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W 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生平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6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少年时期(1762~1773)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贵族上流社会的风尚礼仪和华丽的艺术风格,另方面因处于市民音乐家的低下地位,也养成了清高自傲、蔑视权贵的性格。而带有商业性质的繁重的演出任务,又摧残了他的健康。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成熟时期(1774~1781)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毒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维也纳时期(1781~1791)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追思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创作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L达·蓬泰改编,1786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莫扎特这部歌剧的主要贡献是没有沿用当时流行的意大利趣歌剧的滑稽夸张、和杂耍式的手法,而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心理刻划,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唐璜》的脚本也自达·蓬泰改编。1787年首演。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泰选用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石客记》(意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这是一部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兴趣和关心。它是莫扎特在意大利趣歌剧的基础上发展歌剧式戏剧的重要作品。在处理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莫扎特加强了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使人物的形象更为复杂、真实,同时运用戏剧化的重唱,增强歌剧的矛盾冲突。
《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其脚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热心于德国民族歌剧的一座小剧院经理E希卡内德提议并编写的。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可能隐喻了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萨拉斯特罗使人联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济会首脑、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采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则可能是影射玛丽亚·特蕾西亚(她在位期间曾镇压共济会),这个角色需自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济会的约瑟夫二世,他的音乐优美动人,采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盖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音乐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风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德国及奥地利歌唱剧和神话剧的基础上,发展德国民族童话歌剧的代表作,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
交响曲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88年6~8月的6个星期之内。人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一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追思曲》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莫扎特去世后,尸骨安葬在圣马克斯墓地。 地址:St Marx Friedhof, Leberstrasse 6-8, 1110 Wien。
他的墓碑於一八九一年从圣马克思墓地移到了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扎特的一座大理石纪念像创作於一八九六年,如今这座塑像坐落在城堡花园,是游客们乐於观光的地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响曲:
第1交响曲,降E大调,K16(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2交响曲,(疑作)(Naxos,沃德指挥北方室内管弦乐团)
第4交响曲,D大调,K19(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5交响曲,降B大调,K22(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6交响曲,F大调,K43(1767)
第7交响曲,D大调,K45(1768)
第8交响曲,F大调,K48(1768)
第9交响曲,C大调,K73(1771)
第10交响曲,G大调,K74(1770)
第11交响曲,D大调,K84(1770)
第12交响曲,G大调,K110(1771)
第13交响曲,F大调,K112(1771)
第14交响曲,A大调,K114(1771)
第15交响曲,G大调,K124(1772)
第16交响曲,C大调,K128(1772)
第17交响曲,G大调,K129(1772)
第18交响曲,F大调,K130(1772)
第19交响曲,降E大调,K132(1772)
第20交响曲,D大调,K133(1772)
第21交响曲,A大调,K134(1772)
第22交响曲,C大调,K162(1773)
第23交响曲,D大调,K181(1773)
第24交响曲,降B大调,K182(1773)
第25交响曲,g小调,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26交响曲,降E大调,《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响曲,G大调,K199(1773)
第28交响曲,C大调,K200(1773)
第29交响曲,A大调,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挥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响曲,D大调,K202(1774)
第31交响曲《巴黎》,D大调,K297(1778)
第32交响曲,G大调,可能是歌剧《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33交响曲,降B大调,K319(1779)
卡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DVD版
约胡姆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
第34交响曲,C大调,K338(1780)
哈农库特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
第35交响曲《哈夫纳》,D大调,K385
第二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36交响曲《林茨》,C大调,K425
第一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全曲(克莱伯版)
第37交响曲,G大调,K444,(1783)(仅作引子,其余为M海顿所作,在海顿的作品编号中为MH334,1783年完成)(暂无)
第38交响曲《布拉格》,D大调,K504
全曲(克伦贝勒指挥柏林战时广播交响乐团)
全曲(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39交响曲,降E大调,K543
第三乐章(演奏者不详)
第三乐章(朱里尼/柏林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40交响曲,g小调,K550
第一乐章(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三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四合一版(富特文革勒+瓦尔特+卡拉扬+老克莱伯)(维也纳爱乐+哥伦比亚交响+柏林爱乐+伦敦爱乐)
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C大调,K551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全曲(史科瓦泽夫斯基指挥日本读卖交响乐团)
第43号交响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
其他管弦乐作品:
遣兴曲 K63,第五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遣兴曲 K99,第七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1,D大调,K131(NAXOS内塔指挥伊斯特罗波利坦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2,D大调,K136(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3,降B大调,K137(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 第3乐章(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山度·威格指挥Camerata Salzburg乐团)
第11号嬉游曲 K251,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2号嬉游曲 K252,第三乐章,波兰舞曲(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4号嬉游曲 K270,第二乐章,小行板(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5号嬉游曲 K287,第四乐章(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6号嬉游曲 K289,第一乐章(荷兰管乐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详)
第1号小夜曲,D大调,K100,第六乐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演奏)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二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六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第4号小夜曲,D大调,K203,第八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D大调进行曲K215和第5号小夜曲,D大调,K204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6号小夜曲,D大调,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乐章:进行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SandorVegh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
第7号小夜曲,D大调,K250,“哈夫纳小夜曲”
第四乐章:回旋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9号小夜曲,D大调,K320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六乐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10号小夜曲,降B大调,K361
第三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第七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团)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挥维也纳演奏家乐团)
第11小夜曲,降E大调,K375(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斯科爱乐)
第12小夜曲,C小调,K388(迈耶尔管乐合奏团)
第13号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BS报纸版)
第一乐章(Traunfellner指挥维也纳室内爱乐乐队)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EMI-LD版)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PhlipsCD版)
第一乐章(室内乐团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音乐玩笑(F大调,K522)
(菲拉德指挥菲拉德室内管弦乐团)
(奥菲斯室内乐团)
德国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
德国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挥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胜利(K587)
(奥菲斯室内乐团)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艺术家管弦乐团)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1、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英国哲学家)培根
2、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3、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俄国哲学家)赫尔岑
4、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作家)卡莱尔
5、书籍里珍藏着过去时代的灵魂。—(英国作家)卡莱尔
6、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古不化的人疯疯癫癫。—(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
7、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前苏联作家)革拉特坷夫
8、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的最长久的果实。—(英国作家)史美尔斯
9、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国哲学家)培根
10、书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师。—(英国作家)史美尔斯
1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中国作家)减克家
12、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1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法国作家)雨果
1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导师、忠告者和好友。—(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15、书籍是苦难和甜蜜的无可非议的伴侣;即使它不能把我们引向幸福,至少也可以教我们去忍耐艰苦的生活。—(英国作家)哥尔斯密
16、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17、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
18、每一本书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19、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英国作家)海伦·凯勒
20、社会和人的灵魂都在书里。—(中国作家玛骥才
21、书籍把我们引人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英国作家)史美尔斯
22、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法国哲学家)苗卡儿
23、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美国作家)凯勒
24、谁焚烧书籍,谁也会焚烧人类。—(德国诗人)海涅
25、期望一个人记住他读过的全部书籍,恰如期望他能在体内储存他吃过的全部食物。—(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26、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作家)托马斯卡莱尔
2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28、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炉上一样,渐渐溶化。—(法国作家)雨果
29、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书本中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逝了书却依然存在。—(俄国哲学家)赫尔岑
30、以书本作为大部分行为依据的人抛开书本会干得更多。—(英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朗
31、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中国作家)吴伯萧
32、书是一种奇迹,那里边藏着作者的灵魂,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神秘地同我交谈。—(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33、我们读书时,就如同与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越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园土。—(美国作家)约翰·卢保克
34、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能像朋友一样帮助你们在那使人眼花缭乱的思想、感情和事件中理出一个头来。—(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35、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36、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37、不好的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38、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39、我读的书愈多……我就觉得生活愈光明,愈有意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40、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成形。 —(俄国哲学家)赫尔岑
41、一本好书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俄国生物学家)皮岁果夫
42、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
43、最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
44、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英国作家)史美尔斯
45、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英国哲学家)培根
46、书籍虽然具有巨大的意义,但不是受教育的惟一源泉。不仅应当从书本中学习,而且还应当从生活中学习。—(前苏联育家)克香普斯卡娅
47、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
48、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
49、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许多伟大的着作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法国将军)茄贝尔
50、我们不应该炫耀书架上摆的书怎样多,而应该寻求几本给自己的实际生活带来坚定的信念和光明,像珍宝一样宝贵的书。—(日本政治家)大平正芳
51、没有书籍,人的生活就会变得空虚。书籍不仅是我们的朋友,而且是我们经常的伴侣。—(前苏联诗人)别德内依
52、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船只不能打赢海战一样。一一(美国政治家)罗斯福
53、没有任何家具像书籍那样令人陶醉。—(英国史学家)西德尼·史密斯
54、每当我拿着一本新书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种栩栩如生、会说话的美妙的东西,进人了我的生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55、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前苏联政治家)列宁
56、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57、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中国民主人士)闻一多
58、一个人需要记住使他健康的正餐和晚餐之间的区别,同样也需要记住使他聪明的各种书籍之间的区别。—(英国史学家)西德尼·史密斯
59、丰美的食物给了你强健的体魄,广泛的阅读给了你充实而有力的头脑。—(英国史学家)西德尼·史密斯
60、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美国作家)凯勒
61、一切书都是为着帮助你思想,而不是为着替你思想而写的。—(中国革命家)瞿秋白
62、书是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穷困潦倒或悲哀痛苦之际,也不会背弃我们。—(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
6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64、单凭才能成不了作家,书籍才是作家成长的摇篮。—(美国作家)爱默生
65、书籍远不止是书本,它们就是生活,是过去岁月的精华,是人类生生死死的奥秘,是生命的本质与精髓。—(美国教育家)A洛厄尔
66、书本—人类所发出的最高贵的声音。—(英国作家)伯纳德·莱文
67、我应该感激人类精神的圣经—书籍,因为它们反映出了在成长中的人的心灵的伟大的受难与苦痛。—(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68、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
69、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书。—(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
70、书籍具有一种能给我指出我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71、如果没有书,我将无法生存。—(美国启蒙思想家)杰斐逊
72、不论何时何地,书本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英国政论家)罗斯金
73、书本是个永恒的宫殿,其广度如同我们的世界,其数量如同天上的繁星。—(英国政论家)罗斯金
74、书籍和智慧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大。—(英国诗人)弥尔顿
75、精神上最好的避难所还是书本:它们既不会忘了他,也不会欺骗他。—(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76、在尘世间人类所能创造的一切事物中,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一种,我们叫做“书”!—(英国作家)卡莱尔
77、书籍是思想的归宿。—(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
78、诵读一册好书是不断的对话,书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法国作家)莫鲁瓦
79、每当我初读一本好书,就仿佛结交了一位新朋友;而当我重温一本好书时,又好像与一位老朋友重逢欢聚。—(英国史学家)哥尔德·史密斯
80、读所有好书都像是和历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交谈。—(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81、阅读同一本书是联结人们感情的纽带。—(美国作家)爱默生
82、对许多人,书籍与鲜花之重要根本不下于面包。—(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83、书本是一种可用钱买的智慧源泉。—(俄国演奏家)F。利普斯
8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8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86、世界像部书,不外出考察就像仅只读了其中的一页。 —(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
87、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敬,愉悦,实用。—(英国诗人)德纳姆
88、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89、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90、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顾问的次数。—(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91、我所具有的好的东西都要感谢书籍……在我读到书籍的时候,我是不能不受到深刻的感动、兴奋和喜悦的。—(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92、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变得更无知。—(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
93、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美国作家)爱默生
除非说你准备回到原始 社会 ,要不然的话,谁都不能彻底离开美国技术。别的不说了,就说咱们日常中需要用到的电吧!咱们用的电,不是交流电就是直流电,但无论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其技术发明者都是美国人。他们一个叫特斯拉,一个叫爱迪生。这妥妥的美国技术啊!你说你彻底不用美国的技术,那难道你不用电了?还是你发明了什么可以替代电的东西了?
注意到了,问的是在将来能否有一天彻底离开。
更注意到了是单单问美国技术。美国技术,既包括单独存在着的美国技术,也包括含在产品中的美国技术,2种形态,而产品既包括美国独自生产的,又包括美国与他国联合生产和他国自行生产的,3种形态。
美国对华为的 科技 霸凌,在2019年已经进行了半年,2020年将是全年。还可能会升级,因为大家都听到了传闻,美国拟把产品中的美国技术比例从25%下调至10%。如果成真,华为的手机芯片就失去了台积电的代工。 科技 霸凌会升级到什么程度、持续到什么时候?华为将失去的会不会不止是台积电的代工?反正,看来美国是一副铁了心封禁华为的样子,已经竟然不在乎离开华为的技术,比如全世界最先进、美国却没有的5G技术,并且,还竟然无视不过才含有25%或10%美国技术的外国产品也是美国企业不可彻底离开的这个事实,因为美国能实行长臂管辖,相关国的企业不得不从。
对已经封禁的技术及其产品,华为有已经和可以彻底离开的,用自研的来替代。
华为还有对传闻封禁的美国技术及其产品可以由第三方替代的,但问题正是出在这里。第三方的技术及其产品在水平和性能上是不可替代的,更不是顶尖、顶级的,所以,华为如果以之替代,产品是能够有的,水平和性能却都低多了,而由于相关技术正是低于美国技术,其实质就是离不开美国技术。
华为 科技 在通信以及手机领域已经足够强大了,竟然还受制于美国技术?这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是将来,华为也不可能在与通信以及手机相关的其他所有 科技 领域都有太多的建树,况且,按常理、按常规,也不可跨领域过多。
由此可知,光靠华为自己是不可能彻底离开的,靠着主要地甚至次要地依靠美国技术的其他国家企业也不行,不牢靠,必须主要依靠国内企业,包括华为上游和下游的,也就是这些企业在达到能够彻底离开美国技术甚至超过的那一天,华为也就随之彻底离开了。
这一天一定会来到。不错,国内的那些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确大多是 科技 水平还不高的,而所谓不高,恰恰是主要相对于美国技术而言的,美国技术发展多少年了?美国技术在整体上是全球最高的,而且遥遥领先于并且深广地渗透于其他 科技 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这些年发展得真够快,在更快地缩短着与美国技术的距离,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美国也承认,要不然,美国就不可能对华为进行技术封禁,华为正是中国高 科技 发展快、水平高的企业。
相对于美国封禁技术而言,我们会觉得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 科技 和高 科技 企业在技术上的发展还是慢。是啊,美国步步紧逼,封禁的力度和范围前所未有,肆无忌惮,国内的企业还是得加快,包括华为和其上游与下游企业,也相信一定会加快、能尽可能快地彻底离开美国技术,只因为是美国在逼着彻底离开,美国在封禁中国企业,并胁携美国技术的所在国。
瘾 历史 观点彻底摒弃美国技术,别说发展5G了,连2G都搞不定,可以说回到石器时代。
2019年6月华为官方发布报告,华为向相关公司支付60亿美元专利费,而8成是流向美国公司的,也就是说接近50亿美元支付给了美国公司。对外收取的专利费才12亿美元。
从专利费差价方向看,跟美国同行公司差距可以说还是相当明显。
通讯技术在西方已经发展一百多年,当时中国还是清朝,当人家用上电报时,古人还是用飞鸽传书或者靠驿站通讯。
欧洲发明电报通讯后,近现代的通讯技术突飞猛进主要在美国,无论从基础研究、理论、技术发展,美国都是领先的,先发优势相当明显。
现在摆脱美国技术,无异于造一辆马车,得螺丝、车轮得自己造,即使有了马车,还得修建马路,修建马路,还得工具,开路工具同样在别人手上。
说白了,从零开始,全自己创造,从理论、再到基础研究、再到技术实现,没有一百几十年的积累,简单是天方夜谭。
更要命的是,当华为从零开始再发展,除非美国原地踏步,否则现代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早发展三年,可能足以差一个代际的技术了。
现代信息爆炸时代,而且技术发展后,全球各国想发展已经不能各自为战。华为也不会因一时挫折就闭关起来。相反华为加大基础研究,受到美国的限制,就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建立研究所。
美国限制华为,无非就是怕技术被超越,但是华为支付数以亿计的专利费,不可能白白放弃。
况且要是直接扼杀华为,表面上美国少了竞争对手,但是美国相关的通讯公司少了强有力的竞争者,可能自动放慢发展步伐,严重点可能变成阿斗。而且华为体量很大,规模效应相当明显,要是失去华为,美国相关公司支出成本也相应变高。
2G时代,技术全来自美欧国家,发展到5G,华为开始以领先者姿态前进,要是没有华为5G相应技术,欧洲特别美国国家的5G技术进步节奏变慢。
所以现在华为跟美国技术,已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当于造车,没必要从一个小小的螺丝自行打造,能利用的技术,先用起来,再一步步消化,令到自己强大。使美国对华为技术开始依赖,加大自己在博弈中的筹码。
这个根本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阶梯都是美国建的,想上楼只能踩在上面。目前只能在更高处接替美国建阶梯,但底下的永远是美国建的,离开就垮了。我们还是拿手机做个例子稍微展开一点,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离开美国的可能性:
基础理论:美国
创意:美国
研发:美国
所有硬件:美国
操作平台:美国
解决方案等等:美国。
彻底离开美国技术,意味着从基础理论开始全部推翻重来,这在目前从技术角度而言似乎是海市蜃楼。
我们不否认可能存在比美国方案更好的途径,但即便这个途径走通,恐怕很多元素还得基于已有的成果,比如最简单的包括利用电磁波通信、内容显示、交互、存储、电话簿功能等等,无论何种升级与变种,即便把芯片直接植入大脑中作为通讯方式,也只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原始功能的设定是没有办法绕开。
几乎所有的底层科学及很大程度的应用层面都被美国占据着,即便中国想独立建自己的大厦,在自身几乎没有立足点的前提下,在哪建?别说华为没有力量独立再建一套,即便举全国之力也没有可能性。当然,如果有更加有利的支撑,华为也有可能创造出美国没有掌握的技术——但前提仍然是在美国技术构筑的世界中、环境下完成的,因为计算机、网络、芯片等等众多的基础资源,也都是美国创造的。这不需辩驳。
目前,华为的一切,无论是5G、“鸿蒙”还是“华为生态”,都是从美国的基础理论、技术、模式及惯性牵引、趋势引导所衍生出来的,华为独立研发的所有硬件,基站设备、交换机、麒麟芯片、超级蓝牙、WiFi增强技术“鸿雁超级WiFi”以及手机等等,也无一例外是站在美国肩膀上升级的产物,这没有任何异议——当然,没有任何贬低华为的意思,能够升级美国技术而反超美国,也仅有华为做到了。仅此一点,华为也将名垂青史,对于世界也将是厥功甚伟。华为能做的,就是沿着美国技术走通的路线,以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高度。
但题主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不是就是要受众明白:中国离不开美国?或许还隐含着让国人臣服美国、做一个乖乖的顺民的意愿吗?
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 历史 脉动”可以告诉你:如果以华为追溯美国技术,那么美国今天的 科技 成果也将追溯到英国,而英国的财富来源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且英国最早期的技术火种来源于中国的四大发明。如果我们要求他们脱离四大发明,他们武器就要趴窝(因为没有火药)、军舰就将迷路(因为罗盘、陀螺仪等本质上也是指南针的技术升级)、纸媒就将消失,能想象到情景会是什么样的吗?
满意了吗?
首先无线电通讯不是华为发明的,芯片不是华为发明的,手机不是华为发明的,其它无线电互联网技术不是华为发明的,无人自动驾驶不是华为发明的,智能系统不是华为发明的,系统不是华为发明的,所以华为的技术,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而是模仿山寨的开发技术,所以华为至今没有一项属自己垄断世界,可以制造其它国家和公司,掌握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若华为若想继续玩通讯产业,完全去美国的技术,事实上是不可能的,除非华为不用现在的无线电的电磁技术,玩世上没有的新技术,研发出另一种非电磁技术的通讯系统,比如超光速的技术,可穿透地球的通讯通讯技术,可人机人与动物通讯的生物通讯技术,与亡魂跨界的通讯技术,永动机等新的技术,就可完全抛弃美国技术,还可制裁美国。
没有美国技术,就没有华为!从华为一开始就奠定了这个基础。
不要说华为,就是我国现有的高端技术到家庭生活都离不开美国的技术。
现在的“国产化”,无非就是美国的技术,是本国人在本土制造生产而已。
现在不离开都不行了。现在华为的产品里面还有一些美国的零部件,这是美国政府允许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常用的技术。在高端领先的技术方面,美国人死都不会给华为用。
所以说华为的生存是建立在没有美国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因为华为现在许多产品都要从基础研究做起,如果基础技术当中遇到了美国的专利,自然要规避。
自从工业革命从英伦三岛发展到欧洲大陆,再到目前为止得美国人的各方面全面超越,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工科大学几乎都在美国,世界各地的 社会 精英阶层也都对美国趋之若鹜,美国收割了全世界的人才,这种趋势目前看没有任何改变,
这样的情况下,那个国家的技术革新也就离不开美国,这就是目前世界的现实。
华为想彻底离开美国的技术,必须突破两大难题。一是光刻机技术与制造芯片技术。二是操作系统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两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才有了美国一制裁华为,华为的全球销量就跌出了前五。下面我来简单的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光刻机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当属荷兰的阿斯麦尔。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共同研发。其中美国提供光源与图纸设计。
阿斯麦尔代表着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技术,堪称比造原子弹的技术难度还要大。而在阿斯迈尔光刻机当中,又以EUV(极紫外线)光刻机为最优。而阿斯迈尔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生产EUV的玩家。可以说没有这款光刻机,台积电,因特尔公司就会陷入瘫痪,完全不能运营。最伤心的是最先进的阿斯迈尔的光刻机还因为美国的制裁,根本不可能卖给中国。想突破,太难!
这就是我所说的光刻机技术。
除了光刻机技术,当然还有芯片技术。华为的确有设计芯片的能力,从表面上来看,华为如果有了光刻机,美国完全不能从芯片方面来制裁华为,但是别忘了,华为的芯片软件,恰恰也是用了美国的,这又卡了一道脖子。美国总统只要禁止生产芯片的公司,比如台积电,再比如中兴,不卖芯片就可以了,否则就踢出框架外。
第二点就来谈谈谷歌的安卓系统。
虽然说,从去年开始网上就是铺天盖地关于鸿蒙的消息,爱国网友也是沸腾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很无奈,鸿蒙就是难产,据说目前已经处于内测阶段,而且还有基于安卓的嫌疑。当然,这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重点还是在于安卓。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记得谷歌去年对华为的一系列制裁行动。虽然,这件事国内用户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外国用户可是吃了大亏。因为谷歌的制裁,华为手机不能进入谷歌的应用商店,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应用无法下载。华为的销量也遭遇了断崖式的下跌。这也是华为从前三跌到5名以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华为目前想彻底离开美国技术,那是完全行不通的,后果可想而知。当然更不能与世界脱钩,原因大家应该懂的。当然,华为还有后路。华为因为遭遇美国制裁,目前也加入了智能养猪和 汽车 行业,力求能分一杯羹。可惜的是智慧养猪遭到了许多国人的冷嘲热讽,而进入电动 汽车 圈,也因为特斯拉维权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个问题要看你是问“近期”比如10年内,或者“远期”比如50年了。近期那是一丝一毫的可能都没有。远期则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吧。
虽说现在是技术爆炸的时代,技术迭代非常快。到通常一项划时代的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最后商业化,基本上还是以10年为计。 因此,可以相信任何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都是以几十年来计算的。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不太可能凭空出现,都是在前代技术上推陈出新。 因此,在实践中,前代技术的专利就能在下一代技术中起到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后进的公司,很难避开其他公司的先发优势,这就是“专利壁垒”的说法。
目前基础科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换句话说,现代的这些看上去超炫的应用技术,刨根问底到基础科学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根到在差不多100年前了。 也就是说,这100年以来,基础科学的进步不大。因此,应用层的技术革新现在就越来越难形成突破,也就越来越容易在应用创新中撞上“专利壁垒”的阻碍了。
确认好以上的这三个现实,再来看看华为是否能够摆脱“美国技术”这个问题。
短期内,比如10年,华为是不可能摆脱美国技术。 只要华为还要继续在现在这些“电子和信息”的领域内赚钱,就根本无法摆脱美国的影响,甚至离开美国的技术就寸步难行了。因为,目前美国技术专利遍布在相关的现代技术领域,如果不是从基础进行研发,只要是想站在“巨人肩膀”上进行更高的研究,就避免不了美国技术的存在。
长期来看,比如50年,中国在基础科学上形成突破,或者华为潜心研究,或许可能大概有走出一条与美国完全不相关的划时代新技术,但这个可能性大概和我中**的几率差不多吧。 从最基础的研究到最后的商业应用,中间一丝一毫的前代美国技术都没有涉及,那华为就真有可能不仅是摆脱了美国技术,还有可能成为新技术的标准制定者,去满世界的捞钱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是全世界协作的产物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分不出你我了。无论从那个角度切入,只要不是从最最最基础的基础科学理论上进行研发,都会不经意地碰上美国的技术。现在妄想单打独干的那些人,都是蠢的脑袋里能装下西湖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