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匾额的题写有何规定或要求?

在我国匾额的题写有何规定或要求?,第1张

在我国,匾额的题写,虽然自古没有强制的规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匾额格式应该包括上款、下款和印章。同时,对上下款题写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上下款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年月日。有时一些匾额为了表彰受匾者,往往会在写一段关于受匾者事迹的文字,这段文字根据匾额整体的形制以及上下款的规则,或是放在上款作为序或是放在下款作为跋。

印章的位置一般是在题匾者名字的旁边或下面,但也有不少匾额的印章是在匾文正中央偏上方。

五字--家和万事兴。

五字--鸿福吉祥居。

五字--花开富贵地。

五字--吉祥绕紫阁。

五字--心存志高远。

五字--风移兰气入。

五字--地暖花长发。

五字--年年气象新。

五字--勤和安康乐。

五字--国泰民风顺。

五字--花开如意新。

五字--瑞月开昌运。

五字--华屋满生辉。

四字--富吉安康、 吉庆有余、 园清居秀、 轩宅雅居。

四字--贤清福居、 静居高雅、 清雅闲居 、雅院生晖 。

四字--雅居春晖、 宁静致远、 恒泰永昌、福泽永存。

四字--春华秋实、 勤和家兴 、厚德传家、 德茂福盛。

四字--德福鸿厚、惟善德馨、 聪维德听、 德贵祥和 。

四字--碧宇生辉、 天赐百福、 门迎百福、福域祥宅。

农村建新房,大门匾额题,体现的一个家庭里立身之本,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可选择的词汇还是比较多的,当然有的大气,有的谦逊,各种风格都有,要看自己的心境了,比如:福寿延绵、积善余庆、钟灵毓秀、 风生水起、正大光明、知足常乐等都是不错的,有盼健康的、有盼当官的、有盼发财的、有盼快乐的,总之都是表达主人的美好愿望或者告诉外人这家的立身之本,做人的底线,像“正大光明”,一般只在皇宫和县衙才能见到,私宅应该很少有人用。

古代对于一个乞丐来说,如果看到大门匾额,就能知道这家进去乞讨是否会有收获,如果看到“福寿延绵”、“积善余庆”的家庭,进去后大体不会失望而归,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家庭就一定差。

“平衡点”比较喜欢“知足常乐”,其实我们知道健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是因为是父母的馈赠,所以很少有人珍惜,一般会等到真正失去后,才开始后悔,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其实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快乐其实就是心理层面的健康,知足常乐表达的就是对物资的满意和对精神层面的知足,是乐观向上的心态。

当然“福寿延绵”是那种期盼家庭和睦,世代同堂,子孙绵绵的,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需要有德高望重的人坐镇才行,一般的家庭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平衡点”在杭州见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100多口人的合影,看着很壮观,当然海口的“宣德弟”、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等也很壮观,是不错的楷模。

当然这些匾额一般都是四个字的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还有一些人会找名人墨宝来拓,也是不错的选择。

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祖德荣昌、慎终追远、楷模家声、祖荫万年等,也可以照古人那样写某某年某某科公务员。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说文解字》作“额”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地处晋东北的定襄居民,对院门门匾更是格外重视,凡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门匾,以至形成了一种门匾文化习俗。那么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人门匾写了什么

 单家独院是我国北方居民传统的居住形式。有院就必有院门,院门是家庭门第的表现,所以人们对院门的设置、装饰颇为讲究。地处西北的天水居民,民宅建筑中的一个传统文化现象就是对院门门匾格外重视。一些家境殷实、住宅讲究的人家,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装饰性匾框并题词,门匾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闪现着极其亮丽的文明之光,蕴藏着天水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过去,门匾多为青砖雕磨或木刻而成,也有少数是石雕的,多呈长方形,横嵌于门楼的门楣之上,使门楼顿生灵美之感。其规格根据院门而定,门阔匾就大,门狭匾则小,普通者长约100厘米,高(宽)30厘米左右。现在,随着建筑材料的换代和工艺的更新,门匾的用料逐步由水泥和洗砂取代了青砖,进而改为瓷砖组合了,可是匾文化的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就大为失色,仅剩文字艺术了。

 一匾刻三字者居多,如“祯祥第”、“耕读第”、“康和居”、“静心居”、“和为贵”等;四字匾也多见,如“福寿康宁”、“紫气东来”、“勤和家兴”等;一匾二字五字者较少。

 小小一块门匾,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风貌,与遍布城乡的文物遗存一样,闪烁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光芒。

 二字

 逸苑 沁园 归家 敦厚 凝瑞

 三字

 祯祥第 映兰轩 兴盛居 兴隆第 祥和居 听雨院 陶然居

 树德第 瑞德第 清玄阁 勤怡居 勤朴居 勤德第

 勤和居 平为福 茂德第 灵雾楼 康和居 静心居 和为贵 耕读第 福康乐

 福德第 福安居 浮缘阁 风雅居

 德泽园 崇德第 长源居 博雅居 安乐居 居之安 耕读第 清平居

 清吉居 清泰居 吉祥居 福寿居 泰和居

 敦厚居 种德第

 四字

 紫气祥光 紫气东来 紫华富贵 紫阁生辉 壮志凌云 钟灵毓秀 招财进宝 载阳凝瑞

 蕴福潜祥 云蒸霞蔚源远流长 园清居秀 吟雪踏梦 一帆风顺 雅院生晖

 雅居春晖 轩宅雅居 旭日东升 幸福之家 幸福人家 向阳门第 祥云北至

 祥天福地 祥光满院 祥光吉宅 祥光福地 贤清福居 喜气盈门 物华天宝 五世其昌

 五福临门 蔚起家声 惟善德馨 万紫千红 万象更新 万祥云集 万事如意

 万事亨通 万事大吉 万福频臻听香水榭 恬静风雅 天赐百福 梯云筛月

 唐宋情怀 泰和恒康 太白遗风 松风竹韵 松风梅品 四时如意 四季平安

 四季呈祥 四海同春 四海升平 顺时集佑 水天一色 时和岁好 三元及第 三阳开泰

 瑞气盈门瑞福呈祥 日照春晖 人寿年丰 人杰地灵 清雅闲居 勤劳致富

 勤劳门第 勤和家兴 前程似锦 千祥云集千秋永旺 鹏程万里

 凝祥聚瑞 凝祥集瑞 宁静致远 鲵鹏展翅 纳福迎祥 明德惟馨 民生在勤

 门臻百福 门盈五福 门迎百福 美满幸福 满院生辉 龙吟国瑞 龙凤呈祥

 龙飞凤舞 六事修治 六合同春 兰蕙齐鸣 静居高雅 锦绣前程 家运亨通

 家兴业旺 家兴财旺 集福凝祥 集福凝瑞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吉庆有余

 积德人家 惠风和畅 华夏腾飞 户纳千祥 厚德传家 鸿儒雅居 鸿光福居

 鸿鹄凌云 鸿福聚德 恒泰永昌和气生财 和睦家庭 贵在自立 耕读传家

 高阁凌云 富吉安康 福泽永存 福域祥宅 福泰永昌 福泰富康福寿盈门

 福寿康宁 福瑞祥和 福如东海 福禄祯祥 福禄安宁 福居鸿光 福积泰来

 福地洞天 福德乾坤 凤翥龙骧 风清素朴 风清气瑞 风华正茂 繁荣昌盛

 恩泽千秋 德勤怡安 德茂福盛 德贵祥和 德福鸿厚 丹凤朝阳 大展宏图

 聪维德听 春意盎然 春色满园 春满人间 春华秋实 春和景明 春光满院

 藏龙卧虎 碧宇生辉 碧宇藏龙 宝山霞蔚 柏翠梅香 百事大吉 安泰之居

 耕读传家 听香水榭 宁静致远 明德惟馨 水天一色 梯云筛月

 鸿光福居 福居鸿光 祥光福地 祥天福地 瑞福呈祥 福瑞祥和

 集福凝祥 集福凝瑞 蕴福潜祥 凝祥聚瑞 凝祥集瑞 载阳凝瑞

 福禄祯祥 福禄安宁 福寿康宁 福寿盈门 泰和恒康 紫华富贵

 福泰富康 福泰永昌 富吉安康 吉星高照 庆有余 钟灵毓秀

 旭日东升 日照春晖 春和景明 春光满院 惠风和畅 风清素朴 万紫千红

 园清居秀 轩宅雅居 贤清福居 静居高雅 清雅闲居 雅院生晖

 雅居春晖 松风梅品 宁静致远 恒泰永昌 福泽永存

 源远流长 千秋永旺 华夏腾飞 风华正茂 前程似锦 锦绣前程 壮志凌云

 鹏程万里 鸿鹄凌云 鲵鹏展翅 龙飞凤舞 龙吟国瑞 一帆风顺

 幸福之家 安居乐业 安泰之居 家兴业旺 家兴财旺 春华秋实 勤和家兴

 贵在自立 厚德传家 耕读传家 鸿福聚德 德茂福盛 德福鸿厚

 福德乾坤 惟善德馨 聪维德听 德贵祥和 高阁凌云 碧宇藏龙

 藏龙卧虎 碧宇生辉 天赐百福 门迎百福 福域祥宅

 祥光吉宅 紫阁生辉 紫气东来 紫气祥光 瑞气盈门

 祥光满院 风清气瑞 千祥云集 万祥云集 万福频臻 万事亨通

 万事如意 吉祥如意 家运亨通 顺时集佑 蔚起家声 德勤怡安

 五字

 安居入画图 畅怀年大有 崇仁自履祥 传家思孝友 春光映日新 春降千门福 春令继德泽

 纯善玉家庆 德厚富春秋 和风蔚早春 和谐世间春 洪修传景瑞 花开春富贵 华文春日丽

 华屋辉生壁 极目世同春 家和万事兴 金室耀祥光 俊才体祖先 立德惟敦本 良辰逢雪霁

 梅花含白玉 梅花开五福 梅占百花魁 明心光世业 年丰人增寿 人杰地灵时 人乐庆和年

 人随春意泰 荣登庆国贤 瑞气霭春晖 瑞气临门早 瑞色紫云高 升平天下瑞 盛世幸福居

 诗书百代香 世再玉廷天 岁岁平安日 岁新绵甲子 岁月随人好泰运文明远 天开清淑景

 同福寿天恩 文明光照德 文章永传启 五福萃华门 物华天宝日 祥辉四望新

 兴中兆世昌 秀达显仁献 旭日临门早 旭日千门启 永德大光宣 永宜宣圣德 玉堂浮瑞气

 玉堂开春色元德兆吉祥 云霞呈吉日 兆宪富凡祥 兆祥以万年 贞元景福长 忠厚传世珍

 忠孝永长红 天地国(君)亲师

 客家门匾

 气势宏伟门匾

 陈姓门匾

 杨姓门匾

 通用门匾

 通用门匾

 孔姓门匾

 卢、杨、王、骆姓门匾

 卢姓门匾

 ▲门字的最后一笔改勾为竖体现古代消防理念。

 ▲中和殿

 在紫禁城所有门匾中,繁体的“门”字最后一画笔势垂直向下,没有勾脚,从勾变成了竖,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呢在古代,每个字的笔画都可以区分其五行属性,“门”字的勾脚是属于“火笔”,因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易被火焚,古人担心带有“火笔”的“门”字会招火,所以将门匾中的“门”字最后一画从勾笔改为竖笔,这种写法很早就有,明清宫殿的匾额中的“门”字都这样书写。

 所谓门匾是啥意思

 单家独院是我国北方居民传统的居住形式。有院就必有院门,院门是家庭门第的表现,所以人们对院门的设置、装饰颇为讲究。地处晋东北的定襄居民,对院门门匾更是格外重视,凡院门门楣上方大都要镶嵌一方门匾,以至形成了一种门匾文化习俗。

 门匾的特征与历史:

 从建筑的角度讲,门匾既没有稳固基础的功能,又没有衔接结构的作用,只是一种美化门面的装饰,这种装饰效应,就是文化的表现。

 门匾多为青砖雕磨而成,也有少数是木刻或石雕的,多呈长方形,横嵌于门楼的门楣之上,使门楼顿生灵美之感。其规格根据院门而定,门阔匾就大,门狭匾则小,普通者长约100厘米,高(宽)30厘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材料的换代和工艺的更新,门匾的用料逐步由水泥和洗砂取代了青砖,及至90年代大部分已改为瓷砖组合了。

 门匾文化主要表现在它的雕刻艺术、装饰艺术和文字艺术上。门匾一般都雕有纹饰边框,有云纹、龙纹、花草纹、竹节纹、富贵牡丹纹等多种式样,讲究者还雕有"暗八仙"、"四季图"、"百寿图"、"富贵迭不断"等。也有的不雕刻花纹,只是把砖框磨琢得极光滑极细腻,给人一种朴素大方之感。框内由青方砖拼合组成,都雕刻有文字。一匾刻四字者居多,如"耕读相传"、"福寿康宁"等;三字匾也多见,如"居之安"、"和为贵"等;一匾二字五字者较少,但也有见,二字者如"敦厚"、"凝瑞"等,五字者如"鸿光照千秋"、"家和万事兴"等。无论是四字匾还是三字、二字、五字匾,多为吉祥语言,有的借用现成的典故成语,有的是根据院主人意愿而编,其内容十分广泛。字多为阳雕,也有少数为阴刻的。字体多见楷书和行书,篆书、隶书也有见,但数量极少。

 门匾的出现可谓历史久远。最初多表现于城楼、衙署、寺庙、园林等公共场所或官宦显贵之门,比如河南省开封市的"大相国寺"匾即是北宋初年扩建该寺时京城的一位书法名家题写的。后来好多商铺店家也把门匾的形式借用来做为对自己的广告宣传,比如北京的"六必居"、"全聚德",太原的"认一力"、"清和元"等等。

 在定襄境内,笔者见到的历史最久的门匾是芳兰村清顺治、康熙年间宣威将军薄迁富故居的院门门匾。此门匾系青砖雕刻而成,长约120厘米,宽约40厘米,磨砖滚边为框,四角雕有祥云,阴刻四个很难辩认的篆字,算起来此匾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可惜在70年代末新院主翻修宅院时,将门楼和门匾一起毁掉了。现在保存较完整的院门门楼及门匾最早的多是清代中晚期的遗物,如北社东洪福寺门匾即为清道光年间所置,镇安寨杜天文宅院门楼及门匾,芳兰村李祥禄、刘维亭宅院门楼及门匾等都为清末遗物。

 门匾语的文化内涵:

 其一,趋吉求安心理的表现

 其二,兴家立业心理的表现

 其三,喻理劝世心理的表现

 其四,壮怀明志心理的表现

  A           滕王阁的三块匾额:  瑰伟绝特、东引瓯越、滕王阁                                 

  1、大家抬头所看见的滕王阁的匾额是宋代书法家苏东坡所题写的。        

  A

  2、滕王阁殿中上方那个狂草的匾额,能认全的人不太多了,这四个字分别是“瑰伟绝特”,它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草书匾”,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阁的独特之处,它取自于韩愈的诗句“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因此,滕王阁就有了“西江第一楼”的美誉。

  A

  3、另有匾额:东引瓯越

  A

  三个匾额在滕王阁上依次排列:

  A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是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公生前手笔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 4.5米。 东为“江山入座” , 西为“水天空霁”, 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

  中厅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

  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东墙上有1.85 ×2.65米的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

  第四层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 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原画为已故江西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左边这幅名为《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所作《神仙传》。右边这幅是黄秋园先生临摹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关仝的原画本已模糊不清,黄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笔法,勾线线粗壮雄健,其风骨神韵尽得原作精髓,令人叹服。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二厅。两厅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书画家泼墨挥毫的书画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极佳环境。这里也是前来游览参观的名人题词留言的所在。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纸为底色,蝴蝶乃是用细铜丝勾勒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画面下部盛开的白色花丛是南昌市市花金边瑞香,花瓣用蛋壳拼成。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 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对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并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

  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在三楼已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滕王阁的陈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同时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常用匾额题写落款人的称呼一般和书画差不多,都是留个常用字号(名号都可以)书写时间在匾上出现的话一般也是出现在两边的小字里。

如果有特殊的情形,作者感觉有较大时段或特定身份方面的性质的(感觉注记在两旁的小字里不足以让人重视),落款具体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妥。

在传统建筑的装饰行为中,匾额是不可或缺的素材。文词适中,悬挂得当的匾额足以表现书写者的才华与文采,并且透过视觉与意念的传达,塑造空间的风格。

匾额通常摆设在门楣、寿梁和枋梁上,它的形式通常以横长形和竖长形居多。

匾额上除了上述的主文之外,左右的小字大多撰写捐赠人及头衔,和落款的年代,有时候正上方还会有皇帝的玉玺,许多寺庙就是藉著匾额上的资料,而确定它的创建年代。

一般情况下,匾额的写作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题书时要求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上款下款的书写位置得当,字的大小适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92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4
下一篇2023-09-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