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什么好玩地方阿

佛山有什么好玩地方阿,第1张

佛山有什么好玩地方

旅游资源丰富,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二顺德清晖园和佛山梁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海西樵山,以及古迹市区孔庙、仁寿寺,南海康有为故居,顺德西山庙,顺德李小龙纪念馆 ,三水芦苞胥江祖庙、文塔,高明文昌塔、灵龟塔等。

佛山新八景

详细词条:佛山新八景

2004年1月25个候选景点中,评出的佛山新八景分别是:西樵叠翠(南海西樵山)、祖庙圣域(佛山祖庙)、清晖毓秀(顺德清晖园)、古灶薪传(禅城南风古灶)、花海奇观(顺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南国桃源(南海南国桃园)

名胜古迹

详细词条:康有为故居、城门头路、石巷当楼、东华里古建筑群[20]等

康有为故居:在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西樵山人,人称康南海先生,实行维新变法,其故乡苏村中的“涎香书屋”“澹如楼”和“七桧

康有为故居

园”是康有为幼年生活和读书处。抗日战争时全部拆毁,1983年将故居修复,辟为“康有为史迹陈列室”,1987年建“康有为纪念馆”,南海县博物馆在此举办“康有为史迹陈列展览”。现纪念馆门前旗杆夹是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康有为中进士时建立的。故居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建筑,面积81平方米。故居具有历史纪念价值,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头路: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民黄萧养在冲鹤堡起义反明,屡战屡胜,占地甚广,挥军围攻省城(广州),且分兵进攻佛山,兵临城下。在洛水前建造了一座坚固的街闸,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梁广等人得赐忠义官,并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将季华乡改为忠义乡。当时乡绅们将洛水前的地方称“胜门头”(即胜利之城门头),并刻石竖于街闸上头,以作记念。据说因“胜”、“城”同音,后直呼“城门头”。建国后拆除胜门头街闸遗址,并辟为马路[63-64]。

石巷当楼:位于禅城区福贤路石巷39号,建于1924年,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巷当楼平面为方形碉楼式砖木结构的五层楼房,高24米。楼顶设枪炮眼供护院守望,内部层层为典当业储物架。佛山典当业,在明清时期已有,在清嘉庆、道光、咸丰时期最为鼎盛。据史料记载,当时有36家店铺散布在佛山各街道。民国时期,佛山的典当业比清代有所发展,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达到鼎盛,有大小当铺60家左右[65]。

石路巷:位于禅城区福贤路纪纲街,是一条长达100米的内巷。两侧的建筑始建于明,有清代和民国时重修的痕迹。其古朴的花窗、方柱的趟栊、厚重的大门、长027米×宽012米×厚006米规格的大青砖、夯土厚实的墙体和红砂岩的石墙脚,均具有明代的风格。而4根圆柱支撑的大厅,却是清代所建造。巷口有二栋红砖绿瓦的建筑物,是民国时代建造的私家医院,名叫“小乐园”。石路巷民居的屋顶所建造的封火山墙,均采用锅耳式,其体量比清人建筑的大而厚,是当地民居建筑沿革的物证[66]。

祖庙大街店铺:佛山在明、清时期,民居比较集中,且大部分以商号、作坊、住所三合一使用,下铺上居或前铺后居成为佛山典型传统店铺的形式和街景,花岗石的“铺张墩”,曲尺型的木柜台和装嵌在墙上的杂货架是营业的天地,门前例有“门官土地福德财神”,室内例有历代祖先神位和井泉龙神、灶君等神位。是当时本地商业发达和民俗风情的传统代表建筑。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67-68]。

塔坡庙和井: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民在塔坡岗(塔坡街)上出土三尊铜佛像,塔坡岗遂成佛家之山,立石碑上刻“佛山”(右图),故得名[69]。

东华里:清代的佛山商贾云集,名门望族多会于此。东华里是佛山现存的最完整的古街道,也是达官、富商的集居地,距今有150多年历史。是100多年前佛山城里的“第一街”[70],它同时又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街区,是研究佛山建筑以及居住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因此,东华里于198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东华里在市区福贤路,原名“杨伍街”,一时间,达官、富商、名流齐居于此,东华里堪称“岭南第一街”[71]。东华里是佛山保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佛山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庄宅式府第建筑群组,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居建筑风格[70],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89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基础改造成岭南天地[18][20]。

佛山祖庙:在佛山历史上曾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体,正如庙门一对联云: “廿七铺奉此为祖,亿万年唯我独尊”,可见其显赫一时的重要地位。其庙貌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观众量最高时达二百万人次,是海内外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三水旧海关大楼: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社区居委会桥东街28号一座。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

西南涌夜景

(1909年),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此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归英国所有。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该楼。1994年5月30日将该建筑列为“三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佛府[2006]124号)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较早的海关之一。

遗址

详细词条:西樵山采石场遗址、鱿鱼岗遗址、北涌亭、石燕岩采石遗址

西樵山采石场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西樵山是一座古老的死火山,由于火山的作用,形成岩石最适于人类打制石器。根据历年来对遗址的考古调查及发掘资料表明,是一处分布面积广、石器丰富、延续年代长的采石场和石器加工场遗址。

鱿鱼岗遗址:在西樵镇百西西岸村东南处鱿鱼岗上,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80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与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南海县博物馆联合在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该遗址对研究我县原始人类生活习俗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鉴于该遗址文化层丰富,发掘工作结束后,南海县博物馆建简易房子把整个考古发掘现场保护起来。1989年6月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涌亭:在南海里水镇新联村北涌坊。据传说,建八角亭纯是古代人民“风水”之说所引起,当时里水丰岗乡建了一间“冯法师庙”,庙门对着北涌坊,认为对里水乡的“丁、财、贵”都不利,于是建一亭以克之,由八坊集资建一八角亭以挡煞,每角代表一坊,这才可保无虞,为了获得丰年,乡民乃安奉“禾花娘”神于亭内,每逢农历二月社日,乡民都来祈祷拜祭,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神像已无存。亭始建年代不详,名八角亭。亭占地面积64平方米,亭中石檐柱上镌刻“大清咸丰岁次丙辰(1856)本坊重建,里市新利店造石”,主梁上刻“大清光绪岁次癸末(1883)拾贰月吉旦重建”,该亭的建筑形式、结构别具一格,是我省现存亭式建筑中少有的。197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燕岩采石遗址:石燕岩采石遗址在西樵镇西樵山狮脑峰东南面,因洞曾盛产石燕得名“石燕岩”,包括“天窗框”、“石屏风”,“石祠堂”等处,石燕岩质多为红色粗面岩,石料最适合建房子之用,西樵山下有村名“石岗圩”,是当年石匠在此采石到山下圩上作贸易场所而得名,西樵附近一带的建筑、舂臼、石柱、夹柱石,均是此种石料。明以前多为露天开采,明以后发展为洞穴开采以斜井掘进采石,天窗格是此种方法开采,洞内人工采石痕迹明显,洞中有开采石料留下的支撑柱,横如列屏, 把洞截分成内外两进,因长年累月开采及天长日久受侵蚀风化积水成湖,可泛舟内进,形成洞内“水上汽车”、“水底牌坊”、“石屏风”、“石祠堂”、“天窗框”等景观。

历史建筑

佛山老城区50个历史建筑及分布图[69]

1、祖庙(祖庙路21号)

2、孔庙(祖庙路祖庙大院内)

3、仁寿寺(祖庙路)

4、黄飞鸿纪念馆(祖庙内)

5、叶问堂(祖庙内)

6、佛山飞鸿天地(祖庙大街)

7、简氏别墅(臣总里19号)

8、东华里(福贤路)

9、蕺园(福贤路131号)

10、福贤路民初骑楼商业街(老城福贤路南段)

11、兆祥黄公祠(福宁路95号)

12、石路巷明代民居群(福贤路纪纲街)

13、崇德里清代宅第群(福贤路纪纲街)

14、禄丰当楼(弼头大街53号)

15、石巷当楼(福贤路石巷)

16、居仁里土府(居仁里)

17、居仁里清至民初高档宅第群(福贤路居仁里139号)

18、石巷明至清庄宅建筑群(福贤路石巷54号~98号)

19、经堂古寺

20、石巷黄世昌追风膏药祖铺及两侧高档住宅群(福贤路石巷)

21、区家庄(福贤路居仁里)

22、鸿胜纪念馆(福宁路祥安街15号)

23、塔坡庙塔坡井(福宁路塔坡街1号)

24、简照南佛堂(祖庙大街文会里51号)

25、文会里嫁取屋及建筑群落(文会里豪华宅第群文会里)

26、李众胜堂祖铺(祖庙街18号)

27、龙塘诗社(文明里)

28、黄祥华如意油铺(文明里6号)

29、先锋古庙(教善坊6号)

佛山新八景

30、教善坊明代民居(教善坊25、27号)

31、教善坊民初西洋式宅第(教善坊58、60、62号)

32、霍式大宅第(隔塘大街)

33、“合记盲公饼”祖铺建筑群(教善坊)

34、长生树嫁娶屋建筑群(福贤路长生树83、85、87、89号)

35、明初旧铺(长生树29号)

36、黄氏宗祠(福贤路长生树)

37、长泰里(长生树)

38、基督教赍恩堂(莲花路27号)

39、梁园(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

40、青云大街当楼(筷子路青云大街)

41、李可琼故居(莲花路莲花巷15号)

42、莲花巷土府(莲花路莲花巷4号)

43、大巷(莲花路)

44、培德里(松风路)

45、赞生堂(筷子路21号)

46、生生堂

47、汾宁路

48、任围(燎原路乐安里)

49、国公古庙(新安街46号)

50、叶家庄(市东上路)

其他景点

南海影视城、

南风古灶景区

佛山市中山公园、顺德西山庙 、顺德宝林寺 、佛山梁园 、庆云洞 、南风古灶 、刘传纪念馆、黄飞鸿武馆、仁寿寺 、南海观音寺、三水森林公园、梁启超故居 、大旗头村 、九江璜玑自然保护区、芦苞祖庙、三水九道谷 、碧江荫老园、千灯湖 、蔼雯教育农庄 、茶景园 、石湾美术陶瓷厂、顺德碧江金楼、顺德均安镇碧桂园高尔夫球场 、顺德生态乐园、东华里、卡特赛车俱乐部、赤松黄大仙圣境 、佛山康有为故居、李小龙祖居、三水森林赛车俱乐部 、锦霞禅院 、飞霞洞、碧玉洞、龙涛湾森林动感水城、顺德牌坊、顺峰公园 、顺峰牌坊 、黄飞鸿纪念馆、文塔公园、通济桥、河宕旧墟遗址 、顺德长鹿农庄 、云东海、西樵山等

光禄坊中段有四座(落)一字排开的宅第,门牌号顺序为34、32、30、28(旧10-13号),老福州人似乎更习惯称之为“刘家大院”。刘家大院的主人祖籍河北大名府龙山镇,明宣德年间迁到福州,到十三代刘照时,刘家于此购房居住。

刘家大院东起道南祠(今鼓三小),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北与大光里何振岱故居相邻,占地5000多平方米,现存4000多平方米,是三坊七巷最大的单姓宅第,号称“刘半街”。

刘家大院坐北朝南,由自东向西相连的四座清式建筑组成。现存的大院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刘齐衢、齐衔兄弟大规模改建后的清式构筑。院内构造基本上遵循当时的典型格局:两道石框门后,是石埕铺地、三面环廊的首进天井。经天井入前厅,厅堂阔五间,减柱造穿斗式木构架,两边正房。屏门隔开前后厅,由后厅经后天井而至二进、三井。四座大院间共墙相邻、小门相通,临街处则各建大门,每院落既可独立,又能相互通连。据统计,刘家大院原有大厅12间、厢房48间、花厅6间、假山3座、鱼池3口、亭台楼阁6处,另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其围墙高达15-2丈,尤坚实耐火;长3米以上、宽06米的铺地石板计300多条;3米左右长的抱围大柱就有100多根;门窗户扇尽用楠木。作为显赫一方的大户,刘家住宅建筑用料考究,颇有不同凡响处。

本次修复的刘家大院本有三落,其中西落两进、中落三进已修复,东落因为还住着人,尚未动工。另外最西侧的花园已被毁,无法复原。

西落的建筑,一进是清代的木构梁架,民国的隔扇。那些楠木窗格扇,基本上都是利用原有的木构件。二进的青石竹节窗,还有民国的两层木楼,雕刻都很精致。两层木楼是由清建筑改建而来,一楼檐下保留有悬钟、雀替等木雕构件,二楼木雕栏杆上装饰着木雕的礼器——壶和鼎。西落的门头房原先被破坏缺失了,此次市古建所在修复设计时,根据地面挖出的遗址,恢复了西落的门头房。

中落三进建筑,最有特色的就是院墙檐下饰有彩色的灰塑。这些彩绘修复前,有的被水泥封堵。这次修复时,专门请来彩绘工匠慢慢清洗,再根据清洗出的原样来恢复。彩绘左右两侧是渔樵耕读图,有渔夫打鱼、农夫踩水车、樵夫打柴等图案。中间是主人衣锦返乡时的画面和一些生活场景,此外还绘有荷花、鲤鱼、牡丹、锦鸡等吉祥物。

中落正厅的插屏门,是漆金团鹤图。二进天井紧靠回廊处,有一对直尺形的相对的短墙,不知是何用途。三进是民国风格的两层楼。木栏杆、门扇上刻的都是几何图案的格子,很有艺术感。楼前是超过两层楼高的百年白玉兰树。

中落最漂亮的还要数东侧的花厅。这个花厅的半月池,与郎官巷二梅书屋、南后街叶氏民居的半月池有的一比。池边环绕着海礁石堆砌的假山,还有爬藤植物、露台以及水榭。这个水榭又不同于水榭戏台中的水榭,它不是立在水面上,而是建在池边的、一个类似轩廊的建筑。在花厅厅堂有一个民国风格的雕花门扇,很特别。门扇上设计了上下两层共12面椭圆形的镜子,两侧的门上还各有一面椭圆镜。从这些镜里可以看到背后的半月池、假山,这可能就是当年主人设计这幅门扇的用意所在吧。在这些镜子的下方,还刻有各种“寿”字的写法,每扇门刻20个字,六扇共120个不同的“寿”字彰显出主人生活的富足、情趣和讲究,换句时髦的话,叫做“很会享受生活”。

在刘家大院中穿行,恍如游走于深婉的岁月脉搏。诚然,刘家大院也未能避免历史性的灾厄,四座相连中的一座早被拆毁,假山鱼池、亭台楼阁更踪迹全无,再不复当年旧貌,但其余韵尚存。首先是宅院的幽深委曲,初来乍到的我几乎有如入迷宫之感:这边一道小门,那里一个转弯;一环扣一环,一屋连一屋,仿佛繁复无尽。“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情趣在此处得以诠释。

刘家人才辈出,即有轰动一时的“兄弟同榜两进士”刘齐衢、刘齐衔(为林则徐大女婿),又有号称“电光刘”的刘崇佑、刘崇伟八兄弟,还有陈宝琛的外甥、李鸿章幼弟李昭庆的孙女婿、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何应钦内阁财政部长刘攻芸,以及曾任福建盐运使,号称“福建理财三杰”之一的刘鸿寿。

刘齐衢(1813-1860),字本枢,号绮田,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父亲早亡,由其伯父刘家镇教养。刘家镇是刘家十四代,林则徐的挚友,曾创办圣功书院和凤池书院。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齐衢与弟齐衔“兄弟同榜两进士”,轰动一时。刘齐衢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江津为蜀境要冲,开支繁多,积案不少,民众苦不堪言。齐衢到任后,江津得以“少安”。然终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

刘齐衔(1815-1877年),字本锐,号冰怀、又号冰如,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刘齐衢之弟,林则徐大女婿。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签分户部。咸丰四年(1854年),授湖北德安知府。不久,移任襄阳、汉阳两郡。同治元年(1862年),擢陕西督粮道,旋代理布政使兼总粮台。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又升河南布政使,还曾一度署理巡抚。光绪三年(1877年),病卒于开封。他用二十多年为官积蓄的钱财,在宫巷购置了三座大宅院供子孙居住,还在福州北门、雷峰山、石仓、闽侯县科贡乡等地购买大片土地出租。刘家还开设德成、即成、复成典当铺和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到刘齐衔之子刘学恂时,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1890年,刘学恂创办了一家糖厂,因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不久停办。1893年,刘学恂将厂房改为仓库,囤放纸张,经营纸行,不幸遭火灾。两次失败并没有阻止刘家发展工业的尝试。1910年,刘学恂的几个留学日本的儿子与林长民等人,出资购买耀华电灯公司改名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刘学恂次子刘崇伟为发起人,担任公司董事兼经理,五子刘崇伦为技师长(总工程师),刘家一开始就掌握了公司的经营和技术管理权。1912年,刘家收购“福建电话公司”,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曾留学日本学习电气工程的刘崇伟任公司董事长兼经理。随着电气、电话公司的成功,刘家又先后创办电气公司附属修理厂、精火厂、福州冰厂、福州油厂、建兴锯木厂、两家电料厂、玻璃厂等二十多家企业,成为福州首富。

刘攻芸是中央银行总裁,何应钦内阁财政部长。刘齐衢是他的曾祖父。光绪帝师陈宝琛是他的舅舅。他也是李鸿章最小的弟弟李昭庆的孙女婿,李国珍的丈夫。

刘攻芸幼年曾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早年在清华学校学习,后来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留学欧美,主攻财政金融并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1927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1929年,从清华调任中央大学,教授银行学并进行银行实践,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实权人物。1929年8月,刘为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所赏识,出任中国银行总会计。后张嘉璈被委任为央行总裁,邀请刘攻芸作为副手出任副总裁,1949年初,在国民党核心人物都准备滑脚之际,刘攻芸出任央行总裁,后又出任李宗仁政府的财政部部长,毅然挑起了这个财政破摊子。刘攻芸的晚年也是不如意的:他在台湾呆不下去,又辗转到香港;1963年,新加坡独立后,去新加坡经营矿业,做事又百般不顺,事业一败再败;于1973年,带着诸多遗憾离开了人世。

刘家大院的花厅还曾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1896-1945)与其妻王映霞的借居处。1936年至1938年,郁达夫来闽任福建省参议,在福州生活了三年,创作了大量描绘福州山川气候、饮食人物的优美散文。 其中有一年他们就寄寓在刘家大院。

1936年春,著名作家郁达夫来福州,住南台基督教青年会宿舍。稍后,因他兼任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公务繁忙,从南台到省府路很不方便,就在城内光禄坊早题巷1号赁屋居住。1937年岁首,郁达夫访问日本、台湾归来,因王映霞来福州才在光禄坊刘宅11号(现光禄坊30号)赁屋居住。1984年初,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专家铃木正夫教授曾寻访到刘宅,拍照多张。2005年冬,郁达夫的长孙郁峻峰曾带领富阳电视台工作人员到刘宅拍摄纪念郁达夫专题片。

郁达夫1937年1月21日在榕致黄华表的信谈到:“内子杭州来,得悉足下已迁柳浪新村。”此信载于1937年2月10日杭州《东南日报》。推算起来,郁达夫是1937年1月初回榕后,就接王映霞携其子郁云来,住进光禄坊刘宅花厅,(丁丑年)春节是在这里过的。

郁达夫住光禄坊刘宅期间的生活,与抵榕初期大不相同。知名作家董秋芳1937年4月3日抵榕后,当天就到刘宅拜访郁达夫。他撰文告诉读者:“我愿报告一件最使我惊异的事,就是郁达夫先生的生活改变。他的生活,现在很有规律了,经办的事也很多。每天早晨七时便出去办公,到正午十二时回家午餐,下午一时以前又匆匆出去,直到夜晚才回来。这种生活,要说阻碍他的创作,未始不可,至于说他坐领干薪,却是冤枉煞人。而实际上,这里的工作都是很紧张的,连郁夫人料理家务,买菜煮饭,都得亲自动手……”(《到福州后》)。

当时,应郁达夫之邀来榕工作的还有:进步作家杨骚、许钦文、楼适夷,成为福州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的骨干,他们常到光禄坊刘宅与郁达夫叙谈。

郁达夫有记日记的习惯。《回程日记》(1937年4月30日至5月4日)就是他寓居刘宅期间写的。为促使郭沫若早日回国,共同抗日。他在杭州会见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邵力子等,请他们向南京当局进言,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令。当他回福州后得知奔走见效后,喜不自胜,5月18日一天里给郭沫若写两封信(原信后来曾披露),翌日又给郭沫若的妹夫胡灼三写一信,要他“亦去一快信,使他得安心回来。只说郁某决非卖友之人,可以回来矣”。这些信流露真情,至今读来仍十分感人。

这段期间,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关系比较融洽。王映霞带着次子郁云,还带了一个保姆来,原有在榕久住之意。郁达夫陪王映霞拜访朋友,游览榕城名胜古迹,品尝闽中名菜,并到照相馆合影留念。王映霞是媒体常报道的人物,加以衣着时髦,引起邻里闺秀的注意。后来因时势变化,夫妇商量后,王映霞带郁云先回杭州去,她在刘宅大约住了5个月。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于7月27日抵达上海。郁达夫专程赴沪迎接。他回福州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被推选为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该会成立后,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创办《文救周刊》,由郁达夫、杨骚主编。出版三期后,为加强团结抗日,附刊于《小民报》的几个文艺周刊与《文救周刊》合并为《救亡文艺》(日刊),仍由郁达夫、杨骚主编。这些文章迸射着耀眼的战斗的光芒。因而,引起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和省保安处的惊慌与破坏。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被迫停止活动。《救亡文艺》编辑部受到特务持枪威胁,要抓责任编辑楼适夷,被迫停刊。然而,郁达夫仍下定决心,要为抗战而献身。他在光禄坊寓所为文学青年程力夫的题词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战而牺牲。”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杭州、富阳后,郁达夫的七十多岁老母亲不愿做亡国奴,被迫绝食,除夕那天饿死于家乡的鹳山。噩耗传到福州已是1938年春初,国仇家恨,双锤齐下,郁达夫悲恸欲绝,即在刘宅景屏轩设灵堂遥祭,并亲自书写一联:“无母何依;此仇必报”,悬挂于其母遗像旁。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投入更广泛的全国性抗日洪流中去。1938年3月,他应郭沫若之邀,离开福州赴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抗日宣传工作。

刘家大院的辉煌远不至此,向前追溯,你会惊奇地发现在刘家入住之前,这四座大院的主人并不逊色于刘家。

大院西侧的两座,即32、34号(旧12、13号)曾是清代藏书家、书法家林佶与哥哥考古学家、金石家林侗的读书处“朴学斋”,后归林则徐好友、刻书家冯缙所有,之后又几易其手,最后为刘家买下。

林佶(1660-1720后),字吉人,号鹿原,福州人,林侗之弟。清代藏书家、书法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举人,奉旨入武英殿抄写圣祖御集。五十一年(1712年)钦赐进士,授内阁中书。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以后,年六十余岁。博学能文,好金石,工楷书,又善篆隶,尤精小楷。文师汪琬,诗师陈廷敬、王士禛。曾手书汪琬之《尧峰文钞》、陈廷敬之《午亭文编》、王士禛之《渔洋山人精华录》与《古夫于亭杂录》付雕,即著名的“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雍正元年(1723年)罢归,筑“朴学斋”,设“陶舫书屋”,藏书达十余万卷。著有《朴学斋诗集》、《汉甘泉宫瓦记》、《全辽备考》等。其师尧峰先生(汪琬字苕文,号钝翁,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以疾告假归。结庐太湖之尧峰山,闭户撰述,研究六经,不问世事,时称尧峰先生。)赠诗,有“区区仆学待君传”句,乃以名斋。

林侗(1627--1714)字同人,福建侯官(一作闽县)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三年,年八十八岁。贡生。康熙中,署尤溪教谕。侗所著有荔水庄诗草、来斋金石考、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年谱及井野识涂,《清史列传》传于世。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

冯缙,字光敦,号笏骈,又号栖鹤。侯官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仅一次进京考进士,落选后便放弃仕途,“日以书籍自娱。喜为诗,有《儋甄、稊米集》”。又撰《兰话室后金石存》、《唐昭陵陪葬名氏考》和《陶舫拾慧》等。冯缙是刻书家,曾刻印林佶兄林侗《来金石考》和乡前辈孟超然《亦园亭全集》。又准备刻印宋梁克家《三山志》,雕板都备好了,只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其弟冯光祚,字恪甫,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被“梁章钜招入藤花吟社”。

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林则徐因父林宾日病,辞了去年刚到任的浙江杭嘉湖道的官职,回到福州。第二年春举人冯缙邀请林则徐到其光禄坊家作诗饮酒,林则徐写了《陶舫诗二十韵为冯笏骈孝廉(缙)赋》,诗中说:“冯君招我文字饮,遗迹流传话畴昨。诛茅归傍光禄台,自署巢居号栖鹤。朴学斋连兰话新,忽在楼中醉星落。”“朴学斋”就是藏书家林佶的书屋,“兰话堂”是冯缙的书斋,两家连在一起。

冯缙60岁生日时,林则徐还写了《和冯笏骈〈六十自寿诗〉》四首,由此可见,林则徐与冯缙的交情是很深厚的。

大院东侧的两座,即28、30号(旧10、11号)声名更为显赫,是清初诗画家许友的故居“米友堂”。

“米友堂”因许友钦慕米芾的书法而得名,中有紫藤花庵、岸船斋、樵歇斋、君到轩、见山轩、浮冈、陶舫诸胜。许友字瓯香,工书善画,诗尤孤旷,时称诗、书、画“三绝”。他继承父亲许豸的遗产,住在光禄坊的房子中,乌石山著名的“涛园”是他的别墅,早题巷4号也是他送给外甥黄任居住的,现为“黄任故居”。许友后因福建布政使周亮工贪污案受牵连,他通过《学哑》、《学瞽》、《学担粪》、《学死》等诗表示对当局的不满。许家的名气还在于许家一门四世出过六位诗人,至许友曾孙许王臣时更因“七世同居”获乾隆皇帝钦赐“七世同居”匾额、诗章,荣耀一时。

刘家大院于2005年5月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劫后重生,它并未被历史的尘埃深埋,正如大院内幸存的百年玉兰与辛夷(又名木笔),花期来时,依旧花开满树,芳香袭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13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