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本命佛,最简单,最客观,是到权威鉴定机构,仪器鉴定,出具证书,万无一失。
日常辨别大致如下:
1,在背面打光,看是否是云絮状和田玉结构特征。
2,密测:密度符合和田玉密度均值295克/立方厘米或以上。
3,点测折射率:符合和田玉161标准折射率。
玉器的鉴定方法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亮;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测试,两块玉在一起摩擦,真玉感觉光滑细腻,假玉会有划玻璃一样的感觉,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拔一根头发,紧紧缠在玉上,用火烧,真玉发丝不断。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是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有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
自古印度佛陀在世、就一直存在真假佛法。。。最早的是提婆达多、走“极端”言行
、如“尽形寿、日中一食”等等、听起来“很革命很苦修”、但是这对老弱病残僧人等行不通;
而佛陀主张“中道”:
老弱病残应早晚加餐、适当补充营养。。当时造成佛教分裂、近乎一半僧人“认为提婆达多更革命更伟大”、如是纷纷随其另立门户、直到后来“吃大苦头”、行不通、才回到佛陀门下、继续学修“
缘起中道”的觉悟正法
。。。
后来、几千年来、许多外道或着魔者、伪造经典、多是混入所谓的大乘经典、而
原始经典《杂阿含经》是不好往里掺假的。。。
到唐朝玄奘法师、他发现连“许多版本的《金刚经》等”都有很大差别、疑惑有纂改、如是亲自又去印度取经。。结果发现印度也是真假佛经冲持、经十年学修方学会了鉴别真伪佛法。。这就是一直通用至今的“四依四不依法则:”一、依义不依语:
即取实质意义、不断章取义片语;二、依法不依人:即必须符合各宗派公认的“四法印”;三、依智不依识:
即符合佛陀根本智慧而非分别妄识;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即符合究竟义理而非世俗理。
这里最根本的是“依法不依人”、此“法”指“四法印”:第一法印:一切有为法无常
、凡称定术的、
万能的皆非佛法;第二法印:缘起因果律或有漏皆苦
、凡说不因而果、
无因之果、不修而佛之类也非佛法;第三法印:诸法无我性空
,凡论自我永恒、
诸法实有的也非佛法;第四法印:涅槃寂净
,凡论不灭烦恼、
不求心净寂灭的也非佛法。
大家依据以上:四依四不依原则、尤其“四法印”、
就可自己鉴别身边纷繁的“大乘经典”、有许多不同版本、要细心鉴别一下真伪、并不太难。。。
。。。
嗡 啊日啊巴 匝呐迪。。。
。。。文殊给我们一双慧眼。。。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和鉴定是件比较难的事,但如能加以科学考证和分析,是会识别出真假的。下面介绍几方法:
看造像特征以断代
各时代的佛像有各时代的造像特征。这是我们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例如1989年1月,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晚期崖墓出土一株铜质摇钱树,树干上铸有佛像5尊,每尊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光,头顶有肉髻,双眼微睁,两耳较大,上唇有髭,穿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相,左手拳执,结跏跌座佛衣下垂呈“U”形,绕于手腕,垂于足前,这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铜佛像了。1972年,甘肃泾川县玉都有乡出土一尊带华盖鎏金青铜佛像,高19厘米(包括伞盖、底座),重05公斤,由可拆卸的四部分组成:华盖、背光和头光、置于狮子莲花座上的佛身、四足底座。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笔者考证,它的铸造和流传到泾川的时代在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造型上继承绵阳摇钱树上的佛像特征。
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结跏跌坐,有的盘腿坐,掌心朝上。佛座或为点腰较矮的须弥座或为4足方座。有的头攮 项光,有的身后有背光,皆尖,周围作有火焰纹。北魏造像还有一显著特点是主佛两旁常为1至2菩萨,多为立姿。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衣裙稍有褶,掉于腿后,左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出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有大悲铜菩萨像。通高22米余,共有42臂,造型体型纤细颀长,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富于宋代艺术风格。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皆戴“”形帽。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1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采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
古代鎏金铜佛像,大都局部有锈,在实验室里作硫酸或盐酸对锈进行溶解后根据能否分解出铜离子或杂质离子,可以断定是做锈还是自然锈,这项工作一般实验室里都能做。
中国的玉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软玉称真玉,如白玉、青玉、清白玉、碧玉和墨玉等,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色者有人称之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对玉器历史价值的考证,是以明确时代为基础的。要熟悉各时代玉器的常见造型、特色工艺、色质,可以经常参阅有关玉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玉器的断代水平产生一种理性的提高。而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可以校正书中的与实物之间的视差。
真假玉器的鉴别
玉器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硬玉又名翡翠。从化学成分来看,软玉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而硬玉则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
下面介绍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乡。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
(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
(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
(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翡翠的质量鉴别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1)翡翠的分级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点翠。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翠,一般只做玉料首饰。
(2)翡翠的质量鉴别
①质地。天然翡翠质地透明或半透明,表面油润亮泽,仔细观察,可见近圆形的稍透明“盐粒”和围绕其周围的纤维状物质。
②硬度。天然翡翠是硬玉,摩氏硬度是7度,用锋利的刀具刻划,不会留有痕迹;假玉硬度低,利刀可刻划出痕迹。
③翠性。天然翡翠对着强光观察,可见其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翠色闪光,称为翠花或翠性;用玻璃、塑料、瓷料制成的伪品都无此种“翠性”特征。
④相对密度(比重)。天然翡翠结构坚硬紧密,无气泡,密度较大,敲击时声音清脆;伪品则结构较松或有气泡,密度较小,敲击声音沙哑不清脆。
⑤色泽。真品翠色浓艳纯正。而有些伪品是用白玉、蛇纹石、澳洲玉、韩国玉、云石甚至杂石,经脱色后,灌入高硬塑料浆并作加色处理,或浸入绿色液体制成“加色翡翠”,在强光下观察,可见绿色纹路,杂乱而细小;有的虽不显纹路,但浑浊不清,光泽差,其重量比真品轻。
将上述假品放入煮熔的蜡液中,所灌入的颜料会慢慢析出。这样检验,既不会损坏被检样品,又可鉴别出真假。
用塞尔西滤色镜观察,加色翠在镜下为紫红色,天然真品颜色不变。
有的假翡翠用玻璃人工熔炼而成,结构松懈,绿色均匀偏暗,有的有气泡,用硬器敲击,声音沙哑。
(3)翡翠的选购
①看颜色。看颜色是否纯正、浓艳、均匀,并用聚光手电筒检查是否有隐藏的杂色。以颜色浓艳、纯正、均匀,杂质微小者为佳。翡翠中翠绿色具有较高的价位,其次为红色、紫色。绿色中又以鲜嫩、略带**调的秧苗绿为最佳,其次为宝石绿、江水绿、油绿,均以绿分布均匀者好。
②观察透明度。在强光下观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听声音。敲击声清脆悦耳者为佳。
④观察翠性和石花。对光观察,翡翠中有其他矿物颗粒的闪光(即翠性),并常有团块状白花,称石花。两者均以少为好。
⑤ 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矿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处的黑色斑点,也以少而小为好。
⑥ 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抛光好、形态正为佳。
民国造假佛像故意留破绽佛像作假,主要是两个高潮时期,一个是清末民国这段时间,还有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民国的时候做假像和清代的时候做假像也有所不同,民国的时候,做假者看到的真品少,现在的特别多,现在出来了,而且当时有关的文物鉴定的书也少,造假者想找到可以模仿的样本也不容易。民国时期做假佛像的人,还有一些行规,现在没有了。例如,做假佛像的人,因为信佛或者其他的原因,造假像的时候,经常有意识地卖个关子——留下一点破绽。那意思是说,既然你玩佛像,你就应该懂,这个破绽你看不出来是你的事儿,我没有骗你,我对这个东西就是这个价钱,你当真的买了,不是我的事儿。假佛像往往背面露破绽所以,现在的收藏者在鉴定佛像的时候。不仅要看佛像的正面,而且要看反面,看它的图式是不是连贯,不连贯首先就PASS掉。因为很多图录不拍摄佛像的背面,所以造假者就不知道佛像后面的纹饰和正面是怎么样连上的,所以很多家佛像正面和背面的纹饰就不连贯。鉴定的时候,要看佛像后面的衣裳,与前面的衣裳是不是能勾在一起。如果能勾在一起,那就有问题了——谁背后边的衣裳和前面还能勾得起呢?现在造假佛像的时候,铜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用量就比较大,所以佛像会比较沉。还有一个经验,就是很多新仿造的佛像,比较粗制滥造,摸起来会扎手,而老佛像,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佛像的底部,经常是造假者忽略的地方,佛像底部打磨的好不好,体现了仿造者的水平。如果一个佛像的底部很粗制滥造,就有问题了,如果底部有的地方甚至还扎手,毛刺儿什么的还在,这个佛像就十分可以了。因为如果是老佛像,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使当初打磨得再不好,毛刺儿也被磨得差不多了。根据锈迹立判真伪老佛像的整体气韵,也是仿造者难以学到的东西,所以鉴定佛像第一眼的感觉很重要。如果你见到一尊佛像,每一个局部都很好,眼睛也好,鼻子也好,嘴也好,手也好,都做得非常到位,但组合到一起就觉得它发散,这尊佛像就值得怀疑——很可能是仿造者做得还不到家。因为现在的仿造即使仿外观很容易仿得很像,但内在气韵,就不是那么容易仿的了。鎏金打磨痕迹见真伪如果查查字典就会发现,鎏金和镀金其实是一个概念。其实区别在于,一般把传统的工艺叫鎏金,把现在的工业电镀的叫镀金,镀金就是把器物搁在一个电解槽里,进行电镀,光泽非常好,又薄又匀。这个鎏金是传统工艺,工艺麻烦,而且对身体危害特别大。古代鎏金的方法大体可为五个过程。一、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二、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三、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四、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五、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一般来说,镀的金,感觉比较薄;鎏的金,感觉比较厚。鎏金之后,是需要打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看来,鎏金佛像表面有打磨的痕迹。镀金佛像不需要打磨,所以没有痕迹。如果你看到一尊佛像,没有打磨痕迹,就可以断定是电镀的金,就不会是老佛像。(沈洛羊 林小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