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银两是怎么用的?

古代的银两是怎么用的?,第1张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碎银是指比较散碎、大小、重量、形状没有规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银块,和铸造成固定形状、重量的银锭相对应。和电视剧里不同,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白银和黄金之在小范围内流通,到了明代,白银才正式称为货币,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白银是采用重量来计量,而不是银币形式。

以重量计量的后果就是一个银锭是可以任意大小,并且可以分割使用的,于是这就产生了碎银。当时的银锭通常由银楼、钱庄铸造而成,比较常见的是元宝型,偶尔也会有银条、银块之类,大多在一两以上成整数。少数的锞子不足一两,但是一般也是按钱来取整,这也是一种碎银。

《红楼梦》里第53回贾府过年时准备押岁锞子,220个押岁锞子共15367两,平均下来每个只有7钱左右,成色不一,样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这就是一种碎银。另一种碎银是使用中产生的。在明清,一两银子通常等于1000枚铜钱,这个其实是很大一笔钱了。

像《儒林外史》里提到,万历中期,一户平民日常最低开销大约是50个铜钱,去餐馆吃饭大约只需要一钱五分银子。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银锭通常会超出想购买的东西价值很多,这个时候要么店家用碎银、铜钱找零,要么就是从银锭上剪下所需的分量,这就产生了碎银。

古代有一种小型的杆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较精密,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等小型贵重物品。店家一般都会备有戥子,用来称量剪下来的碎银分量是否正确。当然,有的场合也不会这么严谨,比如《红楼梦》里有一回宝玉请大夫给晴雯看病,要一两银子车马费,麝月随手拿了一块碎银,一个婆子说这是5两的银锭剪的一半,起码有2两,现在没剪子,让换一个,麝月没在意,还是给了。

碎银的一个大麻烦是大小、重量太随意,而且因为各家银楼银子的成色还有所不同,虽然有经验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坏,但是碎银一多还是很麻烦。所以有些人碎银攒的多了,就会重新去银铺熔铸成银锭。银匠会在熔铸时打上银铺名称、银锭成色等标记,方便使用查验。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一书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费需要10两银子,于是将自己攒的碎银到对面的银铺去称了一下,一共有16两,铸了一个10两的大银锭,又铸了一个1两8钱的小锭,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带来的古代的银票是怎么做的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以铜钱和金银为主的货币体系,但早在宋朝,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后来又出现了银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银票的身影。用银票就可以从钱庄里兑换等额的金银,实在非常方便。

然而,现代纸币上有很多防伪标志,就是为了预防有人造假,以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铤而走险。但是在古代,银票说白了就是一张纸,要说高科技防伪技术,那可是半点都没有的。听说过古人私造铜钱,甚至有假金假银,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人造假银票的呢

实际上,在银票刚一诞生的时候,造假事件也有很多。后来当时出台了一项规定,那就是“伪造(银票)者处死,首告者赏锭五银”,还把这句话刻在了银票上,就是为了警示当时的人不要造假。但面对这么大的收益,造假者依然源源不绝,所以历朝历代都对银票的制作有很严格的规定,让造假者知难而退。

首先是银票的材料。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银票只是薄薄的一张纸,但这张纸本身就有很大的学问。从宋朝开始,对于制造银票的用纸往往是由官方造纸作坊进行专门制作,甚至委托给国外藩国代为制作。比如宋代使用“楮皮”纸,明朝用桑树皮造纸,清朝的时候就委托高丽制造特殊的纸张,作为贡品朝贡清朝,高丽也绝对会禁止这种纸流向中国民间。

所以造假者连造银票的纸都得不到,又何谈造假呢

其次是采用图案防伪。古代会专门委托技工在银票上画上各种花鸟虫鱼,就是为了辨别真伪,这些图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识别。古代银票由官方招募能工巧匠亲手制作,图案也是独一无二的,想要造假银票的话,不知道这些秘密图案是根本不行的。在印刷的时候,官方也将红色,黑色和蓝色等颜色在一起印刷,这需要特殊的工具,一般人根本没有财力物力准备这些。在明朝开始,银票上还出现了水印技术。

当时的水印,是指在造纸过程中改变纸张的厚度和密度形成的图案,一般人根本无法掌握制造这种水印的具体方法。延伸到现在,纸币上也出现了水印防伪标志,连我们的证件上也有水印,这就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

最后是频繁更换底板。每一款银票印刷出来之后,底版就会彻底销毁,而且时间不固定。这就给造假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造假者制造出底版后才能造出假的银票,成本主要就在这儿,一旦朝廷更换了底版,造假者的一切努力就化为泡影了。

综上所述,但凡涉及到财务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一样,切莫投机取巧,还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才更踏实。

1、我国古代以白银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是从元代开始的,而且标准单位是「两」。那种像船一样的「元宝」,就是所谓「元代的宝货」。元朝的元宝银锭以两为单位,有「50」、「20」、「12、5」三种规格。

2、元蒙没有入主中原以前,受西亚国家的影响,曾经铸造过银币。也受汉文化影响,也铸造过外圆内方的「大朝通宝」。入主中原以后,主要货币就是「元宝」。从元、明、清开始,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退居次要位置,即便是钞票等信用货币,其标的物也是白银,而不是铜钱。

3、所以,元、明、清三代,大部分时期银子都是以「两」做主要单位计算的。到清末民国才有「银元」这种标准统一货币,「元」就成了货币单位,直到今天。

4、在元明清三代,一两银子购买力是非常强的,一般的普通消费,一两银子绝对是要割开使用的。我们知道,白银本身就是贵金属,是非常保值的货币。(中国在古代就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的丝绸、瓷器、茶叶贸易,使得西方在美洲殖民掠夺来的白银,大约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明代隆化以后,白银开始贬值,但即便是这样,白银的购买力依然很强。)据一些学者估算的材料,如: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两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500——600元人民币。在元、明、清三代,国家发型的银锭,最小的单位是「十两」。「十两银子」在明清也能过几个月的日子。在唐宋时代是一笔巨款。平时生活购物,银锭就要分割开来用,以「两」、「钱」做单位,或者再以铜钱作为辅助。

5、明清时代的大妈、店小二等市井小民,都是分割银子和识别成色、估算重量的高手。银子跟金子一样很软,牙齿都可以咬出印记,所以,用铁器很轻松的就可以割开。

6、因此,久而久之,市场上购物流行的银子,都是「碎银子」。十两、五十两一个的元宝银锭,用于大额支付、官方、银行结算等场合。碎银子的形状是不规则,也很容易参假,那么做生意的小商人,饭店老板,平时买菜买米的大妈,经过生活经验的「千锤百炼」,就拥有了跟今天超市收银员一样的技能。

7、再普及下计量单位:明朝一两百银=200元人民币=1000文钱=1吊(贯),而1钱=02元。例如在清朝一两银子足可以买150斤高档大米。宋朝一两银子买200多斤大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00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