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正心态 的中心论点

关于端正心态 的中心论点,第1张

摆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会看到自己发出像日月的光芒;而当我们不能摆放好自己的心态,则会如同烟花急速绽放,而后的如同尘埃一样,湮灭,无法持久保持。

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被武帝施以宫刑。武帝不愿就此放手,还给了他一个阉党当的官给他做。这样是很明确的侮辱,那段日子,是司马迁黑暗的时光。妻子也因为这样而离家出走。司马迁没有放弃,颓废,而是执笔奋书,写下了《史记》。鲁迅评价这本书为“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司马迁大胆地评判汉武帝的功过,武帝的许多缺点错事都被司马迁写了下来。这样,司马迁反倒阉割了汉武帝的功名。摆好心态,使司马迁垂名青史,流芳百世,发出日月的光芒。

唐朝有三大女诗人。其中鱼玄机是最薄命的一个,原因在于她没有摆好自己的心态。鱼玄机自幼才气过人,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在长成玉女之后,她嫁给了李亿当小妾。可是,小妾比不上正妻。在正妻的权威下,李亿休掉了鱼玄机。情场上的失意,使鱼玄机走向了堕落。最后由于猜忌而打死了自己的侍女,被判斩首示众。

冰冷的长安街头,判官一声令下,鱼玄机的鲜血洒向空中,一代才女就画上了句号。那年,她才二十七岁。

摆不好自己的心态,虽然会像烟花绽放一瞬,而后使游鱼系着大朵的尾巴跃入黑空,消失不见。奈何

与之相反有薛涛这位女诗人,在邂逅元稹之后,与之和好。但元稹在不久后离开了她。而她同样在情场上失意,但是她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了这个事实。她最终得以安度晚年,留下了那张粉红色的薛涛笔。

同运不同命,关键使看你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世界使网状瞳孔里面的一点黄,以光学的原理摄入其中的风景之所以不同,使因为你的心态。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二:摆好心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了心怀祖国,以报国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正确心态,这正是读书的良好心态,也是修身做人的正确心态。

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己为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稳着平天下的心态,先从修身做起,熟读四书五经、兵法奇谋、格物致知,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训,每天闻鸡起舞,笃信天道会酬勤,以至悬梁刺股来修身,而立之年之后,早已挑起生活的重担,以孝为先,闻名于乡里。“平天下”这一宏愿始终是儒生“达则兼济天下”的正确优秀的心态在知道在促进。

冯唐李广,一代名将,为何至古稀之年仍胸怀祖国、血战沙场。他们是愁“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愁没有圣主,没有机遇而逝去吗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一元稹:离思集之四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桃花运溯源及辨正

前文说: 盛唐的衰落,让大唐才子从闺怨闺情的方向抒发表达自己的忧怨苦闷。凡此类诗作,同时又是表达 男女平等 、抒发 爱情自由 和追求 婚姻自主 的绝好题材。以中国文学史观照,闺怨闺情诗歌,并非大唐诗人的发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晋的曹子建谢灵运等文坛老将,才是 闺情类文学 的鼻祖。优秀文学如《 诗 经》、《楚辞》、《玉台新咏》 等等,几乎全是类似主题的精华。

哪个男子不钟情,谁家少女不怀春?爱情,自然是人类生命诞生、演化内涵中最为美妙的情感。

古中国虽无 爱情 一说,但不知从何时起,诗人、骚客和风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称作 桃花运 ;但后来有个误解,仿佛 桃花运 专对男子而言;这是大男子作风行世的恶俗。

以 诗经 国风 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大量类似诗句的内涵判断,最初歌诵的 桃花运 ,是男女之间共同拥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赖;就是指 爱情 。风流才子崔护,生逢自由为意识主流的大唐时代,他应该彻底领悟于此。故而,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相较大唐诗坛闺怨诗的 总体风格 ,崔护和元稹的 桃花运意识 有所不同:他们已不是愁苦和忧怨,而是 下意识地歌颂 。他们把闺怨诗的老风格大胆转型,直白的抒发出来; 把女子闺怨变为己愁 ,表达不忍女性于闺中愁怨的 平等意识 ;从而领悟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崔护的桃花恋

中晚唐才子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是一首说尽少年男女钟情、怀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 极品爱情诗 。此后爱情诗的内涵,艺术性和广泛性再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历代少年不息传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为人类于少年时代,天生怀有桃花情结的因素所致。

崔护,今之河北定州一带人,大约生于775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之后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生颇有建树。

前面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年间,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但经过肃宗、代宗两朝恢复;加之唐德宗不断努力;相较乱世而言,大唐社会又呈现一派升平景象。这可能是唐德宗驾崩后,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失败的因素之一:大多数仕人沉浸在 岁月静好 的日子里,又不想革新了。

闲言少叙。就是说: 少年崔护,幸运地赶上中晚唐较为平和的时代。因此,除了才情个性因素之外;时代的相对繁华,应该是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体现清丽自然、精炼婉约特征的社会因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把人类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画得生动靓丽、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好似进入动态美丽图画一般,令人浮想联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空处理,崔护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与来世三大概念之间的过渡;把所有 情感体验 融入四句诗里;不知不觉之中让爱情进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为自己诗作赢得不朽看点。

据说,女主角名叫绛娘。这位美丽村姑,原是一位知书达理、随其曾经显赫的父亲隐居城南的世家女子;于先年春天邂逅飘逸俊朗的崔护,早已略生爱慕之情。翌年同日,崔护题诗那天不巧与老父外出;回来看见题诗即一病不起。天可怜见,崔护又 神游 到此,经过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绛娘并结为夫妻。

从此,崔护一帆风顺,接着金榜题名。他为官一生,颇有政绩。这段传说,尽管不免带有传统文学 才子佳人大团圆 的梦想成分,但总能够见证:崔护倘若没有浓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优越的天资和才情,自然就不会出现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元稹的桃花之爱

与崔护同时同朝的,还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阳人,大约比崔护略小几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出头的元稹与诗人白居易同中 同科进士 。 附注 :白居易中榜时年龄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闲言少叙。元稹仕初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赢得一段桃花运: 太子少保 韦夏卿的女儿 韦丛 下嫁于他。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元稹得到如此艳遇,缘于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浓厚的 桃花情结 。正是才情并茂和后天努力,使他后来出将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艰,元稹一生并不顺利。结婚七年后,韦丛病逝,当时他在仕途并未发迹,韦家的靠山看来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韦丛的逝世对元稹是怎样的打击。元稹为夫人写下许多怀念诗;都是歌咏爱情、珍爱思念的佳作。文前选取的离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笔下,把贤慧美丽、多才多情的爱妻置于至高至美、无与伦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为亡妻韦丛立下誓言:今生下来的时光依旧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谁也无法取代。元稹对亡妻忠贞不渝的思恋之情,成为后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绝唱。

四、感动文学史的桃花情结

元稹并没有像道德家倡导的那样为亡妻守节,后来与许多女性发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恋情,就是与因安史之乱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涛展开:担任东川监察御史之时,元稹和薛涛玩了一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 姐弟恋 。

元稹给薛涛的赠诗内涵可见,他对后来邂逅的女性,均带有抹不去 韦丛情结 。应该这样说:元稹没有辜负对亡妻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元稹与薛涛同样真挚浪漫的情感,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故事的原始素材。红楼梦的爱情故事,多少于此有关。

元稹把浪漫的 桃花之恋 和忠贞的 爱情意识 ,化作对美丽亡妻的永久思念;并把这份珍贵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女性乃至对天下万物的大爱。 凡事皆有因缘 。面对大唐衰微,体制内仕人无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开始编撰爱情故事。晚年之际,由元稹承头,与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传奇文学《莺莺传》的创作。莺莺的故事,大约是当年大唐社会的真人佚事。

《莺莺传》这部被称为中国小说始祖的伟大作品,元稹以饱蘸血泪和富于思念的笔墨,代表古中国女性向礼教提出 质疑 ,并以悲剧的结局对等级制度进行 批判 ;委婉表达对自由爱情、对自主婚姻、对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莺莺传》的主题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着后来文坛天才的、饱含 桃花情结 的文化大师。仅这个动人的悲剧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断借鉴,改编升华创作而成《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等戏曲文学名著。

大约1100年之后,清初满怀 桃花情结 的文学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超越传统忠君意识《桃花扇》。

孔尚任同时代的稍后时期,以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渊源和故事底稿为基础,经过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终于汇集而成一部凸显朦胧自由意识和朦胧民主意识的文学巨著;激发更加满怀 桃花情结 的曹雪芹,创作出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东方文化明珠之伟大巨著《红楼梦》;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进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壮何其艰辛。

大唐诗坛时至今日,从崔护、元稹到王实甫、汤显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伤痕文学和朦胧诗;自由民主意识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从而注定中国文化人心胸中那屡难以磨灭又灿若云霞般的 桃花情结,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久。那是人类情感与生俱来之本真与天资。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 崔护元稹的桃花情结

1 相遇 这个词的古文 有那些

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逢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遇 (遇人不淑,不期而遇等)

会 (与燕王会境上)

还有一些特殊的意思,也可表示相遇。

值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候得、适睹、谒、偶等。

还可有修饰的词,如适逢、巧遇、偶见等,但古文里也常就一字。

邂逅,有许多意思(古文),意外之事的意思,也可表示不期而遇。《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2 偶遇知音文言文翻译

译文:知音多么困难啊!音乐实在难以理解,懂得音乐的人又实在难遇到,碰到知音的人,千年只有一次吧!从古以来的“知音”,大多看轻同时代的人而怀念古代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每天在面前不信用,老远听见名声便想念”啊!从前韩非的《储说》方才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看了,都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

后来知道同时相处了,结果韩非却被囚禁,而司马相如也遭轻贱待遇。这岂不是明白地看出了对同时的人看轻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章不相上下,然而班固却嗤笑傅毅说:“下笔便没完没了,不能自己休止。”

及至陈思王曹植评论文人的才能,也极力贬低孔璋,丁廙请他修饰文辞,便感叹他的话说得好,刘脩喜好诋毁别人的文章,便把他比方为爱攻击人的田巴:从这些议论里,曹植的用意也可以看到了。所以魏文帝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这并不是空话。至于像楼护这种摇唇鼓舌的人,却荒谬地想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太史公司马迁著作《史记》,要咨询请教东方朔”。

于是桓谭这些人,都对楼护的谬论相视而笑。他本来没有地位,轻率的发言被人耻笑,何况是文人,难道可以乱说吗?所以观察得深切明白,却又看重古代而轻视现代,两位君主便是;文才确实鸿博懿美,但却只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的,班固和曹植便属于这一类;学识够不上谈论文章,却把伪谬当成是真实的,楼护便属于这一类。

刘歆看了扬雄的《太玄》后说:“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瓮。”这难道是多余的感叹吗?。

3 用文言文描述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河边偶遇的场景点250字

癸丑之末,天时大寒,太白宴请子美于洞庭舫中,酒过数巡,太白微酣,乃乘兴谓子美曰:“知己相随,画舫宴饮,雪中畅谈,此情此景真乃吾辈人生之极乐妙境也。”

子美不解其意,太白复曰:“知己相随,故兴致持久不衰,必不致兴意阑珊而扫兴;画舫宴饮,舫随波起伏,飘飘然若登仙之感。遥想昔日吾辈寒窗潦倒之时,吞糠咽菜只求充饥,故立志优学取仕,永绝饥馁,复观席上,美馔珍馐足祭五脏,昔日夙愿已偿,此非足慰平生之喜事乎?欢心踊跃,自当以杯中玉液相配,方能相得益彰,更显锦上添花之妙。

况乎雪景之美,世人皆叹,独其寒重侵体为美中不足,然吾酒至半醉,身若碳汤,寒重之虑自消,当彻赏雪覆天地万物化银之绝色。美景入怀,观者莫不沉醉,如立醒梦之间,左右逢源。

诸般妙处皆于此时汇集,成就我与君之雅会,君当自思,不谓此人生之极乐妙境,又当谓之若何?”言罢,太白捻须而笑,目视子美,自得之意盛然。子美默然不语,垂头见樽中琼浆倒影,复仰头长叹,面色戚戚然。

太白曰:“何故发此悲音?”子美道:“因初心已丧之哀,发此悲音。”太白不解,便欲追问,却见子美起身,拂袖而去,命船工驾舫靠岸,李白追出,见子美负手望天,背影萧索,与己恍如隔世,诸多疑问竟皆哑然,自诩满腔之才情,此际尽无用矣。

二人无言,船渐靠岸。及至渡口,子美径直下船,更无丝毫留恋。

太白望其背影渐远,竟不知如何自处。忽见歧路行来一人,近看原是乐天,忙喜而迎之,邀其赴船,命小厮撤席重开。

席间,太白将先前事尽告乐天,求解。乐天略一沉吟,恍然明了,大笑道:“吾曾以为自先贤陶潜之后,我辈文人傲骨已失,德操尽丧,不谙文人道统竟在于斯得传焉!吾辈文人之楷模,子美当之无愧也!”太白疑云更甚,乐天曰:“君未明子美之初心谓何意!故而不解。

想吾辈十年寒窗,立志取仕,其志非为饱一人之口腹,乃为天下苍生求福祉也。然太白却借此宴,夸谈遂志。

却未曾想,此时既遂之志,还与当年之志同否?君一人得饱,天下皆忘也!及此,吾自愧不如子美,竟与君饮食至今,此羞当铭终生。也罢也罢,去也……”太白得闻此言,心念百转,亦幡然明悟,霎时汗水惊出如泉,酒意尽消。

思接往日,自省此时,羞愤难当,身如槁木,面如死灰,竟不知乐天早已如子美也似,命船靠岸施施然去之远矣。天下苍生何辜?俗世之人皆借其名号宏愿扬志以求功名,然功成名就之日,亦是天下苍生被忘诸脑后之时。

初心不再,文人之哀,古往今来,莫不相同,此伤难解,呜呼嗟叹……。

4 文言文中表示“偶然遇到”的词是什么

文言文中表示“偶然遇到”的词有:

1适逢[ shì féng ]:恰好遇到。

2巧遇[ qiǎo yù ]:恰好遇见,意外相遇。

3偶见[ ǒu jiàn ]:出现频率很低,不容易被人遇见或看到。

4邂逅[ xiè hòu ]:不期而遇。

5恰逢[ qià féng]:恰巧碰上。

''偶然‘’的释义:

释义: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

例句:《后汉书·儒林传·刘昆》:“诏问 昆 曰:‘前在 江陵 ,反风灭火,后守 弘农 ,虎北度 河 ,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昆 对曰:‘偶然耳。’” 唐 李德裕 《周秦行纪论》:“历既有数,意非偶然,若不在当代,必在於子孙。” 宋 苏轼 《芙蓉城》诗:“此生流浪随沧溟,偶然相值两浮萍。” 巴金 《秋》十七:“ 觉民 摇摇头,充满着自信地说:‘这只是偶然的事。做父亲的人倒是顽固的居多。’”

释义:间或;有时候。

例句:唐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诗:“偶然沽市酒,不越四五升。” 宋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鲁迅 迭文《随感录》:“爱国者虽偶然怀旧,却专重在现世以及将来。”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5%81%B6%E7%84%B6&ptype=zici#detailmean

5 形容一次偶遇相识,久别重逢的古诗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篇1: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摆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会看到自己发出像日月的光芒;而当我们不能摆放好自己的心态,则会如同烟花急速绽放,而后的如同尘埃一样,湮灭,无法持久保持。

 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被武帝施以宫刑。武帝不愿就此放手,还给了他一个阉党当的官给他做。这样是很明确的侮辱,那段日子,是司马迁黑暗的时光。妻子也因为这样而离家出走。司马迁没有放弃,颓废,而是执笔奋书,写下了《史记》。鲁迅评价这本书为“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司马迁大胆地评判汉武帝的功过,武帝的许多缺点错事都被司马迁写了下来。这样,司马迁反倒阉了汉武帝的功名。摆好心态,使司马迁垂名青史,流芳百世,发出日月的光芒。

 唐朝有三大女诗人。其中鱼玄机是最薄命的一个,原因在于她没有摆好自己的心态。鱼玄机自幼才气过人,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在长成玉女之后,她嫁给了李亿当小妾。可是,小妾比不上正妻。在正妻的下,李亿休掉了鱼玄机。情场上的失意,使鱼玄机走向了堕落。最后由于猜忌而打死了自己的侍女,被判斩首示众。

 冰冷的长安街头,判官一声令下,鱼玄机的鲜血洒向空中,一代才女就画上了句号。那年,她才二十七岁。

 摆不好自己的心态,虽然会像烟花绽放一瞬,而后使游鱼系着大朵的尾巴跃入黑空,消失不见。奈何?

 与之相反有薛涛这位女诗人,在邂逅元稹之后,与之和好。但元稹在不久后离开了她。而她同样在情场上失意,但是她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了这个事实。她最终得以安度晚年,留下了那张粉红色的薛涛笔。

 同运不同命,关键使看你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世界使网状瞳孔里面的一点黄,以光学的原理摄入其中的风景之所以不同,使因为你的心态。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篇2: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人之命运,取决于心态,而心态的消极与积极,是于生活中体验的,也是可把握的。——题记

 一个庸碌的人,受到事情的驱使,成为一个机械化的人,只有当你的指挥官下达命令,才会马不停蹄地工作,从而产生烦躁,如若能够找欢乐,负面的心绪也随之消失。事实上,快乐就沉睡在心的大海的源头,只需用信念泛起一叶轻舟,即可到达,而快乐就会像流水一样,涓涓流出。因此,要下达这样的决心:所遭遇的困难是成功的奠基石。但一件不足为奇的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克服,若有千万的困难在成功的路上作一堵墙,你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应该是拿起利剑,竭尽全力劈向那堵墙,困难也便迎刃而解,前方的曙光就会灿烂地迎接你了。

 一个人不要在心绪坏时作出重要的选择。此时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悲观消极的。而在心绪好所作的选择却与之相反。在一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积极创造人生,消极消耗人生。我认为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心态决定命运”,所以就必需在心绪好时作出选择,才能凌云驾雾。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因为自我调节的意识缺失,导致希望搁浅于遥远的彼岸的沙洲上。但是,只要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就完全有可能驾驭消极心态和发挥“涓涓细流”不断的源泉。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去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命运是把握在手中的,就看你怎样创造。心态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间。然而,有积极心态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还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动,抱着“一定要”的意念去击垮困难之墙。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因为它是一叶轻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并“拾”起快乐。它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且指引前进的道路。

 所以,就应该用微笑面对生活。

篇3: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心态是决定命运的基础,心态可以随时改变、随时纠正、而随着心态的改变,明天也将由你自己掌握。心灵的潜能是无限的,好的心态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足以改变你的命运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叫西西佛的天神,由于他触犯了天条,被宙斯贬入人间,并惩罚他将一块卵形巨石推上山顶

 山崖陡峭,西西佛看着那高峻的山崖,不由得失望起来。他想这样陡峭的山崖,恐怕他是推不上去吧。于是,他放弃了。他躺在这破草屋里候死神的到来。

 这天,太阳出来了,一缕阳光从窗户缝里射了进来,照在了西西佛的眼睛上,不由得动了动眼皮。哇!多么漂亮的七彩阳光啊!怎么我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呢?由此,西西佛想到了他在天上的美好生活。他想继续过那种生活,不愿在这里等候死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石头推到山顶上。

 他再一次来到了山崖底下,他用力的推着巨石。当他推着巨石一步步迈向山顶时,他周围的景象也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各种各样的鸟儿唱着歌为他做伴,朵朵白云为他轻盈地跳着舞蹈,微风温柔的为他檫拭着额头上冒出的颗颗汗滴,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啊!西西佛浑身充满着力量,不一会儿,他就把卵形巨石推到了山崖顶上。

 更能体现生态决定命运的是这样的一个事例:

 从前有一个人,他整天都很忧愁,于是他看待事物都往坏处想,所以觉得天底下的人都很瞧不起他,都和他作对,他感觉走到那里都受排挤。从那以后,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最后他的朋友、家人都离他而去。他忍受不了这种折磨,最后他了。

 一个人持有了积极的心态,则他就成功了一半,树立了积极的心态,可以作为一切创造的源泉,作为一种永恒的真理,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万用灵药,这将使您顿感力量顿增,积极地投入生活。

篇4: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我们平时作文,多半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一些同学感到很顺手,写得具体生动,内容充实;而另一些同学却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是写熟悉的题材,为什么会这样不同呢?主要塬因在于平时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有的同学是有心人,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都会从脑子里涌现出来;有的同学对周围的事漫不经心,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脑子空空的,无从落笔。朋友的情谊就如浓郁芬芳的咖啡,在于品,在于酿,我时常会于某个温暖的午后,一个人独自安静的坐在桌前,细细地品味着咖啡的浓郁,想起与朋友们的点滴……

 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步就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

 一个人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犯错,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把责任推给别人,责怪别人;有的人犯了错,就会找出原因,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等,在同一个环境生长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心态和命运。

 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男女老少,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由于各人的心态不同,而造成截然不一的结局罢了。

 曾经,有一位女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谁考试没有达到80分以上,就要到学校的操场跑步,吓地同学们心惊胆战,同学们上她的课都非常认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些人可能过于紧张,或是准备不够充分,在一次考试中,60多人参加考试,其中有20多人成绩没有达到80分,结果这20多人不得不去跑步,跑完步回到教室,有两个人坐到风扇下扇凉,其中一个悲观者说

 “我恨死这个老师了,对我们这么严格,她怎么会想出这么狠毒的招数呢,她怎么能让平常只考40-50多分的学生,一下子考得80分的,这不是为难我们吗?真是太过分了,我以后都不听她的课了,哼!气死我了。”

 坐在她旁边的那个乐观者听了说

 “何必为这么小的事而生气呢,气出病来谁来替?你要是真生她的气,为什么不用行的来证明给她看,让她知道其实你也很棒,是一名好学生呢?”

 几年后,悲观的那个人,遇到困难,都痛苦地哀叹,而那个乐观者,遇到困难,就放松自己的心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成了一番大事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态是一柄双刃剑,积极的心态就会帮助你走向成功,消极的心态就会把你推向失败。

 由此可见,心态的改变,就是命运的改变,正所谓,心态决定命运。

篇5: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一个人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积极的心态。

 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比如说口渴难忍的你,回到家看到冰箱里只有半杯水,你会怎么说?是抱怨只有半杯水,还是有半杯水已经觉得足够了,总比没有水强。其实大部分人是第一种选择,这就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看法。心态怎样左右我们的人生,就怎样决定我们的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不同的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从而使每次都能够深深打击他取胜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态度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件事的后果。在某大学里的一堂数学课上,教授在临下课时将一道数学题抄在了黑板上。这是一道他多年解不出的难题。他告诉学生,做不出就不要勉强。恰巧有一个学生迟到了,没听见他的话。只以为黑板上的题目是作业,就抄了下来。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位成绩并不是很优异的学生第二天竟是全班唯一做出这道题的学生。是态度创造出了这位学生和其他同学的差异,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会成功;过去失败也不代表未来会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的行动来决定的。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不要骄傲。失败和成功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它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无论过去怎么不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就会充满力量。无论过去怎样,它都已经过去了。只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的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如果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就会在绝望中摆脱烦恼;在压力下改变心态;在痛苦中抓住快乐,在失败中找到希望。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态是否健康,因为生活中的成功机遇不是时时都会出现在你的身边。相反,困难和挫折常伴随着你左右出现。这就是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可怕的是心态。如此可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是多么重要。

 成功总是与挫折相对,失败总会和汗水并肩,心中拥有阳光,才会全身灿烂;心中充满快乐,才会满脸笑容。人生有许多个“岔道口”,在你面对困难时,他就会出现,来考验你对困难持什么样的心态,它将影响你的一生。如果选择坚持乐观向上,那你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走上一条平躺的大道。如果选择持悲观的心态,那你的前途将会一片黑暗,走上一条崎岖的不归路。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何不坚持乐观,抛弃悲观的心态呢?我们总不能含泪对天吧!微笑不更好吗?

 其实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入成功的殿堂。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共同经历坎坷,携手并肩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换一份心情,变一种态度,转一个角度;让成功离我们更近一步。

篇6: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一个庸碌的人,受到事情的驱使,成为一个机械化的人,只有当你的指挥官下达命令,才会马不停蹄地工作,从而产生烦躁,如若能够找欢乐,负面的心绪也随之消失。事实上,快乐就沉睡在心的大海的源头,只需用信念泛起一叶轻舟,即可到达,而快乐就会像流水一样,涓涓流出。因此,要下达这样的决心:所遭遇的困难是成功的奠基石。但一件不足为奇的困难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克服,若有千万的困难在成功的路上作一堵墙,你该何去何从呢?我想,应该是拿起利剑,竭尽全力劈向那堵墙,困难也便迎刃而解,前方的曙光就会灿烂地迎接你了。

 一个人不要在心绪坏时作出重要的选择。而此时作出的选择往往是悲观消极的。而在心绪好所作的选择却与之相反。在一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积极创造人生,消极消耗人生。我认为这句话它阐明了一个道理,即“心态决定命运”,所以就必需在心绪好时作出选择,才能凌云驾雾。然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是看不到希望的,因为自我调节的意识缺失,这导致希望搁浅于遥远的彼岸的沙洲上。但是,只要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就完全有可能驾驭消极心态和发挥“涓涓细流”不断的源泉。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去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命运是把握在手中的,就看你怎样创造。心态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而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间。然而,有积极心态不一定意味着成功,还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动,抱着“一定要”的意念去击垮困难之墙。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积极的心态,因为它是一叶轻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并“拾”起快乐。它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且指引前进的道路。

篇7: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命运,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为定数,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

 不能改变的过去以及无法掌控的未来叫做命运。

 大统一命运观全定论给命运下的定义:命运是万事万物由宇宙规律所完全预定了的从生到灭的轨迹。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此乃命也!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谓水。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路人唾众人欺,而及至遇行,腰悬调兵印、掌天下生杀大权。此乃时也、运也!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篇8: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心态是一叶扁舟,承载希望到达彼岸;他还是一盏路灯,照亮并指引前进的道路。

 有人说:水有三态,人也有三态。人的三态是由态度决定的。如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人的一生就是固态,并且单调苍白;如果有明确的目标,人生就是液态,如大海一般波澜壮阔;假如你胸怀天下,奋斗不息,你的人生就是气态,将无比的灿烂精彩。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拥有美好的未来,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一生不乏坎坷挫折。在光芒万丈的舞台上,发现听力正渐渐减弱,在痛苦和绝望中,他怀着良好的心态,在无声的世界中独自演奏。可能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又聋又疯的音乐痴,但他不在乎别人的目光怀着对音乐的渴望,在痛苦的深渊中爆发出内必所有的愤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不可能被它打倒。”并且创作出了那首鼓动千万人心的《命运交响曲》。

 如果我们能够像贝多芬一样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那么我们的命运可能会因此不同。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里走散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半瓶水,一个看见自己身上还有半瓶水,十分高兴:“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一定会走出沙漠!”而另一个人却说:“只剩下半瓶水了,我一定走不出这个沙漠了!”最终那个认为能走出沙漠的人,真的成功了,而另一个人却渴死在沙漠中。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何必含泪抱怨,微笑不是更好吗?

 周瑜也算得上神机妙算,他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这样一位雄姿英发的青年,却英年早逝。在临死前喊出那句压在心里很久的话:“既生瑜,何生亮!”他的死与心态有一定的联系,假若他能把心态调整好,不妒忌孔明,他怎会落得这般令人叹惋的境地!所以让我们以此为诫,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绪平稳,不骄不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把人生化作汽态。见识宇宙的浩渺瑰丽,化作星星闪耀于历史的天空。

 记住:换一份心情,变一种态度,转一个角度,命运会因此不同!

篇9: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一个人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积极的心态。

 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比如说口渴难忍的你,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冰箱里只有半杯水,你会怎么说?是抱怨只有半杯水,还是有半杯水已经觉得足够了,总比没有水强。其实大部分人是第一种选择,这就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看法。心态怎样左右我们的人生,就怎样决定我们的命运。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成大事者要以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世界。而拥有乐观心态的人往往将人生感受与人的生存状态去别开来,认为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的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也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如果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就会在绝望中摆脱烦恼;在压力下改变心态;在痛苦中去抓住快乐,在失败中找到希望。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态是否健康,因为生活中的成功机遇不是时时都会出现在你的身边。相反,困难和挫折亦会常伴随着你左右出现。这就是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可怕的是心态。如此可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是多么重要。

 成功总是与挫折面对,失败总会和汗水并肩,心中拥有阳光,才会全身灿烂;心中充满快乐,才会满脸笑容。人生有许多个“岔道口”,在你面对困难时,他就会出现,来考验你对困难持什么样的心态,它将影响你的一生。如果选择坚持乐观向上,那你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走上一条平躺的大道。如果选择持悲观的心态,那你的前途将会一片黑暗,走上一条崎岖的不归路。在人生的道路上,为何不坚持乐观,抛弃悲观的心态呢?我们总不能含泪对天吧!微笑不更好吗?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而人生有许许多多坎坷,但这是必然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时此刻,我觉得心潮澎湃,不禁想起了那首《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会成功首先要去懂得失败。其实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而让我们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入成功的殿堂。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这就是我的座右铭,让我们共同经历坎坷,携手并肩创造一片新的天地。今夜的晚霞依然灿烂,因为它为你而来,今天的花朵依然挺拔,因为它为你而开。

 换一份心情,变一种态度,转一个角度……

篇10:高中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题记

 如果雄鹰没有顽强的心态,就没有鹰击长空的神话;如果大海没有包容的心态,就没有海纳百川的壮美;如果河流没有进取的心态,就没有它一泻千里雄姿。是心态成就了它们的辉煌。

 心态能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做法。用积极的心态去追求,用坚持的心态去等待,成功便不是镜中花。

 成功需要执著的心态。苏武置身于荒蛮之地十九年,茕茕孑立,相影相吊。他与朔风冷月为伍,与寒霜飞雪作伴,多少个与寒星相拥的夜晚,他点燃信念的火焰;十九个孤独的春秋,他执著地履行使命。是他坚定的信念让他经受绝望的煎熬,让他完成使命回到久别的故乡。

 成功需要顽强的心态。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世上的悲哀莫过于此。可无声的世界无法阻挡音符的飘荡,双耳失聪无法让英雄沉沦,贝多芬用顽强的毅力给这悲哀有力地回击。他用十指在黑白键上起舞,用双手编起华丽的交响,一曲《命运》,一曲《英雄》,向世人展示一个不臣服于命运的灵魂。

 成功需要宽容的心态。齐桓公重用曾经伤中自己一箭的管仲,曹操提拔了曾将自己祖宗三代骂得狗血淋头的陈琳,唐太宗任用长与自己唇枪舌刀的魏征为相……终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曹操统一了北方,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他们从自私的心胸中跨出了一步,铸造了他们他们辉煌的一生。

 而自负或消极的心态者只会遭遇失败。当项羽被困九里山,当年破釜沉舟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悲歌里开始崩塌,昔日气吞山河的雄风在虞姬横刀的一刻开始萎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关公却因自负失荆州,拿破仑因自负被困爱尔巴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见,心态决定成败。只有用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去追求,收获成功便不再是虚幻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1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题记

 如果雄鹰没有顽强的心态,就没有鹰击长空的神话;如果大海没有包容的心态,就没有海纳百川的壮美;如果河流没有进取的心态,就没有它一泻千里雄姿。是心态成就了它们的辉煌。

 心态能决定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做法。用积极的心态去追求,用坚持的心态去等待,成功便不是镜中花。

 成功需要执著的心态。苏武置身于荒蛮之地十九年,茕茕孑立,相影相吊。他与朔风冷月为伍,与寒霜飞雪作伴,多少个与寒星相拥的夜晚,他点燃信念的火焰;十九个孤独的春秋,他执著地履行使命。是他坚定的信念让他经受绝望的煎熬,让他完成使命回到久别的故乡。

 成功需要顽强的心态。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世上的悲哀莫过于此。可无声的世界无法阻挡音符的飘荡,双耳失聪无法让英雄沉沦,贝多芬用顽强的毅力给这悲哀有力地回击。他用十指在黑白键上起舞,用双手编起华丽的交响,一曲《命运》,一曲《英雄》,向世人展示一个不臣服于命运的灵魂。

 成功需要宽容的心态。齐桓公重用曾经伤中自己一箭的管仲,曹操提拔了曾将自己祖宗三代骂得狗血淋头的陈琳,唐太宗任用长与自己唇枪舌刀的魏征为相……终于,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曹操统一了北方,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他们从自私的心胸中跨出了一步,铸造了他们他们辉煌的一生。

 而自负或消极的心态者只会遭遇失败。当项羽被困九里山,当年破釜沉舟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悲歌里开始崩塌,昔日气吞山河的雄风在虞姬横刀的一刻开始萎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关公却因自负失荆州,拿破仑因自负被困爱尔巴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见,心态决定成败。只有用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去追求,收获成功便不再是虚幻。

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2

 摆好自己的心态,我们会看到自己发出像日月的光芒;而当我们不能摆放好自己的心态,则会如同烟花急速绽放,而后的如同尘埃一样,湮灭,无法持久保持。

 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被武帝施以宫刑。武帝不愿就此放手,还给了他一个阉党当的官给他做。这样是很明确的侮辱,那段日子,是司马迁黑暗的时光。妻子也因为这样而离家出走。司马迁没有放弃,颓废,而是执笔奋书,写下了《史记》。鲁迅评价这本书为“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司马迁大胆地评判汉武帝的功过,武帝的许多缺点错事都被司马迁写了下来。这样,司马迁反倒阉了汉武帝的功名。摆好心态,使司马迁垂名青史,流芳百世,发出日月的光芒。

 唐朝有三大女诗人。其中鱼玄机是最薄命的一个,原因在于她没有摆好自己的心态。鱼玄机自幼才气过人,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在长成玉女之后,她嫁给了李亿当小妾。可是,小妾比不上正妻。在正妻的下,李亿休掉了鱼玄机。情场上的失意,使鱼玄机走向了堕落。最后由于猜忌而打死了自己的侍女,被判斩首示众。

 冰冷的长安街头,判官一声令下,鱼玄机的鲜血洒向空中,一代才女就画上了句号。那年,她才二十七岁。

 摆不好自己的心态,虽然会像烟花绽放一瞬,而后使游鱼系着大朵的尾巴跃入黑空,消失不见。奈何?

 与之相反有薛涛这位女诗人,在邂逅元稹之后,与之和好。但元稹在不久后离开了她。而她同样在情场上失意,但是她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了这个事实。她最终得以安度晚年,留下了那张粉红色的薛涛笔。

 同运不同命,关键使看你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

 世界使网状瞳孔里面的一点黄,以光学的原理摄入其中的风景之所以不同,使因为你的心态。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3

 张海迪曾经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没有上过学,可是她以顽强的心态成就了一番作为改变了一生。所以,心态可以改变命运。

 心态,是改变人一生的关键。海伦·凯勒她是一名盲聋女作家,她改变了心态;从此,她成功了。每个人的心态都应是积极的,而不该是堕落的,不管生活有多么不美好,你都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因为,心态可以改变命运。

 命运是什么?命运是一艘在水上航行的轮船,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而积极的心态就像是命运的向导,命运就会安全航行。改变自己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一棵青春长在平坦的地上,而另一棵松树长在石缝中,那棵从石缝出钻出来的树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因为他克服困难勇敢的精神让人钦佩,我相信,只要你拥有坚强勇敢的心态,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青人来到一片绿洲,碰到一位老者,年青人便问:“这里风景如何?”老者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青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者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一位年青人问相同的问题,老者仍然反问,年青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我家乡的人、风景、花、树木……”老者便说:“这里同样美!”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当你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看事情时,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你持以批评的心态时,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可以看出,心态多重要啊!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是他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其实心态并不值钱,但你坚持下去,它就迅速升值,让我们都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拥有积极的心态创造自己的成功的人生。

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4

 命运是一张白纸,能否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取决于你的心态。

 ——题记

 心态如果不同,命运就会迥异,人生的航线永远没有灯塔的顾盼。哪怕一个小小的闪念,便注定了你一生的改变。

 苏轼与柳永,两个才学相当的词人,同样是面对失败,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两段不同的人生。在屡次遭遇科考落榜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从此浪迹于青楼红粉之地,以卖词为生,死后仅靠东京的歌女捐财献物,才得以安葬。而在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冈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却苦修文学,诗词的造诣越来越高,最终成为千古垂青的大文豪,为人敬仰。

 有人说棋局像人生,在我看来还不如说是人生如棋局。如果凡事都有丢车保帅的心态,便会呈现出另一番别有洞天的局面。

 同为《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在遭遇诸葛亮的羞辱后,气量狭小的周瑜最终禁不住内心的愤怒,吐血坠马而亡。而魏国的大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故技重施,却能安之若素,遇辱不怒,按兵不动,最终巧破蜀军,保住了城池。

 俗话说:“心态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动,行动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应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人生之路必定布满荆棘,唯有积极的心态,方能变换成一把利剑,砍落杂草,披荆斩棘,伴你逆风前行。

 良好的心态,会让你与人融洽相处;良好的心态,会教你如何获得成功;良好的心态,会使你终身受益;良好的心态,会改变你的命运。拥有良好的心态吧!你的命运将不再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而会变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绚丽夺目的画卷!

心态决定命运议论文范文5

 穿越,无疑是现今社会一个普遍议论的话题,他可以让人回到过去,也可以让人看到未来,而它也只是一个虚幻的名词,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与其抱怨生活得不公平,不如珍惜现在的生活,就如居里夫人所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列宁曾说过:珍惜现在,就是对过去最完美的释怀,对未来的诠释。

 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力量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于科学技术上,从未间断,在他刚刚开始科学研究时,他也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有这么伟大的成就,当时,也曾有人质疑过他,但他却说:我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我珍惜的是现在,至少现在我热爱科学,凭借这个信念,他每时每刻都珍惜现在,最后有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在他逝世时,他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他珍惜了生命中的每一个现在。

 “生命交响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乐章,而他的创作者贝多芬则是一个失聪的贫苦的人,贝多芬从小家庭贫困,但他的爱好就是音乐,他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都很敏感,但却不料再一次偶然中失聪,这让从小就如爱音乐的贝多芬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选择坚强,他选择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他改变不了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学着适应这个世界,他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努力创作,终于创作出“生命交响曲”这个不朽的乐章,如果他当初选择懦弱,如果他当初没有选择面对,没有选择珍惜,那他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上,他珍惜每一天,日日夜夜的整理国务,就连生病卧床时,还不忘关心国家政事,在他逝世的前几个小时,还在处理着国务,交代着人们要做的很多事情。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挫折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在阻碍我们的同时,也在让我们慢慢长大,学着成熟,所以,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与其幻想,与其抱怨,不如脚踏实地。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这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的一首题为《读元白长庆二集诗》的诗句。其中“元白”一词便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稹稍逊于白居易。对“元白”二人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在中唐诗坛上,“元白”二人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白传》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清代著名文人叶燮在《原诗》中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而另一著名文人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其实,元稹和白居易不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似,诗坛名声相近,而且生活作风一致,都是十分好色、放荡不羁的风流诗人。尤其在绍兴任上,元稹和当时在杭州做官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一用。当时杭州有个名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归还。他们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一是被传为“元白”的风流佳话。

当然元稹的好色之举,并非与白居易共用一个歌女之时才开始,他的风流之名早已远播朝野。但他最出名的好色猎艳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

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但《会真记》并没有《西厢记》最后大团圆的结局。

《会真记》差不多就是元稹的亲身经历,元稹二十三岁那年,偶然邂逅了他的亲戚崔莺莺一家。于是,元稹骗取了只有十七岁少女崔莺莺的纯真感情,丫头红娘在这段孽缘中起到了一般“红娘”所起不到的关键作用,这也是妇孺皆知的一段情节。

以后的事情和《西厢记》就大相径庭了。崔莺莺的母亲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只好认帐。这时元稹已入长安应试,虽然落榜却得到了长安府尹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如花似玉的女儿。于是,崔莺莺变成了这场始乱终弃连环大戏最悲惨的受害者。

然而,始乱终弃还不是这个故事里最为令人憎恶的内容。元稹对崔莺莺并非毫无留恋,然而在长安想起崔莺莺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自己不在,崔莺莺很可能被别人占有了,并且为此妒火中烧。元稹还自我庆幸,幸好自己在他人之前占有了崔莺莺,起码抢了一个先。难怪清代评论家送了他一顶“小人”的桂冠,以志表彰。不过,有了这样的猎艳事迹,居然还敢堂而皇之地写下来,元稹可真算是个“磊落小人”了。

说起来,元稹早年也曾经意气风发过,曾担任朝廷的左拾遗。左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元稹与当时不少著名文人一样,犯了拿鸡毛当令箭的毛病。从上任开始,他就接二连三地批评朝政,结果他被打发到地方上做个小官才算了事。

然而,元稹并不服气,不久后他担任监察御史,抓住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腐败问题一查到底,一口气掀翻了七个地方官员。此案轰动一时,元稹本人也大出风头。正在兴头上的元稹,再接再厉地又在山西查处了一桩腐败大案,致使一批地方官员纷纷落马。虽然此时元稹风光无限,但他却不慎得罪了宦官权贵仇士良,第二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唐穆宗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经多方努力,元稹升迁为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第二年,便进居相位。但仅仅干了三个月的宰相,便被贬为浙东观察使。于是,早过不惑之年的元稹感到再无出头之日,便破罐子破摔起来。

身为浙东观察使,根本没有多少事务可管,于是,无所事事的元稹便和当时在杭州出任太守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当时杭州有个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归还。两位大名鼎鼎的风流诗人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纪念。他们二人做到了这个份儿上,“元白”、“元白”,还真不是随便称呼的。

元稹在浙江前后待了六年,闲来无事,其间忽然怀念起当初在成都结识的青楼名妓薛涛来,一度曾经准备派人去接薛涛。恰在此时,元稹遇到了当地一个乐工的女人。此女名叫刘翊海不但歌声动听,而且姿容出色。薛涛虽然是唐朝一代才女,到底比元稹大了十来岁,此时已经年老色衰,元稹有了刘翊海就把薛涛给扔到了脑后。

离开浙江两年后,元稹在湖北任上结束了他充满是是非非的一生。对于一个人,有历史的判断,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标准。后人可以欣赏他,也可以不喜欢他,但从的一生不难看出,元稹无疑是一个很喜欢出风头、但又难以抵挡风头的人!

  你要找的是不是《百家讲坛》(蓝版)2008年第五期的《元稹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我只放了一部分,你可以看看是不是这个。其结尾是诗句是元稹的《行宫》

  元稹对自己诸多本领也很自豪,他这样隆重地介绍自己:“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能歌善舞,还精通筵席上最时髦、最流行的游戏——酒令,拥有这样多能够拿出来“晒”的本领,简直比韩国综艺节目里那些艺人还多才多艺,不像当前国内一些大碗,除了能歌一曲外别无它能。此外,元稹还能写一手好字,《宣和书谱》说他的楷体字“自有风流蕴藉,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前人总结道,那是因为“诗中有笔,笔中有诗,而心画使之然也”。明白地说,因为元稹的诗歌有风流倜傥之气。

  元稹诗歌中的倜傥风流之气确实很浓,昔人有言:“元和以后,诗学*靡于元稹。”也就是说,从元稹开始,诗歌里靡靡之音开始多了起来。作为时尚先锋,元稹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不胫而走”这个词虽然是孔融发明的,但当时是用来形容珍珠宝玉的收集或钱财的流通,最早用在人身上用来表示传媒的力量,还是白居易。白居易在元稹的墓志铭中说,元稹诗歌传播的速度真是迅猛啊,当时六宫粉黛、两都士子、八方民众乃至文化素质偏低的南蛮以及东夷,都在传写他的歌诗。“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简直比珠玉转手的速度还要快,放在今天可能就要赶上牛市期间股票买卖的速度了。

  每当一个人走向成功,就会出现大批的模仿者、追随者,元稹也不会例外。在写给令狐楚的信中,元稹得意地说,当时江湖上那些写诗的,都来追捧他、模仿他,但是没有他那份的才气,于是就“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把元才子的诗复制粘贴后据为己有。元稹的诗歌受到追捧,不仅仅是他的诗歌里有较多的靡靡之音,他不是一个靠身体写作的文人,他是一个“改造诗歌的祖师”——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这里作简单比附。元稹与他好朋友白居易对诗歌进行了大胆改革,把诗歌严肃的面孔换成了可爱的笑脸,让诗歌的服装丰富多彩起来,大量写作流连光景的“小碎篇章”与逞才使气的次韵酬和之作,使诗歌走上了娱乐化与通俗化的道路。白居易赞扬他“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绝无伦”,夸张的成分并不多。

  元大才子这么有才,却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五十三岁那年,他就暴病而亡,虽比四十九岁的柳宗元强,但比起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就差了许多。尤其是无论当时后世,都是“元白”并称,但他的个人形象与白居易简直无法相提并论。一次没有结局的恋爱,使他背上了“忍情”的名声;妻子死后再娶,又得到了“薄幸”的评价;好不容易达到事业的顶峰,做上了大唐帝国的宰相,但位置未坐稳就被挤了下来,还让他背上了趋炎附势、卑劣无耻的骂名。

  宋代以来,提起元稹,我们见到的都是讽刺、挖苦、批评。自以为耿直实则鲁莽没有头脑的石介,在《上郭殿院书》中发难说,元稹没有忠骨只有佞气,没有正色只有谀容,溜须拍马,侍奉权贵,虽然登上了宰相之外,可无所作为,对国家民族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君子鄙之,史臣讥之,万世之下,为后人贱”。

  元稹有首诗《梦上天》,写他做梦时被人唤醒:“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明人何孟春《余冬诗话》因此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元稹进入中书省办公后,讨厌他的人边驱赶苍蝇边唠叨:哪里来的苍蝇,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居然也混到这样来了。何孟春先生还说,听到赶苍蝇者的唠叨,元稹是不是该从梦中醒过来呢?

  在当今有些读者眼里,元稹的形象似乎有所好转,至少大家不把他比喻为苍蝇,顶多看成一只花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不愿驻足片刻的那种花蝴蝶。大家都说,元稹虽然多情,但他痴情。每一朵儿面前他都说着动人的情话,这情话如此动人,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以为自己会从一而终。不过,看到下一朵花时,他又深深地感动了。这博爱的形象,让人马上联想到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那位段皇帝。

  最权威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则认为元稹根本不是多情而是多奸诈。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微之年十五以明经擢第,而其后复举制科者,乃改正其由明经出身之途径,正如其弃寒族之双文,而婚高门之韦氏。于仕于婚,皆不惮改辙,以增高其政治社会之地位者也。抑更推言之,微之之贬江陵,实由忤触权贵阉宦,及其沦谪既久,忽尔变节,乃竞干谀近幸,致身通显。则其仕宦,亦与婚姻同一无节操之守。惟窥时趋势,以取利自肥耳。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陈寅恪先生说,元稹抛弃初恋情人改娶名门望族女子,抛弃原来痛恨宦官的立场而依附奉承,都是没有操守的表现,瞅准时机,取利自肥,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实惠与好处。他哪里是多情博爱,情不能已,分明是狡猾得很。权威的评论,自然少有人敢质疑。于是元稹薄情而奸诈,几乎成为时人共识。要想给他翻案,就要有超人的力气。还是先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打击他。

  陈寅恪先生说,元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意思是政治这东西——封建时代的,本来不太干净,耍点手腕,出卖气节,换个高官来做,虽然不可取,但也不那么令人讨厌,反正官员们(封建时代的)都彼此彼此,这样做也不醒目。可恨的是元稹玷污了纯洁的爱情,把婚姻也当作向上攀附的阶梯,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元稹如何出卖自己纯洁的爱情?一般人都认为,最有力证据是他自己的供述。元稹写过一部著名小说《莺莺传》,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唐代贞元年间,有位张生风度潇洒而意志坚定,凡是不合乎礼的事他从来不做,即使有些场合要牺牲身体去应酬,他也只表面上逢场做戏般敷衍着,所以二十三岁的人了,还没有真正接近过女色。他自己的解释是,他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没有遇到让他动情的人。不久,张生到蒲州游览,寄居在当地的普救寺。恰好崔家夫人带着一家老小要回长安,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更巧的是这位夫人姓郑,排起来是张生的“转折亲”,是他远族的姨母。不巧的是,当时官兵失去控制,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多,顿时惶恐起来,后来张生挺身而出,托关系找到人马来保护崔家人。

  郑姨母感激张生的恩德,摆酒席款待张生,还让自己的女儿莺莺出来拜见这个远房的表哥。本来张生以为自己只是见义勇为,没有英雄救美的不良动机,但一见表妹,神魂颠倒,再也迈不动双脚。后来绞尽脑汁找上莺莺表妹的丫鬟红娘,用艳词——当时的情书表达出自己的心事。莺莺表妹动情了,约好日子邀他去西厢幽会。张生兴冲冲赶去,莺莺又变脸了,将他训斥了一顿。正当张生徘徊无主、感到绝望之时,莺莺又主动前来与他幽会,并经常性同居。

  过了几个月,张生离开寺庙前去首都参加考试,谁知考试失利,于是他不得不滞留在京城。莺莺表妹深明大义,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表示慰问,并奉上贴心的小礼物。这封信文采飞扬,比现在的有些“宝贝”写得还要好。张生很得意,把表妹的这封情书拿出来四处炫耀,一时间让京城的才子们相顾失色。不过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莺莺的幸福,张生还是理智地与表妹分手了。大约一年后,张生有了自己的家庭,莺莺表妹也顺利的嫁人了。等到后来张生路过表妹的婆家希望再见上一面时,已为他人妇的莺莺表妹坚决拒绝了,张生很惆怅,莺莺表妹知道后,暗地里写了一首诗略通款曲:“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后来张生将要走了,崔莺莺又写了一首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从此以后,两人彻底断绝了音信。

  这个故事,大家肯定越看越眼熟:邂逅惊艳,一见钟情;诗柬传话,小婢通容;花前月下,幽会西厢;海誓山盟,私订终身……这不就是《西厢记》吗?连约会的情诗都是一样,当年学习《西厢记》,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幽会的情书都写得这样雅致,真让人仰慕。不过,结尾有所不同,《西厢记》是有情的终成了眷属,《莺莺传》却是劳燕分飞,天各一方。问题也正出在结尾上。《西厢记》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这也是文学史上所强调的进步意义;而《莺莺传》站在表妹莺莺的角度来看,则是表哥张生始乱终弃,这种薄情寡义的举动注定要遭到历史的唾弃,尤其是随着妇女地位的不断高涨,涨到张生难望其项背的程度。

  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张生犯了错误后态度很恶劣,不仅不自我反省,不做出一副追悔莫及、撕心裂肺的可怜模样,还振振有辞地自我辩解。在作者元稹问及他为什么要与楚楚可怜、深情款款的莺莺表妹分手时,张生义正词严地说:莺莺表妹乃天生尤物,诱惑力与破坏力都过于强大,当年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为这样的尤物而葬送了江山,遭受天下人嗤笑。现在,我的德行还不足以克制表妹那样的尤物,我只有克制自己的感情了。

  把绝情都说得这样正大光明,说得这么崇高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也让人佩服有时候人真的可以无耻到那种地步。最致命的问题则是,宋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认定《莺莺传》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传,元稹就是张生的原型。这群专家里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如刘克庄、胡应麟、鲁迅、陈寅恪、汪辟疆,他们众口一词,咬定张生就是元稹。既然权威们言之凿凿,大家就都对元稹痛恨起来。为人应该讲良心与道德,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即使偶尔做了也千万不要说,一个人偷偷去笑可以了。最可恶的是做了坏事还把它写成小说,得意洋洋地到处宣扬,惟恐别人不知道,这就有些“衙内”风范了。

  也不是没有人为元稹辩解。大学问家王士祯就在《池北偶谈》中说,元稹在他的作品中教育小朋友时称自己行为端正,从来不涉足烟花场所,是一个典型的正人君子,“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他怎么会做出这等风流之事呢?马上有人批评王士祯:这种自我吹嘘的话也能作为证据,太幼稚了吧,更何况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即使经常出入这种场所,只要不抓现行,他都会死不认帐。退一步说,不进倡优之门还不等于没有感情失足。于是张生就是元稹的“马甲”几乎成为定论。

  陈寅恪是二十世纪最痛恨元稹的国学大师,另一位也让我们崇拜得不敢呼气国学大师钱钟书,却在这个问题上与陈寅恪大师打上了擂台。1978年,钱钟书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欧洲汉学家第26次大会,并作了《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宣讲。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使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少了一些烦琐无谓的考据、盲目的材料崇拜,多了一些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学习研究,他说:譬如解放前有位大学者(其实就是陈寅恪先生)在讨论白居易《长恨歌》时,花费博学与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西方研究的“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话柄更无谓的。

  后来,钱夫人杨绛先生对钱先生的意思进行了清楚地阐释,她写了一篇《事实——故事——真实》的文章,明确反对陈寅恪大师的说法(当然,也包括研究方法),认为文学真实不同于历史事实,文学形象不同于是历史人物。陈先生是在以读史的方法读诗。

  如今,又有人持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考据的角度论述张生原非元稹。以陈寅恪为代表的考据派精心搜集的证据有那些呢?

  首先,元稹为一位姨母郑氏写过墓志铭,里面叙述了元稹曾在战乱中保护她们一家人——问题是这是宋人说的,原文谁也没有见过。

  其次,元稹年轻的时候到过故事发生的那个蒲州,元稹的经历同张生很接近。同时,元稹写过很多诗,就是回忆当年同居的岁月,如元和四年(809),三十一岁的元稹所的写《嘉陵驿》其一:“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那墙、那床、那西畔廊,分明就是十年前幽会的场景。时间过去了将近十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些片段,试问:他若不是主人公,又怎会有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忆?

  又如元和十四年(819),四十一岁的元稹所写的《春晓》:“半是天明半未明,睡闻花气醉闻莺。狌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看看《莺莺传》:“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二十年在庄严肃穆的寺庙里发生的那段缠绵爱情,那段同居的岁月,随着钟声又浮现在诗人眼前。

  最后,《莺莺传》原名《传奇》——比张爱铃的小说要早许多,侵权的应该是后者——唐传奇虽有开始出现有意识的虚构,但许多作品都有史实的影子存在。

  但是,反对派说,即使有这样一个姨母,到过蒲州,经历接近(他们认为所有的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的依据),就能说明张生就是元稹吗?

  也许有人要问张生是不是元稹这个问题有那么重要吗?目前比较负责任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涉及了两位顶级国学大师,涉及到了两种阅读唐传奇的方式或角度:究竟是重史料还是重想象,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学者们必须思索的问题,好比哈姆雷特必须思索是生还是死一样。

  至于对元稹本人,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即使他不是传奇中那位薄情的张生,他在读者中的形象已经不会有本质的改变,毕竟臀部上的那块红斑已经深深地映在人们的脑海中了,人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风流才子来作为谴责的对象,写这样故事的人、宣扬忍情的他不下地狱,谁入地狱?何况后来者从他身上已经吸取了教训,不再给人留下把柄,**电视开头都要强调“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故事里的事,不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

  陈寅恪先生的双重证据法是二十世纪的重大贡献,据说对传统文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都所改变。在材料的挖掘与利用上,陈寅恪先生别具只眼,往往能从寻常材料中寻觅出旁人难以察觉的线索,他不仅考证出了张生就是元稹,还进一步考索出莺莺表妹的真实身份。陈先生认为由于《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而“会真”为当时习用之语,为遇仙或游仙之谓,唐代“仙”之类的名称多用作妖艳妇人或风流放诞女道士之代称,亦有以之来称呼娼伎者。这样,莺莺**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所以有宽厚的学者说,莺莺出身寒族,且颇有伎女之嫌疑,而伎女在当时亦为之一种,其身份介于婢妾之间,兼带伶人性质。当时娶伎女为妾者甚多,而娶伎为妻则仍为时论所不许。

  倘若是这样,那么人们对元稹的好感就会增加若干。唐代举子与青楼女子间的故事很多,据说后来差不多成为了一个传统。描写他们故事的传奇也很多,其中固然有一波三折而终成眷属者如《李娃传》,但毕竟是少数,其几率略低于今天买**中头等奖的概率。娶这样的女孩子为妻子,在当时而言,惟一的可能性就是男主角如《李娃传》那样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而且女主角又立下了惊天的功勋。

  元稹早年的生活虽然不太顺利,但也没有象《李娃传》中的郑生那样流落街头。在他八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两位兄长谁也不愿奉养后母和这位小弟弟以及两位妹妹。但元稹还有伟大的舅父与姨夫,他们不但照料元稹母子三人(元稹的二姐已出家为尼)的生活,还督促元稹好好学习。据说元稹九岁的时候,姨兄胡灵之就开始辅导他写诗作赋。当然,由于姨兄当“家庭教师”,管理上不免松懈,少年的元稹度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幸福时光,经常可以去走马打猎、欣赏歌舞乃至看人赌博。

  元稹学习条件很不好,他自己似乎也不太努力,从来没有听说他因为读书写字而口舌生疮的故事,但十五岁那年,他就明经及第了,可见他确乎是个天生的才子——有学者通过认真考证认为元稹是十五岁参加考试,第二年才公布成绩,所以应该算十六岁登第,那就姑且算作是十六登第吧,十六岁登第的元稹还是一个天生的才子。唐人都认为明经科考试难度远远小于进士科,不过在我等后人看来,背诵那些经书及其注疏远比胡诌几句打油诗更难。

  登第后的元稹一直寓居在长安的开元观里,等待吏部安排工作。大约在二十岁前后,传说他到过蒲州,但究竟为什么而去,具体何时而去,还不太清楚,或许就是为“保护”莺莺表妹而去蒲州的吧。总之,二十二岁那年,也就是贞元十六年(800),元稹肯定回到了长安,因为他明经及第已经七年了,按照规定,吏部给他安排了工作。

  贞元十九年(803),是元稹的幸运年。这一年三月,他与白居易八人一起通过了制科考试,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仕途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明经科出身的人,总会遭受一些白眼。传说当年他去看望李贺,送上名片,李贺当即关门拒绝,说他与考明经的人没有共同语言。现在,他通过平判科考试,终于扬眉吐气了,好比一个三流大学的本科生终于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可以大声地和周围的人谈论文凭问题了。

  这一年,他与白居易成为了朋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而是那种能够进行心灵交流、真正相知的朋友,这也是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说的“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才华相捋的两人,相互敬重,其情谊之深厚,放在今天甚至可能引起误解。《本事诗》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元稹为御史的时候,到梓潼去办案。白居易在京城与人游玩慈恩寺后花下小酌,想念老友而赋诗一首寄给元稹:“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元稹正好到了褒城,也寄来《梦游》诗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驿吏唤人排马去,忽惊身在古梁州。”诗中说,他梦见白居易在慈恩寺游玩。于是前人感叹说:“千里神交,合若符契,友朋之道,不期至欤。”白居易谪居江州时,元稹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让后世敬叹: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一年,元稹还成为了新郎官,新娘子韦丛是韦夏卿的幼女。韦夏卿何许人也,前年为京城最高长官即京兆尹,此年三月时为太子宾客,十月即为东都留守、东都畿汝防御使。可见韦丛身份尊贵,与莺莺表妹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新娘子只是普通官宦的女儿,即使元稹曾经做过始乱终弃等伤天害理的事,也不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响。如今,即使元稹是与莺莺表妹友好分手,也不能阻止他人对有些事有所联想。

  元稹主观上应该有攀附权贵的故意,不过更主要的是遵从习俗,陈寅恪先生指出:“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这样的婚姻,元稹会感到荣耀,但作为才子,失落、无奈的情绪也会出现。婚后,他与妻子随岳父到东都洛阳,在诗歌里,他自嘲道: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这里,他分明感受到自己与岳丈一家不太和谐,高头大马昂然进入奢华的公馆,锦衣绣袍簇拥着华丽的骄子,一介书生骑着瘦马不紧不慢地跟随在后面,难堪的情绪里还有那么一丝清高、一份矜持,趋炎附势的丑态还是看不出来。

  元稹从这么婚事获得了多大实惠呢?可能增长了一些见识,有机会欣赏为高级官员奉献的歌舞演出:“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诗中的“谢傅”,就是他的老丈人。至于元稹的经济状况与仕宦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的生活依然拮据,看看他回忆当年生活的诗篇: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家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结婚的当年,他就清楚地知道丈人已经准备隐退了,并希望他老人家走得更坚决:“谢公潜有东山意,已向朱门启洞门。大隐犹疑恋朝市,不如名作罢归园。”更何况,婚后第二年,老丈人就奔赴黄泉而去了。至于元稹在官场上成功,主要得力于他潜心的复习,得力于婚后第三年的那场考试,得力于兵部尚书裴垍的赏识。

  元稹在这场婚事中最大的收获,还是美满的爱情与甜蜜的幸福。七年后,妻子韦丛死后,元稹写了大量诗篇寄托自己的哀思,如《谴悲怀三首》、《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妻满月日相唁》等,看看下面这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闲坐时想起了你,心中的悲苦就难以抑制,为你伤悲也为我自己。没有你在我身边,就算能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滋味。晋朝的邓攸没有儿子,他知道这是命中注定的;潘岳丧妻后写《悼亡》诗,也换回不来妻子的生命。分离的结局,难道真的是上天注定?除了死后我们会埋葬在一起,还能期望什么呢?来生相见,更是奢望!如今惟有长夜不眠来报答你当日的痴情。很难想象,一个薄幸之人,一个“巧于婚”的人,能够写出如此深情的诗歌。最让人难忘的,还有那首《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对他的婚姻生活这样愤怒,为什么有人抓住普救寺的那件事情死不松手?唐朝的才子灿若群星,有几人如此深情?又有几人对他们的妻子念念不忘?倘若韦丛地下有知,看到这样的诗篇,定会认为自己是唐朝最幸福的女人。即使是莺莺表妹,看到元稹那些怀念往日幽会的诗篇,也定会感动:一二十年过去了,表哥还如此挂念,比起那些一场游戏一场梦者,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挟妓游东山”、流连花丛者,很少受到谴责,而付出了真情,还备受斥责。宋代野史《云溪友议》说韦丛刚死不久,元稹又与女诗人薛涛有了绯闻,而且又是始乱终弃的那种。元稹自己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薛涛年龄比他整整大上了十九岁,且两人未曾谋面。但这种消息,又怎么会让看客轻易放过呢?今天戏说“元稹”者,依然津津乐道于这点“风流韵事”。

  元和十年(815)左右,元稹又与裴淑成婚,此时元稹三十七岁。有人跳出来质问元稹:你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为什么妻子死去了四、五年就变心呢?看看王维,也是三十出头丧偶后,但人家终身未再娶。

  王维不再娶妻子,却不能说明他痴情,因为他痴迷的是佛教。把他作为忠贞守节的榜样,想必王维也会不自在,因为这不是他的初衷。还有一些才子丧偶后将近十年未娶,如柳宗元,不过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门当户对的女子,在这十年同居的女性不止两三人,非婚生子也不止一、两个。

  元稹与裴淑的关系如何呢?有两个故事不能不让大家知道。长庆三年(823),四十五岁的元稹由同州刺史改任浙东观察使,裴淑不高兴,元稹写了一首诗《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来安慰她:

  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大和四年(830),五十二岁的元稹出镇武昌,写了一首《赠柔之》: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柔之就是裴淑的字,诗歌下有一小注:“稹自会稽到京,未逾月,出镇武昌,裴难之,稹赋诗相慰,裴亦以诗答”。意思是说,元稹从江南的会稽到京城,没有过一个月,就要远走出镇武昌,裴淑当然不愿意远走,于是元稹就写诗安慰她,裴淑也回赠了一首诗。在外为官,还很在意夫人的感受,在唐才子里也是绝无仅有的。大事尚且还要反复给妻子解释,给以劝慰,平时对妻子的尊重可想而知,这是不是唐代的好男人呢?但有人又不屑一顾了,说这是元稹哄骗女性的手腕而已。老婆情绪低落,能够主动去哄骗得她高高兴兴,这种境界不也是值得景仰吗?至于看客又云:“元稹的负心薄幸似有报应,先后曾有八个子女,七个一一夭折,只剩下一个女儿,算是绝后,这恐怕也是对他滥情的报应吧。”即使是戏说,还是厚道些好。在一个宣扬“夕阳红”的文明年代,对于元稹的合法再婚还指指点点,还要求他死去的妻子守节,未免与现代文明的宗旨背离甚远。

  元稹有首《行宫》,煞是生动。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人生漫漫,闲极无聊的宫女们扯着玄宗的“八卦”来消磨岁月。元稹是否想到,自己也成了大家闲话的对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865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