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古代货币换算制计算,唐朝的铜钱、白银、黄金的兑换比例是多少?

按照中国古代货币换算制计算,唐朝的铜钱、白银、黄金的兑换比例是多少?,第1张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常规状态

1两黄金约兑换8~11两白银。

1两白银可以换1000~1500铜钱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中国古代货币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二、起源贝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

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

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

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三、法定形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

秦半两铜钱秦灭六国后,废除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并允许民间自铸。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但重量与名称渐渐地不符了。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下令在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西汉的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西汉末年,王莽摄政和新朝统治时期,托古改制,十余年间就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王莽钱名目等级繁杂,其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但当时钱币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铸造的“金错刀”,因其造型别致,工艺精巧,自古为收藏者所喜爱。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减小,且形制多样,币值不一,出现了重物轻币的现象。

三国时期的曹魏实行的实物货币政策,魏明帝时恢复铸行五铢钱,形制与东汉时期五铢相似。蜀汉和东吴多实行大钱。蜀币主要有:直百五铢、直百等。吴币主要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西晋成立后主要沿用汉魏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东晋成立之初则沿用用吴国旧钱,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相传是吴兴沈充所铸,所以又称:“沈郎五铢”。

十六国期间的成汉李寿铸行了中国最早的年号钱“汉兴”钱;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十分动荡,币值混乱,私铸现象严重。北朝从北魏开始,钱文逐渐摆脱纪重局限,逐步向年号钱制过渡。

四、白银流通

白银在明代成为了法定的流通货币,大额交易多用银,小交易用钞或钱。

明代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清朝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清初铸钱沿袭两千多年前的传统,采用模具制钱,后期则仿效国外,用机器制钱。清末,太平天国攻进南京后,亦铸铜钱,其钱币受宗教影响较大,称为“圣宝”。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换算比例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

注意银子作为货币从晋朝才开始,金子作为国家承认的货币一直要到民国,在民间私自流通从明朝开始金子也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

1,北宋期间金银兑换大约为

1两金=9两银

2,南宋初年,银与铜钱的兑换大约为

1两银=3贯=3000文

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一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加5000两金子。

一两银计25贯,一两金合30贯

明朝及清朝如楼上

银票如下: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银票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银票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银票——“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银票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银票。

“官银票”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银票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银票”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银票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银票”为“钱引”,改“银票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银票”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银票为钱引。“钱引”与“银票”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到了元代,进一步完善了银票制度。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发现了元代使用的银票,于1298年撰写的《马可波罗记》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从此,欧洲人了解了银票。美国学者罗波特·坦普尔说:“最早的欧洲银票是受中国的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

清朝末年,清王朝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不得不一改长达二百年不印发银票的初衷,于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银票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文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货。户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场流通中依次签字花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588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