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为什么具有开石的成分?

田黄石为什么具有开石的成分?,第1张

具地开石成份的田黄,不是优质田黄的科学论证 一部寿山石最权威的历史巨著《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 ,其中寿山石的矿物成份 主要有: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叶腊石、石英等,偶见绿泥石,硬水铝石、铝 绿泥石、红柱石、水白云母、黄铁矿、榍石、锆石等 15 个品种以上。对于历史上绝 产的品种石已无法从现代产出中采到样品,造成遗漏。笔者在徽州古代寿山石印章中 经采集检测已发现寿山还存在有斜绿泥石、滑石、石膏石矿物成份等。在这些矿物成 份中,高岭石族矿物和斜绿泥石、叶腊石、滑石、伊利石等其物理性能相似,如硬度、 密度、光泽晶系等。现将具地开石与斜绿泥石成份田黄进行物理性能和相关科学数据 进行比较,发现具地开石田黄有四项数据逊于斜绿泥石成份田黄。 其一,石硬度,地开石 1-3 度,斜绿泥石 25 度。非常明显,具地开石成份田黄 存在着软硬不均的弱点,1 度太软,手指甲可在石上划痕,娇嫩有余。斜绿泥石 25 度,是最适合雕刻的硬度。 其二,石密度,地开石 261-268,斜绿泥石为 27,高于地开石 261-268。石 分子越细小,石密度越高,细小才能致密,密才能结,在田黄的六德中,细结二 德地开石逊于斜绿泥石,只是肉眼已无法识别而已。

其三,石光泽,地开石无光泽或腊状光泽,斜绿泥石珍珠光泽或玻璃光泽,作为 宝石,总想熠熠生辉,宝光四溢为妙,不希望是有滞涩感的腊状光泽。 其四,石色泽,地开石先天性所致,含杂质染成浅黄、绿、红、褐色,不饱和色 泽(-) ,只能是一个浅字定中心。斜绿泥石,自身为绿色、灰色,是饱和色泽(+) , 特别化学元素含铁能形成艳丽鲜红夺目的饱和色泽。 上述性能和量化数据界定四项指 数地开石逊于斜绿泥石。从色彩认定到科学量化数据界定,具地开石田黄应是寿山田 黄石中的二级品, 寿山优质田黄石的矿物成份目前已发现并由科学量化数量显示界定 应为斜绿泥石成份。 3、田石中最珍贵的红田的矿物成份是斜绿泥石 有的专家真的恐怕是没有见过历史寿山所产出的红色田石、白色田石和艾叶绿、 天蓝冻石,没有见过就否定,不但扰乱了寿山石历史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专家的专 业素质和人格。请欣赏历史寿山产出艳丽鲜红,通体透明像熟透的烂柿的红 、田。 一颗石头,如果把它放入硫酸铁溶液浸泡,就变成红色(耐酸矿物除外) ,白色 铝合金材料加热后遇氮气变成古铜色,这就是科学。 红田: 已知石色彩形成, 主要 是由所含元素的比例分量决定。 红色的形成,主要是铁元素 3%, 镁≤05%,钾 1-3%和其它微量元 素所形成(附表) 。地开石化学元 素不含铁, 无法形成三氧化二铁, 也就是地开石不能形成艳丽鲜红 的饱和色彩(+) ,它只能是因含 杂质染成浅红色(-) ,而寿山历 史产出的红田文献中明确记载着 艳丽鲜红,通体透明像熟透的烂柿 、 ,这就是历史上寿山产出真正红田的标准。 百闻不如一见,提供二颗红田实物。一颗为 瘦铁作,卵形独石,有黄皮,且肌里仍含红 筋血缕;另一颗为陈巨来作(见图) ,色泽 都艳丽鲜红,通体透明,像熟透的烂柿 。 经过二颗红田取样检测, 发现其矿物成份是 斜绿泥石。 剖析斜绿泥石的化学成份: H8(MgFe5)Al2Si3O8,可见 Fe 是铁元素,化学

成分中含铁溶岩组分时才能形成艳丽鲜红的红田。这种红田冠绝天下,与昌化、巴林 由汞形成的红色鸡血石质地绝然不 同,不但色彩鲜艳的无与伦比,质地 大多纯净。 斜绿泥石不但形成优质的 红田,早已绝产的艾叶绿品种石(见图)和雪白如羊脂玉的白田,都有斜 绿泥石成份形成。 《鉴识田黄》 一书中提供了三颗 不黄又不红的红田样品, 不符合寿山 历史产出的红田标准, 现附图供对比 鉴别。 瘦铁作艾叶绿 4、见证矿物成份斜绿泥石酷似羊脂玉的白田 清〃 郑杰著 《闽中录》 ……迩日, 载 人所争重者, 白田为最, 似羊脂玉。 清〃 高 兆著《观石录》载美玉莫竞……洁则梨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 之体,入手使人心荡 。清〃毛奇龄著《后观石录》载一名‘肉红’ ,本羊脂玉,而略翳红影于其间。 现代《印章三千年》作者蔡国声先生对白田描述白 细白,略带淡黄或蛋青色,酷似羊脂玉。勿庸臵疑, 可以论定,历史寿山产出的白田,色泽雪白,酷似羊 脂玉。 历史文献记载对白田的描述淋漓尽致, 形象确 切到位。一本《鉴识田黄》著作中把白田的酷似羊脂 玉彻底推翻否定, 并提供不黄又不白的白田标准样品 (见图) 。他说: “有人将白田比喻成像羊脂玉一般,这实在是一个误导。 可以想象, ” 所谓白, 应雪白的白色美,

美色可餐,不黄又不白,实际不是白,色也不美,无 法让人心荡。 谁是误导?历史几百年, 所有文献都是 这样认定白田标准。白田绝产以后, 现代人确实难以 见到白田的面貌。 事实胜于雄辩, 这里提供二颗酷似 羊脂玉的白田。 一颗为清代徽派篆刻家芝轩作, 一颗 为西冷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所作,都为卵形独石,且有白皮,这种有白皮白田实为稀少。田石特征明显,集温粹、莹澈、凝腻于一身,洁净嫩白得秀色可餐,是历史上产

出的真正的标准白田。 (见彩页白田)千年奉献今劫难,谁来澄清万里埃。 !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寿山石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石性方面通俗的来讲是属于半玉质的,硬度较低。

  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不同的石种从外形、色泽至肌理,都有其独特之处。虽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凭肉眼也能断其优劣,但是,假如把100多个寿山石品种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就是行家里手恐怕也得眼花缭乱,三思而慎言。

  尽管当今市面上常见的寿山石只有二三十种,但是,不乏色泽相近、品质相似、肌理相似者。再加上造假技术渗透其中,这就使寿山石的鉴别更加复杂。

  

肯定好,区分真假,近年来,玉蝉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的一件长68厘米的清代白玉蝉,成交价为19200元;2003年北京翰海拍卖的一件长75厘米的清代白玉蝉,成交价为27000元;2004年天津拍卖的一件长55厘米的清代白玉蝉,估价为4000元,成交价高达26000元;2010年北京翰海拍卖的一件清中期白玉蝉,估价70000元,成交价高达111200元。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里,蝉都占有一席之地,石蝉、骨蝉、铜蝉、木蝉、玉蝉,似乎所有雕刻品种里,都有蝉的份儿。真蝉聒噪,假蝉却叫人神往,在这一点上,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鉴别指南

  如今,玉蝉造假之风盛行,为避免上当受骗,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粗略地归纳以下几条供初涉藏海者参考。

  一、谨防带有欺诈性的经营手法。某些商贩为了兜售生意往往编造生动的故事,讲述他的玉蝉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或是从老祖宗坟里挖出来的,讲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以此来证明玉蝉来历正宗。一些没有经验的人经不住他们的花言巧语,很容易受骗上当。因此,初入门的玉蝉爱好者切忌轻信,盲目入市,轻易出手。

  二、谨防造假者在古玉蝉材料上做手脚。他们常用类似玉质的材料冒充玉蝉,改头换面,以假乱真,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

  其一,以石充玉。如用马蹄筋、艾叶绿等质地细腻的石材来冒充玉质材料。检验玉与石最简单的办法,是用一小刀在其边缘处轻轻刻划一下,如有明显切刀痕迹的是石质材料,真的玉蝉质地坚硬,硬度达6~65级,一般金属刀具根本无法刻划。

  其二,以玻璃充玉。如用玻璃英石之类冒充翡翠白玉、水晶等,这类玻璃仿制品,用肉眼能观察到里面有料泡,在花纹边缘处能看见其有磨砂细粒,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蝉的致密性和坚韧性。

  其三,以高分子材料压模替代玉蝉。这类假玉蝉不经过科学仪器设备的测试一般难以识别,关键看器表有无天然玉纹和玉筋。

  三、谨防造假者在色质上玩花样。他们采用各种手法,对质次的玉蝉材料“乔装打扮”,使之达到与真玉蝉表面一样的色质效果,蒙骗外行。

  玉蝉的色泽是玉的自然属性,真的古玉不外乎有两种,即“传世古玉”和“出土古玉”。古董行业以“传世古玉”有否“包浆”、“出土古玉”有否“沁色”,作为鉴别玉器的重要依据。

  一般传世玉蝉经过长期的空气侵蚀及把玩时人汗液、分泌物的浸润,玉蝉的表面就会产生一层光洁润泽的油腊,俗称“包浆”。仿制者为了要有包浆,在其表面涂油,用刷子擦,再经过人工手盘汗擦也会产生包浆,但这层膜非常浅薄,不浓厚,与真玉蝉表面上古朴浓厚的老包浆完全不同。

  一块出土古玉蝉长期受地下各种物质的侵蚀,受地气的熏蒸,玉蝉内在物质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出现“土锈”、“土斑”等各种颜色,俗称“沁色”。造假者为了达到玉蝉上有沁色,把仿制的新玉蝉先是蒸、闷、烧、煎炸,然后用动物血液染或用硝酸进行腐蚀,再把其掩埋在土里一段时间,取出时也会产生“沁色”。但造假的沁色不自然,感觉像是涂上去的,颜色比较醒目;真正出土的古玉蝉,因经过千百年的腐蚀渗透,沁色比较自然均匀,带有旧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195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