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其实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盛行了,后来在唐朝和清朝,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历练,成就了玉文化的巅峰时刻,中国有几大玉石是非常出名的,其中以大家最为常见的和田玉为最优,和田玉气质温润,晶莹度、光泽度都非常好,青海玉还有俄罗斯玉。这些玉器经过能工巧匠的打磨,变得晶莹剔透,很多人喜欢将玉挂在身上,古人更喜欢将玉做成玉佩戴在腰间,很多人在玉佩上刻画上一些龙凤、神兽,取得是开运专运,消灾解难的寓意。
一、玉文化流传上千年,历史极为悠久很多人说玉石可以消灾禳祸,而且不是谁都可以佩戴的,如果玉的灵性与人身上的气场不和,那么它就会自己丢失,所以玉石是比较吉祥的一种装饰物。我们中国最早发现的就是和田玉,在春秋时代就有人开始研究开石取玉的方法,外边粗陋的石头,谁都没有想到里面竟然藏着一块那么晶莹剔透的玉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是皇家权贵才能拥有的东西。
二、玉文化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为什么仅仅是一块玉石就能成就一个文化呢,那是因为玉在古代是皇室的一种象征。古代就有关于和氏璧的故事,当时的和氏璧就是和田玉,而和田玉是来自新疆的自然产物,一块好的和田玉可以说是玉石中的王者,越是经历时间打磨的和田玉,他的整个质地和光泽都是非常饱满的,而且油性极强。
时间越久的玉石中的颗粒越细小,整个玉石的感觉就像是在油中浸泡过一样,远观则会非常亮眼。和田玉等玉石都是古代现今人们常用的玉石材质,而与在古代就被赋予了灵性,所以很多人喜欢研究玉石,现在也有很多寻宝的综艺,是专门分析玉石、评估价值的。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也是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玉的分类:广义上的玉还包括彩石,即所谓假玉,有汉白玉、京白玉等。另外广义上的玉还包括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玉的文化就是中国四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
古人认为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万物主宰说:认为玉能代表天地四方神明以及人间帝王,能够增进神与人之间的交流,传达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地宇宙和人间祸福的主宰。2天地精华说:这种观点认为玉由天地万物的精华形成,具有神奇的力量。3玉有五德说:玉有五德分别为”仁,义,礼,智,信“,分别对应着君子的五德。4辟邪除崇说:这种说法认为玉有超自然的力量。人们随身佩玉,可以增加抵邪气侵袭的能力,因为玉能辟邪除崇,保障佩玉人的安全和吉祥。5延年益寿说:认为玉具有能使人长寿的功能,人们通过佩玉,食玉等可以永驻青春。
孔子提出了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善”。这11德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玉料本身有11个美感:
1、“仁者,精光内蕴,观其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也”;
2、“义者,廉而不锐,圆融无碍也”;
3、“礼者,佩之坠下,自卑而尊人也”;
4、“知者,缜密如栗,自知者明,己严外宽也”;
5、“信者,乎伊旁达,触照其身,莫不安乐,不生疑惑也”;
6、“天者,气如白虹,度量如海也”;
7、“地者,精神见于山川,自然中自然相,返朴归真也”;
8、“道者,其质纯洁,犹如雪山,虽入淤泥,清净无染,人所共修也”;
9、“德者,玉璋特达,规矩方圆,不浮不沉,静而无躁也”;
10、“忠者,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表里如一也”;
11、“乐者,扣之声清悦耳,身心安定也”;
12、“善者,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扩展资料
玉石翡翠象征着纯洁,也象征着财富和力量。在古代,它是绅士的象征。像玉这样的先生们来自这里。翡翠玉象征着幸运和幸福,内在和深刻,吉祥的和平和永恒的青春。
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在玉石图案中,它主要表现为龙,凤,祥云,灵芝,如意。这种类型的玉通常适合各种客人。
一块玉石桃子上面雕刻个蝙蝠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云纹形若如意,绵绵不断,意为如意长久;"蝙蝠"寓"遍福"。
—玉文化
网上介绍的很多,告诉你如下:
中国是“玉石之国”,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先祖就开始开发利用玉石,玉石的功能从先秦时期玉器以礼器为主,隋唐之后则以装饰、陈设占据主导地位,即远古时的“巫玉”发展到“官玉”,乃至演变到“民玉”,无不蕴藏着深刻的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纵观数千年的玉石文化历史长河,突出的是“琢”字,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而平安玉的玩赏与传统的和田玉及翡翠有所不同,平安玉一可琢,二可赏,兼备了传统玉石、奇石和观赏石等的观赏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玉石赏玩文化内涵,在收藏界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璀璨而夺目。平安玉的美学保养特性平安玉的玉雕作品,也与其他的玉雕作品一样,多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幅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充分体现了平安玉文化的精髓。作品图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辟邪消灾类、吉祥如意类、长寿多福类、安宁平和类、家和兴旺类和事业腾达类等。
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
三、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四、主要文化遗址
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 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
1、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 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
2、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
3、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绵延不断,传承至今。
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
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
1、古人对玉的认识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旧石器时代,玉与石不分;新石器时代,区分了玉与石。
▲甲骨文中出现了"宝、玉"的概念。
▲古代,宝石与玉是不分的,如水晶水玉,红宝石红玉、牙乌、雅姑、雅琥都是波斯语的"宝石",如紫牙乌。
▲1863年Alexis 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
2、现代定义 天然玉石:指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 物集合体。玉就是特殊的岩石。
玉器: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
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
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这是矿物学上的玉。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
从蒙昧的原始社会末期到满清王朝,有相当多的玉器被打上了政治烙印,成为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几千年的正统思想,在他的众多论述中曾多次提到了对玉器的看法。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用玉制度形成的时代。礼制是他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他将玉器与礼相结合,对于玉制礼器极为推崇。此外,他还认为玉帛等器物难以全面地表现礼的全部内容,玉器的内在美是极为重要的,他重点强调玉器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儒家正统思想的介入,玉的文化内涵也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玉器由最初的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碾磨而制的“法器”和祭祀的原始礼器,逐渐发展为精美的玉雕,成为贵族阶层用以表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佩饰,这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是很大的进步。
早在西周时期佩带成组玉饰的习俗在一些贵族阶级中就开始盛行。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六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和男执蒲璧”。天子用尺寸最大的玉器,按级别高低依次减小尺寸。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秦始皇制成一枚传国玉玺,以后各代帝王认为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传说这块玉玺的原料就是当年那块传奇美玉“和氏璧”。秦始皇想借这块稀世之宝来祈上天保佑秦王朝盛世不衰,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公元前221年秦皇嬴政灭齐,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这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秦始皇称帝后,命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这块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秦王命丞相李斯以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世间人说世间事,可谓是世事难料,这块“楚山璞”,再次以传国玺出世后,又开始了它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到洞庭湖上时,突然间天色大变,风浪骤起,始皇与大臣们所乘的龙舟眼看将要被淹没。始皇帝伸手入怀,将这块传国玉玺抛掷于湖中,祀天神可以出来镇压风浪,果然,转瞬间洞庭湖湖面恢复平静,天色大亮,晴空万里,始皇借此玉得以平安。事过八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一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玉玺还交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话一说完马上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又复归于秦国。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王朝的暴政导致了战乱,各地纷纷起义。秦末战乱,刘邦率兵最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携群臣跪于城门外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后来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在登基时,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将此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只得由孝元太后负责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但太后自知如今王莽新立,臣民拥戴,既使自己抱着冰冷的玉玺也没有扭转大势的可能了,心灰意冷的太后突然将怀中的玉玺高高举起,猛地摔在地上,由于用力过大玉玺摔到地上时一角碰掉了,后来用金补上了这一角,但却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失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宦官作乱,汉灵帝仓皇出逃,情势所逼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没了踪影。到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一日,兵士发现在城南甄宫一井中有五彩云气,光彩照人,孙坚立刻命人下井探个究竟,兵士下井回报说:“见一投井自尽之宫女,她的颈上系一锦囊,打开锦囊,发现所藏就是当年失踪的传国玉玺。”孙坚又惊又喜,将其视为吉祥之兆,认为自己受命于天,是当今天命所归的天子,他将传国玉玺交于妻吴氏处所秘藏。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传给了袁绍,袁绍听后立即将孙坚之妻扣押,逼孙坚交出玉玺。袁绍兄弟败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玉玺到许昌,“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玉玺得重归汉室。三国鼎立时,玉玺在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朝代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和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后经寺僧将玉玺捞出收存并献给陈武帝。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夺唐后,玉玺又节节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至此下落不明。在中国历代帝王无不以得此玺为神旨,奉若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认为是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因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就像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只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只;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只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只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
在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只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
曾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
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于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后世亦难出其右。
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于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
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
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由于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
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
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可在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在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我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
中国人把玉看做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做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中国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我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100余处,我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我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田玉方才走入民间,遍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的“国石”。它像一颗明珠,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
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我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和田玉7000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证明了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田玉历来是中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殷商开始,中国就开辟了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由于和田玉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由于和田玉的优良玉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3000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有7000多年历史的我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中国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我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