾、01 %度米芬(消毒宁),也可用苯骈咪唑44号、敌克松等药剂浸泡种薯。在切块消毒和淘汰病株方面,总结为“一看、二削、三切、四消”八个字。一看,即经晾种,轻微病薯发展为可见病薯后淘汰。二削,即由技术员或有经验者削腚查病,剔去病薯。三切,即对经过检查的健薯进行切块。四消,即在切块中发现病薯再用药水消毒。也有简化手续,不先削后切,而是每切一次消毒一次。经过认真消毒,其发病率可降低到01 %。

 催芽。春马铃薯催芽主要是提高土温,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温床、冷床、温室、塑料薄膜覆盖等方法。长江中下游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点作催芽床。如属酿热温床,必须用土将酿热物与马铃薯隔开,排一层马铃薯,覆一层上,覆上以砂质壤土为好。种薯少、床面大的,以铺一层为宜,床面不够,亦可堆三四层,但堆放过厚易伤芽,上下各层芽的长度也不一致。堆完后上面覆土3~5厘米。春季气温低,蒸发少,上面又有覆盖,浇水不宜过多,以免烂薯。催芽开始时温度可以高至25℃左右,以后应控制在15~18℃。温度太高,催出的芽细而长,如再遇高湿,还会引起烂薯、烂芽。

 施肥。马铃薯生长期短,吸收的肥料80%来自底肥,在马铃薯追肥的施肥技巧技术上,应掌握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和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可以归结为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

土豆的种植方法

 种薯处理:

 (一)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二)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长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长,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现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作好催芽处理,增施钾肥,并配合相应的氮磷肥,才能发挥小薯作种的生产潜力。

 (三)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时,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多数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后种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为宜。

 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当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时,单株产量相应降低,两者都与栽植密度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相矛盾因素协调统一。如果密度小时,虽然单株发育好,产量高,但由于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小,结薯较少,产量不高。如果密度过大,虽然总株数多,但单薯重很低,同样产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6000株左右,每株2-3茎较为适宜。

 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钭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三)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四)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收获果实: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磊,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反复,这首词写于1965年

资料拓展: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叶片初生时为单叶,逐渐生长成奇数不相等羽状复叶,大小相间,呈卵形至长圆形。

伞房花序生长在顶部,花为白色或蓝紫色;果实为浆果;块茎扁圆形或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薯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肉有白、淡黄、**等色。花期夏季。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传到印度,继而传到中国,如今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马铃薯喜冷凉干燥气候,适应性较强,以疏松肥沃沙质土为宜,生长周期短而产量高。因种子繁殖会导致性状分离,所以马铃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无性块茎繁殖。

马铃薯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有益气、健脾、和胃、解毒、消肿等功效。皮色发青或发芽的马铃薯因含过量龙葵素,有毒而不能食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马铃薯可以治疗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

马铃薯块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可防止坏血病,刺激造血机能;无机盐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马铃薯同时具有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多重特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要的食品品种之一,被列入七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中,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马铃薯又名土豆,英文名为potato。

马铃薯从何时、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和1700年修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至19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根据明朝的记载和著述,也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马铃薯就传入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29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