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诸多文人中,对于徐志摩,我是很热爱和欣赏的。在我心中,他那天才的抒情气质,至情至性的灵魂,以及率真纯洁的人生格调,都让我非常的着迷和沉醉。
我热爱和欣赏他,不仅是他的诗文,还有他那豪放不羁的性情,那种情致,绝非偶然,而是心灵深处自由的释放,他是浪漫的,对生命的理解也很特别。喜欢读他的诗,喜欢在文字中领受他的浪漫与孤独,敬佩他的至情至性,这位真正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奋斗者,用自己所有的岁月都在超越世俗,他不仅有才,而且有情。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爱,自由,美。”他,为诗歌而生,为爱情而活!在中国的二三十年代,他曾惬意遨游在诗文的海洋中,写下了中国近代最优美的诗句,读他的诗文,才领受了文字诞生的真正意义,那深邃的,睿智的,飘逸的诗句,是我为之倾倒,使我留恋往返。
其实最令人着迷的是他的爱情,对爱与自由的信仰就注定了他会有悲剧的人生。在他25岁的时候,在剑桥,遇见并相识了林徽因,真正的爱情来了,他为爱而痴狂。于是,他有了“完全诗意的信仰”。林徽因,一个受双语(中文、英文)文化教育的女子,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以徐志摩的生命中只有: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然而,在他的真实生活中,他却早早地失去了自由,驾驭自我灵魂的自由。他在20岁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婚姻,他对生命中的一些具体的抗争也就开始了。如果,这时的他,还没有,婚姻,那么,他的心,会更加纯净和剔透,会更加富有灵感,让他和她有更多的沉静和美的交互。但是,林徽因的整个生命并不是完全针对文学而生的,虽然,她有着一个诗人的心灵。所以最后对于徐志摩来说,可惜她不是归人,只是过客,是让他终生魂牵梦绕的行者。他们仅仅拥有了一段美好的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多情的诗人写下着名的诗文:“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是互放的光芒。”超凡的女子则呢喃道:“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就是他们爱情的注脚,这段凄婉的爱情散发出奇异的光芒,一直照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来,她和梁思成慢慢的走到了一起。这时27岁的徐志摩,回到了上海,回到了北京。在自由的北大,追寻着。两年后,和陆小曼相识并相爱了。 这时的他,是火,是风,是雪,这时的他,有了一个具体的爱情,让他和陆小曼都着迷的爱情。他们爱的轰轰烈烈…他们爱的死去活来…他们爱的刻骨铭心…当时陆小曼已为人妇,这是一次惊天动地的爱情,世俗道德的讨伐使他们无处躲藏,于是两手相握直面暴风雨,写下爱的宣言:“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这一次,这位感性的诗人超越了自我,命运成全了爱情。但一个人对生活有敏锐的感触就会注定是不幸的,那陆小曼不似他心中的纯美,也不会迎合他文人的品味,于是爱成了纠缠,成了恨,他为此黯然伤神过,迷惑过,但劝慰自己说,“我将茫茫人海中防寻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他对自己宿命的解释。
在三十六岁时,他因去听林徽因的讲座,飞机在济南出事而亡,果然就应了林的那首:“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他梦呓般默然而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再别康桥》中的传世名句。他真的就什么都没有带走,把所有的都留在了人间,他的文与情,孤独与困惑,他弃了这红尘中的烦扰,飞扬到能给予他爱与自由的地方去了。胡适先生说:“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这就是浪漫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一位真正为自己活过的人,用空前绝后纯粹的人文信念注解了自己生命的途程,他美丽的康桥是浪漫和才情的极至。他,成就了人世间诗与爱的经典!
始终微笑和蔼的诗人徐志摩确实走了,我们失去的不止是一个朋友,一个诗人,我们失去的是人世间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不轻意有几个的极难得可爱的人格。徐志摩的一生极坦荡,极具同情心,无论是对了解或不了解他的朋友,或是曾经排斥过辱骂过自己的人,只要他知道有情感的存在,他都能理智地表几分同情,他认为人类各种的情感动作都有它的不同,价值放大了的人类眼光,同情是不该只限于我们划定的范围内。过来的一切都证明他是对的,而反过来看他自己的一生却很少得到人们的同情。虽然徐志摩在诗坛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生活情趣,道德休养方面却不时地受到指责,令人茫然的是一个出没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的大诗人,在接受了东西方文化的双重教育之后,甘冒社会之大不韪争他的恋爱自由这除了显示出非凡的勇气与魄力外,也是徐志摩个性聚集的体现。他能有什么错?只可惜人们并不理解并不同情。事实上徐志摩是比我们都认真,他对林徽因爱情的执着追求虔诚到傻气,到痴!而利害轻重他自有他的看法,与林徽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共同的艺术情感使他脱离了寻常的原则,力主挣脱封建婚姻的束缚,寻求自由之婚姻。这就是徐志摩,也只有徐志摩才能做出这所谓的“有背于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的事情来。其实他的所作所为是对东方封建婚姻理念的一种突破,也是对现代新婚姻理念的一种尝试。虽在情感上屡屡不得人们的同情,但他痴情未改的精抻却比我们活着的人都更热诚,更天真,比我们对万物都更有信仰,包括对精神、对人、对灵、对自然、对艺术!
作为作者,徐志摩是成功的。他的文字不同于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心灵深处萌发出的真谛,那是他心路的历程,是他更为醇厚、凝重、深刻的感受、领悟和启迪。他的文字是美的:和谐、细腻、流畅,像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文字也是深刻的,不是一般世俗的心所能理解的,只有真正痴迷于文学、醉心于文学的人才能领悟到他诗歌中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也许真正的美、真正的文学是不能被世俗的语言、世俗的认识所概括的,正如同真正的徐志摩,只能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理解,用心去体会!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文人,徐志摩的做事风格令人不齿。游学欧洲时,原配夫人大家闺秀张幼仪陪读在侧,两人已育有子女。可是在伦敦,徐志摩一见到林徽因,就情不由己坠入爱河之中,疯狂地追求林徽因,并且迫不及待地与张幼仪离婚,最后追林未果。回国后,徐与陆小曼夫妇相交,陆的前夫是当时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到南方处理军务时,将陆小曼托付给徐志摩照看,没想到这一托付,就将夫人托到徐的怀里,最终反倒成了徐的妻子。徐志摩与陆小曼这样的爱情故事或许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可悲。徐志摩违背了做朋友的基本原则:朋友妻不可欺,也违背了中国人做人的传统道德。
应该是林徽因吧,毕竟对于徐志摩来说,林徽因算是他的初恋,对于男人来说,初恋一般都是最难忘的,并且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而林徽因作为徐志摩的初恋,自然是最爱林徽因的。虽说徐志摩最后和陆小曼在一起了,但是徐志摩却是因为要赶赴林徽因的演讲活动,在飞机失事后去世的。
徐志摩的原配原本是张幼仪,而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其实是包办婚姻,并且徐志摩还看不起张幼仪。当初徐志摩在英国见到了林徽因之后,为了追求林徽因便想要和张幼仪离婚。而这时候,其实林徽因和徐志摩也只不过是相识而已,并且徐志摩还没有追求林徽因。只不过是想到自己结婚的身份,不适合追求林徽因而已,才会先恢复单身之后再追求林徽因的。
虽说林徽因最终和徐志摩分手了,但是徐志摩心中的朱砂痣还是林徽因。后来,徐志摩遇到了陆小曼之后,当时的陆小曼还是徐志摩的妻子。不过即便陆小曼已婚,但是因为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感情,所以最终陆小曼和丈夫离婚之后,选择和徐志摩在一起。
当时,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其实是不被人认可的。毕竟陆小曼是已婚人士,而且当时的陆小曼还怀了孩子,为了可以和徐志摩在一起,陆小曼甚至流掉了自己的孩子。而且,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后,为了维持陆小曼奢侈的生活,徐志摩甚至打了七八份工,才能维持两人的生活。
虽说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白月光,但是林徽因作为徐志摩心中的女神,自然会是最爱的。在我看来,徐志摩应该算是一个渣男了,为了别的女人不仅和原配离婚,而且还纠缠在多个女人中间。
徐志摩是一个非常追求爱情自由的现代诗人,思想狂热!在那个渴望挣脱旧社会旧思想束缚的年代,徐志摩是一个有自己“理想革命”观念的人,他与林、陆小曼的感情确实有点复杂和扑朔迷离。徐志摩的原配妻子是张幼仪,徐志摩对她的态度很冷淡,感觉她只是听从父母的安排。显然,这段婚姻不是他的“理想婚姻”。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
1915年,十五岁的张幼仪辍学,嫁给徐志摩。三年后,他生下了长子徐积锴。追求自由革命的徐志摩也在儿子出生的同一年独自出国留学。直到1920年冬天,徐志摩收到妻子和哥哥张君劢的一封信,才迫不及待地把张幼仪拉到身边。后来在张幼仪的回忆录中写道:
徐志摩和张幼仪
“我靠在船尾甲板上,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我看见徐志摩站在人群里东张西望。这时,我的心凉了许多。他穿着一件细长的黑色毛皮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白色的丝绸围巾。虽然我从没见过他穿西装。但我知道是他。我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态度,我不能弄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里唯一一个表明他不想在那里的人。”
1922年,徐志摩与林相恋,徐志摩不顾刚刚生下小儿子彼得的张幼仪,毅然提出离婚。这段婚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桩基于民法的西式文明离婚案。张幼仪回忆起和徐志摩一起去医院看儿子时的画面:“他从来没有问过我怎么养他,他要怎么生活。”困难
林:他爱的不是真正的我。
林是第二个进入徐志摩感情世界的女人,也可以说是加速张幼仪和徐志摩婚姻破裂的第三者。1921年,16岁的林赴欧洲留学,在英国结识了徐志摩,两人被对方的谈资所吸引,产生了好感。美丽的林也激发了徐志摩前所未有的诗歌创作热情。根据猛虎集序年的记载,徐志摩在二十四岁之前,与诗歌没有交集。然而,在与林暧昧关系期间,徐志摩为林写了大量情诗,偶然是他为林写的著名情诗。他还对林的文学道路提出了许多见解,这使徐志摩感到他们可以进行精神上和思想上的交流,有着共同追求的崇高的革命目标。因此,他们经常通信,聚在一起组织新月社的各种活动。
林的老照片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邀请林担任翻译。后来徐志摩陪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和梁思成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导致了他们的分道扬镳。林于1928年春与梁思成结婚,四年后又与徐志摩相遇!后来,林对女儿回忆说,“徐志摩一开始并不是真的爱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感想象出来的林,而实际上我不是那种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真爱?
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徐志摩和陆小曼关系的开头。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是徐志摩的朋友,民国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王赓。1922年,19岁的陆小曼在父母的要求下与王赓结婚。这种体验和徐志摩的第一次婚姻是一样的!婚后不久,爱好和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很快就产生了各种摩擦,辱骂性的争吵也随之而来。陆小曼长期生活在痛苦婚姻的牢笼里,直到徐志摩的出现。1925年底,23岁的陆小曼和王赓结束了他们4年痛苦的婚姻。
陆小曼的老照片
第二年10月和徐志摩结婚。这段感情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真爱。当时,两人的结合遭到了徐父亲和陆母亲的强烈反对。徐的父亲甚至在经济上断绝了他们的来往,徐志摩第一次尝试了陆小曼柴米油盐的艰苦生活。由于陆小曼是一个富裕家庭的长女,她喜欢浪漫和社交。徐志摩在与陆小曼婚姻的后半段,为了谋生,照顾了几所大学的讲师。他还在课后写诗和文章,并获得报酬。然而,他每年几百大洋的收入仍然不能满足他的家庭开支。然而,为了讨好陆小曼,徐志摩为了生计,不停地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
徐志摩的老照片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赴北平参加林的中国建筑艺术讲座,在南京被中华航空公司“济南”邮政飞机炸死。陆小曼苦不堪言,几乎停止了一切社交。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整理出版徐志摩的代表作。从徐志摩的前两次感情来看,张幼仪是他表达对封建制度、林晖的厌恶的一种反抗。但是个人只认同他们的才华,对他们的感情经历还是有些异议的!
很多人都是从《再别康桥》这首诗,知道了徐志摩这位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跟很多位女子有过瓜葛,诗词大多都跟浪漫的爱情故事有关,当时就有不少人把他当作情圣。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一直都是在浪漫和风流当中度过的,当初为了参加林徽因在北平举行的演讲会时,搭乘中国航空由南京去北京的飞机,途经济南南部时受到大雾影响,降低飞行高度时撞到了山上,不幸去世。
徐志摩很早就因为包办婚姻结婚了,只不过在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前往美国读书,不久又转往英国伦敦。在徐志摩看来,这场包办婚姻只是为了完成最基本的婚姻义务而已。据说他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一脸嫌弃的表情。即便是在婚后,徐志摩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自己的妻子张幼仪,很多时候对她都是不理不睬。
在徐志摩看来,自己喜欢的人应该是一个接受新式教育,有着理想和目标的新女性,不是那种有着封建思想,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性,他需要的是和他有共同理念的人,所以在船上遇到林微因后,才会展开疯狂的追求,为此跟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直接离婚了。可惜的是,林微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徐志摩,反而跟梁思成结为夫妻。
徐志摩后来喜欢上了自己朋友王赓的陆小曼,在他们两人离婚后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这件事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就连徐志摩的父亲都因为这件事情断了他的所有费用,他只能靠着教书和做兼职来养活自己和妻子。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跟林微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去他们家做客。特别是在徐志摩去世后,林微因将一小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直珍藏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