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少女头上戴的头饰代表什么含义?

白族少女头上戴的头饰代表什么含义?,第1张

白族姑娘头上戴的头饰上也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因为在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因此,也就形成了她们的头饰现在所呈现的模样。

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

傣族服饰叫“花腰傣”、“大袖傣”。

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

“花腰傣”独具魅力的头饰、服饰,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着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征,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扩展资料:

花腰傣的服饰装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古越人服装十分相似,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装尤其如此。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服饰各具风采。尤以傣雅、傣洒妇女的服装最为华丽,并喜用金、银镶齿,喜戴硕大的银耳环、六方银镯和镂花银戒指。纺织贮贝器(西汉)上铸绕线、穿梭打纬的纺织妇女六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古滇国社会生产的一个场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的服饰,都保留着古滇国的遗风,吸收了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尤以傣洒、傣雅的服饰斑斓多彩,集历史、文化于一身,各种图案和花纹都有深厚的文化意韵。

-傣族

丽江当地人头上扎辫子的习俗源于纳西族传统文化,被称为「丽江发辫」。这个习俗通常在女孩子十三岁时开始,意味着她们已经成年,可以开始穿上成年人的服饰和头饰。

据说,这个习俗起源于纳西族的神话传说。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阿细」的女神,她的头发非常漂亮,每当她走过的时候,人们都会被她的美丽所吸引。为了让自己的头发也像阿细女神一样美丽,纳西族的女孩子们开始学习扎发辫。

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女孩子们会扎上特别的发辫,以示庆祝和纪念。例如,在纳西族的新年节日「三月街」中,女孩子们会扎上五彩缤纷的发辫,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扎发辫的寓意也非常丰富。除了表示女孩子已经成年,还象征着她们的美丽、智慧和勇气。在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中,女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支柱,扎发辫也成为了她们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丽江当地人头上扎辫子的习俗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表,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理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景唱绝天下。 在白族,最美丽的姑娘被称做“金花姑娘“。白族姑娘天生丽质,穿上色彩鲜明和谐的民族服装,戴上五彩斑斓飘逸的头饰,尤其显得漂亮。白族姑娘的服装和头饰均以白色为主,衬以鲜艳的花边,极富民族特色。 白族姑娘头饰的左侧有一束长长的白绒线,垂挂在胸前,人一走动,就前后左右摆动,使姑娘们显得格外俊逸。若有微风拂来,白绒线就被轻轻撩起,尽显姑娘们的青春风采。天生爱美的白族姑娘生活中离不开花,她们用五彩的丝线,把山茶花、杜鹃花绣在自己的头饰上,花随人走,人伴花行,艳丽的鲜花把姑娘们红扑扑的脸蛋衬托得更加俏丽。 白族姑娘头饰的顶端是一弯毛茸茸的白绒线,白得耀眼,可与苍山顶上的皑皑白雪相媲美。整个头饰的形状呈月牙形,特别是那一弯五彩的花边,与倒映在洱海的一弯新月交相辉映。

1苗族主要聚居于中国西南部各省区的交界地带。

2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3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4苗族的头饰都是银制品,类型十分丰富。

5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等。

6银角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

7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8银帽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9银围帕苗族将五件银帽饰缀在红绿竖条相间的头帕上,正中银饰稍大,缀于额部,其余四件稍小,对称缀于两耳前后,均为搂空银花。

10该头帕银色闪烁,布彩绚丽,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11银发替苗族银发替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12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13就风格而言,有的发譬纤巧细腻,灵秀生动,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14银插针苗族插针的佩戴方式各有不同。

15龙里苗族银插针为三个银泡,每个银泡上吊三个银铃,插于譬后。

16施洞苗族龙首插针大小不等,大的用于节日,小的为日常生活中所佩戴。

17其插法为横向贯穿顶譬,譬有留出一截替杆斜出譬顶,格外惹眼夺目。

18银网链饰银网链饰属发替类,典型的有坠鱼五股网链饰,由插针穿环固定,五股银链如网张开,罩在譬后。

19银花梳银花梳既可梳发、压发,又是装饰品,通常内为木质,外包银皮,仅露梳齿,梳背上银制各类形象以为装饰。

20其造型有繁有简。

21银花梳梳背满饰花、鸟、龙、鹿等形象,是花梳中的上乘之作。

22银耳环银耳环是苗族银饰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仅贵州省博物馆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种。

23耳环分悬吊型、环状型、钩状型、圆轮型四种,以悬吊型、环状型较多。

24苗族耳环造型除了常见的花、鸟、蝶、龙等题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现。

25银童帽饰由于苗族视银为避邪之物,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有给儿童饰银的习俗。

26银饰通常钉在童帽上。

27传统的童帽饰造型多见狮、鱼、蝶等形象,还有受汉族文化影响的&amp。

28#34。

29福禄寿喜&amp。

30#34。

31、&amp。

32#34。

33长命富贵&amp。

34#34。

35等字样及&amp。

36#34。

37六宝&amp。

38#34。

39等,构思巧妙,造型别致。

人类使用头饰的时间是很早的,而且都和装饰有关。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其头饰也许是一个羊头,有两只角;也许是两根长长的翎毛,因而有人说“美”字“像头上戴羽毛装饰物的舞人之形”。其实,这种情形在古代民族和现代少数民族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戴头饰的历史,而且都以不同的形式流传到现代。

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县现在是佤族聚居区。就在这里的勐董河下游两岸陡峭的崖壁上,保存着我国最古老的崖壁画之一沧源崖画。沧源崖画共发现十个画点,清晰可辨的人物图像七百余个。其中,凡是形体较为高大的人物图像几乎都有头饰(有的还有尾饰),而且头饰非常突出,有的头饰的长度甚至超过人体本身的长度。沧源崖画中的头饰,多为牛角、鹿角、牛尾、鹿尾、虎尾、鸟羽等物,尤以牛角头饰为多。这种情形,和某些古籍中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云南志》说;“望苴子蛮……衣短甲,兜上插牦牛尾,驰突如飞,其妇人亦如此。”《宋史·蛮夷四》说:“使者衣虎皮颤裘,以虎尾插首为饰。”此外,明清时期编纂的多种志书,对基诺族、景颇族等,都有“首戴骨圈,插鸡毛,缠红藤”之类的记载。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于此可见一斑。

现代的首饰,材料单纯得多,仅限于某些贵金属如金、银以及金银之类的合金仿制品和翡翠、玉石、钻石、宝石、珍珠、珊瑚、流浪等。近年来,虽也开始制作塑料、陶瓷首饰,但普及度较低。相对来说,少数民族所佩戴的头饰,其所用材料要丰富得多,而且也不一定追求名贵,而是就地取材,因时制宜。概括起来,世界少数民族用作头饰的材料大体可以区分为这样三类:动物类、植物类和矿物类。动物类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兽角和羽毛外,还有兽骨、兽牙、贝壳、蛋壳、蟹爪、马爪等,甚至还有某些小动物。植物类头饰有花朵、树叶、竹片竹管、木片木棍、苔绒等,甚至还有成只的水果。矿物类头饰物有各种砾石、石珠、石片或金属如铜、铁、金、银等。可见,少数民族的头饰物是十分多种多样的。稀奇古怪,但也是十分丰富多彩。

我国少数民族的头饰和其他首饰和体饰一样,以银为主。同时,还有金、铜、锡等金属,玉、松石、珊瑚等非金属材料,羽毛、兽角、兽牙、花朵、竹筒、木片等动植物材料和绒球、丝穗等棉毛制品。头饰的形式有簪、钗、箍、圈、梳、珠、牌、扣、泡,有的干脆就是银元和钥匙。蒙古族无论男女,头发上都饰以宝石、珊瑚、碧玉,女的插银簪。西北土族也常以珊瑚、松石作头饰。新疆的柯尔克孜族妇女发盖上饰银元、铜珠;而未结婚的姑娘则在帽子上饰以珠、穗和插三至四根猫头鹰、雪鸡羽毛;老年妇女则在发辫上坠银元和钥匙。塔吉克人常在帽沿上饰以银链,已婚妇女的发辫上却缀白纽扣和丝穗。塔塔尔族的头饰则是旧银币和金属牌。锡伯族的头饰较为丰富,尤以新娘为甚,戴头箍、插簪子和鬓钗,戴花。满族入关前也主要以花为饰,入关后银饰十分繁多。西藏的门巴族女子饰彩色珠串,男子则在帽边用孔雀羽毛围扎,十分雄壮美观。塔巴族头插竹签、银签,戴珠串,插鸟翎。羌族插银或钢打制的簪、钗。白族则插银或玉的头辔。傣族妇女除银钗外,还喜欢插色彩鲜艳的塑料梳子和戴鲜花或塑料花。苗族头饰均为银制,十分丰富突出。布依族插银发簪。水族喜欢在头上插梳子。仡佬族除一般的银簪外,还有一种白银发饰,专门戴在头上。壮族妇女一般都使用银针、根簪。瑶族、畲族的银制头饰都十分突出。高山族与其整个服饰相配合,戴羽冠、角冠、花冠和银冠。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莱、豌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和装饰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藏东、藏南和藏中、藏北四大类。这四类又可以分为农牧区二大风格以及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身份之分。这是各地藏族服饰共有的特点。由于藏民族居住的地域广阔和山川的自然阻隔,造成了虽属同族但服饰各异的局面。

藏族服饰,作为一种存在于本民族文化生活模式中的组成部分,佩带又是构成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佩带的装饰品的质地一方面是金银物器,另一方面是天然宝石。

藏族服饰文化里头饰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种装饰品,它构成了某种地域特色的审美情趣,象征着不同地区的穿着风格。

藏族妇女大多数将头发分编成无数根小辫,头饰大多是琥珀、珊瑚、玛瑙、绿松耳石等各种天然宝石。佩带时有的直接把装饰品固定在发辫中,也有将各种要戴的头饰固定在与发色相近的布上,再与发辫一起衔接,这样既美观又方便。为了便于下雨时披自制毛毡雨披和戴帽子,发辫和头饰一般集中在下部。

藏北已婚女子将长发从中间分开,编成许多辫子,前额的分发处开始分别在两边的细辫上串上相对称的珊瑚、翡翠等宝石,把后脑勺的头发编成一根较粗点的发辫,上面固定上从大到小的银圆。

未婚女子将头发编成一根或两根,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装饰物。

藏族妇女的头饰中,最有特色且内涵丰富的是戴在发顶上的“巴珠”。贵重的“巴珠”由宝石或珊瑚做成,其形制前后藏有所不同,前藏妇女戴的“巴珠”是三角形,后藏戴的是半月形。姑娘头上一插上“巴珠”,就意味着姑娘已经长大成人了。所以,第一次播“巴珠”的时候,按照传统习俗,还对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向姑娘表示祝贺。 苗族盛装头饰也许是我国少数民族头饰中最奇异、最精致也最漂亮的头饰了。其中一种头饰,具有明显的牛崇拜的色彩。苗族妇女在载上由银泡、银片组成的银冠后,还要戴上两支连在一起的银制水牛角,就象一个巨大的“U”字。每支角上雕一条龙,龙头朝内,呈二龙戏珠之势。两支银角中间,有扇形银芒。另一种头饰,由自下而上横排的五支宝剑头形银片组成,也戴在银冠上。五支银片长尺余,大体相等;“剑尖”朝左,右边整齐;正中有风头饰。横片上插满鲜花。上面两种头饰,用银多达三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70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