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简介
英文名称: Shoushan Stone
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品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
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田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
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
,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
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
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
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
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
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高山系是山坑石的总代表。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
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
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
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东北2公里处的杜陵山中,出产一族相对独立的石材,统称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种繁多,亦有以石色、
以开采人名和开采方式来区别命名石种的习惯,如白杜陵、红杜陵、黄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
源于杜陵坑山临溪处的善伯洞,从质地来讲,此石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肌理多含金砂点和粉白点,
杜陵坑石则无。从颜色上看,色多鲜艳。1989年以来,
屡出佳石,其石分为红善伯洞、黄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银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有月洋村,有座山称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
月洋系产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佳丽的神品,要称芙蓉石,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
(田黄、芙蓉、鸡血)之一。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
然雍雅尽在其中。同时,芙蓉石亦是寿山石中一大石族,以色划类,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又有以洞分类者,
称将军洞芙蓉、上洞芙蓉等。
旗山系寿山石矿藏丰富,品种繁多,是仅次于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
色彩丰富,以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是寿山石中一大家族,如黄旗降、红旗降等。
根据形成原因、产出状况、工艺美术特征、历史传统等将寿山石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大类66个亚类121种。
田坑石简称“田石”或“田黄石”,产于寿山乡一带内外洋隔界山麓一条屈曲小溪流(“寿山溪”)两旁水田底下的古砂层中。其外形殊异,靠深挖田土时始可采集到,最为稀罕。
水坑石是指产于坑头山麓的寿山石。
山坑石是指产于福州寿山、月洋两乡方圆约10多公里的中生代火山岩岩层中的寿山石;
根据产地的传统和品艺人、地质工作者较为一致或接近的称谓,昌化石分为鸡血石、冻彩石、软彩石三大类和从属的70多个品种。昌化石品种称谓的来源,大致有如下几方面:(一)比喻词。把某些品种比作极相似的物体的姿色形貌。如“牛角冻”、“羊脂冻”、“肉糕冻”、“玻璃冻”等,使这类品种的姿色更加形象,更具特色。(二)借用词。借用词也有比喻的意义,但因为某些品种同有些著称于世的宝玉石品种极为相似,便借用了这些宝玉石的名称,如“田黄冻”、“冻”、“象牙白”等,引发人们的联想、比较,把握昌化石的身价。(三)色象词。如“银灰冻”、“冻”、“酱色石”、“粉红石”等,直接以某些品种的色象命名,比较便口、自然、直观。(四)文人雅语。有的石材姿色尤为撩人喜爱,个性突出,给文人冠上了雅号,时间一长,也自然被大家接受,如“刘关张”、“黑旋风”等。这样的称谓增添了这灰石格的品评韵味,避免了平白之弊
黄田石产于寿山溪坂,颜色为黄者,都可称为黄田石或田黄石。其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清澈,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
寿山石**的种类:
1、黄金黄、桔皮黄为上佳,尤罕见。
2、枇杷黄、桂花黄稍次。
3、桐油黄是田黄石中的下品。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寿山中板,是罕见的稀世珍品,历史上列为贡品。
4、“银裹金田黄”,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为纯**,酷似蛋黄的熟鸡蛋,也产于中坂,更为稀贵。
扩展资料:
寿山石鉴赏:
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
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鉴别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外形
包括形状、棱角、皮相。如: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有明显色皮。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2、色彩
主要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色彩结聚状态的表里情况。寿山石色彩多样,各种颜色均有,每个石种颜色都有规律可循。
3、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4、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具备了基本的鉴别方法后,可对寿山石雕进行鉴别。
5、总结
寿山石雕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点,还要看作品的创意度、雕工度、稀有度、知名度以及看年代等。最后做综合评价,判断是否值得收藏,如作投资性收藏,要对当下、远期收益做出判断。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石”之首。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种类一:田坑石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坑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呈自然块状,无明显棱角,它沉积于1-2米深的田地底,采掘艰难,多为当地农民在农闲时,翻田搜掘,偶然所得,故以稀有而见珍。
田黄石质极温润可爱,微透明或半透明,肌里隐隐可现罗卜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石表有时裹**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历有"石帝" 、"石中之王"等美称。
田石按产地的不同,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礁下之分。田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按色泽区分品种,辅之以石质产地。
田黄石:田黄石是田坑石中最常见的品种,凡**的田石均称"田黄",以中坂田中所产质最佳 。田黄石的表皮多具微透明**层,肌里则玲珑透彻,罗卜纹细而密,条理清晰,按质地的颜色可分多种,其中以"黄金黄"、"桔皮黄"最稀罕,"枇杷黄"、" 桂花黄"次之,"桐油地"则色暗而质浊,属田石之下田。
田黄 田黄石 主要产于中坂田中 **、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
田黄冻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
银裹金田石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
白田、白田石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白,略带微黄,罗卜纹明显
金裹银田石 白田石中,外裹**层者
红田 桔皮红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红如桔皮,鲜艳通明
煨红田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
黑田 黑皮田 上、中、下、坂均有 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纯黑田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 黑赭色,微透明,罗卜纹较粗
灰黑田 上、中、下坂均有 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
硬田 硬田 寿山村水田中 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搁溜田 搁溜田 寿山田埂旁 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溪菅田 寿山溪水中 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
寿山石种类二:水坑石
凡坑头各洞出产矿石,统称"水坑石"由于矿体地下水丰富,矿石受其浸蚀,多呈透明状,表面实有光泽,寿山石中各种"晶"、"冻",多出于此。水坑石的品种命名,主要以色象形似而分定。
水晶冻 白水晶 坑头水晶冻 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
黄水晶 色如杏黄,通明纯正
红水晶 色红艳,透明无瑕
鱼脑冻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
黄 冻 色如枇杷,半透明,洁而凝腻
牛角冻 牛角冻 坑头坑 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
天兰冻 天兰冻 色蔚兰、质明净,肌里含细点
桃花冻 桃花冻 白色透明体中,含鲜红色
玛瑙冻 玛瑙冻 坑头石 半透明,色红、黄
环冻 环冻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红、黄
坑头冻 坑头石 坑头洞坑头砂土中 质稍坚,微透明,各色俱备
坑头冻 坑头石中,质纯而通灵者
掘性坑头石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纹及白晕点
寿山石种类三: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因脉系及产地不同,各具特色,所以山坑石的名目特别丰富。
高山石 高山石 高山峰各矿洞 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 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 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 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 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 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 质细通灵,含罗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 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 结腻通灵外表泛淡**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 质粗松,含裂纹、泪痕
太极头 高山石极头
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 都成坑山各矿洞 质坚通灵,光彩夺目,妩媚温柔
黄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者
红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红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带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错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质温润,含石皮,红筋及罗卜纹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 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山中 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月尾石 月尾山 质细嫩,微透明,富有光泽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浓紫者
月尾绿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叶绿 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
月尾冻 质地温润凝腻的月尾石
月尾晶 质地晶莹,透明的月尾石
连江黄 连江黄 金山顶 质硬微脆,隐直纹,色纯黄
山仔濑 金山附近 质粗不透明,含砂砾
旗降石 旗降石 旗降山 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
旗降黄 旗降石中,色纯黄者
旗降红 旗降石中,色纯红者
旗降白 旗降石中,色纯白者
旗降紫 旗降石中,色浓紫或紫白相间者
旗降紫 金裹银旗降 旗降山 旗降石中,黄皮白心者
银裹金旗降 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
掘性旗降 旗降山砂土中 质温嫩,泛色皮
焓红 旗降山 质粗硬,色多苍白或赭黄
老岭石 大山石 柳岭旁 质似老岭石,但多裂纹
大山通 大山石中,质地通灵者
旗山石 三界黄 旗山一带 质粗不透明,多红、黄、白三色交杂
鸡母孵 旗山一带 质粗劣,不透明,多赭**
月洋石 芙蓉石 加良山顶 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白芙蓉 芙蓉石中,纯白色者
黄芙蓉 芙蓉石中,纯**者
红芙蓉 芙蓉石中,米红色者
芙蓉青 芙蓉石中,淡青色者
半山 加良山花羊洞 质细有裂纹,色多不纯
白半山 半山石中,色纯白者
黄半山 半山石中,色黄者
红半山 半山石中,色粉红者
花半山 半山石中,地白色,含红色斑者
半粗 加良山各矿洞 质粗色杂,多裂纹
绿若通 芙蓉洞附近 质微坚而通灵,色青翠
竹头窝 加良山竹蓝洞 质细而脂润,半透明,微带绿意
竹头粗 竹头窝石中,质不纯者
峨嵋石 加良山一带 质坚,细,多裂纹
溪蛋 月洋溪中 质稍坚,形如卵状,外泛**
艺术品无疑是当下投资的热土,但是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以寿山石为代表的资源性艺术品因其稀缺性和天然性,以及不断扩大的收藏群体,具有相对稳健的投资价值。特别是那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湛雕刻技艺的名师佳作,更是成为当下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流水,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1]。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品]
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品
[田黄原石]
田黄原石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 :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
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博宝宝珍商城有很多寿山石,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
寿山石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后,
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寿山石的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 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 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 14亿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 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 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 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 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福建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 25 - 27 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寿山石雕刻艺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青睐。寿山石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
寿山石雕,作为文化现象,至少已经有1500年历史了。从福州出土的南朝随葬品--“寿山石猪”文物可以证明,自15世纪的南北朝起,就有了寿山石文化。但明确无误地称为寿山石文化的,则只是近20年来的事。寿山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极为宽广,其本上是一种以晶莹、彩丽、高洁、通灵的寿山石为核心,敷衍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诸如文化、精神、道德等领域的结合与升华。它涉及的范围很大,诸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对它有深刻的影响,或者又反过来由其上述文化锦上添花,使两者相得益彰。可以看到,寿山石与书画、篆刻结缘而有印章学、篆刻学;寿山石与地质、物理、化学结合而出现“田黄学”与文学结合而产生寿山石文学、寿山石诗词和音乐,等等。还有传统文化中的释、道、儒以及民俗对寿山石文化的影响,与可以包含其中。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定:寿山石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围绕着寿山石而发展的特殊文化。它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漫长历史过程,而于近代发展成为五彩缤纷、艳丽夺目、扬誉海内外的一种中华文明。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田黄原石-雕刻好后的艺术,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