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原石的看法有看皮石、看裂缝、看结构、看颜色、看密度硬度。
1、看皮石
玉石原石分为砂皮石、水皮石、蜡皮石。砂皮石其外部颗粒较粗,可以摸出砂砾感,根据不同的颜色分为白、黄、铁、黑乌砂皮。
水皮石主要是翡翠原石的外皮,它的皮非常薄,比较能够冲外面透视出内部的颜色,水皮的玉石质地较细透明度高,其外皮颜色主要有褐色、青色或者**等。蜡皮石长产出于高低砾石层的下部黑色层中,其颜色有深黑至暗绿,非常有光滑感,犹如涂了一层蜡质。
2、看裂缝
玉石羊毛材料经过多年的冲刷和碰撞,会出现一些小裂缝。 在识别玉石材料时,可以从各种角度观察裂缝切割表面。这是鉴别玉毛的重要方法。
3、看结构
玉石的结构成纤维交织或者块状结构,因此玉石的韧性普遍比较大,而普通的大理石或石英石为粒状结构,可以在原石开一个窗口,查看内部结构,便可以辨别玉石原石。
4、看颜色
普通玉石的颜色非常稳定。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它会变得温暖柔和的白色。用强光手电筒看玉石。你可以看到玉石表面有闪闪发光的绿色颗粒。这是绿色的自然,这是天然玉石的特征。
根据玉石原石的重要密度来判断,例如玉中的翡翠原石密度和硬度都很高,而常见的石英石、大理石等石头密度都比翡翠小,因此在同等大小的情况下,测一下原石的硬度与密度都有很容易辨别。
釉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属蛇纹石。
相关介绍:
釉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铀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铀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釉玉颜色丰富,有浅绿、翠绿、黑绿、白、黄、淡黄、灰等,但是以绿色为主。其中碧绿色、透明度好、无裂纹、少棉而且不跑色的绝对是高档玉料。
蛇纹石岫玉硬度不高,摩氏硬度在25至55之间,普通玻璃的硬度一般为5至6,所以蛇纹石岫玉不能用来划玻璃。
釉玉是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玉种,且为历代所重视,堪称“古玉之光,万年瑰宝”。从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到世界最大的玉制品,以及当代许多被誉为国宝的玉雕精品,都出自釉玉。
参考资料资料来源:-釉玉
一般来说,仿岫岩玉的材料比较少,真的岫岩玉里面会有白色的絮状物,就算是极品的玉料多少也会有一点。
1、玉粉压块:玉粉通过热压成型做成压块。其特点就是没有光泽,没有透明度,颜色均一,玉质浑浊,而且易碎,没有了天然玉器的美感。
2、合成材料:一般在密度上比较轻,拿在手上很容易感觉出来。
3、玻璃:玻璃和岫岩玉在外观上和密度上比较相似,玻璃里面没有棉(有的玻璃仿品里面会有气泡,只要里面有气泡,包括翡翠仿品就一定是假的无疑)。
4、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两个手镯内圈垂直进行摩擦,玻璃的东西都会很涩,而岫岩玉则会感觉很光滑。
扩展资料:
历史渊源
1983年,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距今12000年的旧石器遗址中出土三件浅绿色玉质、打制工艺制成的砍斫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使用岫岩玉的证明。被学界认定是中国玉文化之源的8000年前的内蒙兴隆洼文化遗址的玉器,也多是岫岩玉。
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和田玉在商周之际崭露头角,至汉代成了“王玉”时期的宠儿,但岫岩玉在皇家用玉中仍时有踪影。汉代“金缕玉衣”的玉片多是岫岩玉,明定陵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用岫岩玉雕琢,清代是岫岩采掘盛期,清宫遗宝里更有大量精美的岫岩玉艺术品。
-岫岩玉
鉴定玉原石可以通过测量重量密度、看形状结构、开窗口、看瑕疵大小、看绺裂等方式鉴别。
1、测量重量密度,玉中的翡翠原石密度和硬度都很高,而常见的石英石、大理石等石头密度都比翡翠小。因此在同等大小的情况下,需要测一下原石的硬度与密度。
2、玉石的结构成纤维交织或者块状结构,因此玉石的韧性普遍比较大,而普通的大理石或石英石为粒状结构。
3、可以在原石开一个窗口,查看内部结构,便可以辨别玉石原石。
4、看瑕疵大小,玉石翡翠有瑕疵是正常的,但是要以少为主。
5、需要注意瑕疵中的绺裂、棉和石花等对翡翠有着很大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