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春景 [宋代]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宋词三百首,春天,写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碧苔:碧绿色的苔草。飞絮:飘荡着的柳絮。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双脸:指脸颊。
赏析二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
创作背景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天涯到哪里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
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懊恼。
全词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苏轼在杭州曾收一侍女名朝云,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
苏轼后来被贬谪到惠州。
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
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
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首《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
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伤春之情。
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伤心落泪,难抑悲情?
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历经磨难,如同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绝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
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
“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烦恼。
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
“佳人”之喻,不正有屈原“香草美人”的意味么?朝云的绝望也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
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
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阕侧重哀情,下阕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在春天去寻花问柳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不,几个朋友相邀即走,去翠华山下赏玉兰。
车行至目的地,哪有什么花儿呀!连个花骨朵都没看到,只能望着远处那一树树披头散发枝条低垂泛着一点点鹅黄的柳树兴叹。
然而,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如此养眼,阳光明媚得使人不忍心失落,索性,沿着环山路溜达着看风景吧。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这是这些年来经常听到的名字,一不小心,便遇到了。遇到了便是缘分,既然有缘,那就一定要去看看的。
心中的园林,好像都在南方,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小桥流水,青藤素花,那是精美、纤细、雅致、高贵的象征。才子佳人的故事,浪漫邂逅的传说,应该都是在那儿发生的。我对秦人秦韵天生有一种抵触,粗犷、豪放、深沉、雄厚,总觉得秦人和精细的事物是无缘的,否则,和吼秦腔的爱好怎么匹配?
当走进这里,亲眼见到从关中各地收集而来,又按照1:1的比例复建而成的明清古民居、戏楼、店铺、祭坛……才深深地感到,这不但是在还原一段历史,铭刻一种记忆,更重要的是在留存和保护一种文化,是在镌刻和铭记一种艺术,那么精致、华美、大气、恢弘。原来,美,是可以这样展示的,魅力,是可以这样不用语言,只是静默着,就可以让人心甘情愿折服的。
一脚踏进关中民俗博物院,心灵先被震撼。没想到就在距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方净土,在静静地承载着一段历史,定格着一种文化,还原着一个时空的缩影。
春景艳丽的地方有扬州、无锡、大理、阿里山、毕节等。
1、扬州
三月里的扬州,是绚烂的。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在春日里扬州给人们准备了太多的惊喜。无论是烟雨蒙蒙的瘦西湖、琼花纷飞的街巷,还是雨后被雨水浸透的青石板路、静雅别致的园林,每一帧画面都会在不经意之间扣上你的心弦。
2、无锡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美,无锡的美,在春天。探访春日的无锡,不妨坐上1号公交线,到达蠡湖之滨的鼋头渚。从碧波荡漾杨柳依依的湖边到远处绵延的山丘,会发现一抹粉红格外的亮眼,原来是鼋头渚的樱花开了。
3、大理
人们都说大理藏着风花雪月,三月的大理,春光正好。穿梭在大理的田园间、古城间,遥望远处苍山绿意正浓,搭配着近处蕴蓝无边的洱海,定会惊叹这配色的清新,这个时候最适合租上一辆小电驴,沿着洱海骑行,沐浴大好春光。
4、阿里山
三月之际的阿里山,上演着一年一度的铁道樱花祭。挑上一个清晨,在水雾蕴绕的阿里山里登上复古小火车,在嘟嘟嘟的声音中在山间穿行,透过车窗看着白烟里的团团的樱花粉,花瓣在火车惊起的微风下缓缓的敲打在车窗,一刹间或许还会存着正在穿越仙境的想法。
5、毕节
在美好的春光里,遇见最美好的天气,邂逅最美好的花期。探访毕节,贵州醉美的春。当阳光穿过绿叶间的缝隙,唤醒花蕾,行走在索玛花桥上向四周展望,满山遍野的杜鹃在竹篱间嫣然一笑,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醉了。
以上内容参考-扬州市
破阵子·春景
晏殊 〔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可以先读懂意思再背: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后刚好是清明时节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
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和同伴们玩斗草之游戏而得胜,不由得脸上生笑
作者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注释
①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②新社: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巧笑:美好的笑
4斗草:古代民间游戏。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用草作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用“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品种多寡,多则胜,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赏析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江南的春景的唯美句子如下:
1、诗人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她就像二月早春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粉嫩迷人。自从和她别离后,十里扬州,春风过遍,却再也遇不到像她一样美的了。江南的春天,也都黯然失色了。
2、江南的春天,也是平淡而美好的岁月,值得好好收藏。
3、江南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而江南的春天,更是温柔无限,风光旖旎,处处皆是好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当江南遇上了春天,焕发出一片生机,流淌着水似的妩媚,还有哪里比它更美,更动人呢?
4、诗人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她就像二月早春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粉嫩迷人。自从和她别离后,十里扬州,春风过遍,却再也遇不到像她一样美的了。江南的春天,也都黯然失色了。
5、江南的春天,也是平淡而美好的岁月,值得好好收藏。
6、江南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世外桃源。而江南的春天,更是温柔无限,风光旖旎,处处皆是好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7、当江南遇上了春天,焕发出一片生机,流淌着水似的妩媚,还有哪里比它更美,更动人呢?
8、岁月如水,洗去了江南的华丽,那一度的歌舞升平,那一度的画舫夜行。岁月如潮,冲刷着江南管被人赋予的太多不属于她的颂辞赞歌。江南就是江南,江南也只是江南,那样的淡泊,那样的恬静,兀自笑得温婉。
9、水乡,你是人间的天堂,你是五彩缤纷的梦想,你让我流连忘返。
10、江南的山是灵性的,虽无质感、缺霸气,但能聚人气,育一方深沉。
11、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吴依软语,说不完道不尽的美!
12、江南像个透明的琉璃球,有她的意韵与灵气。江南正用她绚烂的魅色破译出江南人的思语。
13、江南,它定是以那唯美的画面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上留下那永恒的场景,留下那俊俏的模样,留下那悲伤的情怀。
14、江南不仅极其秀美,而且人烟稠密,十分富庶。可见江南水乡对人是多情的,柔情的!
15、天下着蒙蒙细雨,让整个江南蒙上了水汽,也为江南增添了迷蒙与神秘。
pò zhèn zi · chūn jǐng
破阵子·春景
yàn zǐ lái shí xīn shè , lí huā luò hòu qīng míng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chí shàng bì tái sān sì diǎn , yè dǐ huáng lí yī liǎng shēng 。 rì cháng fēi xù qīng 。 扩展资料
1、晏殊破阵子春景带拼音版
pò zhèn zi · chūn jǐng
破阵子·春景
sòng dài:yàn shū
宋代:晏殊
yàn zǐ lái shí xīn shè , lí huā luò hòu qīng míng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chí shàng bì tái sān sì diǎn , yè dǐ huáng lí yī liǎng shēng 。 rì cháng fēi xù qīng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qiǎo xiào dōng lín nǚ bàn , cǎi sāng jìng lǐ féng yíng 。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yí guài zuó xiāo chūn mèng hǎo , yuán shì jīn zhāo dòu cǎo yíng 。 xiào cóng shuāng liǎn shēng 。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晏殊破阵子春景翻译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3、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
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