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状鉴别
一般呈块状、不规则状、哑铃状、液滴状和纽扣状,比重为232-25g/mm³,折射率为148-152,且折射率值与SiO₂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2、颜色鉴别
颜色以棕黑色和深绿色为主,大多数玻璃陨石发育流动构造,有异离体,焦石英和气孔,凹坑及各种刻蚀痕迹。除Muong Nong型层状玻璃陨石外,大多数玻璃陨石所含包体矿物极少,Muong Nong型玻璃陨石所含的微粒矿物包体中,有些被证明是撞击母体的残留物。
特点: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长期的研究证明,玻璃陨石在化学和结构特征上与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扩展资料
对于大玻璃陨石样品的实验室研究,可使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用电子探针、化学全分析、能谱仪、中子活化法、光谱仪等测定其常量和微量化学成分;用各种质谱仪、拉曼光谱仪探测其同位素组成。
用裂变径迹法测定其形成年代;用风洞装置可在实验室内模拟制造人工玻璃陨石,研究其各种生成条件和结构特征等。
-玻璃陨石研究方法
-玻陨石
玻璃陨石辨别真伪主要从石头的色彩、折射率、和比重5个方面来进行区别。
1、色彩:真玻璃陨石以黄绿色色彩为主,透明度较好,色彩较鲜艳、明快;而假玻璃陨石则暗淡无光,透明度差。左边为真,右边为假。
2、折射率:真玻璃陨石的折射率为148-149;而假玻璃陨石的折射率则一般超出或者低于这个范围。
3、比重:真玻璃陨石的比重相对稳定,为235(+02,-02);而假玻璃陨石的比重则相对浮动较大。
现在科学研究证明,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玻璃陨石的母石为淡绿色和黑色两种,因此,玻璃陨石的降落都是与母石共同进行的。
玻璃陨石为半透明的玻璃质体,有微弱磁性,颜色为墨绿色、绿色,淡绿色,棕色,褐色,深褐色,还有少见的朱砂色。比重为26至30左右。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形成的,所以它有明显的形成特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通体布满致密的小气泡,外部有融壳,融壳上有流纹,外部和融壳下有时会产生大的气印。
因为玻璃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为液质体,在高速下它们会被分解为较小的质量体,因此客观上不存在极大质量的玻璃陨石,但它与母石伴生陨落时或许较大的质量体。
大多数玻璃陨石的形状与熔融溅射物的形状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绿色,半透明,以前
普遍认为是陨星事件造成的,大陨星冲撞使地表及陨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却结晶而成。但人类在玻璃陨石发现地及附近都没有发现陨石坑,更没有发现很大的另类陨石,因此,经现在科学研究证明,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熔融后的产物。有球状、哑铃状、液滴状、纽扣状,最多的是不规则的块体。易碎,破裂后多具贝壳状断口。大陆上发现的玻璃陨石的大小,从几毫米至十几厘米不等,反射光下发暗,但薄的边缘透亮,并具有不同的颜色,从**到绿色,从橄榄褐色到暗褐色。比重一般为23~30,折光率为 148 ~162。其组成,同一区域比较一致,不同区域差异很大。虽然SiO2含量很高,但其成份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微弱性。微玻璃陨石只在海洋沉积物中有发现。其大小大小从数毫米到约40微米以下。,与附近大陆上的玻璃陨石具有同样的年龄、组成和形状。
大多数玻璃陨石的形状与熔融溅射物的形状相似,常呈黑色或深绿色,半透明,以前
普遍认为是陨星事件造成的,大陨星冲撞使地表及陨星的碎裂物很快融熔、迅速冷却结晶而成。但人类在玻璃陨石发现地及附近都没有发现陨石坑,更没有发现很大的另类陨石,因此,经现在科学研究证明,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熔融后的产物。有球状、哑铃状、液滴状、纽扣状,最多的是不规则的块体。易碎,破裂后多具贝壳状断口。大陆上发现的玻璃陨石的大小,从几毫米至十几厘米不等,反射光下发暗,但薄的边缘透亮,并具有不同的颜色,从**到绿色,从橄榄褐色到暗褐色。比重一般为23~30,折光率为 148 ~162。其组成,同一区域比较一致,不同区域差异很大。虽然SiO2含量很高,但其成份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微弱性。微玻璃陨石只在海洋沉积物中有发现。其大小大小从数毫米到约40微米以下。,与附近大陆上的玻璃陨石具有同样的年龄、组成和形状。
玻璃陨石是与某种石陨石伴生的一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44在澳大利亚获得一块钮扣状玻璃质石块,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这种类似玻璃质石块通称为"玻璃陨石"。它是一种天然玻璃物质。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但两者的成分、结构都不同。大多数玻璃陨石的形状与熔融溅射物的形状相似,有球状、细长状、哑铃状、液滴状、钮扣状和不规则的块状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陆上或海底沉积物中。玻璃陨石的颜色有黑、墨绿、棕褐,表层具拉长状气泡及大小不等的气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状图案,密度约为238-30。
所以,绝对不是。我猜可能是普通岩石,但建议请专家鉴定。
1、外表熔壳: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达到几千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陨石表面熔化成了液体。后来由于低层比较浓密大气的阻拦,它的速度越来越慢,熔化的表面冷却下来,形成一层薄壳,叫“熔壳”。熔壳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颜色是黑色或棕黑色。
2、表面气印:在熔壳冷却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在陨石表面吹过的痕迹也保留下来,叫“气印”。气印的样子很像在面团上按出的手指印。
3、内部金属: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内部是有金属铁组成,这些铁的镍含量很高(5-10%)。在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细小的金属颗粒。
4、磁性:石陨石一般都含铁,有磁性,用吸铁石试一试就会感到。
5、球粒:看石陨石的断面,会发现有不少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的石陨石都有这种球粒,它们是陨石生成的时候产生的,是辨认石陨石的一个重要标记。
6、比重:铁陨石的比重为8克/cm3,远远大于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球粒陨石由于含有少量金属,其比重也较重。
扩展资料:
陨石的形成
陨石是由于小行星在自己轨道运行,有时会被撞出轨道奔向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与之摩擦发出光热便是流星。
流星进入大气层时,高压与内部不平衡,便发生爆炸,就形成陨石雨。未燃尽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陨石。
根据物质成分的不同,陨石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石陨石、铁陨石(也叫陨铁)和石铁陨石。
参考资料:
一、外观特征
1、颜色:天然玻璃陨石以黄绿色色调为主,透明度较好,颜色较鲜艳、明快;仿天然玻璃陨石则以绿色偏蓝色调为主,有时带有褐色调,颜色整体发暗。
2、原料表面气孔与仿气孔:天然玻璃陨石表面气孔边缘多较锋利,而仿天然玻璃陨石样品表面的磨蚀坑(用于仿天然玻璃表面的气孔)边缘多较圆滑;另外,天然玻璃陨石的表面的气孔具有方向性,且深浅不一,而仿制品的气孔则整体较为均一,不具方向性。
3、天然玻璃陨石的断裂面较整齐、无应力裂纹,仿天然玻璃陨石断裂面则一般都会有贝壳状断口,在断口周围常伴随有应力裂纹。
二、宝石学常规仪器鉴别
1、折射率:天然玻璃陨石的折射率为148-149,比较稳定;仿天然玻璃陨石的折射率则主要在148-152之间,一般都大于、等于149,刻面宝石则更能测到准确的数值150、151、152。
2、偏光镜:玻璃陨石仿制品在玻璃形成过程中的应力作用,产生异常双折射,偏光镜下表现为斑纹状或蛇皮纹状消光。而天然玻璃陨石则一般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3、比重:玻璃陨石的比重相对稳定,为235(+02,-02),玻璃陨石仿制品比重稍大,一般大于238,部分样品的比重可达250。
4、放大观察:玻璃陨石的流动构造很密集且变化曲线较大,就象热水器烧水时形成的对流,盯着看时就象真的在流动一样;玻璃陨石虽然也有流动构造,但其相对较稀疏,观察时感觉呆板、静态,流动纹形态变化不大同时。
玻璃陨石中的气泡数量较多且形态各异,分布于整个样品中,气泡无收缩造成的边界双影现象;玻璃陨石仿制品中气泡大小相差悬殊,气泡形状多为圆形,数量相对来说比玻璃陨石少,分布稀疏,且气泡多具有收缩造成的边界双影现象。
玻璃陨石的少见颜色不均匀现象,而仿天然玻璃陨石常见随流动构造而显示的颜色不均匀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天然玻璃陨石内部可见矿物包体,而仿制品中无矿物包体。
三、红外检测
在2000-4000波数范围内,3600以下为平台,而玻璃陨石则有吸收峰。在400-2000波数范围内,玻璃陨石与仿制品的主峰值也存在一定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