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松花石砚的雕刻有个不良的倾向,就是雕刻的方向趋于和玉雕的加工方法,把松花石砚制作成了玉雕件,抛弃了砚台研磨墨块的功能。给研磨的空间很小,而不厌其烦地在繁文缛节上下功夫,这是松花石砚发展过程中的误区。砚台,必须保持砚在研磨过程中的实用性,违背了这一点,就只能把这类东西化分到石雕件了面去了,而在石雕件里面,松花石的商品价值并没有普通玉石贵,这就会造成整体商品的低价位抛售,给松花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
在砚台的设计上,要保证砚塘的比例度占七成左右,这样一能体现出砚台的实用性,二能在审美视觉上舒服。而且要讲究深浅砚塘的搭配在一比四的比例度,便于砚出的墨汁收拢。周围的花草树木以及景色人物是起烘托作用,不要喧宾夺主,更切忌把松花砚作为摆设的玉件来雕制。
现代的砚台既是文房用品,又是工艺品。但它首先是研磨的工具,其次才是这种工具的艺术修饰。所以砚的主体性必须保持在七分以上,不能过度地强调它的修饰,毕竟砚石不是玉,不能把砚台当玉来雕琢。过度的雕琢会失去砚台的本性,弄的不伦不类,更失去了它的收藏价值。
一块上品的松花砚石在手,要多动脑,少动刀。先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结构,色泽变化,不要先急着把它磨平磨光,做成成品砚料。高手雕砚讲究“看三个月,思两个月,做一个月”。要看看所要雕琢的松花石料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妙笔生花,再仔细思索研究它两个月,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雕琢,用寥寥几刀就出山现水,画龙点睛,这才是雕刻艺术所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
《琢砚要法》
--扬眉
其一
去璞留皮自然边,少动多静若悟禅,
两山一景七分水,池阔塘深晚渡船。
其二
天高地迥群峦宽,江清水阔柳如烟,
垆边晓月添春色,冰绡佳人把琴弹。
其三
俏色琢出玉容颜,繁星若雪梅花丹,
紫袍绿带衣边锁,金丝银线手中穿。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中国松花石之乡-江源区是海相泥质沉积岩。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其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且松花石无毒、无味、无辐射,色泽丰富,质地细腻,矿藏稀少,既能用以雕刻实用和观赏砚台,还可作为名贵的建筑装饰及加工工艺品用料。在民间更是盛传着可做镇宅之宝之说。江源区松花石产业办,中国松花石网,海林。
长白山脉树木丛生,林海茂密,松涛阵阵。六月时节,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脉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开放的松花色泽一样,因此先人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板料雕制的砚
松花砚
松花砚
就叫松花砚。
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长白山脉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浑同江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可推朔到很远的时代。古时,人们的胡子和头发是用剃头刀刮掉的,而能把剃头刀磨的飞快的石头磨刀石就是松花石。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先民们,在浑江江边、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发掘了多处松花石的矿床,当时开采松花石主要用于制做磨刀石,也就出现了很多的老坑的缘故。当时的松花石并非是专门用于雕制成砚台的,这就是现在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很多,而清朝皇家御砚极少的缘故。
正式用松花石制砚[1]始于明朝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长期使用。
康熙皇帝来长白山祭奠先祖的时候就作过《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叠锦锈縠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两江镇的松花石就是在这期间,砚材则由专司衙门用毡包、车拉从关东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被带进宫中专供制砚之用,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的。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把它列入四大砚之中,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品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备至,另更是松花砚的砚质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这些在《西清砚谱》中,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而《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砚台做为文化御用物品,使它传承于后世。
松花石更有在大自然作用下,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的奇石,皮层深厚,纹理清新,姿态优美,是奇石界最新推崇的新石种。
北朝鲜亦有古松花石砚出现,朝鲜族朋友叫它们为“海州砚”,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图形一样,这一砚史有待考证。
松花石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区,尤以通化、白山、延边地区的品色优良,蕴藏量大。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通化市长胜村发现磨石山仙人洞和湖上村湖上坑之后,又在孤砬子村发现了独石坑。这几个坑洞的石质、硬度有所差异,密度基本一致,但其石品、色彩各有千秋,独领风骚。 位于通化市二道江区长胜村的仙人洞出产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松花石。东崖下的蝙蝠坑有灰绿和紫绿相间的石品,崖的中、西侧大都是紫褐色砚石。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在崖的中部呈现出“高低列翠如云堆”的自然景观,一大片紫褐色的岩石中间,一条大约二三毫米宽的翠绿色石线横穿其中,这就是松花砚石品中的珍品——紫袍玉带(也称紫袍绿带)。
1995年,在磨石山仙人洞的南坡深沟中,发现了黑黑如漆的松花砚石,比余继明编著的《中国石砚图鉴》中的晚清时期一方紫黑色藏砚还要更黑些。这为近代松花砚的石品色彩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
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表和展示的松花砚的史料及文件看,不管是宫藏、馆藏,还是个人收藏,甚至是保存在台北博物馆的松花砚及各色石盒,这些石品在磨石山仙人洞这个地方都会找到痕迹。这也是目前所发现所有坑崖中石品最全,色彩最全的一处矿源。仙人洞石料雕刻出的松花砚质地细腻,下沙快。 湖上坑位于通化县大安镇湖上村。湖上坑与仙人洞是松花御砚失传200多年后第一次,也是最早发现和开采的矿坑,松花石最上品的“深绿刷丝”就出自此坑。松花石的构成为页岩状,刷丝纹理则是利用原料的剖面切割而成,湖上坑的砚材深绿与黄绿较多,刷丝纹理清晰明快,层次分明,刚纹处如筝弦紧绷,柔纹处似水波轻浮,稠密有序的纹理形如刷丝,疏密错落的纹理势如镜湖远眺。
一方石砚甘绿无暇精品色美最难得,横丝纹理的砚面超过20厘米更不多见。受到页岩形成规律的制约,一般大型石砚刷丝纹理都表现在砚的侧面,而在正面的砚堂、砚池中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云丝纹”。如果雕琢的作品中有球形或圆、凹凸型的造型,那么它的表面就会出现一圈圈色彩不同、层次各异的美妙环形图案,并且伴随着所有图案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湖上坑松花石用于雕刻松花砚石质适中,下沙快,发沙好,出墨油亮。 独石坑位于通化县二密镇孤砬子村。此坑砚石深沉厚重,色绿而纯正,常见上下深绿的砚石之间有浅绿和黄绿出现。腐皮较厚,石质较软,易刻,但岩片不平整,在厚厚的腐皮下时常隐藏着水锈瑕和开采时人为造成的瑕疵,使之选料时有一定难度。独石坑的石品主要有:“腾云纹”、“云丝纹”、“彩红纹”、“俏银纹”以及浅灰绿和紫绿相间的板石、自然石等。
“腾云纹”是其它任何坑崖所没有的。它的独到之处是:平坦光滑,细腻温润的砚堂、砚池中,绿色和**图纹相互交融,犹如祥云升空,酷似风起云涌。“云丝纹”主色呈绿色,云纹**或淡绿色,纹丝缠绵如山峦中浮云缭绕,似草原上曲折蜿蜒的小溪在流淌。“彩红晕”是独石坑和古峡坑独有的石品,在一方深绿色的砚石上如同绿草丛中的点点红花,又好似夏日里的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俏银灰”往往出现在砚石的表层与夹层中间,在一方绿色砚石当中那一小块银灰的色块,象黑夜里的一个亮点,十分醒目。用于雕刻松花砚质地柔软,发沙细腻。
好。松花石又名松花玉,因其质地坚硬如玉、色彩艳丽柔润而得名。产于清朝的发祥地长白山区的江河之畔。大约在85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期,长白山地区当时是一片汪洋大海,海水中溶解的大量碳酸钙,由于海水的蒸腾作用而缓慢沉积下来,又经过成岩作用而成为石灰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