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怎么鉴别真假

寿山石怎么鉴别真假,第1张

寿山石鉴别方法:看外形、看质感、看颜色、看纹理。

1、看外形

寿山石的种类不同,外形特征也有明显区别。如:田坑石通常为自然的块状,没有明显的棱角,但色皮明显。水坑石则棱角分明、没有石皮,石色内外一致,偶尔含有“萝卜纹”。山坑石虽也石色内外一致,但没有石皮和萝卜纹,透明度较低。

2、看质感

寿山石的质地细腻晶莹,多是不透明或微透明,个别可以达到半透明或者亚透明。原石多为土状光泽或蜡状光泽,难被指甲划伤。上手掂量,水坑、老坑的石品通常手感偏重。

3、看颜色

寿山石色彩斑斓,但其中以白、黄、棕较为多见,红、草绿等颜色也常会在同一块原石上搭配出现。寿山石鉴定时,要注意看色相、色彩的分布情况,每个石种在色彩上都要规律可循。

4、看纹理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石膏仿制的寿山石,这种仿制品在颜色、硬度和折射率方面都和真正的寿山石十分接近,常规的宝石学参数也很相似。多数寿山石都存在天然的分隔纹路,如水坑石中的“萝卜纹”、“红筋”,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就是其中比较漂亮的纹理。

寿山石是国宝,饮誉中华,扬名天下,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寿山石的原石,因为它特殊的质地、颜色、光泽和纹路等,自有它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而雕制成工艺品的寿山石具有更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如何收藏寿山石?要收藏好寿山石,必须知石、识石、藏石、养石。

一是必须知石:

什么是寿山石?寿山石的矿物学名称是叶腊石。叶腊石是一种铝硅酸盐矿物,它质地细腻优异,色彩丰富瑰丽,纹理奇异、具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由于这种矿物最早发现于福州寿山,所以人们又称为寿山石。随着这种矿物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后来,也只有福州寿山所产的叶腊石才被称为寿山石。

寿山石是怎样形成的?寿山石与所有的矿产一样,都是地质运动的产物。据地质工作者勘察,寿山石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时期,由于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引起了特定成分的岩石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收藏寿山石有什么好处?“石不能言最可人”,此乃人们所熟悉的赞美寿山石的诗句,常常被人引用。石之所以可人,盖因“脉脉不得语”的情状惹人怜爱。

寿山石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经过能工巧匠精工细雕后的作品,无论是陈列在展览室、商店,还是摆放在家里,都能增添独具特色的艺术气氛和文化气氛。

寿山石集各种美誉于一身,温润的石头,经过摩挲把玩之后,石头显得特别通灵,赋予生命一般,非常讨人喜爱。

由于寿山石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一块就少一块,因此寿山石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有些好的品种其价值甚至可以有几百上千倍的增长,比如在80年代一块田黄百把元就能收到,现在的田黄是用克来计价的,好的每克要上万元;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玩寿山石的亏过。而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寿山石的价值不降反升,所以收藏寿山石不乏是货币保值和投资的好办法。

二是必须识石:

寿山石是如何命名的?寿山石以产地及形态命名。如田黄、田白等,表明石头产于水田之中,而坑石、高山、芙蓉、峨嵋等,则以所产的地名山峰名字命名,善伯、荔枝等则以所产的矿洞命名。同一名称的寿山石,质地有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在选购把玩寿山石时,不要被名称所迷惑,关键要根据石性石色石材石质而定品级、评优劣。

寿山石是如何分类的?按照传统习惯,寿山石分为“田坑”、“山坑”、“水坑”三大类一百多种。田坑指寿山村一带旁溪的水田里所产的石头,以田黄为代表,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水坑指寿山村南面的坑头矿脉所产的石头,由于矿体处于地下水中,受水体的长期浸蚀,石体晶莹通透。上品晶冻价格不在田黄之下。山坑指开采于寿山村周围山上的叶腊石,其石性老到者,如芙蓉、荔枝、善伯等,近来身价倍增。

什么是寿山石的“巧色”?所谓“巧色”,是寿山石一种独特的雕刻技巧。由于寿山石色彩丰富,有的一块石头就有几种不同的颜色。所以雕刻大师在构思作品之前,都要相石,然后依石赋形、依色赋形,充分利用寿山石的自然色泽。但如果红者玫瑰、黄者菊花,或红者雕日,白者为水,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对号入座”的“俏色”之中,而真正见功夫并令人拍案称绝的神品则往往可遇不可求。

如何鉴别普通的寿山石雕件?普通的寿山石雕件也应从石质和工艺两方面来鉴别优劣。一般而言,石质细腻、色彩宜人、少砂少隔的石头再配上巧妙的构思、精美的工艺,就是艺术珍品;而石质粗顽、手段粗陋的雕件,则为下品。

三是学会藏石:

怎么收藏寿山石?新入门者可以先从品种石玩起,到市场去找一些小的雕件或者比较光滑的原石,这类石头大多很便宜,再找些书籍资料做对比,慢慢的就会对石头的品种,通灵度,有所认识。经常到石头市场去看看石头,不耻下问,多问问石头的价值,多了解石头的价格,但不要急于下手,商家往往对不熟悉石头的人都标很高的价。

等到对石头基本上都能认识大部分的时候,这时对寿山石的价格也就基本了解了,就可以尝试收些相对便宜一些的石头,可选色彩鲜艳,雕工顺眼,无沙无隔通灵度好的,拿回家作为摆设。价格不要太高,在1500元上下为宜。在收藏的同时,去找一些经常送礼的人家或初接触的玩家,把一些石头推荐给他们,赚点小钱或者不赚钱清掉一些原有的石头,就这样边买边卖,迎新换旧,才能更多地认识和收藏一些具有价值的石头。

经过这么一段历练,对石头有所认识后,再收藏时可分为2种方式,一是收一些价格不高,品相较好,容易出手的石头作为买卖的藏品,二是收一些稀有的品种比如田黄,荔枝洞,杜林,善伯,芙蓉晶等,作为自己的珍藏,最好是名家的作品。这样边卖边买,就可以石养石,最后一定会剩下许多的好石头,而且投资也不大。

四是学会养石:

如何保养寿山石?寿山石的保养是寿山石收藏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寿山石天生丽质,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到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必然要涉及养石和护石这个话题。寿山石属叶腊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炸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如果不善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之风。寿山石的养护虽然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但也不是没有学问,可随意处置,不同的石种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养护也要因石而异。

首先,保持润泽,切忌高温。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养护的关键要注重保持润泽。不论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曝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的矿石不可长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时藏在地窖里或阴湿之处,时常洒些冷水以保润泽。

其次,开料水磨,谨防燥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如须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清水一盆,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盘盒之中。块度大且石质粗者,只需将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即可。如属高档石料,块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块度较大,为节省油料,也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包裹好,放在阴湿处。

第四,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室内。石表被灰尘、污物沾染时,只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寿山石硬度低,约在摩氏二至二点五度之间,切忌用金属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摆件,适宜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平时放置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榄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洁净莹澈。

第六,打蜡油养,因石而异。打蜡、油养是寿山石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田坑石,温润可爱,石性稳定,无需过多抹油。时常摩挲把玩,既能养石,又可养性。水坑石,质坚通灵,以色清为贵,只要经过认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击,即可保持晶莹,不必时常擦油。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是石质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气燥,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彩也变得黝暗无光,所以人们从给它起了个很恰当的外号,叫“财主石”。

使用这类“财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养方法颇讲究,一般以油养为上。其方法是:先用软刷清除石表灰尘,如果油污很厚,难于清除,可先用温碱水冲洗,直到完全干净。待干燥后,再用脱脂棉花团包裹细绸布,蘸少许白茶油涂擦各个部位,即能使石质复发光彩。上油后的石雕品要陈设于玻璃柜中,或加玻璃外罩,减少灰尘沾染,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长时间强烈的灯光照射,以防石质变燥。此外,为了保持其润泽,还需在附近放几杯水让水蒸发,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

有些石种不宜采用油养法,如芙蓉石洁白细嫩,沾油则渐灰暗,失去光彩,因而切忌与任何油质接触。平时抚玩,也应保持手掌干净无油污。如果放在洁净的脸庞或鼻翼两侧轻擦,让微量的脂肪油保养,最为适宜。寿山石中的老岭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质石,刻制成雕品后,外表最好进行一次上蜡揩光技术处理。经过打蜡后的寿山石,石性稳定,无需再进行油养,但珍贵的寿山石切忌随意加热和打蜡,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选油料,切忌随意。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很多人往往不重视保养油料的选择,任意提取油脂进行擦抹,有时甚至用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含有化学挥发剂的香油、护发油等,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养石质的作用,长期使用反而会使石质遭受破坏。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茶油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腻,是寿山石保养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寿山石的鉴别和保养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寿山石具有怎样独特的石质和石性,只有认识、了解、洞悉每种寿山石的独特性,才能在鉴别时做到慧眼识真石,在养护时做到永驻石真。

总之,要想收藏好寿山石,就一定要掌握上述四个环节:知石、识石、藏石、养石。其过程,实质上就是:了解寿山石,认识寿山石,收藏寿山石,呵护寿山石。我们深信:只要用心爱寿山石,经过收藏实践,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收藏寿山石的行家里手,都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回报。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收藏、转发。在下方评论还可以和小编互动哦~~

寿山石的鉴别方法:看外观、纹理、颜色、质地。1看形状不同类型的寿山石在形状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天坑石,通常是自然块,没有明显的棱角,但色皮明显。水坑石棱角分明,无石皮,石色内外一致,偶尔含有“萝卜纹”山坑石虽然石色内外一致,但没有石皮和萝卜纹,透明度低。2看质地寿山石的质地细腻晶莹,多为不透明或微透明,部分可为半透明或亚透明。原石多为土光泽或蜡质光泽,不易被指甲划伤。仔细想想,水坑和老坑里的石制品一般都觉得有偏差。3看颜色寿山石色彩丰富,但白色、**、棕色较为常见,红色、草绿色等颜色也常一起出现在同一原石上。在鉴别寿山石时,要注意色调和颜色的分布,每块石头在颜色上要遵循规律。4看质地市面上有一种用石膏仿制的寿山石。这种仿制品在颜色、硬度、折射率上与真寿山石非常接近,常规宝石学参数也非常相似。寿山石大多有天然的分隔线,如水坑石中的“萝卜纹”和“红棱纹”,大石块的波浪形纹理是比较漂亮的纹理之一。

鉴别寿山石:

  第一是质感,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第二是肌理,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

  第三是技法,年代久远的寿山石雕多运用简练的技法,现代寿山石雕多运用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通常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有着独到功力,他会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更多:

http://news163yucom/2011/0128/1461html

寿山石有1百多个品种,老玩家一句两句也说不清他硬度低,易吃刀,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楼主对寿山石感兴趣百度看看,那有很多。保养用植物油为最佳 忌日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88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