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老师跟我们小记者讲星期六上午要穿好校服,带好红领巾、小记者证和帽子去“苏花”花生加工厂参观。
星期六,我早早地就起了床,准备好一切之后,我来到了学校,过了一会同学们都到齐了,老师让我们到前操场集合,并告诉我们要保持好纪律,不一会儿,有两辆大汽车开来了,我们迫不及待上了车,我心里乐开了花。
经过了大约半小时,我们来到了花生厂,首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仓库,仓库又高又大,很宽敞,可以储藏好多好多的花生。
之后我们又乘车来到了小花生加工的地方,有好几个工人正在里面炒花生呢!香味扑鼻而来,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包装间,看了如何进行严格包装,并且品尝了这美味的小花生。我拿了一小把花生在手中,怎么也看不出是炒过的样子,颜色和生的差不多,如果不是它散发出的香味,你准不认为它是熟的。剥开一粒花生,用手轻轻一搓,那雪白的仁就展现在我的眼前了,放进口中,轻轻一嚼,只听“喀嚓”一声轻微的声音,脆脆的,越嚼越细腻,而且有甜甜的感觉,接着便满口香味,一点也不像其它的花生,吃在口中,还有点像沙粒的感觉。我吃了一粒还想吃一粒,不一会儿手中的十几粒就吃完了。由于我们像客人一样,所以我忍住了。心想:回家后,一定要去超市买一些痛痛快快地吃。难怪产品上说它具有“白、香、甜、脆、入口无渣、营养丰富、食而不腻”的特点呢,果真是名不虚传。
老师说经过分拣,然后再炒,最后才能包装上市。老师都很详细的跟我们讲,我们听了不住地点头。厂里的管理员阿姨说等会上车给我们每人发一袋品尝,我们兴奋地跳了起来。
这是我玩得最快乐的一天了,那香甜的花生味道更让我回味无穷。
万物的奥秘,就融合在家常的味道里。
这一天,都与食物打交道。早上起来,先从冰箱里将冷冻的羊排肉拿出来,放到盆中,等自然化开。羊肉是盐池滩羊,从宁夏不远千里寄过来,提前分门别类,择出排骨部分放一起,其他大块肉切好小块,分类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冷冻起来,随吃随化。
心中已有定论,准备下午化开后,晚上做西北手抓羊肉。
吃过午饭,午后休息片刻。便去往菜市场,先奔青菜区,买青萝卜、大葱、香菜等配菜,同时选好大量青菜下周备用。青萝卜是媳妇儿宁夏老家炖羊肉时常用配菜,满足她口味需求,准备了青萝卜。再去调料区买来醋、辣椒粉,准备做羊肉的蘸料。
西北羊肉,膻味不重,本地市场里的羊肉吃不出这种味道,这羊肉做出来是最原始的味道,被亲切地称为“羊肉味”。羊肉冷水下锅,倒入料酒,葱切断,姜切片,大火炖煮,烧开撇去浮沫,葱姜捞出扔掉,重新放入葱姜段,放入料包(花椒、大料、桂皮等等),改中小火一个小时,因为是羊羔肉,比较嫩,所以煮的时间也短。剩余二十分钟时,放青萝卜,再过十来分钟,快出锅时,放少量盐。这期间可准备蘸料,一种简单的是蒜泥醋料,只需蒜切沫,倒入醋,点一些酱油,搅拌即可;另一种混入辣椒面,做成蒜蓉辣椒酱口味,辣味蘸料。另外切小葱,香菜,切成碎末。待羊肉煮熟时,将羊排一个个捞出,整齐摆放盘中,上面洒香菜点缀。另拿两个碗,原汤化原食,碗中撒入葱及香菜碎,将羊肉汤倒入碗中,激发葱和香菜的香气。
晚饭已成,端到饭桌上摆好,一顿拍照猛如虎。先喝口汤暖胃,汤经过时间的炖煮,融入感情,媳妇儿品尝到家乡的味道。羊排一条一条,将羊排蘸料,入口嫩,易嚼不老,味道鲜美。这一顿饭把媳妇儿感动的不得了,感叹:这两个月吃到最好吃的一顿饭。赞美之情令我欣喜,她怀念家乡的情感也让我感同身受,照顾好她的诺言也在心底做出承诺。
由美食到生活,美食的味道,是生活的感情。我对美食存有向往,正如我对生活蕴藏着热爱。感谢自然的馈赠,丰富生活的味道。向往那些美食的源产地,希望去最原始的地方,捕捉到向往的美食味道。
盛宴,从认真对待美食开始。
“艺术与美食的邂逅”是指将艺术元素与美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美食价值的作品,以提升人们对美食的审美体验和享受感。这种结合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例如食材的摆放、菜品的配色、菜品的造型、餐厅的装饰等等。艺术与美食的邂逅旨在创造一种新的美食文化,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体验。这种结合也能够促进美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消费者对美食的认知和品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厅和美食爱好者开始尝试将艺术元素融入到美食中,以创造出更加精致和有趣的美食作品。
相机、背包,说走就走的旅行,相约、独行,想走就走的外出。濯水古镇,一个可以免费发呆的地方。
后河古戏、风雨廊桥、阿蓬江湿地的白鹤,青砖黑瓦、石板老街,土家阿妹的油纸伞,加上我,悠然散漫步濯水,放松下来,把心情安放在这个宁静而古朴的小镇,和着麻糖叮叮当当的敲打叫卖声,老家的感觉似乎触手可及。
我一直觉得风景与美食便是呼唤我们行走的理由,好的风情,饱眼福,令人感动、兴奋了大脑,而食之有味的美食,愉悦味蕾、舒缓情绪、净化心灵。在享受美食的候,生活中那些扰人的思绪每每都会被平复下来,令人忘却原本的起伏不定,感受幸福的滋味。
如果你是一名食客,走到一处,都需要静下来,听听当地人们的讲说。濯水的美食,至今保留着太多原始的粗糙感,无论是刀工、装盘、还是味道。取名也土,“五腰台”、“三腰台”、“九盘十大碗”、“五品四衬”,全是口水话。而“吃刨汤”的说法,更是土家人杀年猪时对于热闹场景的直接描述,来源于生活,大俗大雅、幽默直接,可以看出濯水的菜,自成一派,与川渝一带江湖上的其它菜系也就少了很多瓜葛。
听老人们说,“五腰台”,就是吃一顿饭要五上五下,喝开胃油茶汤、吃凉菜、喝酒热菜五个场次下来,需半天功夫,有四十余道菜。“三腰台”,要求三上三下,主辅菜有二十余道。“九盘十大碗”,讲究九个盘子,中间一个大品碗,“五品四衬”,则是五个品碗四个盘子盛装九道不同菜品,每一道菜都有要求,上菜排位也颇为讲究。以致于后来说讲排场都用“腰不倒台”来形容了,这些菜品也讲色香味型营养,蔬菜都留有一席之地,比如胡萝卜,后来菜品江湖上的“没有胡萝卜都成不了席”就出自于此,老人们的描述很有场面感,可见其曾经关于吃饭这件事在小镇是何等讲究。
阿蓬江在麒麟盖与五福岭之间穿行,与蒲花河在小镇相遇,似久别的情人,阿蓬江属于这大山的男子,穿越千山,倒流800里,蒲花河蜿蜒含蓄似柔情女子,轻盈而美丽,他们的相逢造就了两江两山濯河两坝,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食物也必然多样:山民们烟熏火燎,有了腊肉飘香,河里人打渔摸虾,河鲜与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而乡下的人们,千百年来,更是在“腌”“鲊”上下足了功夫,“腌”、“鲊”本用于食物保存,结果让食材有了酸香可口的独特味道。
有菜还得有酒,60度的泉孔酒,土家人称“苞谷烧”,象山民一样烈的个性鲜明,用此酒作为拦门酒,一碗下肚,放倒无数人,这气势。
吃饭喝酒,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却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油鼓、酸鱼、茴香炸货、香草芭、马打滚、绿豆粉这些小吃则是当地人正餐之外的补充。老街上的阿婆的年纪好象被凝固了一样,几十年一直在街边做这些简单的小吃,忠诚的保持着老街的味道。
老街从一千年前走来,当风景与美食相逢,便在这里生根,发芽,沉淀积累,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感受美食,轻抚蒲花河,泛舟阿蓬江,好想遇见你。
刘昌勇2017年4月,于天涯客栈
����������6W��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