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北有道“玉祥门”,记载了哪个将军救全城百姓的故事呢?

西安城墙北有道“玉祥门”,记载了哪个将军救全城百姓的故事呢?,第1张

这个将军就是冯玉祥大将军,他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我们国家的革命事业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西安城墙北有道“玉祥门”,记载了冯玉祥将军救全城百姓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当时西安的军阀刘镇华在当地欺压百姓,并且常常是巧取豪夺,让当地的居民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生活,甚至是他还多次指使自己的手下去拐卖妇女,然后卖到别的地方。当地的百姓对于这样的军阀都是恨之入骨,都盼望有一天能够有一个人能够把这个恶霸给清除掉,然后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宁的生活。

而随着北伐军的不断深入,冯玉祥将军就是率命来攻打西安,来除掉这个地方上面的霸主。而冯玉祥当时更是临危受命,当时的战争情况对于国军十分不利,甚至是都快到了要被全部歼灭的地步,但是冯玉祥在国家利益面前丝毫没有退缩,反而是毅然决定要攻打掉西安。

随后,冯玉祥重整编队,便进军西安。由于城中的百姓常年受到压迫苦于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他们一听到冯玉祥将军要来,纷纷都开始准备要帮助冯玉祥。于是在城中百姓的帮助,终于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恶战终于把西安城给解放了。

当地的百姓为了感谢冯玉祥便将西安城墙北的一个门叫做是“玉祥门”以此来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功绩,同时也用这样的办法来怀念冯将军。

驾车路线:全程约17431公里

起点:西安市

1西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

2) 行驶90米,右转

3) 行驶70米,左转进入西华门大街

4) 沿西华门大街行驶190米,进入北大街

5) 沿北大街行驶610米,左转进入莲湖路

6) 沿莲湖路行驶21公里,稍向右转

7) 行驶210米,在第2个出口,稍向左转进入大庆路

8) 沿大庆路行驶3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枣园东路

9) 沿枣园东路行驶940米,稍向左转进入枣园西路

10) 沿枣园西路行驶20公里,稍向左转进入三桥路

11) 沿三桥路行驶510米,朝西三环/机场高速方向,直行进入三桥立交桥

12) 沿三桥立交桥行驶74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西三环

13) 沿西三环行驶53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

2沿福银高速行驶3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

3沿福银高速行驶1926公里,直行进入青兰高速

4沿青兰高速行驶1419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青兰高速

6沿青兰高速行驶2730公里,朝白银/武威/新疆/青海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350米,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8沿连霍高速行驶51公里,在兰州北出口,稍向左转上匝道

9沿匝道行驶470米,左转进入京拉线

10沿京拉线行驶17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11沿匝道行驶540米,直行进入北环路

12沿北环路行驶225公里,稍向左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56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S212

14沿S212行驶51公里,朝红古/西宁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16沿京藏高速行驶1586公里,朝G0612/西宁南线/湟源/格尔木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7沿匝道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西宁南绕城高速

18沿西宁南绕城高速行驶576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19沿京藏高速行驶169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20沿京藏高速行驶100米,直行进入西倒一级

21沿西倒一级行驶306公里,直行进入西倒一级公路

22沿西倒一级公路行驶154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23沿京藏高速行驶40米,稍向左转进入京藏高速

24沿京藏高速行驶1957公里,朝德令哈/库尔勒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5沿匝道行驶450米,直行进入S2013

26沿S2013行驶343公里,直行进入茶德高速

27沿茶德高速行驶1647公里,直行上匝道

28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西莎线

29沿西莎线行驶1338公里,直行进入德小高速

30沿德小高速行驶59公里,在大柴旦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31沿匝道行驶790米,直行进入S314

32沿S314行驶493公里,朝G3011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33沿匝道行驶10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柳格高速

34酒泉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柳格高速行驶1929公里,直行进入柳格高速

2) 沿柳格高速行驶70米,直行进入红格线

3) 沿红格线行驶193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当金山

  所谓南院门是跟一个叫南院的名字有关。

  南院原是清初陕甘总督行署的的驻地,座落在西大街中段的南面。光绪十四年(1888年)陕西巡抚部院由西大街鼓楼北面移驻到这里以后,叫做南院,南院大门前的街道也因而得名。南院大门前的广场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500多米长、约13米宽的街道,东接粉巷,西连五味什字,这便是南院门正街。由南院大门向东,顺着院墙往北拐,有一条甬道通马坊门和正学街;向西也有一条甬道通南广济街,叫院门巷。作为商业区来说,南院门这一地名,其实也是这些街道的泛称。由南院门正街的东、西两端向北拐,分别叫竹笆市、南广济街,再加上刚才说过的正学街,就形成南院门通往西大街的三条孔道。

  清代的西安城,东半部被八旗驻防城(满城)和汉军驻防城(南城)占据,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兵营,西北隅的大部分为抚标中营、副中营衙门和南、北校场等军事单位所占据,只有西南隅才是居民最集中的地方。由南院门一带向北到西大街中段,正好是这一人口相对密集地区的中心部位,多少行商坐贾纷至沓来,列肆设邸,百物汇集,经过长期地发展,逐渐形成西安城内最大的老商业区。据《长安咸宁两县续志》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陕西抚巡升允“复于署外甬道左右建楼十楹,招商住居,规模王大”,这对南院门商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重农轻商的封建社会也还是比较少见的。进入民国以后,南院先后为陕西省议会、国民党省党部、西安行营等机关所占驻。民国15年(1926年)又把南院西侧的箭道开辟为小百货市场,叫西安第一市场,由广场通到南广济街。到本世纪30年代,特别是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及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安外来人口突增,消费也随之增加,南院门商业区进入最繁荣的时期。

  那时的南院门一带,不仅集中了全城几乎所有的老字号,全国著名的几家大书店也在这里开设有分支机构,给这古城的商业街渗透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每年春节前后开始的灯市,人山人海,元霄夜的焰火、灯谜,五彩纷呈,仿佛又使这里一时成为全城的文化娱乐中心。

  南院门外围的商业街

  本世纪30年代是南院门最繁荣的时期。人们由西大街前往南院门,可以经过前面提到的那三条通道,这三条商业街都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专业市场。竹笆市早在明代就是竹器作坊集中的地方,屡经改朝换代而历久不衰。路东的阿房宫大戏院,是西安最早的**院;涝巷

  ,是传统的书画装裱、纸扎、棚坊、剪刀五金等工艺作坊区;还有个克利西服店,门面虽小,裁缝工艺竟是西北第一。路西的达仁堂是天津来的分店,牛黄安宫丸、虎骨药酒享有盛名;普太和,是西安著名的京帮中药老店;庐真照相馆也颇有名气。竹笆市走到头,往西拐就

  到了南院门正街的东口;如果由中段的克利西服店对过往西拐,走完马坊门,迎面就是“亮宝楼”,这里在清代是南院东花园的一部分。走到这里,实际上就已经进入南院门商业区了。马坊门路北的鸿安祥,是西安最有名的鞋店;天生园是食品老字号;民光**院也是西安

  的老**院,加上竹笆市的阿房宫,30年代西安仅有的两个**院就都集中在南院门附近了。

  正学街是一条文化商业街,因明代有正学书院而得名。清代这里开了许多笔店,曾一度改名笔店街。民国时期,又成了小型石版印刷业和篆刻图章、制作徽章、印制名片等手工艺集中的地方——50年代以后,又逐渐发展成为制作锦标、旗帜和印制运动衫等专业的中心——正学街走到头,正好又在“亮宝楼”门前与马坊门相丁,再继续往南走,通过一条甬道向西拐,就进入了南院门广场。甬道路东有一间远近闻名的算卦小屋“礼泉黄”,当时据说已经家传好几代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三天晚上,南院门的灯谜大会由正街、广场一直延伸到这里,而“礼泉黄”的谜面、谜底都不离经、史、诗、文和古典文艺,推陈出新,匠心独运,首屈一指。由这条甬道往西拐,路南的新履鞋店,是西安最早的新式制革厂和老牌皮鞋名店;还有一家只有两小间门面的“摩登商店”,专卖各种香粉、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等化妆品,是全城女士们向往的去处。路北的陕西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全国最早的图书馆之一,原先也是南院东花园的一部分,“亮宝楼”就是它的后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来西安逃避八国联军,第二年回京后,巡抚升允利用没有被带走的各地贡品,在这里修建了一处劝工陈列所,俗称“亮宝楼”。30年代又在那里开办了民众教育馆,添设了阅报室和生理卫生等展览室,还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一时成为人们文化济憩的热点。

  南广济街原是元代的药市街,明、清时南头叫五味什字,民国时期,路东还有一家广育堂,制配的痧药和杏核眼药很有名气;往西拐过弯,藻露堂的妇科良药培坤丸久负盛名,至今畅销不衰。南广济街也是银号、钱庄集中的地方。30年代又为刀剪作坊所占领,其中最有名气的是“梅花张”。当时,几乎每家刀剪铺的门匾上都是一个大“张”字,两边各有一朵梅花,有的还写上“老张家”、“老‘老张家’”、“真正老张家”等等,弄得谁也搞不清究竟哪一家才是真正的“梅花张”,大概仿名牌、争招牌的商场恶习历来如此吧。路东还有胡全林刀剪铺,打制的镰刀颇负盛名,夏收之前是买卖的鼎盛时期。由南广济街东侧还有两条甬道通到南院门广场,第一市场是一处小百货商场;院门巷是裁缝店和旗帜店的集中地。

  那时初到西安的人,如果要去南院门购物、观光,无论由哪条街道走过去,还没到目的地,单是外围的这些名店、老字号,以及西洋景般的大小玻璃橱窗陈设诸如达仁堂的大老虎和普太和的梅花鹿标本,鸿安祥的三尺多长的巨型鞋王等等,还有“亮宝楼”的动物园和生

  育模型展览等等,这些当时的新鲜玩意儿,就够你眼花缭乱上大半天的了。

  南院门商业区的繁荣与衰落

  30年代,南院大门前的广场和它南面那条东西向的正街,是南院门商业区的中心。

  先看看广场四角吧:东北角世界大药房的四层楼房(顶层只有一间大),是当时西安最高的“洋楼”,南邻是五洲大药房;西北角也有一座三层高楼,是亨达利钟表行,南邻是亨得利;西南角有个仅占一间门面的“上海王明山”,是一家货品最全的五金店;东南角的鑫记是全城最大的帽店,西药、钟表、五金、帽子这几个行业的榜首一下子全集中在这里了。

  从鑫记帽店往左拐,顺正街路北向东走:苏州老九章绸缎庄、浙江老凤样金店、德华斋眼镜行、裕兴祥纸张文具店、西京国货公司;过街、顺路南往回走:上海酱园、浙江南华(糖果糕点)公司、上海三友实业社(专营毛巾、被单等日用针织品),这些都是远近闻名的大字号、老字号。走到广场南面,有一家上海理发店,档次最高,博得**、太太、交际花和高等妓女们的青睐;再向西,正街西段路南有一家大芳照相馆,给杨虎城将军照过相,名噪一时。

  当时西安共有八家全国著名大书店的分店,其中五家就设在南院门正街;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在东段路南,世界、大东和北新书局在西段路北。这些书店每年两季为全省的中小学生供应各具特色的课本和大量的课外读物,也是全城师生节假日常去的地方。

  至于南院门的传统小吃,除了本文开头提过的三原粉蒸肉之外,还有第一市场的“醪糟大王”、羊肉饼;正街东段牛市巷口的王记粉汤羊血,西段卢进士巷二老樊家的腊汁肉(卤猪肉);南广济街口“老韩家”的挂粉汤圆、老何家“春发生”的葫芦头(清炖猪大肠)泡

  馍,还有油酥饼、炒荞粉、辣子蒜羊血、枣肉模糊等,都是地方风味十足,而且物美价廉,至今有口皆碑。

  南院门商业区的衰落是西安城商业重心大转移的结果。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元年(1912 年)陕西都督张凤翙下令拆除满城的城墙,开辟了东大街,接着又修建了两侧的街房,这是城内商业区逐渐向东半部转移的开始。民国17年(1928年)西安建市以后,市政府把满城区划为新市区,规划道路,标卖荒地,开辟了东、西、南、北四条新街,沟通了新市区与主要街道的交通。民国23年(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后,新市区的东半部逐渐发展成为新工业区,北新街附近也建设了不少新村,成为城内最阔绰的住宅区。东大街由于距离火车站和西一路的汽车总站都比较近便,成为西安交通的枢纽,于是新开设的商店、旅馆业也越来越向这里集中,逐渐成为一处新的商业区。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特别是第二年武汉失守以后,大批工厂内迁,接着是沦陷区的难民也大批地涌入西安,新市区的人口不断地增长,直通火车站的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也很快地发展成为又一处新的商业区。后来居上,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已经大部转移到东半部,南院门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解放后,随着50年代中期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和手工业的合作化,一些店铺、作坊合并,有些业主歇业、改行、迁走,南院门就再也不可能回复往昔的热闹景象了。这种情况是不能与苏州玄妙观、上海城隍庙的商业街相比的,尽管那里同时也经历过同样的社会改造过程。不同的是,后二者都位于旧城的中心附近,不像南院门那样偏处城西南隅;而且也都不是什么全城的商业重心(苏州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在阊门一带,上海的在南京路),不存在什么转移的问题;苏州的玄妙观、上海的城隍庙加上近旁的豫园,原本就是人们游览的热点,那里的商业是依托旅游天发展起来的,而南院门就缺乏这样的依托。倒是有两种传统小吃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今天南院门正街东段路北的葫芦头泡馍馆已经盖起了几层大楼,仍然挂着“春发生”的招牌:“老樊家”腊汁肉铺迁到竹笆市中段路东,居然扩大到两间门面。虽然主厨都早已不是老把式了,位置也仍嫌偏辟,但是由于调制地道,货真价实,慕名而来的顾客盈门,有时还得排队购买,供不应求。到底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更何况“民以食为天”呢。

在沙巴,这里不光有绝美的海岛风光,还有令人着迷的人文景观,马来西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国教是伊斯兰教,因此在全国各地也就有了众多的清真寺,而位于沙巴州里卡士湾畔的水上清真寺则是马来目前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原名叫作哥达京那巴鲁市立清真寺。乘车路过时远远看去,白色建筑物造型与蓝天完美的连成一体,和位于沙特阿拉伯Medina著名的Nabawi清真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清真寺建造在人造湖上,感觉有如浮在水面之上,因而得到“水上清真寺”的美称。

相传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Saba”的香蕉。这种香蕉成为远近驰名的特产,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Sabah”。沙巴州位于婆罗州的北端,是马来西亚东部著名的度假胜地。美国女作家曾在沙巴住过一段时间,她在自己的作品“LandBelowtheWind”(风下之乡)中,精彩地描绘了沙巴的风光。从此,“风下之乡”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沙巴最著名的别名。

来沙巴旅游,除了欣赏绝美的海岛风光之外,在这个多宗教和谐共存的城市,来一场文化之旅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全城有两座最大规模的清真寺较为出名,一座是州立清真寺,另一座则是市立清真寺(KotaKinabaluCityMosque)。单从名称来看,前者的地位显然更为重要,然而事实上后者却更为出名,因为市立清真寺就是此次的主角——水上清真寺,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它成为亚庇市的地标性建筑。

水上清真寺于1997年建成,可容纳最多12000名教徒祈祷。清真寺的四座宣礼塔和美丽的穹顶非常引人注目。白色的清真寺倒映在围绕它的湖水中,与充满神秘感的蔚蓝天色相衬,站在湖水前凝望的一刻,都会深深的为之震撼,如同受到洗礼。

以前清真寺不允许女性入内,现在比较开明的国家也允许女性参加礼拜,但一般所有的清真寺都不允许非穆斯林入内,认为他们是不洁净的。因为不是回教徒,是不能够进入到里面进行拍摄,刚进到里面拍了几张,就被人家赶了出来,真是挺遗憾的。

进入之后你会发现内部空间很大,绿色的绘有清真寺图案的地毯、高高的穹顶上绘有星星的图案,代表回教的星纹图案到处都是。如果想要进入寺内参观的话,首先必须在清真寺旁的绿色房子内登记,等待寺里的工作人员带领入内参观。和大部分的清真寺不允许女性或非回教徒入内不同,这里允许对外参观,同时也可以拍照。不过,在游览之前先要在登记处租借传统的马来服装,一套普通的服装租借费用是3林吉特左右,如果想拍照拍的好看点的也可以租借比较华丽一些的,价格在10林吉特上下。男士白色长袍加白色帽子,女士穿紫色长跑搭配头巾,只能露出脸,儿童根据性别不同也要换同样的服装才能进入。

水上清真寺与海滨仅隔一条马路,海滨的漫步道上,许多当地人在跑步、运动,这样悠闲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

沙巴三面环海,亚庇的海岸线朝西,所以每一天的日落都是值得期许的。夕阳西下,椰风阵阵,美丽的剪影如同一幅安静的风景画,让人心生平静。

如果这真的是一梦的话,我-宁愿永远生活在这梦境之中,生活在这个让人难忘的风下之乡,脸上永远绽放着幸福的微笑,漫步在海边吹佛着海风,看夕阳将海面染成金黄,看一对对恋人、孩子们快乐地相拥、嬉戏……。

“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

—— 迈克尔 · 法拉第

 

以科技赋能未来,领略最前沿的科学课堂。 9 月 4 日, 高新首府 开启了一场探索科学奥秘的奇幻之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想象力爆棚的互动体验。

· 遇见科学 触发无限惊喜 ·

活动当天,风趣幽默的科学实验老师,现场演示火焰掌、魔幻氦气、神奇干冰 …… 生动奇幻的实验使得在场的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在随后的奇趣实验环节,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DIY 一座会喷发的火山、体验水果发电的神奇,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切身体验科学造物,成为实验小达人。

 

每一个小小的探索,都是充满奇趣的冒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探索中萌芽生长。 高新首府带孩子们探索了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用科技魅力为孩子提供成长动力,同时,也为无数家庭带去更加智能的人居方式。

 

 

区域腾飞   坐拥繁华万象

项目坐落于高新 CBD 与高铁新城交汇处。作为宝鸡优先规划、优先发展、资源倾斜的区域,高铁片区发展势如破竹,提速行驶无缝衔接全国一、二线城市, “ 五纵八横 ” 立体交通脉络通达全城。同时项目坐拥高新 CBD 核心资源,举步之间臻享璀璨生活;学府资源聚集,高新二小、高新三小、高新一中、南山中学等配套环伺。赋能更高起点,助力孩子优秀未来。

 

  跃级新作   敬呈时代美好

不仅立足于优越的择址,更力求卓越的人居品质。项目汲取新亚洲建筑精粹,结合国际级开发理念,东萃西技的同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顶尖的建筑手法焕新打造府系迭代新作。

 

尊崇归家 至臻礼遇

生活的仪式感从归家开始。项目以尊贵奢享为标准,打造酒店式主入口大堂、公共庭院、组团花园、宅前空间、入户大堂等地上五重归家动线,让归家每一步皆是曼妙体验。人车分流合理规划,保障车行与人行的安全舒适,安享归家之乐。

▲社区主入口大堂立面效果图

多维园林 四季皆景

自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将自然融于生活的园林,是人类居住的终极向往。项目园林规划独具匠心,整体为三横一纵景观布局,景观会客区和多重绿化组团立体呈现,与镜面水景和瀑布景观交相辉映。园内覆盖智能雾森系统,增加空气湿度,缓解气候干燥。以自然为师,用接近景观的笔触,绘制成四季可赏的画卷,让生活更精致。

▲天钻系景观示意图

全龄社区 臻藏美好

从家的居住属性到社群属性,高新首府皆力求极致,倾力打造一个 “ 少有所乐、青有所享、老有所趣 ” 的全龄互动美学社区。业主食堂、恒温泳池、康养中心等星级社区配套一应俱全,满足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且社区自带幼儿园、金街商业及约 10 万方商务办公集群等配置,为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不断蓄力,让生活的每一刻都倍感舒适与幸福。

 

▲ 商办立面初步效果图

▲首府金街示意图

精工造极 匠筑藏品

建筑之上的生活演绎,从匠心打磨开始。标配指纹密码锁、可视对讲、新风系统、雾森系统、断桥铝合金窗 +LOW-E 玻璃、智能安防系统等多维高阶配置,智能远程管理, 360° 全方位可视化系统,让科技赋能精工,构筑至美天地。

 

 

三载首府,与城共荣

以 TOP 级人居标准,匠筑理想人居  

建面约 105-289 ㎡都会臻品

金秋置业季全城热势争藏中

 

明星户型   应市而来

 

时代西汉

所在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天天被高楼大厦包围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全城最高建筑是一座塔的感觉,但在陕西咸阳,距离西安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 有一个古城,全城方圆5公里,最高的建筑竟然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7层古塔。

这个古城便是咸阳市武功县的 武功镇

武功镇在武功县西北部,距离县城约16公里,距离西安约六七十公里。镇子不大,面积约40多平方公里,人口4万余人。

说起来也是够奇怪的,就是这样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小镇, 镇上却藏着一座千年古城——武功古城。

其实,只要到当地去,当地人都知道古城的来历,并且还能头头是道给你说出来,但一走出武功,知道来历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这个镇上还有一座千年古城。

这就要从武功镇的 历史 上找原因了。原来,武功这个不起眼的镇子有着一段非凡的 历史 :

武功镇上有条河,名叫漆水河,漆水河便是 历史 上的有名的 姬水 ,炎黄二部落曾生活在这里,后来炎帝部族有邰氏的后代姜嫄在武功生下了 历史 上有名的“农神”后稷,后稷在武功建立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邦国——有邰国。而 后稷是周文王的先祖 ,武功也因而是周人的发祥地。

时间滚滚向前,武功一直在 历史 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武功古城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 ,根据《隋书》记载,北周设置了 武功郡,在今天的武功镇修筑了武功城。 8年后,撤武功郡,设立武功县,县城仍在今天的武功镇上,当时是土筑城。

一直到解放后,武功镇一直都是武功县的县城所在地,直到1958年,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并为兴平县,武功变成了武功公社。

1961年,武功县建制恢复, 县城由武功镇搬迁到普集镇 ,从此之后,武功镇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镇子,但是千年老县城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于是就出现了今日这道风景线——“小镇上竟然藏了座千年古城!”

从县城变成乡镇,这落差虽然有点大,但对武功古城来说,也许冥冥中更是一种幸运吧。乡镇发展的速度更慢一些,无形中也很好地保护了古城的原貌。

今天,当我们来到武功镇时,时光反仿佛穿越回了千百年前,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座朴实的关中老城,虽然城墙和城楼都不见了,但是古城的 街巷、布局都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

武功城是一个狭长型的古城,被东西两道土塬夹在中间,形成一河蜿蜒、两岸人家的小城景象。

在武功城,老辈人都很清楚, 城里有“九街十八巷”:“九街” 分别为大北街、小北街、学前街、西街、东街(碾盘街)、宣化街(粮食街)、上南街(三槐街)、下南街和后街; “十八巷” 为草场巷、三鉴巷、蒋家巷、当铺巷、仁义巷、月季巷、韩家巷、马道巷、上阁巷、西寺巷、文昌巷、北仓巷、分水巷、东厅巷、南顺城巷、北顺城巷、东顺城巷、铁楼巷。

现在,除了文昌巷、北仓巷和铁楼巷已无存,其他的街巷都还保留着。其中, 最繁华的街巷当属小北街, 自古,武功便是商贸兴旺的地方,直到今天,小北街依稀可见当年盛景,即便是平常的日子,这条街上也是店铺摊位挤挤挨挨的景象。而每逢农历一、四、七,镇上赶集(北方叫“上会”),街上更是热闹。

除了古街古巷,武功古城里也保留着许多的 历史 人文古迹,讲述着独属于这座城的故事。

在武功古城,值得探寻的地方太多了。如果对武功“有邰国”的先周时期的 历史 感兴趣, 姜嫄墓、教稼台和郑家坡遗址 是不得不去的,这三个地方是武功时代最为久远的文化遗存。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顺着 三个人物的脉络 来行走古城。

除此之外,在武功古城的南侧,当地人叫南关的地方,还有明清建筑 关帝财神庙、道教胜地“小华山” 。在北关东侧、漆水河畔,还有 美阳古关、龙王庙、东岳庙、漆水河湿地 等。目前,这些景区全都是免费的。

武功的旗花面、普集烧鸡也很有名,黄小黄觉得,若有空暇,不妨来这里转转, 1小时的车距,只要一天时间,就能与一座千年古城相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34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