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器(汉代前)的取材,有的源于地方玉,有的来自新疆的和阗玉,大都取材于河床中的籽料或山流水料,这两种玉料因剥离矿床时间很久,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其自身已形成了玉皮和沁色。
但是古人制玉却认为皮和沁全是杂质而将其去掉只保留玉的精华部分、(商代的一些小动物留有玉皮及巧色) 高古玉器大部分都带有沁色。玉质的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的环境不同、埋藏的时间不同等因素造成玉的沁色也不同,有时一件玉器上会有几种沁色。分辨古玉的各种沁色可以断定古玉的真伪。我们如今看到真古玉的沁色都是成器后沁入的。
高古玉沁色种类凡多,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等。所呈现的色彩主要有红色、**、黑色、白色、绿色、紫色、蓝色及过渡色。沁色一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实际上应当是外界化学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和状态特征。色彩是有别于玉质本色的来自于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色彩的相对独立性,没有与玉的分子结构产生互变。交互状态表现形式为外来原素与玉内原素产生互变,从而改变玉的本质结构变化,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研究古玉的沁色对鉴别真假古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形、工、沁是古玉鉴定的四大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假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形和工本来就是人为的,五千年前的先人们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条件下都能做出来的东西,现代人也同样做得出来,而且是可以乱真的。所以重点应集中在质与沁的研究上。质也有两种含意:一是玉本身的质地。玉本身的质地是指它的矿物属性及产地;二是指质的变化,这就和沁分不开了,有沁才能有质的变化,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古玉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不可避免地产生次生变化。其表现形式有:结晶体、竹叶状次生物、针状结晶、蚂蚁脚、霉点、鸡骨白、皮壳、蛀孔等。
玉的表层沁色有其内在的原因,质地疏松、多孔缝隙的玉材比致密玉质有更大的表面积,经科学实验测定,表层透闪石(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基本次生变化成滑石(属层状硅酸盐矿物)而比链状硅酸盐矿物有更强的表面化学活性,这将加速表面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埋藏于潮湿偏酸性土壤中长达数千年的玉器,一方面自身材料中的活跃元素(主要为钙,包括杂质矿物方解石和透闪石次生成滑石后的剩余钙)会溶失,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元素及有机物也会吸附于玉器表面。表面较内部的铁含量增高并呈红褐色者,应为表面吸附了铁并生成赤铁矿和针铁矿所致,滑石粉片晶之上浮有针、柱状晶体(用40倍的放大镜可清晰看到),黑色表皮含铁比内部高,并且出现的元素往往与有机物相关,在红山古玉黑色皮壳的检测时,检测到30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由此可初步推断黑色的表皮应该是腐殖质类的有机碳引起的(人工沁色的化学元素往往比较单一)。一些玉器的表层有绿色沁,这是铜器和玉器同时埋藏形成的。竹叶状纹和草叶纹应是斜黝石在玉表滑石化后显露出的特征。蚂蚁脚及霉点,在玉表层的出现应是含色的矿物或有机物沿玉的缝隙沁入而未与玉质发生交互作用的现象。
总之,古玉的受沁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为的染色有着本质的区别。经验是一种感知,真与假的认知,天然沁色应当是产生于偶然的。而在这种偶然产生的自然色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偶然的色彩构成(这种色彩构成又有别于纯天然的色彩构成,因为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为造成的)——就是这种发现令人惊讶和愉悦。但是反之,对于一块具有相近色彩的人工染色的仿古玉,在审美上就不会令我们产生同样的惊叹与愉悦,反而让人生厌——因为在我们看来,它的色彩和形式是经过人工设计和加工的,它应当如此,因此是理所当然的。沁——让古玉变得千姿百态,她赋予古玉新的生命,让爱玉者如醉如痴。它让历史变得更神秘也更清晰
下面介绍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翡翠的质量鉴别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1)翡翠的分级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2)翡翠的质量鉴别 ①质地。天然翡翠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润亮泽,仔细观察,可见近圆形的稍透明“盐粒”和围绕其周围的纤维状物质。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划出痕迹。 ③翠性。天然翡翠对着强光观察,可见其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翠色闪光,称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制成的伪品都无此种“翠性”特征。 ④相对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结构坚硬紧密,无气泡,密度较大,敲击时声音清脆;伪品则结构较松或有气泡,密度较小,敲击声音沙哑不清脆。 ⑤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将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蜡液中,所灌入的颜料会慢慢析出。这样检验,既不会损坏被检样品,又可鉴别出真假。 用塞尔西滤色镜观察,加色翠在镜下为紫红色,天然真品颜色不变。 鉴别“玉石”的方法 1、对着阳光看,玉里有些云雾状的东西,一团一团的,象棉絮一样。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刚石一样,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来。
3、玉是凉的,放一根头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贴着玉的头发烧不断。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古玉鉴定有几点:
一、工艺痕迹鉴定
二、氧化鉴定
三、凝结物鉴定
四、艺术水平鉴定
五、沁色鉴定
六、气味鉴定。
其中又分为(一)、造型辨伪。(二)、玉质、玉材辨伪 (三)、纹饰辨伪(四)、风格辨伪。
其来简叹色,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 看颜色:天然翡翠颜色自然,分布不均,绿色走向延长,一般无荧光。
看抛光面:天然翡翠的抛光面细腻、光滑,呈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如果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同时可见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俗称“石花”。
听声音:轻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发出低沉闷哑的声音。
此外,由于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时,有打手的感觉;翡翠的托水性很强,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价格较高的珠宝玉石时,要选择正规、有知名度的首饰店或较大型、信誉好的商场选购。还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写有“CMA”、“CAL”标志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通常,每件较为珍贵的珠宝玉石都有一份证书,确定所购珠宝玉石与证书相符,证书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如何利用工具?宝玉石放大镜是专业的珠宝鉴定仪器,一般只有在一些首饰器材店才能买到,它分为10倍及20倍放大等规格,对于我们日常鉴定只要准备10倍放大镜即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简单,一只手拿着待鉴定的宝玉石,将需要仔细观察的玉石部分向上,另一只手拿着放大镜并将其慢慢移动到要检测的部位将其对准,眼睛靠近放大镜面看着要检测部分,将手中的放大镜慢慢上下移动直到聚光,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宝玉石表面了。放大镜一般用于观察玉石的表面特征,玉石内部接近表面的结构,可以辨认翡翠的A、B、C货,和田玉籽料的皮子真假情况,内部结构紧密疏松程度等。
强光手电筒用途很大,可以用来看玉石的料质好坏,有无裂痕,看清玉石的表面结构特点等。使用强光手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来看玉石的透射光,即让手电的光穿过玉石内部,用肉眼观察玉石内部的结构,能够看出玉石的细密程度,有无裂痕杂质等。另一种是用来看玉石反射光,即让手电的光斜着打在玉石的表面,用肉眼观察玉石的表皮结构,可以看清玉石表面的皮色是否为染色及玉石的表面特征。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颜色要漂亮是第一要件,目前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娇绿),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度的高底,对于玉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透明的玉给人有清凉的感觉,但是不透明的玉,色彩再怎样娇绿,却给人色调过于呆板的感觉,缺乏生动的美感。通常市面上把透明的玉称为“玻璃种”,半透明的玉称为“冰种”或“观音种”,不透明的玉则称为“芙蓉种”或“芋头种”。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颜色的均匀与否与价值成正比。整块都是绿色的玉与只有部分绿的玉,价格就差了好几位数字;颜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眼处的一点绿自然比分布在边缘的绿更好。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玉的计价不像其他宝石一样以重量计价,玉主要是以它的外形大小与厚薄来估价,越大越厚的越值钱,相反小而薄的玉价格会较差。另外它的造型也很重要,因为中国人买玉大都抱着趋吉避凶的心理,玉的外型若是有好彩头象徽的形状,像鱼(年年有余)、桃子(长寿)、钱币(招财进宝)……等,会比普通的花草造型更吸引买卖者。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选择玉镯,玉质好的敲起来声音清脆,玉本身若是有瑕疵,如内部有裂痕、中空或是部分变质时,敲起来的声音就会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敲在败絮般,声音变成“喀喀”的声音。
(6)照
把玉拿起来朝着亮光处观察,可以将玉的色泽、瑕疵一览无余,有时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玉,照起来才发现到有瑕疵。此外,经由照的动作,亦可以看出颜色分布的情况,而且经由光线照射能分辨出是否为天然颜色,同时合成玉(假玉)亦无法逃过“照”的关卡,只是这门“照的”功夫,还是得要有经验的人才 够火候,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来。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
(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珠宝这一行更是如此,绝对没有便宜买到好货的事情,通常便宜货都是假货居多,因此我们在买卖时,可以由价格的高低去推论,好的玉不可能卖低价,所以当看到一块漂亮的玉,询问价格时,发现很便宜,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它是有问题的,千万不可贪便宜,以免受骗上当,那可得不偿失了。 。
宝石鉴定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宝石定名,确定它是什么 东西。
②材料分类,明确材料属性。
③宝石质量分极。
(1)宝石定名。对于宝石鉴定,主要测定宝石的密度、折射率 数据,就可以定出名称来。例如:在测的宝石密度为3.52(±001) g/cm^3,折射率为2417,色散OO44,再结合它有高的热导率,就可 定名为金刚石(钻石)。若还拥有宝石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方面 的数据,宝石定名就更加精确完善了。在宝石矿物种定名的基础 上,再依颜色或特殊光性(猫眼、星光、变色和变彩)进行划分变 种。例如:绿柱石宝石矿物依颜色划分出的变种名称为绿色绿柱石 (又称祖母绿),蓝色绿柱石称海蓝宝石,无色绿柱石称透绿柱石。 特殊光性的绿柱石变种,有绿柱石猫眼、星光绿柱石等。刚玉宝石 矿物依颜色划分变种名称。具有特殊光性的刚玉,可划出星光红宝 石、星光蓝宝石、蓝宝石猫眼等。
(2)材料分类。材料分类鉴定是对宝石鉴定者提出的最困难的 任务之一。在宝石定名之前,必须先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宝石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或人造的?
②该宝石是否经过染色、表面镀膜?是否被注过油或化学处理 过?
③该宝石是否经过热处理或颜色扩散处理?
④该宝石是否经过辐射着色处理?
⑤该宝石表面裂缝、孔洞是否被人工充填?
按材料属性,我们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宝石和人造品。
宝石有:
①天然宝石:完全由自然形成的物质,专指未受人工 影响过的天然矿物晶体,与“纯正”、“‘天然”同义。包括各种天然材 料。
②优化宝石(人工处理宝石):其石质为天然物质,通过化学的、 热学的、光学的、高能射线辐射等各种新方法、新手段,对宝石品质 改善提高,以提高宝石的价值。对天然宝石与经过处理的优化宝石 之间的界限,由于处理的手段和处理的强度不同,往往很难划出一 条界限。
人造品有:
①合成宝石:以某种人工方法,在人工控制的结晶 条件下,使之结晶而形成的产物,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及晶体结 构与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吻合。如合成钻石、合成红宝石、合成蓝 宝石等。
②人造石:指人工生长的各种晶体,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 及晶体结构,无天然对照物。这种人造石是某种宝石的仿制品,如 仿钻石的人工立方氧化铝(ZrO2),其硬度较高(85),光学效果很 相似钻石,但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及晶体结构,均与天然钻石不 同,也无天然对照物,只能称其为人造石,而不称它为“合成宝 石”。
③拼合石(也称组合石):拼合石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 晶或非晶质,通过粘合剂或其他手段,以非自然方法组合成产品, 其组成部分可分为宝石、其他矿物、化学物质。进入市场的拼合石: 祖母绿拼合石、红宝石拼合石等。
④仿制品:采用各种材料:化学 的、塑料的、玻璃的、人工晶体等材料,模仿天然宝石、合成宝石的 效应,外观或颜色,而不具它们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晶体结 构。既有宝石仿制品,还有合成宝石仿制品。
⑤再造品:将宝石原 料,通过熔化、粘合或熔合等方法,加工凝聚成整体的人工产品。
当前,各种人造品纷纷涌向市场,鉴别各种人造品,以保障获 得真正的宝石,宝石矿物学工作者的任务相当繁重。
(3)宝石的品质分级。宝石品质分级,按钻石、有色宝石、玉石 三大类分别进行。目前分级的原则和方法,以钻石的品质分级标准 比较完善,而有色宝石、玉石的质量分级标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 还没有获得像钻石4C标准那样普遍公认的统一的标准。钻石的 品质分级,国际上普遍采用4C分级标准,即重量、颜色、净度、切 工。我国已制定了《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原则上采用4C标准。但 要注意,对4C标准,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有不同倾向,也 就是对4C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最初人们强调重量,认为愈大的 钻石最值钱。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钻石品质就好,于是发展到 追求高色级,以至高净度,晶莹透彻,光彩夺目,愈显得珍贵和富 有魁力。下一个侧重点是什么?人们拭目以待!现在有人提出,最 完美的钻石,来自精湛的切工。切工的地位,有可能上升。
各国珠宝界正在研究建立有色宝石、玉石的品质分级体系,人 们提出,以钻石品质分级的4C标准为基础,逐步建立并完善有色 宝石、玉石的质量分级标准,这是当前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祝你好运
真的血沁,其玉苍老温润,精光内含,土锈、土斑较重,一看便知是古玉。真血沁色是由表及里,其浓淡深浅有自然变化的色彩,表面有一层玻璃光泽。
最好的辨别方法是以有土无土为断。也就是看这块玉有没有土斑、土锈(含水锈)、土咬,有的一般都是真的,没有就有问题了。这种土斑土锈是自然形成的,深及表里的,而不是那种浮在表面的现象。
现在假冒血沁,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玉皮冒假。红色玉皮看上去很像血沁,但其光泽较暗,体质较松,重量较轻,表面有一层浮光,俗称贼光,缺乏浓淡深浅的色泽变化。
2、人工染色所为,俗称老提油。其特点是玉质不古,色泽暗淡,不是太深就是太浅,也没有浓淡变化,也没有土斑土锈。假仿的红丝,纹理太粗,有的还有火烧的裂纹。凡是外表有裂纹的红丝及其它血沁,一般都是假沁。
扩展资料:
玉石的保健:
1、据《本草纲目》记载:“玉屑是以玉石为屑。气味甘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主治除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能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
滋养五脏,止烦躁,宜共金银、麦门冬等同煎服,有益。” 由此足见,玉石在古代便不仅仅被用于观赏,在医用,养生方面,它也具有很好的疗疾和保健的作用。
2、据现代科学证实玉石中不仅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钙、硒、锡、锌、铜、铁、锰、镁、钴、铬、镍、锂、钾、钠、钛等。还证实其还可以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形成特殊的电磁场,与人体自身的生物磁场谐振,从而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 。
另外玉石本身含有多种中微量元素,通过长期佩戴玉器,能通过皮肤让人吸入,从而平衡人体的各项技能,达到祛病保健的功效。
3、如果佩戴在穴位,玉石的电磁场还能刺激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蓄元,养精的功效。
-玉沁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是看沁色。
沁色是出土玉器的常见外部特征,当然也是鉴定古玉真假最重要的鉴定依据。古玉中的沁色是经过几千年在地下所形成的结果,古玉中常见的沁色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等等,常呈现出来的颜色主要有红色、**、黑色、白色等颜色。市场中很多假的古玉,颜色多为人工染的,和天然形成沁色有着较大的区别。
天然形成的沁色分布自然疏松,颜色之间过渡自然。而人工染色的沁色,颜色首先会聚集在裂隙中。同时沁色大多呈斑块状分布,并且分布的非常死板,颜色过渡也不自然。
而且古玉的沁色还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是古玉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白色絮状物。外沁指的是是外部质色元素的侵入。天然形成的内沁颜色是由内到外逐渐散开,外沁颜色则是由外到内逐渐减弱。但人工染色的是没有内外沁之分的颜色都是浮与玉石的表面。
古玉存放小技巧
1、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
2、玉石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碰伤。
3、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或人体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来的鲜艳色度。
4、勿置阳光长期直射。玉器阳光暴晒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因此更忌接近热源。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使水分蒸发,玉器处于干燥的环境会损害玉的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