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血钻》的背景是真实的吗?

美国《血钻》的背景是真实的吗?,第1张

是的

新浪 资料:莱昂纳多新片《血钻》幕后详情

----

塞拉利昂地处西非,是有名的钻石出口国。也正是因为如此,塞拉利昂国内长年叛乱不断,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控制国家的钻石出口,从中牟取高额的利润。被本片作为背景的内乱长达11年,一直到2002年9月才被彻底平息,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事实上,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俗语:“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想获得长久,千万别碰钻石),钻石俨然与毒品成了一个层次的东西。

在粲然生辉的钻石背后,存在着大量肮脏的内部交易,这也是为什么非洲当地都将塞拉利昂的钻石称为“血腥钻石”,本片的片名也就因此而来。

最近召开的沃顿商学院领导力讲座(Wharton Leadership Lecture)上,戴比尔斯公导力讲座(Wharton Leadership Lecture)上,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总经理盖瑞斯·彭尼(Gareth Penny)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听众们介绍了这个国际钻石公司的历史。多媒体演示包括一个关于钻石开采业的背景拼图,由一些工人、儿童和一个镶满钻石的模型的照片构成。演示还包括一个3分钟的影片,分成3个年代来介绍钻石,包括“神的眼泪”(源自古希腊文化),“流星的碎片”(罗马人对钻石有如此的称呼),当然还有“钻石恒永远,一颗永流传”(这是戴比尔斯公司的营销理念和世界闻名的广告语)

虽然宣传品上清楚表明实际上钻石(“在恐龙漫步地球之前”)已经永久存在,但戴比尔斯公司并非如此。在彭尼回顾这个世界最大的钻石开采和销售公司的历史时——公司1888年成立于南非——他也讨论了戴比尔斯公司在过去8年内对公司商业模式所进行的彻底变革。

在成为世界第一大钻石公司的探索道路上,戴比尔斯公司在过去几十年内建立了一条战略:不仅控制大型的钻石矿,同时也要控制钻石的主要供应。戴比尔斯公司的单一渠道市场交易通常被称为卡特尔(同业联盟)或合作组织,该交易渠道买断了了所有公开市场上的原钻,以调节需求并制定价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戴比尔斯公司在控制钻石供应上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价值高达50亿美元的储量——该储量最终对公司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彭尼所说,1989年至1999年期间,戴比尔斯公司——如今是“关于垄断的著名案例”——未能创造利润。同时公司还受到美国司法部所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的打击,被禁止在美国开展业务。2000年,《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一篇文章称“公司大量储备原料钻石,以控制钻石供应并保持世界钻石高价位。该贮备已经变成了昂贵的重负。戴比尔斯公司市场份额的萎缩也让公司更加难以通过自行吸收原料钻石来支撑价格。”

在进行战略性回顾后,戴比尔斯公司决定放弃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供应面管理和垄断,以刺激全球的钻石需求。按照彭尼所说,公司废除了三方合同,关闭了14家营业部,并且“特意从一个中心供应驱动的体系转向一个由需求驱动的体系。”

全新出发

彭尼被誉为戴比尔斯公司全新商业模式的建筑师。全新商业模式“不仅重塑了这个世界最大的钻石公司,也重塑了整个行业。”在执行了这些变革后,戴比尔斯公司的净收益和利润开始逐步增长,其2006年的净收益据称达到了73亿美元。在就美国悬而未决的反托拉斯诉讼和民事共同诉讼达成和解后,戴比尔斯公司可自由地在纽约、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和世界其他地方经营零售店。

“我们现在和其他商业一样进行运转,”彭尼说。在彻底远离了数十亿美元钻石储备的时期后,“我们现在只有两个月的总储量。所以从地下开采出原料到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在整个生产供给流程中仅有几个月,这点让我们为之自豪。”

2001年,戴比尔斯公司持股人将公司私有化,其交易额达到192亿美元。现在,戴比尔斯集团为完全私人所有,共有3个股东。公司在25个国家进行经营,并雇佣有约22,000名员工,其中17,000人位于非洲南部。戴比尔斯公司产自于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的15个钻石矿的原钻占世界供应量的40%。

根据彭尼的介绍,戴比尔斯公司“达到钻石品质般的标准”的价值体系确保了公司回馈钻石开采地所在的社会,帮助他们建设学校和建造基础设施,提供医疗保健并抵抗HIV/艾滋病等疾病。彭尼讲话中提到了wwwdiamondfactsorg的网站。该网站上称据估计,世界上有500万人通过钻石收入而获得了适当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钻石收入让博茨瓦纳的每一位儿童都可以接受免费教育至13岁”。除此之外,该行业网站称“全球约1千万人直接或间接受惠于钻石行业”。

盖瑞斯·彭尼是钻石行业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曾在开普敦和依顿公学(Eton College)接受过教育。在1988年加入英美公司(Anglo American Corp)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之前,他曾在牛津大学获得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他曾经营英美和戴比尔斯公司(Anglo American & De Beers)在南非的小型商业项目,在博茨瓦纳曾建立一个钻石切割工厂,并且曾为当时的英美和戴比尔斯公司董事长担任过两年的私人助理。他在2001年被任命为钻石商贸公司(Diamond Trading Company)的销售和营销总监,并在2003年加入戴比尔斯董事会。2006年3月,他成为了戴比尔斯集团的总经理以及执行委员会主席。他告诉沃顿商学院学生说,他的领导榜样是南非公民权利领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前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

冲突钻石

彭尼关于领导力的演讲中一直未提到“冲突钻石”的问题——冲突钻石指在非洲战争区开采,并由反抗运动分子销售,用以资助武装冲突的钻石——直到一位听众在提问中提到该问题。冲突钻石问题在过去一年内倍受到公众关注,这主要源于一部获得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提名的名为《血钻》(Blood Diamond)的影片;饶舌歌手肯依·威斯特(Kayne West)演唱了名为《来自塞拉利昂的钻石》(Diamonds from Sierra Leone)的歌曲;以及一份名为《炫饰》(Bling)的关于钻石产业现状且颇受争议的记录片。观众向彭尼提出的问题是:戴比尔斯公司如何确保其行为未直接参与或支持冲突钻石的交易?

彭尼回答说“这又回到了我们商业结构的本质上了。”2000年,在戴比尔斯改建其供应链业务时,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钻石行业组成的联盟合作致力于解决冲突钻石的问题,最后建立了金伯利流程认证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ion System)。据钻石行业称,在联合国的支持下,该进程实质上已消除了冲突钻石的交易。现在,“全世界99%以上的钻石供应均来自没有冲突的地区”。戴比尔斯已经宣布“戴比尔斯生产的所有钻石均未使用冲突钻石,也未使用童工”。

“我们仅销售我们自己开采的钻石,”彭尼说。“我们非常确信我们所销售的产品。金伯利流程对全球范围内钻石的流动进行追踪,并且要求(许多的)监管。我们在竭尽所能查找最后那块没有经过这个流程的钻石。关于冲突钻石的回答并不是想说冲突钻石不存在。我们对钻石行业是世界上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感到自豪。”

数年来,商业评论家表示关于冲突钻石的争论最后变得对戴比尔斯公司有利。2000年8月,《纽约时报》报道,“人权组织谴责(戴比尔斯公司)从非洲叛军和统治者手中购买非法钻石,而叛军和统治者们使用钻石销售收益来支付他们的战争费用。通过数十年巧妙的形象树立和强大的卡特尔管理,戴比尔斯建立了产品的核心,但因为与那些所谓的血腥钻石的关联而受到威胁。”当时,面对所占世界钻石市场份额缩减的情况,戴比尔斯公司决定成为《时代周刊》(Times)所称的“高尚的十字军战士,来确保整个行业中,在奢侈品市场上不存在‘冲突钻石’。”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关于血腥钻石的争论显然对戴比尔斯公司有利,争论强制区分了戴比尔斯公司占绝对优势的合法交易和叛军不道德钻石的非法交易,该区分获得了钻石公司的完全支持。作家爱德华·杰伊·爱波斯坦(Edward Jay Epstein)在有关冲突钻石的争论之前曾大量地撰写过关于戴比尔斯公司的文字。他认为戴比尔斯公司的战略创造了“另一次出色的一击”,这个观点在许多出版物中被引用。

据彭尼所说,现在,钻石首饰占奢侈品市场总销售额近半数。虽然世界范围内钻石消费者市场分化非常严重,“但最大的消费者市场正是在美国,”彭尼说。每年钻石首饰销售量为8400万件,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4千万件,是(在美国)销售的,其平均价格约为750美元。钻石真的非常大众化。”

戴比尔斯公司每年花费约1亿美元寻找新钻石矿,并且现在正在开发4个钻石矿——两个位于加拿大,两个位于南非。“我们在寻求附加价值高的机会,”彭尼说。

DNA和WPA

在谈到领导力的时候,彭尼强调,有一点无可替代,那就是“到商业中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的那一层面去,到商业真正发生的地方去。不要害怕经营一个工厂,不要害怕每天学习管理员工的方法。在你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这些经验……我发现我本人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花一天时间和船上的工作人员待在一起,或者花一个晚上和现场的地质学家们待在一起。某一天,你会参与到管理和激励员工,并且这会是你能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

在谈到成功的话题时,彭尼向听众列出了在每个行业取得成功所需要的4项重要因素:1、关注并理解公司“DNA”的能力,彭尼对于DNA解释是公司对于“目的、愿景和价值观”的定义;2、理解公司战略、组织和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3、获得并培养合适的人员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重要性;4、成功授权和执行职责的能力,这也是戴比尔斯公司管理层所称的工作场所问责制(work place accountability,WPA)。

最近,彭尼被邀请参加一场关于领导力特征的小组讨论。“大家都想知道如比尔·盖茨和杰克·韦尔奇这样的伟大***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到底在什么方面做得很好,从而获得了成功?”

彭尼说,答案“就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共通点,这个答案显得太不可能了。研究表明,所有伟大的***都具有一个特征:他们每个人都是他们自己。他们每个人做了自己的努力,并且做得非常好。所以,做你自己。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什么使得你们每个人和坐在旁边的人不同?你的DNA中有什么让你能够取得成功?做你自己——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并掌握一定技能。这是所有伟大商业***的一个共通点。”

钻石的形成

火山爆发以及矿石中的钻石均是在地球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后形成的。

钻石在地下 160~480km 处形成。大部分钻石被发现位于一种称作 “金伯利岩” 的火山岩中,这种岩石埋藏于火山活动依然活跃的地带。其他任何被直接发现的钻石,都是经其他作用而直接从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离出来的。

钻石骗局

钻石又名金刚石,其本质上是由碳构成的一种单质,其除了外观精美和硬度极高也并无多大特点。

其实在19世纪钻石本应不是那样稀有和昂贵,而当今如此昂贵的钻石可以说完全是由 钻石巨头戴比尔斯一手吹捧出来的。

1870年采矿工人在南非先后发现几个巨大的钻石矿场,仅在当时的开采技术下一天便可开采出上吨的钻石。

于是钻石商联合成立了戴比尔斯公司将几乎所有的钻石矿坑都收入囊中,从此便开始了饥饿营销的模式,之后更是在媒体吹捧钻石象征着永辉的爱情,于是这个概念便一直深入人心。

人工钻石

所谓人工钻石就是如天然钻石形成一般模拟高温高压的条件合成钻石。而且现如今的人工钻石已经达到宝石级别。2005年美国人造钻石的产能已达到每小时5克拉,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要造出与天然钻石无异的钻石只是时间的问题。

钻石是一种昂贵的宝石,是由金刚石加工而成。除了首饰行业会用到钻石,工业领域也会用金刚石制作钻头、玻璃刀等。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和石墨为同素异形体。在知道了金刚石是由纯碳组成之后,就有人想方设法用碳制造金刚石,并且早就取得了成功。上世纪70年代人类就有能力制造出1克拉以上的钻石,目前很难统计出市场上的钻石有多少是人造钻石。

金刚石为正八面体结构,不论是中国产的还是南非产的,也不论是地球上的金刚石还是火星上的金刚石, 也不论是天然的金刚石还是人造的金刚石。

地球表面附近的金刚石比较少,内部的金刚石相对就要多很多。地球上天然的金刚石一般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的,地球内部的温度及压强比较高,碳元素要比在地面附近更容易结晶成金刚石。地壳深处的金刚石可以通过火山喷发或大地震到达地球表面附近。人工制造金刚石的时候可以用石墨做原料,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改变碳原子的排列结构,就有可能制造出金刚石。人造金刚石的成本要远低于钻石的价格,只是目前限于技术手段,人造金刚石的尺寸还达不到几十克拉、几百克拉之巨。

除了价格低廉,人工制造金刚石的时候还可以掺入一些杂质,使得制造出的钻石具有某种特定的绚丽色彩。这是人造钻石的其中一个优势。有时候可以根据掺杂在钻石中的杂质鉴定出这是一枚人工制造的钻石,若是制造钻石的时候没有留下类似的痕迹,还能不能鉴定出那是一枚人工制造的钻石?难!很难!因为钻石的结构都一样,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是一样的。

钻石虽然价格昂贵,但它没有金融属性,不像黄金那样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或金融储备。钻石有工业用途,除此之外就是一件奢饰品。如果你不是小资女人,不是傻白甜,不是土豪,没必要关心钻石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

天然钻石也是在高温高压的地方产生,所以钻石矿附近一般曾有小行星撞击或者火山喷发。模拟天然钻石的形成时的高温高压环境就可以制造钻石,但其晶体结构和天然化石有所不同。

天然钻石一般是在地下 压力在45到6Gpa,温度在1100到1500℃。大致换算下来相当于地下150到200km的环境中 形成,然后被火山喷发等地质运动过程带到地球表面,形成钻石储量较高的矿藏;而另一种情况是小行星撞击,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动能转化为热能,撞击时的压力也非常高,也能形成钻石晶体。钻石可以分为等轴晶系四面六面体立方体与六方晶系钻石,是均匀性质相同的碳单质晶体,密度(g/mLat 25°C):35, 熔点3550°C-4000°C,绝对硬度10000-2500,因为含有的杂质元素不同,也是钻石有不同的颜色,有粉的、黄的、蓝的等等颜色,而天然的钻石未经打磨,形状可能不是很规则,而且也不会像经打磨的钻石一样形成正八面体的规则、闪耀的晶体。

既然知道了钻石形成的环境,那么人工模拟那样的高温高压环境就能制造钻石,可以在2300℃、15到18个大气压的环境下,以一颗直径1毫米左右的天然钻石作为“种子”,石墨作为碳的来源,在那样的环境中石墨中的碳原子会在天然钻石的外层重新形成结晶,但是由于不能完美地重现地下数百公里或者小行星撞击时的温度或者压力变化曲线,人造钻石的晶体结构更加混乱一些,不像天然钻石是规则的等轴晶系结构。但是硬度方面与天然钻石差别也不是很大,而且经过打磨后肉眼很难分辨天然或者人造。而如今美国的人造钻石生产已经能达到5克拉每小时,由于天然钻石开采的难度而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人工钻石可以在很多场合替代天然钻石。

通过钻石的人工制造和天然形成过程,可以知道人造钻石并不能完全地替代天然钻石,但也不是过分追求钻石的理由。钻石可以算是“可再生资源”,不过投入市场的钻石不是很多造就了它们的稀有,然而实际上在地下深处钻石的储量还是很高的,据一些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总共有1000万亿吨钻石。

天然的钻石是在地球的深处,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时间,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自然形成的,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之力,将钻石从地表以下160公里的深处带到浅层地表。我们可以参照已挖出最深的洞来看,俄罗斯的科拉超深钻孔,仅约123公里,相对来说,160公里简直是遥不可及。天然的钻石是稀有的,不是自然界的钻石少,而是可获取的非常少,除了地球深处有大量钻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还会下钻石雨,其大气中的甲烷,在闪电的作用下变成煤灰型态的碳。煤灰在沉降的过程中固化成石墨,高温高压的环境使之变成钻石。

高温高压就能人工造钻石,第一批人工钻石是1954年在通用电气实验室制造的,在1600摄氏度高温和1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下,使钻石晶种生长成钻石,利用晶种可以缩短钻石形成的时间。 人工钻石是真钻石,天然钻石和人工钻石的主要元素是碳,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外观基本相同,硬度也一致。 人工钻石与天然钻石之间唯一的化学区别是, 大多数天然钻石含有微量氮,而人工钻石通常不含氮 ,正因为天然钻石的稀有性,人工钻石的价格约为天然钻石价格的30-50%。绝大多数天然钻石是科学家所称的IA型钻石,IA型钻石含有大量的氮,呈团状或成对,目前这种钻石不能人工合成。

因此,想要区分天然钻石还是人工钻石,只能用科学仪器微观鉴定,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现在,你知道在哪里有可能捡到天然钻石吗?

把人工钻石放开进入珠宝市场会把天然钻石市场打的溃不成军……而且不止钻石,很多其他宝石都很容易工业化生产出来

美国已经跟印第安人和解了,澳洲也跟土著人口和解了。。。

你不能用现代的观点去看待几百年前的人的所作所为

当年秦始皇征服百越地区,元朝蒙古人多次西征,难道都没有流血?蒙古还有比车轮高的男人统统杀掉的说法,后来幸好有人劝说蒙古大汗,说人可以耕作交税,才没有执行下去

如果没有秦始皇、没有元朝皇帝,今天中国疆域有这么大?欧洲各个国家之间为了拓展领土开了N次大战。。。

后来人类进步了,发现不需要靠侵略也能发展经济,而且知道侵略的危害,所以才停止用暴力殖民侵略发展的,人总是有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

但是你现在却以现代人的观点去说别人的侵略。。。就好像你用现代的观点去指责原始人生吃动物的肉很不卫生一样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欧洲冒险者发现新大陆,然后殖民,都是这个套路,但是现在人进步了,不再使用而已。。。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哪个国家在殖民地为了彻底打服当地人,没有流过血?当地土著都乖乖的让出土地给你发展?你觉得可能么?当然现在这样做肯定不行,但是当年的人没想到这么多,全世界都是这么玩,这很难说对与错。

南非戴比尔斯珠宝公司

1951年,当时的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便开始为戴比尔斯塑造形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便是那时创作的经典之作。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句广告词掀起争议!因为钻石商戴比尔斯申请商标注册获准,但国内珠宝业者却认为这是外商蛮横做法,广告名句怎能被拿来当商标?同时指出旧版商标法明文规定这句广告词不能当商标,但新版却删除,如果戴比尔斯不让步,他们会缠讼到底。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让大家朗朗上口的广告名句,以后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已经由全球钻石市场龙头戴比尔斯(DEBEERS)取得商标注册,但这也让国内珠宝业者群情激愤,除了认为当初是靠着他们才在国内窜起的戴比尔斯蛮横,更质疑注册商标的过程有问题。

台湾金银珠宝协会理事长许伦华表示,戴比尔斯突然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DEBEERS”,向智能财产局申请商标注册获准,引发珠宝业者不满,因为我们业者出钱出力,帮忙他们配合广告宣传,如今戴比尔斯拿这句话去注册商标,全国13县市的珠宝公会都提出商标异议,北县珠宝公会是第一个进入行政法院的案件。

的确,在89年11月发行的商标法规操作要点中,明列「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是广告词,不能当作商标申请,但到了91年10月新版,独独拿掉这一案例,而申请多年的戴比尔斯就在92年底取得商标权。

智能局商标权组副组长洪淑敏指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源自於戴比尔斯公司英文商标「ADIAMONDISFOREVERDEBEERS」,该公司从1990年起就以这句话作为广告宣传,所以昨天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审理后判决商标注册合法,北县金银珠宝公会败诉,中间绝无暧昧。

尽管智能财产局否认帮忙戴比尔斯开方便之门,可是国内珠宝协会则表示将持续上诉,广告名句引爆的商标战恐怕还要继续留传。

操纵钻石价格的大鳄———德比尔斯

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钻石的价格是被人为地提高了,完全不是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的,玩弄钻石价格的自然是像德比尔斯这样的垄断者。自1888年创立以来,德比尔斯便成为钻石的代名词。德比尔斯也进行钻石估价,并把全球大部份的未切割钻石,销售给钻石切割中心,由切割中心把这些钻石切磨加工,使之能用于首饰当中。德比尔斯是全球采钻业中的龙头老大,经营全球19个钻石矿,生产全球超过半数的钻石,从这些钻矿开采出来的钻石,以及由其他渠道得到的钻石,全部由德比尔斯以伦敦为基地的中心统售机构售出。

事实上,美国司法部曾经以垄断罪起诉德比尔斯公司,现在该公司的高层主管一般不敢踏上美国的国土,否则有可能在机场就接到法院的传票。无可否认的是,德比尔斯公司的确通过控制钻石的供给量来操控钻石的市场价格。德比尔斯公司只答应125个珠宝切割公司向其直接购买钻石原石,这125个钻石切割公司全部都是德比尔斯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行业内的人把它们称作“德比尔斯125”。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每年均举办10次钻石鉴赏活动,把未切割的钻石原石卖给中心统售机构的客户,同时德比尔斯的中心统售机构经常与全球主要的钻石切割中心保持紧密的联系。出售的价格完全是由单方面决定的,德比尔斯将钻石搭配出售,由大小、质量各异的钻石被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上面有标价。“德比尔斯125”是没有权利讲价的,他们只能决定是购买还是不购买。只有在单颗钻石的重量在108克拉以上时,才有极其微小的讲价空间。德比尔斯这么做其实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钻石的价格。

过去,曾有一些小公司企图自己出售自己开采的钻石原石,但遭到德比尔斯疯狂的报复,报复的方法很简单,德比尔斯只要要求其中心统售机构在短时间里释放出大量的钻石储备,钻石价格就会大跌,小的公司根本无力承受这样的价格战。不过现在,逐渐开始有钻石开采商与德比尔斯抗衡,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开采非洲、澳洲和加拿大的钻矿,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卡宾基尔在安哥拉收购到的所有钻石是卖给一个30年前起家的以色列钻石大亨,现在这个钻石商已经把德比尔斯完全挤在安哥拉的门外,同时开始威胁德比尔斯对俄罗斯钻矿的传统控制权。为了找回自己的绝对垄断地位,德比尔斯又开始施展放大交易量的伎俩,1999年到2000年间,德比尔斯一下子向市场推出了价值50亿美元的钻石存货,市场价格剧烈下跌,但没有完全崩溃,这证实供求关系还是可以制约钻石的价格,同时现在德比尔斯的竞争对手们已经今非昔比,逐渐成长起来。德比尔斯自己尝到了随意操纵价格的苦果,2000年公司就面临原石供给量不足的难题,不得不启动其紧急储备。

全球关注“滴血钻石”

钻石在很多时刻和鲜血、战争联系在一起,早在远古时代,印度南部的部落首领们为了争夺那里钻石矿的拥有权,展开了早期印度最惨烈的内战。而最闻名的钻石战争当属1970年到1980年间的黎巴嫩内战,那场战争被黎巴嫩交易商和塞拉里昂的钻石走私者暗中资助。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安哥拉的内乱还是由于钻石引起的,安哥拉的钻石大亨若纳斯·萨文比组成自己的军队和政府对抗,目的就是夺取国内富产钻石的地区。1992年若纳斯·萨文比和政府达成停火协议,在之后的7年里,他雇用超过10万名半奴隶状态的挖掘者为他工作,7年中开采的钻石总价值大约是40亿美元。还有一些非洲反政府武装以发动内战的血腥手段抢夺钻石产地,非法开采、销售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切割、仅部分抛光的毛坯钻石,以筹措军费。从他们手中流入市场的钻石被称为“滴血钻石”。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启动了禁止“滴血钻石”流入市场的“金伯利进程毛坯钻石国际证书制度”,在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实施。这一制度规定,出口方必须为出口的毛坯或半成品钻石签发官方证实,证书上写明钻石价值、数量、重量、级别等内容。进口方在验明出口国官方证书无误后,方可准予进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018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