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陨石造假

捷克陨石造假,第1张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应该是捷克陨石的第三代造假技术,即:使用真品做导模,并且经过后期粗糙纹饰处理,制造出近似天然的纹路。对于没有实际鉴别经验的朋友来说,简直可以以假乱真。目前国内出售的,可以说99%是人造玻璃,有的还假的离谱,另外那1%就要靠你的知识和运气了。可以这么说:你上淘宝搜“捷克陨石”,那么你看到100个里面不见得有一颗是真的。

真正的捷克陨石,其表面的纹理应是自然多变、粗糙细腻和凹凸不平的,形状大小不一,世上绝无两颗相同。透光来看是通体透亮的浅黄绿到深翠绿不等,并且能够看到类似岩洞钟乳石壁一样的大大小小的圆状凸起和熔化流动一样的细腻流纹,不透光来看则是厚的地方深黑色、薄的地方墨绿色,手感粗糙,具有不规则的坑洼和条沟,局部或大部有小尖刺凸起。还有一种非常稀少的是四周全是尖刺凸起,用刺猥来形容并不为过。

至于你说的“看上去肯定是自然形状,看不出有人工修理的痕迹”,我不知道你对天然捷克陨石的认识有多少,对其陨石特征了解有多少,对造假技术了解有多少,如果你说“发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捷克陨石都可能是假的”是从你的“陨石”来推断,也就是说你的“陨石”特征和市面上的基本一致,那么其实可以从就能一眼分辨。最好是能有来给我看看,你的到底有多“真”。

对于捷克陨石造假,甚至假物天价,我实在无语。有时看到一些所谓“经验者”传授别人怎么鉴别捷克陨石的文章,文字方面倒是没什么大的出入,一抄十,十抄百嘛,倒胃口的是“老师”最后还美滋滋地向人展示他珍藏的捷克陨石,结果一看就是假的,令人啼笑皆非。

最后,你说的“捷克陨石表面自然纹路特别容易复制的”,这句话错了。如果你见过真正的捷克陨石,那么你就知道:人工仿制的纹路和形状,只得其形,不得其义。

A玻璃陨石 (似曜岩) 其实是由地球上的物质所形成的:

1.由(a)流星或(b)慧星的撞击而形成。

2.由闪电熔化了(a)泥土,或(b)空气中的灰尘而形成。

3.自然大火所形成,如森林大火、稻草燃烧、或煤炭的自燃等。

4.火山爆发、造山运动。

5、人力做为:火炉的熔渣、残渣,或玻璃制品等。

B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由外星来的,来源可能为:

1.月球,可能为(a)月球上面的火山,或(b)其它流星撞击月球表面所激起的碎片。

2.来自慧星。

3.来自另外一个崩裂的星球,恰巧它有些玻璃质的外壳。

4.来自流星,而此流星是由硅、铝、锰等所构成的。

5.铁石陨石在大气层中熔化、又再融合而成的。

捷克陨石的年纪有1480万年古老,彼时人类尚不知道在哪里?所以,所有的人为做为因素,都可消除。捷克陨石的熔点高达1100℃~1600℃,平均要在1300℃左右,这也不是偶发的森林大火、稻草燃烧所能轻易达到的温度。煤炭坑内的闷烧是有可能达到此温度,但还欠缺其它原料、元素的配合。还有,捷克陨石的发现处都未有煤炭矿坑的记录与报导。所以,这个可能性也取消了。

捷克陨石的化学结构与地球物质迥然不同,而且含水量极低,所以也不可能是火山爆发出来的熔岩。

还有,所有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都有一种非常合乎气体力学的飞行形状,显示它们原本是一种熔化状态的胶质物,并在大气中飞行了一段时间,才凝固成型。这当然需要一些非常高的温度与力量才行。所以,闪电雷击和流星撞击所形成的原因就大增了。

闪电雷击的原因,似乎提供了对玻璃陨石 (似曜岩) 有合乎气体力学的飞行形状、分布区均的大小、玻璃陨石容易被成堆发现等,做了一个很有力的说明解释。

至于对来自外层空间、外星的说法,也有人提出了质疑的意见。

以捷克陨石为例,如果真是来自外层空间,为何其散布的区域会是如此的集中呢?有什么方法能使许许多多、千千万万个碎片都集中在如此这般小的一个区域?这也是科学家想不透的地方。

就在本书接近完稿之际,笔者接到一份报告,是捷克陨石接受加马能谱分析的计测报告,用以检测其天然放射线的活度。与地表的岩石、土壤相较之下,是高出许多,但无害啦。这或许是证明它来自太空的一项积极证据哦,因为在地球表面的物质均有大气层的保护着,所以所接受到的宇宙射线不若捷克陨石那么多。 这是由捷克当地的陨石专家波兹卡博士 (Dr Bouska) 所提出来的。他认为捷克陨石的形成呢,主要是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或是慧星,撞击到德国南部一个现在很有名气的,叫「莱斯陨石坑」(Ries Crater) 的地方。陨石在瞬时间的高温、高压,熔化了地表上的地层,并有可能与陨石化合,转变成了当今的捷克陨石;再由这么强力的撞击力,将这些捷克陨石「喷溅」、「洒射」到目前的发现地。

波兹卡博士认为捷克陨石的化学成份与莱斯陨石坑的表层沈积物化学成份很接近,而有这个联想。此外,估量莱斯陨石坑的撞击时间与捷克陨石的年纪相接近,也就是1480万年以前。波兹卡博士认为这些都是支持他陨石撞击理论的重要积极证据。然而,孔达和绍尔说,以捷克陨石这么小的体积与质量,要靠撞击的力量使它们从莱斯陨石坑飞越四、五百公里的直线距离,再降落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目前的发现地上,几乎是不太可能。平均重量才3公克不到的陨石,要飞越四、五百公里,那犹如拿着一根羽毛要将之丢掷一百公尺远。它们是无法通过这绵密的大气层的。

不过,也有这个撞击理论的支持者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他们认为当陨石在撞击地球的那一个霎那之间,也就是在爆炸之后的瞬间会造成真空,可能是爆炸范围的真空,或爆炸喷往方向的一个「真空隧道」,捷克陨石就是在这种真空状态中穿越那么长的距离,来到目前的发现地。

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只是也从来没有被实验过。因此呢,这个理论尚有待证实。

再来,在某些捷克陨石当中有发现「二度熔化」的情形。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一项事实,捷克陨石在其本来的地方就是一种熔化过的物质,那么在降落撞击地球一次时,又再度熔化一次。很明显地,陨石撞击地球一次的理论,尚不足以解释「二度熔化」的事实。

另一位陨石专家罗斯特(Rost) 也提出质疑此撞击理论的可靠性。他专程研究了莱斯陨石坑旁的一些天然玻璃碎片,这些碎片已被证实的确是由陨石撞击所造成的。他发觉这些陨石坑旁的石块、玻璃碎片,其化学成份与捷克陨石的有「重大的不同」,显示两者并无关连。另外,假设捷克陨石真的是由莱斯陨石坑所造成的话,那么又是谁、又是什么力量可以将捷克陨石与坑旁的玻璃分开呢?而且分的这么清楚?若是有这么一个人的话,他也一定是很偏心,在德国境内撞了一个大坑,却只留下一百多颗的陨石,成千上万的陨石都送往了捷克。这岂不是也很好玩吗? 最早,是由一位约翰·欧吉夫 (John O'keefe) 的先生提出此一理论。他认为捷克陨石 (似曜岩) 此类的东西应原先产在月球上的,经由火山爆发后,再喷洒到地球上来。他认为玻璃陨石 (似曜岩) 有许多特征和地球上火山所喷发出来的天然玻璃很像,因而会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同时,他提到捷克玻璃陨石和其它种类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的「超低含水量」,以及内包气泡几近真空的二项证据,都可以证明它们应是来自月球,而非地球。这些理论听起来都蛮合乎情理的。

但持不同意见的人则质问到,有没有什么到目前可以被理解的运动方式,可以解释到捷克玻璃陨石可以一路从月球飞到地球,然后又只分布在这么狭小的几块土地上面呢?

有人提到NASA (美国太空科学研究总署) 里的一些研究报告,他们似乎也倾向于相信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来自月球的这种说法。

迪恩博士 (Dr Dean Chapman) 把澳洲玻璃陨石、东南亚玻璃陨石与70万年前曾经撞击月球而形成「太宙陨石坑」 (Tycho Crater) 的一颗五公里直径大小的陨石连想在一起。他认为这颗五公里直径的镍铁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后,其高温与高压会熔化了一部分月球上的石块,并形成了玻璃陨石 (似曜岩) ;这强烈的撞击与爆炸力量使得它们飞离了仅有地球1/6的月球引力,直奔地球而来。

这位迪恩博士人很鲜,也很有意思,他甚至运用推理和想象力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认为,当时会有数十亿片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碎片冲向天空,飞翔于太空之中,映着太阳光的照射,闪闪发亮,那一太空奇景,一定非常壮观!这种景像的奇观,可能会持续个几天之久;伴随着,当这些玻璃陨石 (似曜岩) 进入大气层之后,会发出隆隆如雷一般的响声。他认为70万年前,那些浓眉的爪哇原人应该有幸目睹此种奇景,他们就住在附近嘛,时间也相接近。同时,在发现爪哇原人遗骸的地方,也有玻璃陨石 (似曜岩) 的发现,他们一定是「现场目击证人」!

在东南亚发现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结构中,常常可以找到一些镍铁陨石的成份在,此点证据也支持了迪恩博士的推论,是由造成月球上「太宙陨石坑」的那块大陨石,再造成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同时,这份报告再度说明,在太宙陨石坑附近的石块化学成份,经分析比对后与玻璃陨石的也非常类似。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些支持证据。

然而,不管此等理论是如何的完美,可以用来解释澳洲及东南亚的玻璃陨石 (似曜岩) ,却还不能解释到为什么绿色的捷克陨石,其散布的范围却是如此的狭窄、局限?这点疑问,使得这个理论亦悬在半空当中,尚无定论。 有两位独立的作家,也根据了现有的证据,再加上一点点推理,一点点想象力,大胆地假设到捷克陨石应是硅蒸气的浓缩物。

他们也同意当时是有外星、陨石的撞击,而且尺寸不会太小,撞击后霎那间的极高温会使地球表面上的硅砂熔化为蒸气。这些硅蒸气可能会捕捉到其它也化为气态、液态的物质,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混合气、或混合液,在空气中再冷却下来后,就是捷克玻璃陨石了。

这个理论或许可以解释到捷克陨石的化学成份为何与莱斯陨石坑附近石块不一样的原因,但是却未说明这些陨石是如何运动到它们目前的发现地。

另外,这个假设并没有任何实验基础可以来支持它。要使硅砂「气化」,似乎需要再引动一次「核爆」,才能重造当时的环境,以利观察。而这个情形,似乎是不太可行,是不? 这个理论是1967年由比利(Billy P Glass) 及布鲁斯(Bruce C Heezen) 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来的。

1908年时,在苏联西伯利亚通古斯卡山谷 (Tunguska Valley) 的森林上空出现了一团火球,并爆炸开来了。但现场并没有留下任何陨石坑的痕迹。他们猜测这可能是一个石陨石的降落,快到大气层的底部时就已经受不了了,所以在半空中就爆开了。而当时有许多玻璃质的散裂物从空中落下,这个东西又和玻璃陨石的特征很像。这个例子说明,不一定要有陨石坑的发现证明,才能说明玻璃陨石 (似曜岩) 是天上掉下来的。

比利和布鲁斯把东南亚及澳洲的黑色玻璃陨石 (似曜岩) 归于此种来源,同时和70万年前地球的地磁倒转也有关系。 陨石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判别过程,由于陨石来源宇宙空间,各种星际物质的组成变化很大,有许多我们还不承认识,有的需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发现。

陨石鉴定应注意下列四方面:

1、矿物组合分析

陨石中的矿物分由陨石中特有矿物及与地球共有矿物两部分组成,还有一种是陨石中不可出现(现阶段成果无记载)的地球矿物,如在水中沉淀结晶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盐类矿物盐、光卤石、钾盐、热液条件下形成的某些热液矿物(高岭石、叶蜡石、地开石)、氢氧化物(硬铝石、三水铝石)。

样品中若测出存在陨石特有矿物则定名为陨石。

陨石中有的矿物组合与地球岩石某些组合相同之处,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矿物成分上同属于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组合,但有的属陨石,有的不属陨石(其它条件制约)。

陨石坠落地球后处于风化作用条件下,矿物还会产生次生变化及水化,形成褐铁矿、绿泥石、蛇纹石。

某样品中含有大量金属铁,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黄长石,或镁橄榄石,或硅钙石这类组合,属于58年大炼钢铁时土高炉的铁渣,易同石铁陨石混淆。

2、 化学成分分析

陨石化学成分主要为镁铁质,有部分镍存在,尤其是铁陨石、石铁陨石中镍含量高,石陨石中含镍低,钾钠含量甚微。

SiO2含量高,因为多属于硅酸盐矿物,在玻璃陨石中SiO2含量高达90%以上。

3、结构构造分析

陨石表层具有特殊的结构构造,如玻璃化、熔融流动、气泡拉长,由玻璃质组成,内部保留晶粒结构。

球粒结构是石陨石的特征结构,是陨石在坠落过程中表层重熔,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球粒,球粒内部由矿物结晶堆集形成。沉积的结构构造陨石中没有,如层纹、交错层、层理。

4、地质条件分析

陨石在地球上坠落点的地层、岩石岩性是确定陨石重要依据,在沉积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出现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在岩性差别十分悬殊的地方,如酸性岩浆岩或变质岩出现地区有镁铁质岩团块,应当引起重视。在沙漠地区、黄土高原、盐湖盆地及风化壳中,出现如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石、玄武质岩石应当引起重视。在地质构造上分析,不可能出现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地区,存在岩性反常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77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