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编织成的东西有: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等,民间竹编凉席、凉枕、扇、箩、筐、篮、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竹编在编织过程中,不同的编织手法自然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纹样,几何纹样具有规律的组织,体现了劳动的节奏感和基本的形式法则。
除了几何纹,人们在编织竹编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图案纹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有花卉、果实等植物纹样、动物纹、人物、书画等等。
扩展资料: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
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无节瓷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某一个暑假期间,我跟生产队老党员叔祖父陈爱前学习破竹子,这是大拇指般粗的斑竹,破开成几瓣,用于集体捆松桠。在那个期间,见识了他老人家一把旱烟筒,长只有5寸半,有密密的十几多个竹节,这种竹子就是本地毛竹鞭上生长小竹子,装烟丝的嘴子,其背面叠加三层荷叶形铜片,分别是白铜、黄铜、红铜薄片镶叠而成,装烟丝的嘴子前梢有些弯弯翘起,也分别是黄铜、白铜打造的多节葫芦形,最末梢是红铜做的多菱形。烟筒中间系着一枚山核桃,把核桃往腰带一塞,就随身携带。这把旱烟筒老有包浆。
有人要问,这烟筒还保存在吗?
这里可以告诉所有朋友们,我们皖西有个风俗,老人过逝入殓时,有拐棍、棕扇、旱烟筒相随入棺,三年后改棺土葬,拐棍、棕扇、烟筒随之腐烂坏了。因此这把包浆重重的旱烟筒也早已烟销云散了。
这竿旱烟筒为什么会上包浆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把烟筒从早上塞进腰带到晚上摘下腰带,每天有12小时以上,要么握在手上,要么在屁股后紧贴身体,不想摩亮是不可能的事。
以上两图是友人收藏作品,现在类似这个手艺,听说附近太湖县老街还有一位传人。随着吃旱烟的人显著减少,旱烟筒已成古董,老手艺也将消失了。
下面回头说实心竹手把件包浆。
通过亲自上山挖砍、煮、刮皮制作手把件,这才知道,竹子刮皮后,天生就有红色、**、青色,甚至有花斑状黄红色。而人们偏偏喜欢红色,这是个人审美观决定的。但手把件刮皮后,通过240目、800目、2000目等砂纸打磨,再用抛光板抛光,常用橄榄油涂抹保养,不管是红色、**、青色的手杖或者手把件,其外观都漂亮。盘玩时间久了自然包浆鉴亮。
实心竹手把件包浆成色主要是两大方面:其一是原竹材质密度;其二是通过常期盘玩,手掌常期触摸的结果。
实心竹手把件包浆我不提昌油膏类速成。在盘玩过程中不能被水浸湿,选择明亮干躁处存放。
文玩竹子盘玩也是忌讳用脏手或者油手。前期可使用棉布手套进行盘玩,盘玩时稍微加点文玩油或者橄榄油。盘玩中的竹子不可被太阳直射,但可以特地让太阳通过玻璃照射到文玩玉竹上面。两个月左右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把玩,通过手里的温度让竹子慢慢变成好看的枣红色。把玩竹子需要耐心,常常注意放置的位置。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自《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人们不仅喜欢竹子的挺拔,也喜欢居住在有竹林的地方,这让人们对文玩竹子的取材要方便很多。我国传统文化里,竹子是君子的化身,不但可以显出一种高洁的气节,还能用来报平安。文玩竹子选材也比较简单,直接截取一段就可以使用。有些还会配上一个很小的葫芦,马上就能有种浪迹江湖的潇洒气质。或者搭配琥珀、绿松等其他宝石,也可以有不同的感觉。
还有人会把竹子切成长方形,然后再进行盘玩。如果盘得好,上面会一层油光,让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金条。连竹子的根都可以做成雕件,也可以当做把件带在身边盘玩。所以说,盘玩竹子并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只要是大家觉得顺手好玩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