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形成

琥珀的形成,第1张

琥珀的形成原因如下:

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树脂从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第二阶段是树脂被深埋,并发生了石化作用,树脂的成分、结构和特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和发生成岩作用从而形成了琥珀。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据记载“皇帝朝珠杂饰为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

琥珀的光学性质:

(1)颜色:**、蜜**、黄棕色、棕色、浅红棕色、淡红,淡绿,褐色等,颜色各异,引人入胜。

(2)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微透明,树脂光泽。

(3)光性:正交镜下全消光。

(4)折射率:154。

(5)发光性: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色及浅黄、浅绿色荧光。

琥珀是松柏树的树脂分泌出来的。

琥珀是松柏树的树脂分泌出来,滑落至地面并被埋入地下,在发生石化反应后改变了结构与成分,然后经过冲刷与沉淀而形成。琥珀在形成过程中会包裹一些昆虫、植物等,形成特殊品种。按颜色与特点不同,琥珀可分为金珀、蓝珀、血珀等种类。

首先是松柏树分泌树脂,树脂顺着树干缓慢滑落至地面;其次是树脂经过地表运动被深埋地下,经过时间推移发生石化反应,结构、成分都随之改变;最后是经过冲刷、沉淀,树脂从石化现象转化为琥珀。

中国古人对琥珀的认识颇为奇特,认为它是老虎变得,谓“虎死精魄入地化为石”,如宋代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就记载有老虎魂魄入地化作琥珀的传说。

古希腊人认为琥珀是凝聚在海上的阳光,斑斑点点伴着浪花漂泊而来;也有传说认为琥珀是由古希腊太阳神女儿赫丽提斯的眼泪幻化而成。

而在北欧的民间传说中,琥珀是海神的女儿为心爱的王子留下的眼泪。

琥珀是松柏树的树脂分泌出来,然后经过冲刷与沉淀而形成。

首先是松柏树分泌树脂,树脂顺着树干缓慢滑落至地面;其次是树脂经过地表运动被深埋地下,经过时间推移发生石化反应,结构、成分都随之改变;最后是经过冲刷、沉淀,树脂从石化现象转化为琥珀。松柏树的树干在受伤或者过热时会分泌出树脂,树脂滴落过程中有时会包裹一些昆虫、植物等,所以一些琥珀的内部经常可见动物或植物碎屑,形成虫珀等特殊的种类。

并不是所有被掩埋的树脂最终都会形成琥珀,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埋藏条件合适且时间足够的条件下,能够有机会转化为琥珀。琥珀的形成比较艰难,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已有9900万年左右的年龄。湖泊的形状多种多样,奇丽异常,根据不同颜色和特点可以分为金珀,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绿珀,虫珀,蜜蜡,药珀,珀根,缅甸根珀等。

琥珀的形态特征:

非晶质,常以结核状、瘤状、小滴状等产出。有的如树木的年轮,呈放射纹理;可含有动物遗体、植物碎片等。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涩,温润,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琥珀的另一个特征是含有特别丰富的内含物,如昆虫,植物,矿物等。

动植物形态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钟乳状及散粒状。有时内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虫的化石。颜色为**、棕**及红**。条痕白色或淡**。具松脂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断口贝壳状极为显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极脆。摩擦带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18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