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基本都是天生的,由我们的基因决定。但是,我们的认知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达到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效果。
今天姐姐跟我抱怨到,小外甥平常不管是在幼儿园、家里还是走在路上,都会特别喜欢关注一些文字,还会要求大人教他认识这些汉字。
本来姐姐和姐夫都很高兴小外甥能这么积极的识字,虽然今年外甥才2岁多,但是,他们还是觉得以后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肯定是很积极、认真的。然而,当教他一些数字或者算术时,他却兴致缺缺,硬逼着他学,他还会大吵大闹的抗议。
其实,姐姐是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早的让外甥识字,而且没有让外甥完全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只是死记硬背而已。
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外甥的其他能力发展,比如好奇心、探索欲等等。这便涉及到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认知启蒙”了,它时常被人们与孩子的智商的概念搞混。
一、认知到底是什么?和智商有什么区别?
1、“认知”的概念
所谓的“认知”,也就是认知能力,它是指认识方面的能力,是动态性的加过过程以及静态性的内容结构为一体的能力。即孩子获取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
孩子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感知、记忆以及思维等心理过程里。
2、“认知”包含的能力有哪些
其实,“认知”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所包括的能力范围也非常广。可以说是包含了孩子生活基础的一系列能力,即感知、语言、运动、专注力等等。
当然,它也包括了孩子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等,这些也都是在孩子的“认知”能力范围内的。
3、“认知”与“智商”的区别
很多人都把“认知”归到了“智商”中,其实,二者还是存在区别的。一个人的智商可以说是先天性的,由体内的基因决定。但是,认知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环境与不断学习的影响,达到不断提高。
所以,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他的认知不一定就很好。但是,一个认知很好的孩子,他的智商不会低。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的认知启蒙,早教中心也将重点放到了认知启蒙上。这样一来,哪怕是先天智商不算很高的孩子,对他的认知启蒙做得好的话,不仅提高他的认知能力,还会让他变得更加地聪明,弥补了智商上的短板。
二、认知启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什么好处?
1、更早、更好的挖掘孩子的天赋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但是,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在对孩子进行认知启蒙时,便可以观察孩子擅长的领域,挖掘出孩子的天赋。
更早的挖掘出孩子的天赋,可以将他的优势无限放大,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变得更加的出色。
2、全面提高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止一种,认知启蒙不仅可以挖掘出孩子的天赋,还能更加全面的提高孩子的各项能力,使孩子能全面发展。
可能家长们会担心学习太多的技能,会降低学习的效率,殊不知,只要时间安排得当,这些技能不仅不会彼此影响,反而能起到彼此促进的作用。
3、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在使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知道自己擅长、感兴趣的领域,在与其他同龄孩子交往时,便能敢于表达自我,主动与他人交往,并且,懂得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交际能力本来就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不断地开发与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
通过上述的解析,我们知道,认知对孩子重要性,以及认知启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很多家长想必已经非常想通过自己的干预,引导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确实,孩子的认知启蒙少不了家长的引导,而孩子的认知水平更是与家长日常的教育方法息息相关。它们都需要家长们对孩子加以引导,帮助孩子一起打好认知的基础。
三、家长该如何做好孩子的“认知启蒙”?
1、因材施教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爱好、擅长的领域等,不能一味的按照单一的、与他人一样的模式来对自家孩子进行认知启蒙。
而是应该在全面了解孩子后,知道孩子擅长的领域以及劣势,制定一个针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自家孩子进行认知启蒙。
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认知启蒙时,一定要认识到孩子的差异性,不可盲目从众。
2、正确的引导
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以及引导,如果出现了偏差,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甚至埋没了孩子真正的天赋。
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认知启蒙的引导与教育中,不可人云亦云,盲目的让孩子接受教学。而是应该在发掘了孩子的优势后,正确的引导孩子,放大这些优势。
3、尽量给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要向知道孩子擅长哪些方面,那就需要在孩子表现自己的时候,才能察觉出来,发现孩子的过人之处,同时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
家长们平常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学习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擅长的领域,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
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天赋就像是那些生长的花木,需要不断地学习、开发来修剪它们。”
如同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天赋,也需要家长们悉心栽培,才能绽放出夺目的花来。
家长们的发掘与引导,做好孩子的“认知启蒙”,才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三观的形成决定因素包括认知能力。反过来,三观对认知能力又具有重要影响。认知能力的差距与遗传、环境、以及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相关。高手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书单,有目的性的学习,一般人看书很随性,拿到什么看什么。阅读的心智会刷新我们的认知,也可以大大的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看看下面案例,对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认知的差异。
一位老军人仰头,充满自豪的说:知道这飞机是从哪儿起飞的吗?就是在最近的那个机场。
那个机场,是我们修的。
哗,众人瞪大眼睛:这是个大项目,赚了多少钱?
老军人笑了:赚个毛线钱,这是老早时候的事了。那年月国家穷,我们当兵的,都怀一腔热血,矢志无私奉献。所以那个机场,完全是我们军人义务劳动修建的,一分钱也没有。而且是自愿出工,自带工具。正因为我们军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千千万万的机场与公路,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没有赚到钱,但这恰是我们的荣光与骄傲。
大家肃然起敬,纷纷鼓掌。
老军人羞涩的向大家敬礼,起身离开。
老军人走了,现场有个商人说话了:
我对于军人,是打心眼里尊敬的。只是感觉这事不完全对。
大家问:哪些地方不对?
商人说 :这事怎么说呢,什么叫国家穷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穷的国家,也比个人富吧?就算是当时没钱,事后也应该弥补吧?我也不是对义务劳动有看法,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不过的,莫过于规则,规则莫大于公平。国家正常的运行,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单方面的付出奉献,而应该建立在公平交易、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商人离开后,一个道德学家起身说话:
刚才那个商人说的,不完全对。
我不是反对公平,也不是不支持规则。而是从社会总体的角度上来看,一个社会不能走入狭隘的交易误区。如果凡事都以冰冷的金钱来衡量,这世上还能剩下多少温暖?如果军人的无私付出,都得不到脑满肠肥的商人一句公正的评价,这意味着何等的伤害?如果无私奉献都换不来应有的尊敬,这个世界,又会变得多么的寒冷?
道德学家很谦和的站起,向大家致意退场。
道德学家走了,一个经济学者走了出来:
刚才那位道德学家说的,我很赞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一个机场从动工到修建完成,就创造出了财富的增加值,财富总量加大,国家所发行的货币,也相应的增加。
这增加的货币量,就有军人们义务修建的机场。
可是军人并没有拿到钱,事后也没有补偿。
那么问题来了:这钱谁拿去了?
经济学者说完,众人惊愕片刻,突然一起鼓掌。
经济学家招手致意,退场离开。
经济学家走后,又一个社会心理学家走出来:
刚才那位学人的讲话,我很赞同,很受启发。
但是,人类社会的构成,非止经济这一个维度。
很多事情,是很难交易化的。
价值是主观的,价格是估算的。如果凡事交易化,带来的结果,是合作者各自高估自己的贡献。是以有些家庭,恩爱夫妻成为怨偶,就是因为双方过于高估自己的付出。是以有些朋友,反目成为仇人,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友情中的价值与作用。是以许多团队纠纷不断,就因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吃亏了。
因为这个报酬无法从庞大的经济总量中细筛出来,军人的付出如输入社会肌体的鲜血,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新建机场增发的那笔钱,汇入到货币总量之中,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钱包里。
现场寂静片刻,旋即爆发出热烈掌声。
大师脱帽致意,退场。
社会心理学大师退场,系统学家走出来:
一个社会,犹如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必须要有序良性的运行。
正如人的身体,内有心肝脾肾肺,外有口眼耳鼻舌。每个器官各司其职,但同时也都在消耗人体组织的能量。是以任何一个器官,必须要大小适度。小了固然不好,但如果太大,就会对其它器官造成挤压,反而妨碍人体健康。
但义务劳动之所以赢得尊重,就因为它与人体中的肝脏一样,被局限于有益的范围里。如果这个范围过大,正常的商业行为就会无端遭受指责。合法的交易,因而承受巨大道德压力。所以商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因为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理不适。这在如同人体肝脏过大,挤压到了其它器官。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军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学家,也需要经济学者,同样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这就好比人体的五脏,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系统学家走了,一位认知学家走出来:
军人义务修建机场,是个事实。
这个事实构成了当事人生命的记忆,因此他引以为豪。
然后我们听到了商人的情绪,接下来听到了道德学家的立场。此二者相互对立,并因对方存在而存在。
然后我们见到了事件的经济维度,并引出了事件的社会心理维度。此二者仍是个对立体,构成新的认知层级。
由此我们知道,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第一反应是本能,第二反应是情绪,第三反应是立场,第四反应是利益,第五反应是兼顾他人的社会心理。第六反应,是认识到前五步并无高低优劣之别,而是一个完整认知的五个组成。
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是如此。
当出现社会问题的讨论之时,你会清晰的看到五个层级:本能层、情绪层、立场层、利益层及社会心理层。
很少有人能够观察到系统认知层,除非你处于更高认知层级。
下愚莫揣上智,处于本能阶段的人,因其视野闭塞,会以为所有人都在这个层级。会震惊于不同观点的出现,认为对方脑子有病。
处于情绪层的人,蔑视只有本能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泥陷激烈的情绪。
处于立场层的,忧心忡忡,承受着隐恶扬善的焦虑。
处于利益层级的人,面对大量的本能公众、情绪公众及立场公众,有种众人皆蠢我独明智的飘然感,却不知自己陷入专业偏执。
处于社会心理认知层的,格局放得开,眼光看得远,却未意识到自己虽然看到了全局,但并未跳出全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伟大理想,在认知和三观之上,肯定会存在着不同。如果想要达到统一,那就要两个人都产生共鸣的节点,否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他是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同时也有不同的高度,不要想着他一定能够懂你,因为这世上能懂你的人很少,而且大部分人和事、物都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
如果想要让一个人来认同你,和你站在一起。那你就没有必要和不同层次的人去争辩。因为争的多了,人会烦。争的激烈,会导致感情产生隔膜。理解你的人,你略微表达一下自己,他就明白了;不理解你的人,你磨破了嘴皮子,他依旧不把你当回事儿。道不同不相与谋,路不同不必同行。
你可知,苍鹰眷恋的是高空,麻雀喜欢的是枝头,当你和麻雀说:天空多么辽阔时,它却却和你说:枝头上是多么的安逸。鸡同鸭讲,争也白争!对牛弹琴,弹也白弹。答非所问,有意义去争辩吗
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他从内心就不愿意从他的狭窄的世界走出来,你和他说外界是多么的美好他都会当成欺骗,认为你讲的都是天方夜谭。不同的世界,你和他争什么呢没有任何意义可言。即便争过他,反而被人笑话,和“傻瓜”论短长,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正所谓层次不同,不用争,不用盲目求谁的赞同,他不懂你,说再多也是白搭,与其和他争长论短,不如转身各自为安。人与太之间,想要长久相处,想要获得认同,我们能做的不是争,而是让。
让,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体现的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气度和胸怀。让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云淡风轻!这个世界,谁也不用迎合谁,谁也不用讨好谁,两个人,三观一致才能走到一起,并且走得长远,三观不合,争论再多也不会同路。
其实有的时候,你的也不一定是对的,他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只是你们的生存环境不一样,你们从小到大走过的路不一样。何必相争不一样的人,拥有不一样的心,对一件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不要总是想着争,也无需强求对方的认同。
他怎么想是他的事,做不到理解咱,咱也不去较真。懂你的人,自会把你善待,不懂你的,不必和他多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付出多少的努力!想拥有什么样的圈子,就先要提升自己!
你心中的目标就是你的整个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全部人生!不要总想着争,多多成就你自己,当你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断成就自己,你定会遇到更多懂得你、理解你的人。
这个世上,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不同的心有不同的天空,不被理解的时候,不要气馁,问心无愧就好,坦坦荡荡就行。
请你永远不要和那些认知层次不同的人去争辩!挤不进去的圈子也不用强行融入。如果他人的话不堪入耳,就不去听;他人的事你看不惯,那就不去看。何必自寻烦恼
人生太短,要经历的人,事,物太多,不要总是让自己在痛苦中挣扎。记得人心不同,多些换位思考和相互体谅彼此用包容之诚心去赢得人心,用快乐之态度去装点人生! 只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和意义而言,否则一切的努力就如同竹篮打水一场空,何必去在意那些与你无关的人和事儿呢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解决好以上思想问题,就能顺利达到彼此沟通的目的了。
附:认知的九个层级
第一层级,最底端,只知好恶
这是婴儿时态的人类,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撑了就拉,不分地点。
这也是极端情绪化的一族,认知不足的困扰,让他们总是陷入到窘态,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个大风厂职工王文革,他是个受害者,股权被贪官和奸商合伙弄走了,因此而陷入狂怒,拿刀架在老干部陈岩石的脖子上,结果,王文革同志和贪官们一起入狱。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所谓维权,多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情绪渲泄。
2
第二层级,默守成规
宁向东教授引导的孩子,就是处于这个认知层级上,这孩子根本就不明白,书本上的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见识与认知。
之所以爹妈送你出国,不是让你读书,而是让你成人!
是让你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价值性的认知。
3
第三层级,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
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但这类孩子进入社会,多半会遭遇挫折失败。
因为这类孩子只是因为恐惧而不敢乱说乱动,等到你知道许多所谓的规矩,不过是成年社会出于省心而承袭的惯性,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
从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过于情绪化的人,默守陈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4
第四层级,明是非,知大体
学习规矩,乖巧听话,这是对幼儿的要求。
到了少年时代,孩子们的行动能力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遵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哪怕这个价值观完全不对路子,但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唯一体系。
所以这是个血性方刚,努力向世界证明自我的过程,但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无法突破自我。
5
第五层级,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了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落伍淘汰。
这时候的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接受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从此不再固执,不再执拗,知道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从此变得温和起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开始改变。
6
第六层级,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
什么叫现实资源的有限性?就好比我小时,在乡村里分红薯,红薯的数量有限,你多拿走一个,我这边就少了一个。
无论这些红薯怎么分配,都是绝对的不公平,按人口分,家里壮劳力多的人不干。
按劳动贡献来分,贫弱之家就有可能被饿到,人类社会的一切愤怒、冲突、怨气与对抗,都来源于资源的匮乏。
现代社会最匮乏的是注意力资源,权力与能力争夺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带给更多人极大的困扰。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是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
在穷寒国度他们能够存活,在发达国家他们构成中产,在咱们这旯旮,他们是背负着沉重压力的社会中坚,吃饭不愁,钱也不缺。
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心如飘萍,无根可依,那就继续往前走好啦。
7
第七层级,认识到人的发展性
什么叫人的发展性?就是你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与命运,比如说20年前的马云,那叫一个凄惨。
他到处求职找工作,和朋友一起报考警校,去了5个人,考取4个,只有马云没考取。
听说肯德基是个人就要,再和朋友们去肯德基应聘,去了23个人,肯德基收下22个,就是不要马云。
最后逼得马云自己开公司拉业务,结果,现在网上还疯传他拉业务时被人贬斥的视频。
再比如说范雨素,她的家境贫寒,12岁独闯海南,终未能改变命运之分毫。
但她从未放弃梦想,一边带女儿北京务工,一边学习写作,终至在44岁时迅速火爆。
还有更多的人,仍然在默默无闻的努力,他们不会再是马云,甚至未必会成为范雨素。
但,当她们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人生处境,已经大为改观。
所以这是一条经济自由线,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
我们的拦江书院有很多这样奇怪的人士,他们改善自我认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走出命运的低谷,获得展望未来的更好机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率先出场的是京城小官赵德汉,他家里藏着两个亿,可是却哭着说:我好好穷耶,真的穷怕了。
另一个反角祁同伟,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凤凰男,做了省公安厅厅长后,乡人络绎不绝求助。
结果遭人羞辱:你是不是想把你们村儿的那条野狗,弄到公安厅做警犬?
这两个角色,都是靠了权力成就,自身认知并没有跟上。
结果一个是有钱不敢花,另一个是有权不会用,易经称之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因此他们才会落入到人性的陷阱,沦为剧中的反角。
8
第八层级,是认识到万古不变的人性与社会规律
认识人性,说透了就是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伤。
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生走不出的陷阱。
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9
第九层级,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
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于智慧极峰,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这是人类认知的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与以慈悲为感召的精神境界。
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
“认知”是心理学概念。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通俗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所谓认知,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再通过心理活动去“知”。将抽象得到的客观事物特征转换成主观映像储存在大脑中。通过学习以及语言交流,进一步获取这个事物相关知识,以形成全面的认识。这是初步的认知过程。当下一次遇到同类事物时,感觉器官再次获得的映像会触及此前的记忆,就能准确作出判断,经思维过程,决定自己是否必要、或用什么行为去应对。
——以上是我为了便于理解所作的解释,不是科学定义。准确的定义需要查阅教科书。
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
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认知是不清楚的,宝宝在出生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点一点学会的,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可以学会的,以下分享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
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生的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以上分享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儿童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方面已经有专家做了详细的总结。其实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发展都是一点一点成熟的,没有出现过跳跃式发展,及时是比较聪明的孩子,也只是发展的早一些而已。
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2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现代心理学之父奈瑟在第一部专门系统研讨认知活动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中强调指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中感觉是经由各个感觉器官传递产生的,没有经过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赋予了意义。
一般来说,知觉在感觉之后,但在时间上,知觉和感觉过程经常是重叠的。
注意还包括共同注意。共同注意,有时候也叫做联合注意,是指个体追随另一个个体的注意而使得两个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物体的过程。
记忆是人们对于过去经验的保存和再现,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或再认,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记忆,那人们就无法保持感知到的信息,也无法学习和思考。
思维能力是人们认知能力一个重要体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阶段,其中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认知能力的参与,比如,儿童看到花草树木,能够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儿童开始认识父母、朋友,指出照片中的爸爸妈妈,记住一些事情而忘记另一些事情,学会唱儿歌和讲故事;
儿童能够认出镜子中的自己,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也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开心、愧疚、不好意思等情绪;
儿童慢慢地学会说话,学会数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学会下棋和玩游戏,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遇到困难也会向他人求助等,儿童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体现了儿童已有的认知能力水平。
儿童的认识能力特点:
1、从感觉和知觉来看,三、四岁的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东西。
只有到了五、六岁的时候,才逐渐具有目的性:才能逐步地按照预定的任务和成人的要求,有意地进行感知和观察活动。
2、学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3、学前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和无意性。凡是与儿童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印象鲜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具体事物,他们就容易记住。
4、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正在发展。学前儿童的无意想象表现在主题多变化。学前儿童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才开始发展。
5、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初步的抽象概括性。具体形象是对摆在他们面前的,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才能进行思维。
6、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首先是口头语言有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儿童是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从语言的习惯上逐渐学会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的。
儿童的认知特征有哪些3一般来说,儿童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
现代心理学之父奈瑟在第一部专门系统研讨认知活动的著作《认知心理学》中强调指出,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其中感觉是经由各个感觉器官传递产生的,没有经过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并赋予了意义。一般来说,知觉在感觉之后,但在时间上,知觉和感觉过程经常是重叠的。
认知能力测试运用于测试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可分为文字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反映速度、空间识别能力和质疑能力等。
能力倾向测试即归纳、演绎、语言理解力、记忆力以及数字能力,目的是测量特定工作能力倾向。
认知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推理能力(智力)测试和特殊智力能力测试以及语文测验(常识、理解、数学推理、记忆跨度、字)及操作测验(完成图画、实物拼接、形数交替)。
扩展资料:
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人们的认知特点对于社会经济状况都有显着的影响,增强认知能力也已经被发现与财富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5种认知能力:
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反应,形成学习者对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动作技能(有组织、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