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风土人情与风俗

外国的风土人情与风俗,第1张

列举五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风俗:

1、英国

在英国,每逢除夕夜,当地人们会带着糕点和酒去亲朋好友家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里。英国人通常还会以“除夕舞会”的方式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晚餐对英国人来说,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一般晚餐的进餐时间比较晚,维持的时间也比较久。他们喜欢边吃边喝边聊,用这种方式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2、德国

德国社会重视性别平等及障碍者的权利。但是德国人忌讳数字13,他们把13日这一天或者星期五为不祥日;他们也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褐色,尤其是墨绿色。

在送给德国人花时,不要送菊花、玫瑰、蔷薇,花朵数也不能是13枝或者双数,因为这是他们所忌讳的。同时礼品包装纸也尽量避免使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

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然具有特色,他们爱好肉类和啤酒。

3、意大利

意大利人在见面时行握手礼或用手示意,忌讳交叉握手;忌讳数字“13”;在送意大利人花的时候,花朵应为单数,忌讳菊花。

在意大利,注重尊重女士。在宴会时,只有女士先动刀叉进餐,先生们才可用餐。

因为意大利人的大部分居民是信奉天主教,所以当有人打喷嚏时,旁边的人马上会说:“萨路德(Salute!)(祝你健康)”。另外,意大利人也认为当着别人的面打喷嚏或着咳嗽,是不礼貌和讨嫌的行为。

4、西班牙

在一些正式场合与客人会见时,西班牙人通常行握手礼;与熟人相见时,常紧紧地拥抱对方。

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喜爱斗牛,热衷于跳弗拉明戈舞。他们性格开朗、热情,但是容易激动而发生争吵,但是不足为怪,争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正常的现象;西班牙人也把数字“13”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忌用**、紫色、黑色,忌用菊花等。

5、泰国

泰国人很懂礼貌,对于不认识的长辈习惯叫叔、伯、姑、姨或爷爷、奶奶,同辈之间也以兄弟或者姐妹相称;在一年一度的宋干节时,泰国人们会向自己尊敬的长辈洒圣水,表示祝福;在敬老师的节日中,学生还会向老师膜拜致敬。

因为泰国有浓厚的佛教背景,所以泰国人不会食用大块动物的肉。通常大块的肉是会被切碎的,再拌上草药和香料食用。

——英国

——德国

说起恐怖片大家肯定是很惊悚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欢看这些恐怖片,就像我来说吧,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恐怖片,但是看起来却很害怕内心发怵。如果调到别的频道,就会去思考那些画面,也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再切回来。一些胆子大的人比较喜欢看恐怖片,觉得也没什么可怕的,都是人拍摄出来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些胆子很小的人来说,有时候看恐怖片就能引起内心的波动。

我们在看恐怖片的时候,肾上腺激素是猛增的,对于一些胆小的人来说,看恐怖片无疑是锻炼自己的胆量,并不是说胆小的人就不能看恐怖片。因为有一些恐怖片拍摄的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不仅将一些鬼神之类的角色拍摄的淋漓尽致,而且对于观众来说也是相当满意的,一些胆小的人看恐怖片也没什么不能看的。毕竟世界这么美好生活这么丰富,我们必须要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恐怖片对于我们来说其实也很正常的。

当然对于个别胆小的人来说,看恐怖片也有犯病的例子,就在20年前的时候,一个英国小孩儿自己看恐怖片的时候,就把自己吓出了心脏病,可见自己要对自己承受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不能盲目的去看一些恐怖指数很高的恐怖片,因为那样不仅锻炼不了我们的能力,而且还会对自身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所以深刻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本事,一些恐怖片说白了就是人为拍摄的一些画面,只是把当时的背景跟特效加深了一些,其实里边儿的鬼神都是人物扮演的,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了解到这一点,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观看恐怖片的时候就有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很多人喜欢看恐怖片,但是又找不到好看的,今天小编整理出几部网评比较好的泰国鬼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NO8、《鬼三惊》

《鬼三惊》是由卡洛堤奈金塔隆和皮查农塔玛杰拉共同执导,查克利彦纳、彼得奈特等主演的泰国惊悚片,于2012年上映。该片讲述了以三位导演集中于半夜三点撞鬼的三段3D故事

发如血

小蜜和小美是假发店里的一对亲姐妹,两人都对对方不满,父母外出旅游的时候妹妹小美收了一份别人从尸体上面取下来的头发,制作成假发,之后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当晚,姐姐小蜜带着一帮朋友回家,其中一个动了假发,冤死的女鬼缠住了他们,最后所有人都死了,仅留下妹妹小美,而小美的身体里藏着的却是女鬼。

阴阳棺

年轻的男看护为了挣更多的钱,应征了一份工作:在一栋房子里照顾麦克和雪莉——一对在结婚前出了意外而死亡的伴侣。虽然介绍人告诫他不要进入麦克和雪莉的卧房,但是他忍不住好奇,跑到两人卧房休息,而且发现了麦克和雪莉并非如想象中幸福,新郎麦克将雪莉囚禁。他不知不觉间爱上了死去的新娘,并且痛恨新郎的所作所为,将他的棺木移至佛龛前,并捆了起来。一心一意的照顾死去的美丽新娘,为她放音乐、清洁身体、带她晒太阳、甚至和她。。。结果一人一尸的幸福生活并没有过去太久,新郎从棺材中不见了,消失的还有新娘雪莉。他看到了两人死前的画面,才知道真相是新娘雪莉有自虐倾向,并亲手杀了新郎后自杀,而自己最后也被新娘封入棺材中。

打卡终

深夜的办公室,美女新人向同事谎称加班却在网上钓男人,可是无人转动的办公椅、突然开机的电脑、诡异的声音,把她吓走了。原来这是公司老板看到新人白天上Facebook,晚上加班,故意搞出的恶作剧来捉弄他们。最后余下的4个人终于准备离开,在走之前他们却不断发现同事的尸体,究竟谁才是鬼?谁才是人呢?吓人者终被鬼吓。凌晨三点已经到来,他们还能顺利离开吗?

NO7、《变种风暴》

某无良富商的女儿柳(Phintusuda Tunphairao 饰)遭仇家绑架,对方索要一千万泰铢,否则将危及女孩的安全。富商找到业已归隐的大师(Suthep Po-ngam 饰),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大师只得派出自己的得意门生昆克拉比(Supakorn Kitsuwon 饰)前往匪徒藏身的某大厦营救。夜幕降临,克拉比抵达目的地,却不知道此行比想象中还要危险。在此之前,第四代非典病毒蔓延非洲,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死者更受病毒感染化身丧尸。虽然泰国官方信誓旦旦称本国没有受到感染,但仍不可避免中弹。其中一名受感染的外籍人士恰恰进入了大厦。匪帮、营救者、丧尸,血腥而爆笑的大混战在该建筑内接连展开,一切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NO6、《致命倒计时》

2013年新年将至,盘桓在国际大都会美国纽约的三个泰国小青年:藏着诸多秘密的小碧(Jarinporn Joonkiat 饰)、超级啃老族杰克(Pachara Chirathivat 饰)、风骚贱格追逐物欲的小潘(Pattarasaya Kreuasuwansri 饰)无聊透顶,决定在租住的公寓内好好狂欢一下。杰克从隔壁的吸毒分子那里找到毒贩子残缺的电话号码,并最终联系上了癫狂多话的贩毒佬黑苏斯(David Asavanond 饰)。夜幕降临,黑苏斯带来的毒品让三个人high翻天,他们围坐一起说着无聊且有些残忍的笑话。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三人决定快点付钱送走黑苏斯,却意外发现这个家伙似乎并非他们要找的毒贩子。

NO5、《我的鬼学长》

新来的女学生Mon是一个神奇的女孩,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闻到鬼的味道!senior鬼学长,希望女孩Mon帮助他一起查出50年前的一桩离奇杀人案件,跨越时代的搭档,2015年泰国青春校园恐怖小说《我的鬼学长》,2015年12月3日起全泰影院上映。

NO4、《死亡信件/死亡之约》

Seree每年都会和旧同学相约在一起聚会。这是他们毕业后的习惯。当聚会结束后,Seree接到了一通他旧同学打来的电话,他的旧同学Chaiwat是一名警探,他约了Seree在他的住所见面。当Seree到达时,Chaiwat告诉了他一些很奇怪的话,但Chaiwat还没把话说完却离奇死亡。Seree发现了Chaiwat的身边留下了一片光碟,一封信及一个游戏。

NO3、《这个高中没有鬼》

《这个高中没有鬼》是2013年的泰国搞笑类恐怖片,由普安农()等人制作。该片讲述了校园里有鬼的故事。

泰国的都兰男子高中,就如同许多学校一样,有着自己言之凿凿却查无实据的怪谈传说。这些传说越传越烈,让人莫辩真伪。其中一个就是曾有一名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跳楼自杀,继而成为逡巡校园的冤魂。尼克和詹姆士、阿标还以为是彼此事先设计好的圈套,最终却发现跳楼的怨灵真的存在,并且这还只是当晚噩梦的开始。

NO2、《111213至死不渝**》

根据宋干节前后三天111213号分别上演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属于较温馨的泰式恐怖。故事从宋干节的一场车祸展开,三个故事,不一样的主题,一样的爱,从开始直到死亡,永不磨灭。

泰国经典三段式恐怖片,故事根据宋干节前后三天111213分别出演了三个不同的故事。(剧透

11他是个Playboy,还是个瘾君子,因女主角不想和男主角分手,男主角嗑药然后无法控制情绪然后杀死了女主角后,在搬运尸体的过程中出了车祸

12讲述了四个死党,Mot坐公交准备去向他爱慕的女孩表白,不料遇到了车祸,不久后室友们却看到他回来了,大家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又不忍心告诉亲爱的朋友这残忍的事实,室友一直想让他知道自己死了,结果是Mot喜欢的那个女主角死了

13一对好Gay蜜结伴去清迈玩,不料路途中遇到了车祸中,而女孩却没有意识到彼此已阴阳两隔

今天,载着分手的女友在回家的路上;今天,亲爱的朋友正努力顽强地生存;今天,其实宁愿一直被蒙在鼓里。宋干节到底会发生什么,那天是故事的开始,是爱,至死不渝。

NO1、《变鬼32》

《变鬼32》是由拉特史帕克导演,马里奥毛瑞尔、赖拉邦雅淑主演的恐怖**。影片讲述的是青年阿朗投身奥斯卡公寓,备战艺术大学即将到来的入学考试,然而这幢公寓阴气逼人,恶灵横行,阿朗的朋友全吓得不敢靠近,只有他自顾自在此居住。某天,阿朗邂逅童年时代暗恋的家庭教师布葩,深埋心中已久的爱恋再次复萌,但是布葩态度既冷淡又诡异,令阿朗始终摸不到头绪。另一方面,公寓内一男子被人神秘杀害,尸体却能自由行动,吓坏了前来调查的警局副队长和巡佐。回警局后,他们接到新的任务,要配合香港警察姜大卫闯入奥斯

青年阿朗投身奥斯卡公寓,备战艺术大学即将到来的入学考试。然而这幢公寓阴气逼人,恶灵横行,阿朗的朋友全吓得不敢靠近,只有他自顾自在此居住。某天,阿朗邂逅童年时代暗恋的家庭教师布葩,深埋心中已久的爱恋再次复萌。但是布葩态度既冷淡又诡异,令阿朗始终摸不到头绪。另一方面,公寓内一男子被人神秘杀害,尸体却能自由行动,吓坏了前来调查的警局副队长和巡佐。回警局后,他们接到新的任务,要配合香港警察姜大卫闯入奥斯卡公寓端掉这里藏匿的赌博窝点。副队长和巡佐硬着头皮返回,结果看到满身是血的小女孩在此大开杀戒。奥斯卡公寓经历了最为恐怖的猛鬼之夜……

看完推荐**小编再来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如果你拿上面的牌,你先打,你觉得你能赢吗,该咋打?

中国传统节日一览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

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

诚是憾事。

附: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话虽如此,但这个传说却以其凄美感人,长久以来在我国普通老百姓里流传。

有人说,七月七日这天应该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她表现了古代相爱的男女之间

淳朴,真挚和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爱情。。但也许在今天玩世不恭的男女

看来,隔着一道茫茫的天河引颈长望,既不现实,挑着一对“电灯泡”孩子一

年一度的匆匆相会,也实在乏味,倒不如在震耳欲聋的酒吧间里,扭啊扭,或

者春风一度,各别东西,来得实惠,刺激,又不负责任。

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

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

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

遥望星汉灿烂,而天河渺渺,独有天孙(织女星)闪闪烁烁,向着彼岸的河鼓

(牛郎星)传递着她那永恒的爱。而那种“杯水主义”,除了感官的一时享受

以外,实在不能谈到多少精神价值。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

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

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

《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

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

“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

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

“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

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

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

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

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

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

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

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

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

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

‘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

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

动更丰富多彩了。

我喜欢乞巧节,她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

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原注:“磨喝乐”本佛经“摩侯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29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