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
药王 孙思邈
田园诗人陶渊明
诗歌之父李白
历史之父司马迁
草圣张旭
药王田园诗人诗歌之父历史之父他们都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药王:
1后汉神医华佗
2中华“医祖”扁鹊
3明代“药圣”李时珍
4中医“方祖”张仲景
1后汉神医华佗
华佗,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市),华佗一生行医济世,有外科圣手的名号,现今还用“华佗再世”来称赞医术高超。
华佗是医史上公认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来麻醉病人,然后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师,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用火来杀菌消毒手术刀而不用浸泡酒水的医生。
2中华“医祖”扁鹊
扁鹊,中国战国时代的医师,扁鹊据说仅为秦越人在赵地行医的用名,又因秦越人曾在卢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行医,人称“卢医”。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并在诊视疾病中,全面应用了中医的诊断技术—望、闻、问、切,被尊称为医祖。
3明代“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蕲州(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是中国明朝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其所著《本草纲目》是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后世称其为“本草药王”来赞扬他的杰出功绩。
4中医“方祖”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
张仲景一生最大成就是写作《伤害杂病论》,这是中医史上第一部兼备理、法、方。称此书“为众方元朝明朝之后被奉为“医圣”,仲景与华佗、董奉齐名,并称“建安三医”。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从前,一个医生看着案头的一摞医药书籍直叹气:药名错误不少,还语焉不详,这对病人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他决心重新写一部书:订正谬误,收集药材资料、有效的方剂。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万水千山,尝遍百草,耗尽心血后,终于完成了一部拯救无数人生命的医药学巨著。它叫《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这个人,就是“药圣”李时珍。
他的父亲叫李闻言,是当地一位名医。平时,李家的庭院就种植着许多草药,忙不过来的时候,李闻言会把李时珍兄弟带到自己的小诊所里,一面教子读书,一面行医,偶尔还让孩子们帮着誊抄一下药方。有一天,李闻言带着长子出门替人看病,诊所里只剩下李时珍一个人。突然,来了一位腹泻不止的病人求诊。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李时珍大着胆子开方取药,为他治病。等李闻言回来听说了,刚开始还怕儿子惹祸,看完方子后却又惊又喜:儿子不光读了许多医书,还能对症下药,如果做大夫,也许正好能发挥他的天赋。
古代,医生的社会地位不怎么高。李闻言原本不希望儿子学医,而是能遍读典籍,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李时珍在14岁时,也考中了秀才,但之后再去应试,统统落榜。大约20岁那年,他还生了一场大病,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吃尽苦头才保住一条命。原本就无心仕途的李时珍决心从医,不让别人再经受自己的痛苦。为了得到父亲的支持,他写下一首诗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考察过程中,为了辨明药性、药理,他不惜以身试药,尝遍百草。有人说,有一种“曼陀罗花”,独茎直上高有四、五尺,花很像牵牛花,采来酿酒喝会令人不自觉地手舞足蹈。他对此半信半疑,便跑了很多地方去找曼陀罗花,还决心亲自尝试,看看它的功效。
于是,李时珍准备好曼陀罗花酒,喊来徒弟同饮。刚喝了一点,他已经颇有醉意,徒弟看着师父的样子也忍不住笑起来,最后两人亦笑亦舞,验证了民间说法的真实性。他把这番情景写进《本草纲目》,并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把老百姓用曼陀罗花作外科麻醉的经验做了简明的阐述。
“药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名医, 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等书。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在很早之前科学技术落后的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都是茫然的,很多植物对于人类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有毒的还是安全的,中国人和植物是离不开的,因为中草药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都离不开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总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新的事物,正是因为这样,现如今我们才得以对大自然的生物有了多重认识。
根据以前相关医书的记载我们发现,古人对中药的研究都是经过发现、尝试、验证。最后将自己的发明发现记录成册,最后才有了我们现如今如此丰富的医学巨著。就拿李时珍来说,能够完成将近200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他也借鉴了不少记录在册的中草药,虽然明朝时期中草药的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借鉴的经验也十分充足。但毕竟学无止境。还是会有许多医学发现需要自己亲身实践。
李时珍为了准确辨别草药,他跋山涉水,向渔夫、农民、药工,甚至是捕蛇者学习,寻找药书中没有记载的药,验证已经记载的药。这一走,便是27年。我们大家都听过神农尝百草这个神话故事吧。传说中深浓的整个身子是透明的,可以看看到他的五脏六腑,这样就能够看到草药在他体内的变化,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实际上我们祖先对于中草药的研究,更多的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实践。
中草药的研究已经历经了几千年,李时珍也是在前人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对已有的认知进行验证,再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要说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准确定性草药,其实都是实践出真知,没有一遍又一遍的实践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片面定性的。在我们看来好像很轻松,但其实每一种草药的定性都经历了一遍又一遍地尝试。就如同我们如今随处可见又廉价的灯泡,是爱迪生尝试了一百多种材料才发明出来的,每一中草药的功效也是古人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之后才得到的。
李时珍为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草纲目》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的实践和贡献给后世人很大的启发,后人也在他的 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尝试研究,才有了如今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情定岐黄五百年,雨湖熟地换新颜。
莲心普济三千证,远志长留九万山。
别苑红花犹不忆,断崖虫草亦堪怜。
松风云梦当归去,谁遣文章四海传?
(中华新韵)
注:雨湖是李时珍故居所在,李时珍被后世尊为医药双圣,写在李时珍诞辰五百年之际,谨以此诗缅怀!!
附旧作一首:
七律·李时珍《本草纲目》随感
揽尽云山逝水长,沉疴欲拯渡灵方。
三十寒暑清风沐,千古医书故梦扬。
纲目明分修本草,文图并萃论岐黄。
物华犹寄心尘外,借问梅花几度香!
(怀药圣李时珍诞辰五百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