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尽量多的丝绸知识

我想知道尽量多的丝绸知识,第1张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丝 绸 发 展 简 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丝绸的曙光,到商周丝绸业已较发达,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宋元时代随着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丝绸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品种风格有了创新,丝绸生产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至明清江南苏杭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我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1804年始,中国丝绸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建国后,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真丝绸和仿丝绸的识别

丝绸分真丝绸与仿丝绸两种,其区别方法有:

一、品号识别

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 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 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织物为"7"。

二、光泽、手感识别

全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

丝织物分类

丝织物有素织物与花织物之分。素织物是表面平正素洁的织物,如电力纺、斜纹绸等。花织物有小花纹织物,如涤纶绉,大花纹织物,如花软缎等。丝织物也可分为生织物与熟织物。用未径练染丝线织成的织物称之为生织物。用先径练染的丝线织成的织物称为熟织物。

织物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排例的二个系统的丝线(即径与纬线),按一定规律互相交织而成的物体,在织物内,与绸边平行排列的丝线称为径线,与绸边垂直排例的丝线称为纬线。

织物分类:丝织物分类原则首先是以织物的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其次以制造工艺如生织物、熟织物、加捻等为依据,另外是以织物实质上形状为依据,目前丝织物可分为十四个大类:

(1) 纺类:应用平纹组织构成平正、紧密而又比较轻薄的花、素、条格织物,径纬一般不加捻。如电力纺、彩条纺。

(2) 绉类:运用织造上各种工艺条件作用、组织结构的作用(如强捻或利用张力强弱或原料强缩的特性等),使织物外观能近似绉缩效果,如乔 其、双绉。

(3) 绸类:织物的地纹可采用平纹或各种变化组织,或同时混用其它组织,如织绣绸。

(4) 缎类:织物地纹的全部或大部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织物,表面平滑光亮、手感柔软,如花软缎、人丝缎。

(5) 绢类;应用平纹或重平组织,经纬线先练白、染单色或复色的熟识花素织物,质地较轻薄,绸面细密、平整、挺括,如塔夫绸。

(6) 绫类:运用各种斜纹组织为地纹的花素织物,表面具有显著的斜纹纹路,如斜纹绸、美丽绸。

(7) 罗类:应用罗组织经向或纬向构成一列纱孔的花素织物,如涤纶纱、杭罗。

(8) 纱类:应用绞纱组织,在地纹或花纹的全部或一部份构成有纱孔的花素织物,如芦纱山纱、筛绢。

(9) 绢类:采用平纹或绞纱组织或径纬平行交织的其它组织而构成有似纱组织孔眼的花素织物,径纬密度较小,质地透明轻薄,如头巾绡、条花 绡。

(10)葛类:一般经细纬粗,经密纬疏,地纹表面少光泽,而又比较明显粗细一致的横向凸纹,经纬一般不加捻,如文尚葛、明华葛。

(11)呢类:用绉组织或短浮纹组织成地纹,不显露光泽,质地比较丰满、厚实、有毛型感,如素花呢。

(12)绒类:地纹和花纹的全部或局部采用起毛组织表面呈现毛绒或毛圈的花素织物,如乔其绒,天鹅绒。

(13)绨类:用长丝作经,棉纱蜡线或其它低级原料作纬,地纹用平纹组成,质地比较粗厚的花素织物,如绨被面、素绨。

(14)锦类: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致高雅的色织多梭纹提花丝织物,如织锦缎、古香缎。

第一步骤:缫丝

丝由蚕茧中抽出,成为织绸的原料。一颗蚕茧可抽出约1000米长的茧丝,若干根茧丝合并成为生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2 第二步骤:织造

生丝经加工后分成经线和纬线,并按一定的组织规律相互交织形成丝织物,就是织造工艺。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

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目前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

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目前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

3 第三步骤:染整

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只有运用染整技术,才能随心所欲地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有艺术性。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和整理四道工序。

(1)精炼

蚕丝由两根单丝组成,其主体为丝朊,外层包裹丝胶。大部分的色素、油脂、蜡质和无机盐等都存在于丝胶中。这些杂质对印染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在染色前将其去除。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掌握了丝胶受化学剂或酶的作用易溶解于热水的特性,并利用丝胶这一弱点,将坯绸或生丝放入装有肥皂(或合成洗涤剂)与纯碱(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内进行加热,丝胶加热后进行水解。经过这样的精炼,脱除丝胶而保存丝朊,并去除了色素、脂、蜡等杂质,从而取得色泽洁白的丝制品。脱胶后的生丝,称为熟丝。生丝脱胶的程度须根据生产要求而定。

(2)染色

色泽洁白的坯绸经精炼之后,便进入染色阶段。染色就是使染料和蚕、坯绸等发生化学反应,让坯绸染上各种色彩的工艺。由于蚕丝属蛋白质纤维,不耐碱,染色宜在酸性或接近中性的染液中进行。目前用于丝织物染料的主要是: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与还原染料等。用酸性染料染上的颜色比较鲜艳,染后用阳离子固色剂处理,可提高产品的水洗牢度。活性染料染在蚕丝上有良好的水洗牢度。织物的染色方法随织物的品种而异,如绉、纱类织物用绳状染色或溢流喷射染色,纺、绸、缎类织物则用平幅挂染或卷染。

(3)印花

一种色彩毕竟单调,除染色外,人们还采用印花技术使丝绸变得五彩缤纷。印花是指将染料按照设计好的花色印在织物上的一种工艺。常用的印花工艺有直印、拔印、防染。直接印花指色浆直接通过筛网印花版印在丝织品上,是的基本印花方法之一,可用多种染料共同印制。拔染印花,也称雕板印花,是一种使用雕白剂拔染的工艺,印染前先用具有偶氮结构的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将丝织品染色,再在色绸上按花样需要印上含有破坏色素的雕白剂制成的雕印(拔染)浆,经汽蒸后,印浆部位的地色便呈现白色,叫做“雕白”。

1选购技巧

①从外观分辨:优质的蚕丝外观具有珍珠般的色泽,对光线具有漫折射的性能。洁净少有杂质,丝路有序整齐;而品质较差的真丝往往因添加了漂白剂等化学药品,而使其外观呈苍白色,不具光泽和润泽感,杂质较多,丝路混乱。

②从触感分辨:优质的蚕丝触感柔顺滑腻富弹性,无硬性团块;而劣质蚕丝则触感粗糙无柔性,无润泽感,茧茎、茧块、生茧片、蛹蜕相对较多。味道带有油性或霉臭味的蚕丝均为劣质品。

③从燃烧状态分辨:真丝燃烧时立刻化为灰,燃烧速度很快。燃烧后呈松散状灰色,具有毛发烧焦味。

④从纤维强度分辨:真丝强伸力越好,品质则越佳。同样长的蚕线,拉伸后,越长质量越好。一般好的桑蚕丝可以拉到100厘米以上。

⑤使用84消毒液进行溶解测试,如果是真丝,放进84消毒液中,三五分钟后真丝会逐渐被消毒液溶解消失。

  珍珠知识

  珍珠,晶莹闪烁,奇光异彩,古往今来就是人们公认的珍宝,是优美、珍贵的象征。古今中外,有着许许多多关于珍珠的神话传说,有人说珍珠是神女的眼泪,珍珠将为人类带来美好、幸福;也有传说,每当海上升明月,珠蚌即浮上水面,对着天空打开贝扇,让内里的珍珠吸取月华,滋养生命。

  珍珠是珠宝中历史悠久的珍贵品种,历代帝王的皇冠就嵌有大量珍珠。在入时的珠宝首饰中,珍珠是流行的宝饰之一,在世界的珠宝习俗中,被誉为"康寿之石",是6月份的诞生石,象征着健康、富足和长寿。同时,将珍珠冠为"宝石皇后"。

  珍珠用作首饰,特别是项链极为美观,戴之令人添风雅、增神韵,艳而不媚、华而不俗,正是有她纯洁、高贵、柔情等独特魅力,赢得了广大爱美女士的青睐和男士的欣赏。

  珍珠的形成

  市面上关于珍珠的名称很多,例如养珠、人造珠、贝壳珠等。在英文名称中,Natural Pearl为天然珍珠,Cultured Pearl即养殖珍珠。但现在天然珍珠几乎绝无仅有,市面上的Pearl都是养珠(假珠除外),由于天然珍珠早已在市面上消失,也很少人谈论天然珍珠,所以人们也就惯性地叫养珠为Pearl,即养珠也称为珍珠了。

  珍珠的生成,是珍珠贝的外套膜部分细胞在结缔组织内形成的珍珠囊所分泌的珍珠质不断积累而成的。

  当外界的小颗粒异物偶然进入贝类壳中时,珍珠贝就感到不舒服。为了排除这种异物刺激引起的不适,它就本能地分泌出珍珠质把这颗可恶的异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日子长了,就形成一颗颗晶莹可爱的珍珠。小蚌子将痛楚化为力量,光荣地制造出无与伦比的首饰物,将它的悲痛换给人类欢乐。

  在自然环境中,每一万个母蚌只能采到10余克珍珠,非常难得,而且颗粒小,形状不规则,加上采珠是一件非常危险而艰难的工作,随着养殖珍珠的兴起,采珠业也早已随之消失。

  养珠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人为。人们蓄意将异物插入蚌体内,令蚌受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将异物包围起来。可怜的贝壳被人们强逼进行大手术,受不住这种刺激的便会死去,强壮的便会生存,完成它光荣的使命,为人类创造。

  珍珠首饰的保养

  珍珠饰物包括项链、手链、戒指、吊坠等,但以项链为多。珍珠项链是一种昂贵的高级装饰品,可以长久保存,世代相传。但珍珠又不同于金属饰物或其它宝石,因为珍珠的主要成分是钙,所以不能遇酸和碱。

  珍珠项链每次戴用之后,应用软布轻微擦拭。如在夏季汗多时,应用温水冲洗,但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洗涤剂。

  由于珍珠的硬度为35-45,表面柔软,所以要避免磨擦。珍珠的硬度跟珍珠的养殖年龄有关,有些较娇嫩,特别是海水有核养殖珍珠,比较容易脱皮,要注意保养。

  珍珠是珠宝中唯一无需加工表面和唯一能治病、美容且自然美丽的宝石。

  懂了珍珠的特性后,保养会更容易了。

  当我们想到闪闪光辉、令人心醉的珠宝首饰时,脑海中都会不期然出现光滑柔亮的珍珠。所谓"珠宝",除了包括很多种不同的宝石之外,还缺不了珍贵的珍珠。珍珠的重要性,历史悠久。传说珍珠已有5000年历史,在中国,最早期的记录是孔子时代;说及淡水珠作为珍贵礼品,则由公元前2206年开始;在波斯地带,公元前2000年已有珍珠的遗迹;埃及与希腊人在公元前330年已用珍珠来做装饰;亚历山大打倒波斯军队后,由印度返国,也带回大量珍珠。

  在罗马的历史故事中,也有提及珍珠为贵族最喜爱的首饰。有些罗马妇人更24小时佩戴,会使人们健康和富贵。在欧洲历史上,有一个时期被称"珍珠时代",反映出人们对珍珠的热爱之情。十字军东征的时期,欧洲人由东方带回大量珍珠,开始了珍珠在欧洲的热潮,随后数世纪都被贵族、武士等用作个人饰物。后来,珍珠更演变成皇室专有的宝石。1612年,在Saxony还公布一项法律,禁止贵族、专业人士及平民佩戴珍珠,只有帝王之家才可以有此特权。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亦非常喜爱珍珠,她的衣着及头饰都常有珍珠陪衬,有书像为证。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早期,一些作家描述在茅屋内看见珍珠,数量多至2加仑。他们笔下的印弟安寺庙,据说有用珍珠做装饰;而在美国俄亥俄洲土冢中发掘出大批淡水珠,证实那时的印弟安人当时已懂得用珍珠作为颈链、头饰及铜雕刻品内的装饰。这些土人认为珍珠有崇高的地位,所以甚至有模仿品出现。

  我们在读中国历史时,书中往往都有提到用珍珠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大臣、妃嫔等。珍珠的珍贵程度,中国人应该非常清楚,因为它自古以来都非常闻名。

  珍珠与其他宝石不同,它无需经过琢磨,已经是一件漂亮夺目的饰物,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古代人相信珍珠可治甲状腺病毒,为佩戴者带来好运,珍珠为6月的幸运生辰宝石,也是代表结婚十二周年的珠宝,象征幸福快乐。钻石是宝石之王(King of Gems),珍珠是宝石之皇后(Queen of Gems),前者觉冷(因为它是矿物),后者却暖(因为珍珠是有机物体),要代表智慧和爱心,没有其他珠宝可与它相比。

  珍 珠 文 化

  珍珠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珍珠记载的历史达4000多年。从秦朝起,珍珠已成为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清代《大清会典》记载:皇帝的朝冠上有二十二颗大东珠,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体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尊贵形象。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名画“维纳斯诞生”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珍珠形成的神话故事:维纳斯女神随着一扇徐徐张开的巨贝慢慢浮出海面,身上流下无数水滴,水滴顷刻变成粒粒洁白的珍珠,栩栩如生,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有史以来,珍珠一直象征着富有、美满、幸福和高贵。封建社会权贵用珍珠代表地位、权力、金钱和尊贵的身份,平民以珍珠象征幸福、平安和吉祥。

  珍珠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采珍珠和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战国时已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楚国时妇女已用珍珠作饰品,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淮南子》和《雷州府志》记载:秦汉以来,历代封建帝王都把雷州视为珍珠的主要产地,下诏采珠。

  宋代宋太祖(公元962年)开始下诏采珠,南珠正式作为贵重物品,公元972年,岭南小皇帝刘怅,为讨好宋太祖,特用合浦珍珠,制成鞍带,称为“珠龙玉鞍”进献宋太祖,宋太祖非常喜爱,对刘怅予以重任。

  明代是采珍珠最鼎盛的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下旨采珠。明正德9年(1514年)下诏采珠。正德9年下诏采珠,嘉靖三次下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两次下诏采珠。

  清代自顺治元年到康熙,多次下诏采珠,乾隆17年又下诏采珠。

  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几千年落后的捕珠改为人工养殖。一定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

  1996年,中国海水珍珠(南珠)产量达到近20 吨,成为世界珍珠市场主要供应国之一。

  我国南珠养殖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共获得近20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养殖技术方面,母贝人工育苗技术、母贝养成技术、插核育珠技术以及母贝三倍体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珍珠产量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水珍珠产量(南珠)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水珍珠第一大生产国。

  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占广东省海岸线46%,人均海岸线25厘米,为全国人均海岸线的10倍。湛江珍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优良,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已是重要的贸易产品。湛江市具有养殖南珠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又有位于省内的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为依托,有近40年的群众性的人工养殖珍珠的实践经验,海水养殖珍珠发展迅速,自90年代以来,湛江市海水珍珠贝苗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海水珍珠(南珠)年产量约占全国70%,海水珍珠年加工、销售占全国70%以上。去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5.38万亩,珍珠产量21.8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海水珍珠养殖、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湛江已发展为我国南珠生产、加工、销售的中心。南珠养殖加工成为湛江海洋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湛江市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14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