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沁色是怎么行成的

古玉的沁色是怎么行成的,第1张

古语云:无沁不成玉!可见沁色,是古玉器鉴定的标准之一

古玉上的沁色,是因为玉器长期埋在土中,通过本身微量元素与土中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颜色变化由于埋藏地域的土中所含物质不同,埋藏时间长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尽相同,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清代的陈原心在《玉纪》中,对玉器的沁色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色受沁之源难以深考,总名之曰十三彩”一般来说,我国的北方土壤多呈碱性,玉器沁色多为**土沁,南方土壤湿润呈酸性,玉器上的沁色则多为白色水沁

自宋代以降,仿古(作伪)风气日盛,再加之留皮、巧色工艺在玉作当中越来越多,近现代作伪者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给人们在古玉沁色认别上增加了许多难处但若认真加以审视,除了综合加工工艺、刻痕特征、形制纹饰因素外,在巧色与沁色之间,也还是可以找到其中差别的:

一、边料、原生色与土沁色:前者有单色与多色两种,是在玉石成矿时形成,性质非常稳定,无沁门;而后者是入土后的次生变化,有沁门,且在沁色与原玉色间多有明显的过渡扩散晕现象;

二、留皮、带糖与沁色、糖沁:留皮多在器物雕刻表现的突出点上,原玉带糖部分也与雕刻所要表现的主题有关;而沁色、糖沁系入土后自然形成,分布不依刻工意志为转移,不仅在突出点上受沁,且入沁过渡现象

--------------------------------------------------

土古玉的自然沁象特征:

玉器受沁虽说需经百年以上才能形成,但由于入土之后所处壤质有别,时间长短不同,玉质不同,受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南方地湿,玉器易受沁变质;北方较干燥,受沁较浅,或有历经数千年不受沁者但无论如何,都是有证可验的:

一、受沁时,玉器表面会遭破坏,浅者为蚀斑——起伏不平者为“桔皮纹”,深入玉中者为蚀孔——“土咬”,局部受侵蚀严重,朽烂如枯骨、膏泥者——“唐烂斑”(因唐代及以前土古玉上常见,故有此称);其不可人为作伪者有三:

(1)蛀蚀孔呈外小内大的不规则状,孔内有如纤维网;

(2)蛀孔周围有一白化过渡层;

(3)蚀孔或裂绺内或有砂粒(质硬未风化者),或有均质胶固体;

二、凡玉质较脆弱的纹路或裂绺处更易受沁,形成沁纹——颜色较深,且有向周围扩散之势,且沁纹多呈凹陷现象古玩界,对不同沁纹现象分别有不同称谓:

(1)牛毛纹:沁纹呈同向排列,状如牛毛般细密;

(2)乱柴纹:沁纹如树枝状结构延伸;

(3)蚂蚁脚:沁纹呈不规则网状,细如蚁迹;

(以上沁处,抚之无痕,在20倍放大镜下,均可见凹陷现象;而人为火烧纹,纹路生硬,大多如放射状)

(4)钉金沁:受沁处呈点状凹陷,铁锈般的黄褐沁色沉积,有如钉状,是高古玉的独有表征之一;

三、凡部分受沁者,其沁色自然由深及浅,很有层次感——扩散沁色现象,尤其是在受沁与不受沁处之间、表里之间、此一沁色与彼一沁色之间,更易分别(唯一例外的是,水银沁有呈块状,而与周围沁色截然分明者),至于比较好的玉质,从“开窗见地”处往里看,沁层更有立体感;

四、如果是“彩沁”,沁纹与蚀斑处通常更为明显,呈色深浅层次有很自然;两种以上沁色,常会发生颜色取代与覆盖现象,比如黑色覆盖红色、红色取代土沁色、水沁覆盖糖沁色等;

五、自然沁色在器表呈连续分布时,不会因刻痕而中断,否则即有“老玉新工”之嫌;

六、自然沁色在器表呈连续分布时,其中的刻痕或孔内也当呈同一沁色,或因沉积较深而色稍重;而不受沁处的刻痕或孔隙内,则多有粉状白化,或呈原玉色;

七、有沁色或质变处,透光性通常会比原玉质开窗处要差很多,甚至不透光;

八、一般来说,刻工比较繁复的地方,比打磨光滑的平面更容易受沁、变质,沁色也会比较深,但与周围沁色之间还是会有所过渡与交待(如果全器所有刻痕之内俱呈深色,则为染色作旧);

钻石 是由内部 矿物质 包裹体 决定 如含硼的呈蓝色

翡翠 差不多也是由内含元素导致 纳格辉石 绿辉石 现墨 绿色 而硬玉 则是无色 白色

因为珠宝玉石都是矿物质集合 影响其颜色的 也就是他的本质 矿物质

翡翠中占比例最大的硬玉本身是无色的,主要的颜色如

绿色来自于钠铬辉石等由微量元素Cr,Ti,Fe引起。

**、红色是由于后期的风化侵蚀作用,玉石出现裂隙,铁元素渗入。

紫色应该是Mn所致,为原生色,与翡翠形成时就有了

和田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田玉就属于透闪石玉,但是和田玉的成分中除了透闪石还有许多其他矿物的矿物离子,是玉石中的辅助成分。 经过研究表明,和田玉的颜色与各种金属离子的多少有关,比如:和田玉中的翠青玉就是因为它含有一定成分的金属铜离子而形成了漂亮的翠绿色。墨玉的颜色是因为其中含有一定的碳元素而导致颜色成为黑色调。当和田玉中的金属离子之间互相替换,形成的某种金属离子的多少产生了偏差的时候就会出现颜色的不同。

  1、蚀变透闪石岩―白玉

  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晶粒大小一般为001×0001mm,亦有更细微的00001×0001mm,结晶较粗的为01×001mm,有的可达05×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粒度均一,晶体洁净,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白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矿物颜色为无色、白色,透闪石中二价铁含量甚微尚未分解,颜色匀和,亦有深浅变化,属岩石生现象。附注:透闪石中FeO%含量 078(昆仑山白玉)、078(昆仑山羊脂白玉)、060(昆仑山白玉)、003(安徽)。

  2、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青玉,碧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质纯的含量95%以上,晶粒大小一般为001×0001mm,亦有更细微的00001×0001mm,有的可达05×1mm。常可见方解石、白云石残晶,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局部显示白云石自形―半自形变晶嵌镶结构,形成岩石中二重结构。次生变化的绿泥石与阳起石、透闪石过渡状,斜黝帘石、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绿色形成主要系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含量较高,阳起石组分增长,尚未分解,颜色以青―绿为主体,亦有深浅变化,属岩石原生现象。附注:阳起石中FeO%含量 897(日本)、857(湖北)、1177(安徽)、3050(美国爱达荷达马拉克矿山)。其绿色调形成多是因杂质而显色,因而其玉质较白玉杂质增多,细腻度有所不如

  3、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青白玉

阳起石―透闪石交织分布互相过渡,形成青玉,亦有纯净的透闪石局部集中分布,形成白玉,是岩石蚀变中的一种不均匀现象,这种岩石次生变化也十分明显,次生绿泥石残存的方解石、白云石及后期的斜黝帘石化,透闪石脉贯穿于内。青―白色的形成主要系阳起石―透闪石中二种矿物组分的不均匀性分布,属岩石原生现象。

  4、微铁染蚀变透闪石岩―黄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晶粒大小一般为001×0001mm,结晶较粗的为01×001mm,有的可达05×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粒度均一,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黄玉与白玉形成过渡。 **的形成主要系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分解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润所致,颜色匀和,属岩石次生变化现象 ,因此黄玉都是仔玉。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新疆黄口料是一种山料,颜色与黄玉也不同,与黄玉不是一个概念。

  5、强铁染蚀变透闪石岩―糖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含量99%以上,晶粒大小一般为001×0001mm,结晶较粗的为01×001mm,有的可达05×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粒度均一,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糖玉与白玉、青玉、青白玉形成过渡。 红褐色的形成主要系外来的三氧化二铁,长期浸润所致,透闪石―阳起石中二价铁分解也是因素之一,颜色局部匀和,亦有深浅变化,属岩石次生变化现象。

  6、石墨化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黑玉 (墨玉)

阳起石―透闪石结晶呈显微纤维变晶状集合体,质纯的含量90%以上,晶粒大小一般为001×0001mm,亦有更细微的00001×0001mm,有的可达05×1mm。具显微毛毡状结构,透闪石纤维变晶交错展布,石墨成质点状分布于透闪石―阳起石间含量5―20%。次生变化的绿泥石与透闪石―阳起石过渡状,斜黝帘石、磷灰石、白钛石星点分布。 黑色的形成主要系接触变质时期生成的石墨着色,颜色的深浅与石墨含量变化有关,属岩石蚀变现象。

  7、蚀变阳起石透闪石岩―花玉

阳起石―透闪石交织分布互相过渡,形成青玉色、白玉色、糖玉色、黄玉色的混杂体,是岩石蚀变中的一种不均匀现象,这种岩石次生变化也十分明显,次生绿泥石残存的方解石、白云石及后期的斜黝帘石化,透闪石脉贯穿于内。青―白色的形成主要系阳起石―透闪石中二种矿物组分的不均匀性分布,属岩石原生现象。

1。玉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泽会有所变化(以前看书上说的),大致是因与空气、人体汗液、人体分泌的油脂等物接触,有些物资就慢慢沿玉表面的毛细孔进入到玉石内部,导致玉石的色泽、光泽发生变化,一般随人随久,应该是变的较以前温润。

2。如果你的玉器短时间就发生变化,你要回忆一下当时购买是商家是否有“宝玉石”的鉴定证(必须是有资格的鉴定机构才能出具),如果没有你可以问商家要,并保留好购物发票,以便以后投诉用。

3。玉器中有很多假货,行话叫B货、C货,都是用劣质玉石经强酸强碱处理,去掉玉石中的杂质,然后用胶和染料处理或者激光打色进去的,这些B/C货,外观上象A货(真货)一样,外行人不易辨别(B货/C货卖几千几百,实际就几块钱),但其颜色短时间就会失去刚买是的色泽,不绿了也不亮,颜色发暗发黑,敲它听声音也发死,不如A货清脆。好的A货还要看水头,透度和绿头,最好请专人辨别一下。

4。如你们当地有质量鉴定机构的话,可以先委托其进行鉴定以求安心。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根据下边鉴别一下

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90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