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历史渊源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可以尝试再去寻找触发邂逅的NPC或玩家,再次与他对话,或者玩家只能等待下一次的邂逅触发。
一梦江湖介绍
一梦江湖是一款古风武侠MMORPG类大型多人联机手游。游戏以绝美的中国武侠国风出名,超高的自由度以及高清3D画质带给玩家无敌的沉浸式游戏体验。打造一个更加自由恣肆的武侠世界。
一梦江湖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有一少女名为瑶姬,她长于巫山之中,被白鹿哺育,无拘无束。
瑶姬偶然相遇楚王,心生倾慕,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后她回到巫山。被瑶姬之姿倾倒的楚王,误认为其是山中神女,为其建起庙观,楚人亦对神女万分尊崇。
多年后,饥荒四起,贫民弃子时有发生。瑶姬见这些贫民将弃儿留于神女庙,便将他们抱走抚养。
这些孩子以瑶姬为母,随她在山间饮山泉,食灵芝,与草木鸟兽终日相伴,日益身轻体捷。世人偶然在山野间窥见她们自由自在的身影,皆以为是神女后裔。
后因秦楚战乱,巫山被焚毁,神女们无家可归,辗转至南海海滨,隐居于常青岛,建立泠音门派。此后多年不曾踏足陆地。
丽江
艳遇之都的丽江。
丽江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最高点为国家5A景区玉龙雪山的主峰。
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丽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三大世界遗产。
春城昆明。
邂逅在迷宫兑换码在哪里领取,很多新手玩家都不清楚,那么这些礼包福利需要在哪获取,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邂逅在迷宫最新礼包兑换码分享。
邂逅在迷宫最新礼包兑换码分享
玩家还不是很清楚礼包兑换的界面,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解CDKEY礼包兑换码的使用方法,为大家讲解正确兑换礼包码的操作流程,下面提供的就是兑换码的输入兑换,各位IE赶紧看看吧。
最新兑换码分享lf9hy4fwdkuabcmewbmlsuu72g4huz
其实像在游戏中使用兑换码的话,首先需要提升副本的层数,因为只有层数达到了要求之后才可以解锁福利活动,而兑换码就是在福利活动中进行兑换。
玩家只需要回到主城之中,然后在左上角就可以看到“精彩活动”选项,点击并打开之后就可以看到各种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一项就是礼包兑换,点击该选项并输入自己从相应渠道中领取的礼包兑换码即可获得的奖励。
一般来说兑换码领取的奖励都是通过邮箱发放,所以我们还需要返回主界面找到邮箱领取全部的奖励。
邂逅在迷宫兑换码的使用方法已经分享在上方,想要获得奖励的玩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过也要注意礼包兑换码的使用期限,超过了期限的话就无法获得对应的奖励。
男女之间的邂逅通常指的是两个人在某个场合或时间相遇,彼此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和感觉。这种邂逅可能是偶然的、意外的,也可能是有意的、有目的的。
有时候,这种邂逅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瞥,但是它可以激起两个人心中的某种情感,让他们开始思考对方是否值得交往或者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等等。这种情况下,邂逅可能会成为两个人之间产生感情的起点。
另一方面,有些人会通过社交网络、朋友介绍等途径主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种邂逅则更多地是出于主动性和目的性。无论是哪种情况,邂逅都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可能会改变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也可能只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总之,男女之间的邂逅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可以为人们带来机会和启示,但也需要谨慎对待,才能让它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或者成功的恋情。
邂逅的意义
邂逅的意义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新朋友、结交新伴侣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等方式更好地了解对方,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邂逅也可以让人们更加开放、自信,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自己。
首先,邂逅可以带来机会和启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或者伴侣。而邂逅则是一种让我们遇到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的机会。通过邂逅,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新的朋友,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启示。
其次,邂逅可以让人们更加开放、自信。在邂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与对方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通过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自信心,变得更加开放、自信和独立。
最后,邂逅还可以让人们更加勇敢地面对未知和挑战。在邂逅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陌生的人或者情况,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和应对。这种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和勇敢,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自己。
总之,邂逅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可以为人们带来机会和启示,让人们更加开放、自信和勇敢。当然,邂逅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就能够在邂逅中收获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成长。
在黔中腹地,有一个名叫草塘的千年古镇。在古镇四周,分布着数十个自然池塘和人工池塘,因七十年代造田运动,许多池塘被填埋,违背自然规律的填塘造田造成经常出现长时天干易成旱灾、短时瀑雨也成水灾,几十年来老百姓都说“好个三佰涝、十年九不靠”“好个三佰涝、三年两不靠”,数十个自然池塘和人工池塘中,尤以古草塘、龙见塘、马露塘、叶家塘、普安塘、龙马塘、金竹塘、珍珠塘、天心塘、赎珠塘、莲花塘和牛王塘最为有名,被人们称为十二草塘。千年古镇因草塘而远近闻名,宋初土司政权草塘平夷宣抚司也因古草塘而得名。秦汉以来,草塘一名被人们沿用至今,草塘的传奇故事也被古镇人代代相传。
古草塘 位于猴场镇三百闹大田坝中,遗址现为一长12米,宽10米的水浸池塘。据《桑梓述闻》和民国《瓮安县志》记载,古草塘曾塘长数里,湿地水草绵延,弥望平芜。
明代文人傅亿《卜居草塘》诗赞草塘“山深车马稀,土腴稻粱美。结庐倚土冈,开轩临曲水。日斜牛羊归,月出钓丝理”的美丽田园风光。
“秦汉记忆”区域的古草塘项目占地400亩,项目包括秦代园、汉代园、八卦迷宫、草塘鬼方栈道、草塘邮亭、清风茶轩、古水文化展示墙、古草塘旧址亭、牂牁文化图腾柱、古法 养生 园等项目,该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穿过大戏楼两旁古邑核心区(“土司记忆区”“明清记忆区”)的天兴塘,位于毛泽东行居门口。原天心塘讲述的是烈女阿金的故事,但经过研究其故事偏于鬼怪,不适宜做 旅游 开发,因此沿用其名字,但其寓意,根据其在古邑中的位置,取“天心圣贤”之意。
马露塘 位于叶家塘(下司水库)下游,中心位置在马露村民组寨边上。相传北宋初年,武昌都总管昭武大将军宋景阳征南至草塘,时遭天旱。在踏勘水源时,因秧鸡引路,马踏露泉汇集成塘。后有石马浮出塘面,人们认为天降祥瑞,烧香祭祀,并取塘名为马露塘。
普安塘 位于草塘下司社区桶井湾组,座落于草塘古邑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东南侧。普安塘内地下水的自然出露点较多,水量充沛,塘水溢出汇成溪流注入草塘河。
叶家塘 现名为下司水库。早在下司水库修建前,这里就有一口塘名曰叶家塘,叶家塘边的住户大多姓叶。叶姓人家喜爱种茶,房前屋后,村寨四周都栽种了茶树,因而这个地方又叫茶叶林。叶家塘改建下司水库建设时间长达8年。2011年又重新对大坝进行改造加固,下司水库库区除大坝一方外尽为松林环绕,库岸弯曲,岔港较多。库边遍布森林,环境幽静,水鸟翩翩,渔翁撒网,夕阳西下,水天一色。
金竹塘 原名金竹水,即现猴场镇金竹村委会住地附近的几个池塘。源于地质奇观珍珠泉的金竹塘,涌水量较大,当地群众拦水成塘,喂养鱼虾。金竹水有三个泉眼,汇集成塘,还是草塘河的一个主要源头。
珍珠塘 又叫珍珠泉,位于瓮安县猴场镇八一小学旁的农田边田坝中,泉眼宽约2米,长约3米,至今呈原始状态。珍珠塘出水量较大,泉水由塘底不断外涌,随着涌水伴着从不间断的珍珠一个接着一个,有大有小。如在塘边用双手拍掌或双脚跳踩,珍珠会增加涌冒的数量和频率,拍掌和跳跃越重,涌冒越多越快,因而又叫“喜客塘”,也名 “水上花”。
龙马塘 位于草塘社区双水井处,龙马塘中有两股泉眼,泉水四溢,涌水丰沛,形成沼泽湿地,水草繁茂。这里曾经是草塘自来水的主水源点,由于镇区扩大,人口增加,因其泵站管线小输水距离长而放弃,改用叶家塘(下司水库)为人饮水源。龙马塘的泉井也冒“珍珠”,与金竹水、水上花等珍珠泉组成草塘珍珠泉群落。一般珍珠泉相对独立,唯有这一带成为珍珠泉群,是非常难得的地质奇观和 旅游 资源。
赎珠塘 有三个泉井涌水而出,泉水清凉回甜,是草塘镇里居民的饮用水源点。草塘古镇满街大小茶馆的“泡和凉茶”必言明水是来自赎珠塘。流经千年古邑草塘的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流。大的叫草塘河,源头在盖头山下的金竹水。小的叫木瓜河,木瓜河严格意义来讲不算河,只能算溪,源头来自王家冲。流经赎珠塘时水量得到极大补充,因此赎珠塘可以说是木瓜河的主要源头。
莲花塘 位于草塘东面近郊,是草塘的乡愁记忆。莲花塘因塘中莲花的美丽奇特而得名,塘畔是著名的草塘中学。莲花塘不仅是一片荷塘景色,还是古镇人亲水的好去处,为了保佑平安,有人在深水旁立有“阿弥陀佛”石碑,一是起“佛镇”作用,二是起警示作用。后来人们把“阿弥陀佛”叫成莲花塘边的一个别称。
牛王塘 位于草塘北面近郊陈家湾村民组,背靠大坡,面对一土丘,为当地风水宝地。当地人称这个土丘为“当门宝”,“当门宝”上长满古柏树。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三百闹大坝。在古泉的后方,一座山脉由高到低,呈几个阶梯逐渐降低高度,一直延伸到泉眼处。史书记载,在草塘有一个天池,这个天池位于陈家湾后山,山顶有池,“广百余丈,深莫测。久雨水清必晴,久晴水浊必雨。” 这个天池与晴雨石遥相呼应,成为明清时期著名的一景。
草塘,曾数度见证刀光剑影与南国烽火,伴随千年古镇的兴衰嬗变,流淌着梦幻与传奇,烟波荡漾,风雨兼纳,积淀了千年古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 历史 。
梁祝传说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历史渊源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不同的版本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大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
(1)鄞州版本:金代县令与明朝侠女结“阴亲”
在浙江宁波,相传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官,由于得罪权贵,被人残害致死,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为了纪念他们,当地将两人合葬,算结了阴婚。鄞州现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里流传着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乡
传说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迁到此定居,原在上虞县城教书为业,子孙移居上虞各地。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词就写上了“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据载,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宅院,后因战争被毁,住宅面积约有500平方米,还有花园遗址。村边有一个湖叫“千金湖”,有两人合抱的金桂、银桂,还有云柏、石榴等古树。还有祠堂及石碑,记录着祝氏历史。
(3) 杭州版本: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
越剧《梁祝》中,有一段“草桥结拜”唱词,说的是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读书途中相遇,互认知己,便在“草桥”结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东城望江门旁的草桥亭。而相传梁祝同窗共读之地,则是西湖上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它的前身为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为万松书院,崇祯年间书院被毁。清康熙后,改辟为敷文书院。
(4)宜兴版本:化蝶传说根深蒂固
宜兴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权寺记》,始记于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读书,后又到齐鲁、东吴等地游学访友,逐渐产生感情。梁祝传说在宜兴均有记载,“化蝶”情节亦在宜兴形成,为国内学术界认可。宜兴现有“祝家庄”、“梁家庄”等地名、遗址,还有观音堂、荷花池、双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遗址。宜兴俗定农历三月廿八为“观蝶节”,用“梁山伯”“祝英台”为蝴蝶命名。
(5) 济宁版本:士大夫们为梁祝修合葬墓
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其父祝员外因没有儿子,十分苦恼。祝英台是为解父忧才女扮男装求学。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伤而死。士大夫们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对梁氏矢一而终感动,为二人修合葬墓。现曲阜孔庙还保有“梁祝读书处”,在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遗址。
(6)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
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欣赏
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著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彩虹万里百花开
花间彩蝶成双对
千年万代分不开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填词作品欣赏
梁祝——化蝶
——根据小提琴协奏曲填词
刘周
花谢花开无时尽,
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
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
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
君岂知侬是女儿身,
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独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双飞愿争万世春。
(注:侬,指我)
原载《天有霓裳》
同名**:梁祝
类型:**/影片
上映时间:2008-06-13
英文片名:Butterfly Lovers
导演:徐克
主演:杨采妮 吴奇隆 吴家丽 徐锦江
剧情看点:徐克在本片充份发挥了"旧瓶装新酒"的能耐,将一个传诵多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成功地年轻化和现代趣味化。
剧情介绍: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爱情故事的流传,始于公元三七七年。东晋时期,当时的门第风气极盛,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贫苦儿梁山伯为同学,二人情义相投,相交甚笃,后祝被梁认出女儿身,两人遂私定终生,但这一愿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对,并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从,最后两人唯有以死相殉,化蝶双双飞去……
徐克在本片充份发挥了〃旧瓶装新酒〃的能耐,将一个传诵多年的经典爱情故事成功地年轻化和现代趣味化,而结局的悲剧气氛亦能感动传统的观众,称得上是雅俗共赏的佳作。这个重拍版本与前不同的地方是鲜明地写出祝英台之父为了巩固朝中地位,藉女儿的婚姻攀附权贵的马家,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崇绮学院读书,其实是继承祝夫人未竟之志,而她爱上同学梁山伯的故事亦与其母当年的行径如出一辙。吴奇隆与杨采妮的搭档擦出火花,两人成为新的金童玉女。〃梁祝与小提琴协奏曲〃经改编后作为本片的配乐基调,效果相当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