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的介绍和故事

关于徐志摩的介绍和故事,第1张

姓名: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出生: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家庭背景: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详细的爱情历程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张幼仪生完第二个儿子正虚弱的时候,递上了离婚协议书。

  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一个军官)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在即将去听林徽因演讲的前一天,与徐志摩说钱不够用后与陆小曼吵了一架。

徐志摩简介

(1896~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毁人亡,遇难。

他一生短暂,却有三个女人为之魂牵梦萦,一个为他的爱放手,一个为他的爱逃离,一个为他的爱执着。

他性格放荡不羁,被人骂“渣男”,也被人赞“浪漫”。

他文采卓越,是中国新诗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

他就是徐志摩,写出了《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的偏激的浪漫主义诗人。

若要评选中国近代史上最多情的诗人,徐志摩一定榜上有名。

1915年18岁的徐志摩娶了15岁的张幼仪,生了一子,并又二次怀孕。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邂逅16岁的林徽因,坠入爱河。林徽因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

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但同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事虽未定聘“,但已有成言”。1924年徐志摩认识了好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一见倾心,开始疯狂追求。1925年陆小曼离婚,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著名文化人胡适与徐志摩都是好友,也都是梁启超的弟子,梁思成还是梁启超的长子。

                                                                        徐志摩与张幼仪

可以说,林徽因并不爱徐志摩,她爱过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她的丈夫、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另一个则是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为什么不爱徐志摩呢?她曾冷静的对自己的儿子梁从诫说,因为,徐志摩爱的根本不是她,而是一个幻觉。她说: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这句笃定又清醒的总结,基本终结了所有流转于林、徐之间那浪漫痴情的片片情话。

林徽因,她没有辜负梁思成。人们只知道梁思成在建筑上的成就,但若没有林徽因相伴,他的成就也不会如此耀眼。林徽因在丈夫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却没有署名,因为她与梁思成之间,已不分彼此。

林徽因,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柔情婉转,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淡然自若,有些人记住她是因为她的热情执着。或许正是由于她的复杂、不可名状,才会有那么多人仰慕、留恋,甚至一生都守在他身边。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为驻华使节讲中国古代建筑,徐志摩为听林徽因的学术报告,乘机遇雨触山身亡,林徽因十分悲痛。她始终保持着一片梁思成带回来的飞机残骸,用以纪念徐志摩。林徽因病故前不久要见张幼仪,张幼仪带着徐积锴来见,见面后两人许久都没有说话,最后林徽因说,“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是我不后悔”。

优秀的女人身上总有某种特质能够吸引到男人,一个甘愿为之抛妻弃子爱她一辈子的诗人,一个天性聪慧、包容大度的与她相伴一辈子的建筑家,一个学术过人、用情至深等她一辈子的哲学家,可怜的隔壁老金…林徽因可能算不上顶尖颜值长相,正是这么一个奇女子,将爱情交给了徐志摩,把婚姻交给了梁思成,把孩子留给了金爸爸,百年来引发无数争议。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和梁思成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志摩的这首诗不像是对康桥的离别,倒更像是对林徽因的苦楚。也许伦敦的相遇本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佳人才子的前世今生注定要做个了结。 才子才女相遇 1920年秋天,24岁的徐志摩在英国伦敦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一个是才气渐成,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一个是年方二八,情窦初开的千金**。这仿佛又是一出西厢记,但一这场爱情要远比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来的撕心裂肺,和西厢记最大的区别就是这对羡煞旁人的才子佳人最终没有成配。这也引来了后人无限的惋惜与感叹。 徽因说,彼此各认个生活的模样,志摩道,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世界上最长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身边却不能爱着你,无论是苏轼与王弗的十年生死,还是陆游与唐婉的梁园凄苦,都没有徐志摩与林徽因更加惹人心伤。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一位爱国有识之士,与大名鼎鼎梁启超有着深厚的交往,两人早就承诺结为亲家,把林徽因许配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为妻,而梁启超也早就把林徽因当做自己的女儿对待。 和与徽因门当户对的梁思成相比,徐志摩倒更像是一个外来人。生命本是一场漂泊,追求浪漫的诗人不可避免的遇见了生命中的唯一。这一场萍水相逢,换来了志摩的狂热、激情、勇敢,也换来了徽因的惶恐与失措,她只不过是16岁的少女,面对着这个大她8岁的男人,她感到的只有压力和受宠若惊。 留学之路 1924年6月,林徽因随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伤心之余的徐志摩写下了这样的诗篇: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

  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两个月前,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一路由徐志摩和林徽因陪同,那段时间,两个人的心灵仿佛走在了一起,志摩像换了个人似的,青春焕发,诗意盎然。“林**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三人同行的画面被传为佳话。其间泰戈尔还为徐志摩拉红线,但最终也无甚结果。泰戈尔的一首诗记录下了这段缠绵不尽之情: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结婚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多年以后,经历岁月冲洗的林徽因,也渐渐懂得了志摩的那份纯情,想起了那一年16岁的她与徐志摩相遇的美丽: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志摩之死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不幸遇难,这天早上8点徐志摩搭飞机赶往北平听林徽因的演讲会,途中飞机坠毁,一代才子丧身谷底。 虽然徐志摩与林徽因最终没有成为眷属,但他们之间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传扬。 徐志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林徽因的出现点缀了他那浪漫的诗意世界,因为追林徽因这件事本身就很浪漫,当初有人劝他让他放弃,他却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段宿命意味的爱情让人感到更真实,更刻骨铭心。 徐志摩就这样走了,轻轻地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正如他轻轻来到林徽因的世界一样。 伦敦的那个晚上,一个16岁少女和一个24岁青年诗人。 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记忆永恒的定格在这里, 多好!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 梁思成问林徽因:“有句话,我只问你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后来一天,林徽因很沮丧的地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梁思成听了以后非常震惊,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笼罩着他,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虽然自己很痛苦,但想到另一个男人的长处,他毅然的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祝你们幸福。 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堆梁思成说了一句让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尝还。” 如果一百的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林徽因。 似的,她已经是一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 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的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剪影。 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诗句,可她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他。

胡适先生(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的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是现代非常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流畅自由,比喻奇特,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徐志摩的创作时期非常有限,主要是1922年到1927年。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0755等。

徐志摩照片

是徐志摩代表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是诗人1928年重访剑桥大学后写的。全诗以离开剑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表达了自己对剑桥的深情。这首诗的语言轻快柔和,形式精致圆润。作者以虚实相生的方式勾勒出流动的画面和美妙的意境,慢慢展现出诗人细致的爱。同时,他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的困倦无助的面对,以及真挚、丰富、有意义的感情。堪称徐志摩诗歌中的绝唱。

是徐志摩代表作中的又一经典。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清新凝练,节奏流畅,朗朗上口,回味无穷。选择“偶然”这个抽象的词作为标题,却用短短的几行字把它做成一个象征性的结构,是现代诗歌中的一个绝无仅有的作品,既有有趣的哲理,又有寓意。

此外,徐志摩的代表作也不少,其作品大多感情细腻丰富,形式简洁明快,既有对情感的捕捉和描写,又有对人情和事物的感悟和回忆,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非常鲜明的一笔。

徐志摩的原配是谁?

徐志摩是民国时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才子。他与、和三个女人的爱情纠纷广为流传。这三个女人也因徐志摩而出名,其中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原配最受尊重和同情,成为当时贤妻良母的典范。

徐志摩张幼仪的原始照片

张幼仪,1900年生,原名稼轩,祖籍江苏宝山。1915年,徐志摩与四哥张公权结婚。徐志摩生性多情,张幼仪却隐忍坚强。他们性格不合,缺乏共同语言,婚后感情冷淡。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后,徐志摩去了美国留学。次年,在狄金森的帮助下,徐志摩进入英国剑桥大学。

1920年,张幼仪得知丈夫与林相恋,远赴欧洲与丈夫团聚,希望挽回夫妻关系。然而,已经恋爱的徐志摩不顾妻子怀孕,向张幼仪提出离婚。1922年,张幼仪在柏林生下次子彼得,毅然与徐志摩离婚。

1935年,小儿子彼得去世,张幼仪带着大儿子回国。1927年,张幼仪应邀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次年,他应邀出任上海妇女商业储蓄银行副行长和尚云服装公司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幼仪移民香港,后与医生苏继志结婚。结婚18年,苏继之去世,张幼仪移居美国,与大儿子团聚。1988年,张幼仪在纽约去世。

作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曾经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女性。她遵守妇女道德和家庭规则。她本是一个完美的封建媳妇和妻子,最后却被丈夫抛弃。屡遭重创的张幼仪也是新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她涅_而生,独立自强。她不仅一个人把儿子养大,还很尊重公婆。她也创造了自己的事业,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徐志摩的女人是谁?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偶然》,《偶然》等。

他的诗很浪漫,人更深情。在他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中,徐志摩的生命中有过三个女人,她们都有着不断斩乱的感情。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她美丽、温柔、端庄、贤惠。十五岁时,她嫁给了当时还不知名的徐志摩。婚后,她留在老家伺候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从未离开过徐的世界。不幸的是,七年之痒后他们终于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担任女子银行副行长,还和许家一起经营生意。后来,她给徐志摩的父亲最后的死,并帮助徐志摩出版他的文集。

林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家世显赫,才貌双全,在建筑上颇有成就。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她时,感觉自己好像恋爱了。他们相遇后,频繁地通信,徐志摩疯狂地追求林,但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去世后,林一直保存着飞机失事时拿回来的碎片,直到去世。这可以从她对徐志摩的记忆中看出。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和徐志摩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他们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尽一切努力保护她。她可以说是真的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发誓不再结婚,保留了徐夫人的身份。她的态度令人钦佩。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交织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徐志摩笔下的女性对他的影响也很大。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徐志摩《忘了自己》

徐志摩是民国世界里的多情才子,文采惊世,声名远播。他的一生不图虚名,不贪富贵,不惧世俗眼光,只求与所爱之人厮守相欢。我曾被徐志摩的浪漫吸引,为他的才情倾倒,但在我读完林徽因的故事、陆小曼的故事以及张幼仪的故事之后,我可能对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用当下的一句话来说“我爱的是他的才华,而不是这个人。”

1915年,徐志摩与素未谋面的张幼仪在家长的安排下成婚。徐家父母对自己挑选的儿媳妇甚是满意,但徐志摩却是一点也不喜欢。受新思想影响的徐志摩一直向往自由恋爱,他从心底里反对封建父母的包办婚姻。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徐志摩从未去了解过张幼仪的为人,在看见张幼仪照片时就用嫌弃的口吻说道“乡下土包子”。婚后的徐志摩从未正眼看过张幼仪,就连履行婚姻的基本义务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而已。当得知张幼仪怀孕时,徐志摩或许也在内心暗喜。但他不是庆祝自己有了孩子,而是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家了。他知道,张幼仪怀孕也就了了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父母便没有理由阻止他出国求学。

1920年,徐志摩写信回家乞求父亲让张幼仪前往英国团聚。众人都以为这是远方的丈思念妻子的信,然而事实上,背后蕴藏这巨大的“阴谋”。徐志摩将张幼仪骗到英国,并不是因为思念她,而是他想要离婚。徐志摩深知回到国内在父母的阻碍下,他这个婚永远离不了。事实上,徐志摩到英国后不久便认识了林徽因,并沉醉在一场爱恋中,不能醒转。理智的林徽因告诉他:“要谈我们的事,你离了婚再说。”这就是徐志摩迫切地希望张幼仪到英国的真正目的。

到英国后的张幼仪再次怀孕了,可当徐志摩知道这事时竟坚决让张幼仪将孩子打掉。张幼仪告诉他:“听说有人因为打胎失去生命。”徐志摩竟然回复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难道人们就不坐火车了吗?”这是有多么的绝情才能对自己的结发妻子说出这样的话来。见张幼仪不同意吗,徐志摩便一走了之,留下语言不通又身怀六甲的张幼仪独自在伦敦。时隔多年后,即使被徐志摩伤的遍体鳞伤的张幼仪说道“在徐志摩遇到的几个女人里,我可能是最爱他的。”

1922年,张幼仪与徐志摩在德国办理离婚手续,但徐志摩终究还是错过了林徽因。林徽因最终同父亲回国了,在林徽因给徐志摩的信中写到:“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而当徐志摩再次见到林徽因时,她已是老师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的未婚妻。但徐志摩知道她还没有成婚,也就不愿放弃。他邀林徽因夜游香山,向她倾诉,甚至当着梁思成的面来找林徽因。后来,连梁启超都坐不住了,给他写了一封长信。大意便是:“你就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了,你这种做法,不论你未来是否能够与徽因在一起,现在就已经给人带来痛苦了。”徐志摩对此视而不见,坚定不移地挖墙角。最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学习,才断了他最后的念想。

此时的徐志摩内心千疮百孔、悲痛不已,但命运似乎给了他另一番安排。1922年,留学归来的徐志摩在北京与陆小曼邂逅。但此时的陆小曼已经成为王赓的妻子,而徐志摩与王赓是好友。由于王赓工作繁忙长期不在家中,便把陆小曼托付给徐志摩照顾。一来二去,他竟然爱上好友的妻子陆小曼,并且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他给陆小曼的信中写到:“不要成为一只洁白美丽的稚羊,让那满面横肉的屠夫擎着利刀向着它刀刀见血的蹂躏谋杀。”显然,“稚羊”指的是陆小曼,而“屠夫”则指的是王赓。他不断鼓动陆小曼离开她那“残忍”的丈夫,也不要管那“庸俗”的父母,和他走就对了。两年不到,双方已经相爱得不能自拔。而在他的猛攻下,陆小曼决心开始新生活,甚至堕胎打掉了王庚的孩子。

在徐陆二人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发表了旷古绝今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愿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可见,当时徐陆二人的爱情在那个时代是有多么“轰轰烈烈”。

婚后的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幸福。由于陆小曼生活奢侈、铺张浪费,甚至还染上鸦片,再加上徐父断了徐志摩经济上的援助,徐志摩不得不在多个工作中奔波。在一次和陆小曼大吵过后,徐志摩搭上邮机飞往北京,因为这天林徽因有个演讲,而他答应了将会出席。最终,他还是失约了,没有出现在林徽因演讲现场。他搭乘的飞机在大雾中撞山失事了。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我对他勇敢追求爱情的勇气感到钦佩,可又对他这自私的爱感到恐惧。张爱玲曾说,我们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这句话的哲理性在徐志摩身上得以印证。虽然他所在的时代还没有离婚的先例,人们思想还未开放,但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人们更多的会认为是张幼仪的不好,而对徐志摩的偏见则是要少一些的。再加上,那个年代信息流通不发达,这件事的传播范围始终有限,不会人人都知道。倘若徐志摩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全球通时代,即使不再干涉他自由婚姻,但他对张幼仪的无情也不知道会招来多少人的谩骂!

林徽因和梁思成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他二人的父亲林长民和梁启超是挚友。林徽因随父亲出国访问,16岁时在伦敦邂逅徐志摩,徐志摩爱上林徽因,但林徽因并未有回应。不久后徽因回国,作短暂停留后,和梁思成双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宾大毕业后,梁思成、林徽因又分别前往哈弗和耶鲁求学,毕业后在欧洲旅行结婚,之后双双回国到东北大学任教。金岳霖应该是在这之后认识他们的,之后的人生中,金岳霖一直是梁林二人很好的朋友,他们称他为老金。梁林二人性格互补,梁思成沉稳持重,林徽因外向爽利,且具有共同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毫无疑问是一对佳偶。至于徐志摩,只能说他是一位好诗人,但感情的事,我就说不清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35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