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国人喜以玉护身、保平安及辟邪,甚至以玉陪葬;而西方人则主要欣赏玉的优雅雍容、神秘及浪漫的色彩。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B货和C货。
人工处理之翡翠
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B货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天然翡翠
A货
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
--------------------------------------------------------------------------------------------------
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记住这些格言,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将终身受益。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 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 与“一大片”靠皮绿 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 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龙到处才有水
所谓“龙”其实是指翡翠中的绿色。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在质地的粗细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绿色的部位比没有绿色的部位地子 ,都要好一些。当然,有时翡翠绿色和地子之间的这种差别表现的过于强烈时,就象下一个格言所说了。
狗屎地子出高绿
翡翠的地子与翡翠的绿色互为依存,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绿色种水好的情况下,地子通常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翡翠绿色的特殊性。虽然不是每一个“狗屎地子”都会有高档的绿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现上等的绿色。
无绺不遮花
《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绿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例如旧货中的搬指、翎管之类都属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冷眼观炝绿
所谓“炝绿”乃是指一种加色的“假翡翠”,这是一种老掉牙的伎俩。时下的做假手段有“冲凉”、“洗澡”和“镀膜”等。当然任何作假或许得逞于一时,而不会永远不露马脚的。以前的格言是对行内人说的,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第一眼的感觉,不要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妨也“冷眼”一点。一定要到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购买翡翠。
------------------------------------------------------------------------------------------------------------
--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由于玉的美才与石的分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者。”杨伯达先生文称“好看的美的石头,这就是玉”。对玉的丰富的美学要素的发现和相关神话传说配合使玉实现第二次分化,从装饰品成为神器、礼器。因此玉美学受到广泛重视得到充分发展。我国在汉以前重视玉的质地美。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争议中玉色美渐为人知,东汉王逸提出赤、黄、白、黑四色的审美标准,发展了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主张,从而也挑起玉美学中德符关系的争议(玉符—玉色也)西汉刘向提出玉有六美。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历史上对玉的审美方针是“首德次符”。随着玉文化的发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断增加。根据德符并重的原则笔者文中提出对玉之六美的粗浅认识,从玉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要素及其受控因素等方面谈了对玉美学的学习心得。如有不妥处敬请指正。
中国玉从古至今都有广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符合工艺要求的玉器材料(栾秉墩·1985)而西方现代宝石中只承认软玉和硬玉。玉文化中涉及的玉是广义的涵盖。但不能不承认古玉之美还是以软玉(和阗玉)为重要载体的。而硬玉—翡翠在中国还是明清及以后的时期里展现的。
一、玉质美
软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质地美在历史上是最早被认定的,如汉以前重视质地美,孔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数是对玉的质地特征进行拟人化的思维结果。古称:“美玉无瑕,白璧无瑕”表明玉是质地细腻,纯净,无暇之美。可概括表述如下。
1、“坚缜细腻”之美 玉料质地坚硬缜密,细致而滋润,细粒致密岩石经磨蚀后表面显滑润。故称,“坚缜细腻”之美。此处之坚硬是将玉与彩石比较的结果。
2、“温润以泽”之美玉料滚石、卵石呈致密块状,表面为矿物的断口显强油脂光泽,在加上磨蚀成光滑曲面,故呈“温润以泽”之美。
3、“无瑕之美”和阗白玉为单一透闪石矿物组成,无杂质,故显“美玉无瑕,白玉无瑕”之美。
软玉是一种交织成毛毡状结构的透闪石或阳起石纤维状微晶集合体。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但质地优劣随着晶粒大小、分布均匀性、含杂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具体见表1。
综观和阗玉的质地细腻、坚硬缜密、滋润、亮丽照人,能给人一种温润与凝重感与美的享受。
玉质美除了与粒度大小均匀度有关外,也与透明度和抛光性有直接关系。即质地越细腻,其透明度越高,抛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强,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质量。
二、玉色美
东汉王逸四色审美标准,发展孔子“孚尹旁达”的色彩美主张。为玉色美评价开创了历史先河。根据现代审美原则笔者从整齐一律、调和对比和节奏韵律三种原则出发讨论玉色美特征。
1、单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单色,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阳光等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美感。和阗玉色彩十分丰富有白如截脂、绿如翠羽、黄如蒸栗、赤如鸡冠、黑如纯漆。
孔子提出了玉有十一德,即“仁、义、礼、知、信、天、地、道、德、忠、乐、善”。这11德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玉料本身有11个美感:
1、“仁者,精光内蕴,观其光者,垢灭善生,敬仰之心也”;
2、“义者,廉而不锐,圆融无碍也”;
3、“礼者,佩之坠下,自卑而尊人也”;
4、“知者,缜密如栗,自知者明,己严外宽也”;
5、“信者,乎伊旁达,触照其身,莫不安乐,不生疑惑也”;
6、“天者,气如白虹,度量如海也”;
7、“地者,精神见于山川,自然中自然相,返朴归真也”;
8、“道者,其质纯洁,犹如雪山,虽入淤泥,清净无染,人所共修也”;
9、“德者,玉璋特达,规矩方圆,不浮不沉,静而无躁也”;
10、“忠者,瑕不掩瑜,瑜不掩瑕,表里如一也”;
11、“乐者,扣之声清悦耳,身心安定也”;
12、“善者,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扩展资料
玉石翡翠象征着纯洁,也象征着财富和力量。在古代,它是绅士的象征。像玉这样的先生们来自这里。翡翠玉象征着幸运和幸福,内在和深刻,吉祥的和平和永恒的青春。
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在玉石图案中,它主要表现为龙,凤,祥云,灵芝,如意。这种类型的玉通常适合各种客人。
一块玉石桃子上面雕刻个蝙蝠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云纹形若如意,绵绵不断,意为如意长久;"蝙蝠"寓"遍福"。
—玉文化
中国人对玉的喜爱,是因为玉的本质特性以及早期古人赋予玉的道德化演变。
玉这种东西是极其珍贵而又具有美感的,很早以前,即商代时期,玉就已经被视为是王权的象征,是高贵的人才用得起的事物,也是当时礼器的一种。
玉是稀缺的,不像普通石头那样遍地都是,同时玉也是美丽的,它细腻洁白又坚硬,给人一种柔和的美,玉既有美姿,又能拿来雕刻,纵观现在已出土的各种玉器文物,如玉琮,玉钺、玉璧等,都是早期祭祀用的礼器,做工精良,象征意义又极其崇高。这样一来,玉这种美丽的事物,就成了古人心目中的一种尊贵又兼具通灵功能的石头。
有了早期王权和贵族对玉的的追捧,到了春秋时期,礼治健全,玉文化开始出现一枝独秀的苗头,儒家文化在演变过程中,挑选了玉作为其君子品德及其它美好品质的衍化物。
儒家讲德治,讲君子,于是便拿玉来比拟。玉通体洁白润滑,美丽又易于雕塑,于是古人便将君子比作玉,将君子身上的品德通过玉来折射,在这过程中,玉文化就被儒家礼乐文化所浸染,成了凝聚各种君子品德和美好象征的事物。
几千年来,玉在道德化的过程中,渐渐成为所有人都极其向往的事物,君子温润如玉,玉洁冰清,在各种文化的发展和渲染下,玉成了众多人喜欢拿来比拟的对象。玉不像其它石头那样浑浊,而是晶莹润泽,清澈美丽,它生动而富有灵性,从很早之前便是华夏民族的追求之物,它身上寄托着中国人含蓄祥和的理念和文化特性,因而也成了经久不衰的物品。
耐心一点
毕竟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的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
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开始用蛇纹石打制砍砸器,7000年前的新乐文化出现了磨制较精的彩石石凿,河姆渡出现了彩石玉玦,距今6000——4000年的新疆罗布淖尔先民已经采用和阗玉磨制无孔石斧。在此后4000年里,我们祖先的治玉活动从未间断过。而国外最早使用玉器的是公元前3000——2000年的西伯利亚原始文化,他们用软玉制造工具和圆盘,但此后便销声匿迹,未再重现了。日本古代硬玉大珠出现于绳文时代中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300年),碧玉管出现于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300年),到了古坟时代(公元300年——440年)治玉工艺便衰落以至消亡。印第安人玉器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900年趋于消失。关于采玉时间的早晚,虽因检测手段不同,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肯定中国是用玉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用玉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2、从玉质、玉色上比较。
国外各产玉地点所出玉色泽较为单调,如日本、印第安玉器以翡翠为主,其软玉亦呈深浅绿色,欧洲软玉呈青、绿色,贝加尔湖附近所出玉石上带有墨点,孔东原始文化出白色软玉,而我国和阗玉除了青、碧、墨色之外,还有黄、白等色玉,其中尤以羊脂白玉最优。日本硬玉和碧玉,毛利人碧玉,印第安玛雅硬玉之质地均缺少温润晶莹之感,而我国和阗玉质地细腻缜密。因此,从玉质、玉色上比较,和阗玉亦是国外玉石所不及的。
3、从琢玉工具上比较。
我国琢玉用的旋转性工具,可能始于原始社会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后来又逐渐发展为“水凳”。日本、西伯利亚、印第安玛雅等地又以何种工具琢玉呢?日本学者从现行攻玉法推论,认为日本古代玉器也是用旋转性工具碾琢的,此外不见其它论证材料。在印度,19世纪玉工操作旋转性工具的图示流传至今,为一老年玉工用右手推拉弓弦以带动圆砣旋转,左手执玉琢磨,估计操作不便,效率较低。这幅图中的琢玉工具比《天工开物》所描绘的水凳晚了3个世纪,在其结构、传动装置上也远比水凳落后。不容否认,中国古代旋转性琢玉工具在当时是最先进、最完善的。
4、从碾琢技艺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工艺有700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方面日本、欧洲、毛利、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的碾玉技艺都是望尘莫及的。在这里须对痕都斯坦玉——莫卧儿玉的碾琢技艺作一下具体分析。我们承认痕都斯坦琢玉技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我国晚清及现代玉器工艺产生过较大影响。乾隆对痕玉有过极高的评价,他在诗文中说:“璞韫昆山,镂传印度”,“西昆率产玉,良匠出痕都”,并赞其玉器“莹薄如纸”,或比作“蝉翅”。又赞其琢磨精美:“叶簇见重层,刀斧浑无迹”,“细入毛发理,浑无斧凿痕”,“精镌本鬼工”,但费解的是他竟误认为痕玉是“水磨”而成。从现存的莫卧儿玉器考察,胎薄如纸者有之,但胎厚类瓷者亦不乏其例。苏州仿“蕃作”中也有薄胎的,其中菊瓣盘薄如蝉翼,呈半透明状态,说明苏州玉工有能力把玉器磨得很薄。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玉器中器胎偏厚者居多?这与玉材难得,价格昂贵有关,若琢磨得过薄,一则费工,二则使 玉材耗损过大,三则有损玉质美,给人以不坚实感,易与玻璃混淆,故治玉不提倡薄胎之工。清代晚期玉业接受了痕都斯坦玉器的莨茹科植物图案与宝石镶嵌两个特点,并发展成“仿蕃作”,这说明我国玉工对良玉技艺持扬长弃了其不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薄胎及阿拉伯器形等因素。
5、从玉器功能上比较。
我国古代玉器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前面已经介绍了它所具有的五方面社会功能。欧洲人认为,。软玉(Nephrite)挂在腰间有治愈肾病的功效。这自然是一种迷信的认识,但其原始社会的玉器工具尚有一定的实和的价值;日本人对玉和玉器的认识较欧洲人复杂,他们认为玉除了装饰功能之外,尚有“咒术的、宝器的、祭祀的”功能;阿拉伯玉器大致也仅限于生活用玉和瓶盆之类;印第安玛雅人玉器与神官司的职司、祭祀有关,此外尚有生活用玉和装饰玉器。总之,上述各国玉器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均不及中国古代玉器所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6、从玉器造型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当丰富。国外古代玉器造型大致如下:日本古代玉器只限于珠、管、 、勾、栉形以及抽象化的动物,少见器皿;毛利人玉器仅见神像、佩、斧;西伯利亚新石器时代也仅有斧、凿、盘等工具和器皿,且造型也较简单;阿拉伯玉器以器皿为主,其器型别致,独具一格,但类型也较单纯;印第安玛雅玉器型制比上述各地稍多,有工具、珠、管、片、人物浮雕和象生玉等,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型制相比,玛雅玉器也显得相当单调了。
7、从玉器装饰图案上比较。
中国古代玉器之装饰图案,有几何形、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绘画性,综合性等多种题材。而日本、欧洲、西伯利亚、毛利等地玉器则多呈光素状或饰简单的几何形图案,装饰其甚少。其中玛雅和阿拉伯等地玉器的装饰图饰图案,有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痕玉之莨苕叶饰和“西蕃莲”与“铁线莲”等花纹。印第安玛雅玉器纹饰以人物图案为精,但与中国古代玉器图案装饰相比,便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
玉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在中国,人们把它看作是天地精气地结晶,使玉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艺术传统,并且已经兴盛了三千多年。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强?""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中国人的观念里,玉是纯洁且坚韧的象征,人们将玉与精神的高尚联系在一起,由一种质地坚硬的石头转化为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历代作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必备之物,这也向我们说明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玉文化的起源及其条件
提到玉文化的起源,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玉文化的起源与玉石的起源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而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及其发展更是不同于其他文明。早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因玉石坚硬的质地而对其加工利用,此时的玉仅仅是人们用来生活的工具,并不可称之为玉文化。
而玉文化产生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人类美感的出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结束茹毛饮血的生活,而生活的安定也促使人们对美产生朦胧的体验,而玉石因为其独特的半透明色,抛光后呈脂状光泽,使得它在其它石器中脱颖而出,受到先人的青睐。距今一万八千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精巧的装饰品已经成为当时先民的日常用器,美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制作工艺的发展。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简单的锤击逐渐过渡到采用间接打击,钻孔,琢磨等技术,技术的成熟,使得对玉的雕琢更加精细化,玉石本身具有的晶莹温润的特质被全部发掘,人们更加注重于将其雕琢为精巧的配饰而极少地运用在生产器械上。
玉在远古祭祀的地位及文化传播者的宣传。早在远古社会,人们已经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结,因此玉在古代具有了不同寻常的神权象征意义,而被用于雕琢成为帝王宫苑的玉制品更被看作是等级身份的象征物品。
早在春秋时期,君子就"比德以玉",而说到玉在中国占据重要地位的推动者,就不得不说一个——孔子。孔子是重礼的,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具有神权象征的玉石因其特有的质地而被孔子非常之看重,并因此明确的提出了玉德说,认为玉有十一德。而儒家的玉不离身,坚持以玉影响自身品质的做法,更加让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古人从玉文化中所崇尚的精神
玉石文化发展到汉朝,许慎结合管仲和孔子的玉德说的基础上,结合汉代玉的发展,成为第一个对玉定义的人,并提出了玉的"五德说"。
他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鲲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汥,洁之方也。
仁——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佩戴玉石,要有仁爱之心,以玉比作生性温和的谦谦君子时刻伴你左右,经它的感染,佩玉者也会得到蜕变,心怀仁的思想;
义——根据玉的特质,从外表就能看见玉的里面是否有杂质,而这一特性恰恰体现了古人对于忠义的看重之心,也成为了古时君子必备的一种品德;
智——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的响声并传至很远的地方,这说明玉是具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这不仅仅表现的是君子善于向周围有所传达,同时也是君子志在四方的表现;
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的这一特点,代表着君子超人的勇气,古代人对于气节是尤为看重的,因此他们会以一种物品来向人们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品质,纵使断裂也不曲挠,玉的特性亦使之成为勇气的代表;
洁——当玉断裂时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但用手触摸时并不会伤害到我们,这与其它任何物质都不同,即使断裂也会遮掩其锋芒,这也表达了君子洁身自好的特点。这五德,奠定了玉在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价值,使它成为了君子的代名词,而因为许慎的五德学说,这些美好而高尚的品质成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也令玉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宝贵的珍宝。
玉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把玉的外观特质等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作为所谓的"君子"应该具备的德行加以崇尚歌颂,成为了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的一大创造。时至今日,玉石及其所带有的玉文化逐渐走向民间,而在中国古代,玉实际上是不存在"走向民间"的。古代的玉石大多是上层人士佩戴抑或是重要祭祀所用,这就造成了玉不下庶民的错觉,其次周礼对君子佩玉及用玉有细致规定,这些规定被后世看作玉文化的内核,所以平民接触到玉的机会少之又少。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随着玉的普及,人们却更加侧重于玉的材质,忽略了其原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这种做法使传载重要文化的玉石变成了利益往来的工具,这岂不是与古人的玉文化及其目的背道而驰?当然,通过玉所诠释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仁,义,智,洁,勇等优良品质也被传承下来,玉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完成了它的根本任务,玉文化逐渐演化成为整个国家的文化,用其美好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也应当继续被传承下去。
玉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人的思想观念,其包含的气节,品质,民族风气和气魄已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随着晶莹的玉石一起传承下去。
■什么是玉
玉材的生成原因与过程, 与一般的石头、铁矿石等差不了多少,但开采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玉矿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不同形式所引起的。
什么样的玉才算好玉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玉的涵义本来就广。许慎说:“玉,石之美者。” 因此,一般地说,自然生成的、加工后能成为细腻匀润、色彩鲜丽、质地坚韧、化学性能稳定的美石,都可在玉类归述。
我们平时说玉其实以软玉和硬玉为主。 软玉类, 是指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的玉石,即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硬玉即与软玉性状接近的源自缅甸的翡翠。 而钻石、红蓝宝石、玛瑙、水晶之类,大多是单晶体结构矿物,狭义地属于宝石; 象牙、珊瑚、煤晶、龟甲之类,则归属于“有机质宝石”。对于软硬玉的要求比较一致,即质地坚硬致密、色泽晶莹鲜丽为好。
但玉文化确实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她确实充溢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佚事,更是丰富多采、光怪陆离,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从玉的文字很多,“球、琳、琅、环 ……”约五百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描述,也音欢加个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貌、玉照、玉音、玉食 …… 哪怕是为正义或节操作出牺牲,亦以“玉碎”来形容。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传记中,更不乏有关玉器时惊魂慑魄、催人泪下的故事。
玉文化在其他地区和国家,虽有发现,但像中国这祥绵延漫长,从一万年前原始落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野蛮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到当今发达的电子、太空时代。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整个历史时期的现象,是世所仅见的。而且中国玉文化的内涵丰富深邃,人格化、神秘化的程度让人不可思议。
■玉器真假辨别法
玉器价格昂贵,挑选技术要求很高,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难以辨别其优劣、真假,稍有不慎就容易购买到劣质品或假货,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市场上销售的玉器店家很多,玉器一般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硬玉又叫翡翠。从化学业成分来说,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玉器的优劣、真假辨别方法: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引子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有玉,洁白无瑕;有人,温润如玉。玉,不单单是一种器件,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玉,不同于石
新石器时代,是一次文明的蓬勃发展期。远古人类脱离了蛮荒的界限,出现了农耕、畜牧、制陶、编织、狩猎、捕鱼等原始生活方式。
这类生活方式虽然较为原始,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当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生活就将是另一种追求。玉器,恰好能满足这种基本的精神需求。
石器,是古人用来抵御野兽、切割食物的利器。而玉由石头演化而来,但又区别于石器。玉器更加光滑、圆润。当然,更多的还是因为玉器外表美观。
神权至上、玉为礼器
石头,总是杂乱不堪,那为什么在里面会有玉产生?即便现代人,也有很多人弄不明白这一点,更何况古人?
所以古人将玉当作老天爷的恩赐,而玉独有的外观,让古人喜爱。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都能见到玉在华夏大地闪耀的文明之光。
哪为何玉和祭祀会有联系?不管是现在还是从前,开采玉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古代,依靠仅有的工具,想要开采玉,就更加困难。既然玉器如此稀少,那自然只有尊贵的人才能使用。
而在先民心中,凡事皆是上天恩赐。即便之后形成的“天地君亲师”思想,也表明上天的地位排在第一位。但是上天并非轻易能沟通的,除却祭祀之外,还需要专门的媒介。玉如此稀少,外表洁美,自然就被当成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
人为主,玉器增多
新石器时代到战国之前,这段时间,玉器形成了特有的玉文化。只是此时制作工艺比较简陋、粗陋,所以并没有做工精美的玉器产生。随着生产水平提高,玉器的制作工艺提升,到了商周时期,玉器品类增多,造型也变得丰富。
此时玉器不再是小众产品,因玉器的特殊性,玉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君子高洁、女子纯洁等。而玉器原有的祭祀礼器作用,也逐渐被人们的“喜爱”取代,成为一种贵重物品。
春秋时期,使用玉者,显示了威严、高贵,有一种别样的美。此时对于玉的质地、做工都有了要求,而玉也被赋予了人格化。
战国时期,儒家赋予玉种种道德文化内涵。玉不单单代表了纯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有言称: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此时玉器被赋予的道德文化内涵,被达官贵人、世家公子所看重。大量的玉器产生,形状也各不相同,但是其中还是以配饰玉为主,也就是小件玉。这个时候,葬玉风俗也逐渐形成。如玉握、玉塞、玉衣等。在很早之前,随葬玉就出现了,只是并未形成专门的体制,直到玉器的形状突破原有的限制,随葬玉才成体制。
战国时期,玉器的形式得到又一次突破。不再单单是小件玉器,还出现了大型的玉璜、玉璧等器型,这为玉器增添了新的活力。但这都只是玉器的发展时期,玉文化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还要说到汉朝。
两汉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思想环境又比较宽松。尤其是文景两帝时期,主张“黄老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为玉器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玉器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演变,此时儒家为玉的形象注入了新解释、道家思想为玉增添了一份神秘,这无疑为玉器的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工人在制作玉器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多少限制,因此出现了大批经典之作,这也是玉文化第一个高峰。
在之后的千百年,玉器相继被注入各种含义,但都没有脱离原本的范畴,直到唐朝,玉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封建王国,万朝来拜的盛况,也深深影响着玉文化。这个时期出现的飞天、玉人、双鹿等玉器,使得玉文化又一次被推向了高潮。此时的玉文化不单单追求美感,还透露出一股浪漫色彩,艺术境界也更高雅。
而玉文化最后一个高峰,则是清朝时期。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经济高度统一的王朝,各类艺术也空前繁荣。这种现象也是必然,在千年的积累后,玉文化进行了一次井喷式发展,这次将玉文化推向了巅峰,玉文化不仅具有美感,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
玉,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的祖先对玉的喜爱和崇拜,从最初造字时可见一斑。中国的国字是框里一个“玉”字,国中有玉,玉 乃中国之魂,民族之魂。玉字是王字上加一点,寓意王者之尊。皇帝的皇字是上边一个白字,下面一个王字,实际上就是白玉的意思。神仙中最高的统治者被尊称为玉皇大帝。拥有玉者是高贵身份的象征。早在上古时期,玉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战争中谁拥有了玉谁能拥有政治上的地位。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大禹治水都有关于玉的神话。 传说大禹治水是得到了蛇神的玉简得以丈量天地才治水成功的。可见在先人的心目中玉是神物。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把秦国以来比喻君子美德形容成玉的品质发挥的淋漓尽致。系统阐明玉有十一德:仁、义、知、礼、乐、信、忠、天、地、道、德,君子要真正做到这些才有玉德,才是真君子。
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守道德。这种传统伦理道德和思想对中国的人文道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此形成的玉文化对中华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从唐代大美人杨玉环到诗人笔下的吹萧弄玉,无不体现着对玉之美的赞叹。
人们赏玉、读玉、玩玉、盘玉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所以和田美玉不仅有观赏之美,更有传承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