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的榆树作文

我家门前的榆树作文,第1张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家门前的榆树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我们家门前奶奶栽的枣树旁边四五米远的地方有一棵老榆树,这一棵老榆树和奶奶栽的枣树中间隔一条小道。从我十五六岁的时候,那一棵老榆树就足足要两个大男人也难以合抱得住,这棵老榆树在如今真是很少见,虽然它没有现在的新式榆树看起来皮光滑,但是它也端庄笔直,也有永久的年代了,听爸爸说,那是我老爷(爸爸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栽的。

这一棵老榆树自从我记事以来,就是那么高大,那么茂密的枝叶,整个大树从远处看起来就像一把撑开的大圆伞,不偏不向,支撑树冠的那一根大柱子,正好在树冠的当中央。

春天,这棵大树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这棵大树就有诱人的新芽;榆树钱长出来的时候,看上去微绿中带有一点**,这时的榆钱水嫩嫩的,孩子们看到,就想捋一把,含到嘴里,吃到青草的香味;然而树冠的枝枝丫丫就是一个大男人也够不着,别说这些小孩子了;孩子们要想上树扳一支一饱口福,树就在我家门前,他们怕我们一家人看见不好意思,所以他们只有望眼欲穿的看看,不敢伸手触及枝丫。直到树上的微黄颜色消退,榆树钱变为微白色的,树叶才从榆钱背后偷偷地露出来,榆钱满地飞扬,树叶变为幽绿色的;这些幽绿色的榆树叶在微风吹动下,发出“莎莎莎”的声音,好像音乐师弹奏出一首优美的旋律,不紧不慢,娓娓动听。

夏天,整个大树冠下,是人们休闲乘凉的好坐处。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草框,有的背着羊草,每当大家走到我家门前的大榆树前,都好像不商而异的坐下来,说一会话,凉快一凉快才回家了。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熟的金黄金黄的,落了一地。这个时候,村里的大叔大婶提着草框,拿着扫把,把树叶一片不落的扫起,装在小袋子里,储存下来,当做冬日小羊羔的可口美食。

冬日,爸爸把一些中间的树枝剪下来,细的当火烧,粗的把它们的皮剥下来,然后把那一层黑色的表面皮歘了,里面露出白色的一层,看上去含有好多面粉,然后晾干。妈妈推(磨)一些杂粮面粉,再把这些榆树皮也推进去,吃起来即光滑,又可口;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宁愿吃这种五谷杂粮做的面食,也不愿意吃白面(小麦面)或者杂面(大豆面)。

我家门前的老榆树,在如今真是罕见;如今的新式榆树长得是比老榆树快,但是不过四五年,都自动枯死了;其实这些新式榆树,枯死以后,树心都已死了;而这种老榆树,树心是白色的,坚硬无比。

如今,我家门前的老榆树,在爸爸的精心培育下,细心照顾下,已经长的是三个大男人也难以合抱得住了。在十几年前,爸爸其实内心在想,把这棵老榆树精心培育,等到爷爷去世以后,给爷爷做棺木,但是他总是心有所想,我们很明白,可是他从来说不出口,也许是因为舍不得爷爷。爸爸经常说“这棵老榆树以后给我做棺木用……”每当听到爸爸这样说,我们也不愿意听,因为爸爸还离要棺木很远很远的年代。

六七年前,爷爷去世了,那个时候,谁家还用榆树做棺木,爷爷做的是柏木棺材。这棵老榆树一直长呀长呀,我想它一直长下去,以后都是稀奇之树,可以供人们欣赏了。

我家的老榆树下有许多欢乐,有许多人们讲过的故事。它陪伴了爸爸妈妈走过几十年。如今回到老家,爸爸家的老榆树下,还是热闹非凡,还是人们说闲话,休闲乘凉的好地方。那一棵老榆树下充满了欢笑,充满了我的童真乐趣。

描写榆钱的唯美句子如下:

1、大雨过后,饱含水分的鲜嫩榆钱像一串串垂挂满树的翠玉。过些时日,榆钱由绿逐渐变得浅黄,成熟后的榆钱鸟儿一样,随风飞了,大榆树像伫立在暮色中送儿女远行,面带微笑,却双眼沁满了泪花的慈祥老母。    

2、这棵老榆树的枝叶非常茂盛,它的种子已经变得金黄金黄。微风吹过,榆钱便飘飘悠悠地从树上降落下来。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柳絮。榆荚:榆钱,榆树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小树林里面主要生长着榆树,春天的榆树钱儿,它甜嫩可口,就成为了我儿时最好的小食品。树与树之间还长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树林里会有许多小鸟叫个不停,蜻蜓、蝴蝶也不甘落后,竟相飞舞。那时,我感觉树很高,花很美,小鸟、蜻蜓、蝴蝶很可爱。

5、春天,这棵榆钱树抽出嫩绿的枝丫,别处的树木还没有发芽,这棵大树就有诱人的新芽;榆树钱长出来的时候,看上去微绿中带有一点**,这时的榆钱水嫩嫩的,孩子们看到,就想捋一把,含到嘴里,吃到青草的香味。

6、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7、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8、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它与“余钱”谐音,寓意着吉祥富足,中间鼓出来,边缘处薄薄的,嫩绿扁圆,,有点像缩小版的铜钱,故而得名。

9、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皖西北农村村前村后、沟沟坎坎,少不了栽种榆树,榆树硬料可做桌子椅子,亦可架梁做椽子,储存记忆深处的还是榆钱儿,因为榆钱儿是农家碗里的一道充饥果腹吃食,是聊补清贫年代缺粮少米之“嚼谷儿”。

10、每逢三四月天的春季里,一树树成嘟噜成串串的榆钱缀满枝桠,微风吹拂,榆钱儿送来阵阵香气儿,扑入鼻中,攀住树枝捋一把嫩榆钱,填嘴里咂咂,舌尖上立时漾开去甜丝丝夹带着一股子清香味儿,至今回忆起当时那情景,仍口舌生津,唇齿生香……

11、榆叶尚未吐出嫩尖叶片,榆钱儿便如羊肉串似的,密密匝匝穿在枝条上,扑棱棱压弯了枝头,微风里摇头晃脑,撩拨人的胃口。

12、透过阳光单片儿看,手指甲盖一般大的榆钱,青翠欲滴,中间圆凸凸部分形状似古时的铜质钱币,难怪南北朝有位庾信大师吟诵出“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的好诗来。

13、乡下人清苦的日子离不开榆钱,贫瘠的年代粮食短缺,青黄不接,榆钱儿便成了一道时令佳蔬。

14、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佳词妙句里无不流露出对榆钱的钟爱之情,字里行间,写满对榆钱的溢美之辞。榆钱,和荠菜、槐花诸多野菜一样,似乎不登大雅之堂,但现在却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玩意儿”“健康美食”。

15、我的家乡民间有“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的农谚,县志也有记载,似乎与每四年一闰月的节气有关系。

寒冷的冬天刚刚过去,那成排的垂榆树像报春的使者,枝条上挂满了榆树钱,一堆一堆的簇拥着,就像一棵摇钱树。摘下来,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甜丝丝的,嘴里弥漫着春天的味道。掉落后又绽放出了一个个小嫩芽,黄黄的、青青的,特别可爱。

渐渐地,垂榆树更加绿了,像一把绿色的小伞。垂榆树的叶片很薄,而且翠绿翠绿的,我们时常摘下它的一片绿叶,放入水中让它自由飘荡,看着它在水中飘来飘去,我十分开心。

柳树的枝条特别柔软,风一吹,就随风飘动,好似姑娘在梳理着她那美丽的秀发。微风中柳树是那么柔、那么美,但却弱不经风。当暴风雨来临之时,垂榆树好似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倔强的与暴风骤雨战斗着,铸就了铁一般的屏障。不管风有多大,雨有多猛烈,它们都深深地扎根在土地里,不向狂风暴雨屈服,自始自终坚强地挺立在风雨之中!

垂榆树,你虽然没有松树那样高大,但在我心目中,你却比它还要完美;你虽然没有奇花异草那么娇贵艳丽,可你的那身“绿衣”却总是那么潇洒,朴素。

我爱榆树,更爱榆树的性格,佩服它那顽强的精神

        春天里,榆钱的登场是比较早的,发芽之先,茂盛柔软的枝条就吐出了一串串如同捏上去一样密集的榆钱,远远望去,满树的榆钱好似一朵绿色的云,又像是春姑娘淡雅的衣裙,蓝天之下,给人春的生机与明丽。在浩荡春风的吹拂下,榆钱很快又变成了白头翁,雪片似的漫天飞舞着、飘落着,把种子任意撒向广袤的大地,彰显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我的思绪不由的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我家老宅屋后的小菜园里,有棵水桶粗的大榆树,每当榆钱缀满了树枝都让我兴奋不已。此时刚刚脱去棉衣换上夹袄,敞着怀,几蹿就蹿到树上去了,树皮将肚子划出一道道痕,浑然不觉,悠然自得的坐在树杈上,大把大把撸着榆钱吃,甜甜的,满口清爽。小鸟绕着树“叽叽喳喳”叫着,微风吹来麦苗和嫩草芽的气息,同榆钱的气息混在一起,沁人心脾,畅快极了。吃够了就折着一串串榆钱往下扔,弟弟、妹妹在下面快活而忙乱的接着。我们将榆钱拿回家,母亲仔细的把榆钱的把摘去,洗净,撒上地瓜面拌匀,放到锅里蒸出来,甜丝丝香喷喷面嘟嘟的,钩的人馋虫向上翻,全家人美餐一顿,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榆树浑身都是宝。老宅西侧紧挨着村木工组,我常在这里玩耍,每当看到师傅将高大粗壮的榆树采伐回来、抡起大锤照着树皮猛砸一通,我就忙不迭插到师傅身前背后,用上吃奶的力气,绊手绊脚的帮着往下揭树皮,一揭就是长长的一大张,一边揭一边撕着里层的软皮往嘴里塞,嚼得津津有味,越嚼越粘,口香糖似的。末了,师傅笑吟吟的用奖励的口吻对我说:“这些树皮都归你了!”回家将外层老皮除去,割碎,晒干,大人拿到碾上磨成粉,擀饼时与地瓜面调在一起,擀出来的饼散发着榆树特有的清香,吃起来既劲道又甜美,妙不可言。

        那时,虽然物质相对匮乏,很少吃到白面,但已经基本上远离了饥饿,榆树带给人们的,是吃个稀罕,换换口味,对我们孩童更多的则是亲近自然、放飞自我的欢畅。

        执笔凝思,在人类历史上那些食不果腹的年代,特别是遇到战乱和大灾之时,榆树给多少饥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啊!它博大、温热的情怀,至今被人们所铭记和传颂。

        公众号《大高密》主办人滕松杰老师,曾写过一篇《滕(铜)榆钱家庄》的文章,讲述了他可爱的家乡、位于潍河东岸的滕家庄与榆树的历史渊源。明代,莱州滕姓仨兄弟因海啸逃难来到这里,开垦了几亩沙地艰难度日。一天,好心的仨兄弟用家中仅有的一点面救活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为报答救命之恩,从怀里掏出一粒榆树种子相赠。这粒种子落地生根,几年后长成了一棵大榆树,一棵又变成了多棵,变成了一片。有了这些榆树,仨兄弟的生活大为改善,榆树也周济、解救了众多的乡民,受益的人们高兴的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铜榆钱树”。因了榆树的吸引,村子渐成规模,乡贤们商议村名时,不约而同的建议:"咱庄就叫滕(铜)榆钱家庄"。后来为了顺口,删繁就简叫了滕家庄。

        据说,汉光武帝刘秀落难饥寒交迫之时食榆钱而活命,称帝后重寻故地,欲封榆树为百树之王,因一时疏忽而错封了臭椿树,以讹传讹,流传至今。我想,以榆树予人的恩惠,封为百树之王是当之无愧的。

        近几年常到北京子女处小住。有一次到恭王府游览,在这座富丽堂皇、仅次于皇宫的王府内,发现有许多参天的榆树,纳闷:对于皇家府邸,榆树算不得名贵树种啊?忍不住问身边的导游,导游莞尔一笑:“榆同余,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它有吉祥之意啊!后面我还要给你们讲。”在恭王府花园中路一座造型奇特的小池边,矗立着一棵大榆树。游到此地,导游转过身来侃侃而谈:“大家看,这个水池状如蝙蝠,蝠与福同音,以蝠寓福。池边种有榆树,榆荚俗称榆钱,当榆钱飘落,蝠池上满是榆钱,寓意福满有余钱”。看来,不只是寻常百姓,朝廷权贵、锦衣玉食者也尊崇榆树啊,虽然所祈求的愿景不尽相同。

        北京住所附近,古老的四合院门前,胡同口,街道旁,分布着不少几搂粗、挂着“北京市古树保护”标牌的古槐古楸古榆等,每当打此经过,我都驻足观望,心生敬畏,它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娓娓讲述着古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巨大的历史变迁。在这些苍劲的千年古树中,我感到古榆更显得生机勃发,它沟沟壑壑的树干撑起的巨伞般的树冠上,一蓬蓬新枝婆婆娑娑,绿意葱笼。即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树身裹着一层冰甲,枝条被呼啸凌厉的寒风吹的“嘎吱嘎吱”作响,也能隐隐看到树汁在枝条皮下涌动着,给人奇异的生命的力量。榆树的长寿,与它坚韧的木性有关吧?

        又是一年春光好,榆荚漫天作雪飞。在我欣喜的目光中,这景象如同流金泻银般绚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412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