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黄沁籽料的密度大概是65的68之间,但是也取决于密度的这个不一样,深度不一样,大概就是这个过程,那您要知道确切的还要拿过石头来才能辨别,正确的也可以查一下百度搜索引擎或者。
黄玉的化学成分为Al2SiO4(F,OH)2,可含有Li Be、Ga等微量元素,粉红色托帕石可含Cr。斜方晶系,二轴晶,正光性。常见晶形柱状,柱面有纵纹。
常见无色、淡蓝、蓝、黄、粉、粉红、褐红、绿色等颜色。玻璃光泽,透明。一组完全解理;摩氏硬度8;密度353g/cm3左右,折射率1619~1627。多色性弱至中,随颜色变化而变化。长波紫外荧光一般无至中,呈橙黄、黄、绿色,短波较弱。
无特征吸收光谱。晶体内常见二相、三相包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液态包体,矿物包体,负晶等。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云英岩。产地分布于全世界,有巴西、缅甸、美国、斯里兰卡等。
扩展资料:
黄玉的名字由来
黄玉的英文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红海扎巴贾德岛(Zebergad),该岛旧称“托帕焦斯(Topazios)”,意为“难寻找”,因该岛常被大雾笼罩不意发现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由梵文TOPUS衍生而来,有“火”的意思。
中国古籍中用“黄精”、“黄雅姑”、“黄雅虎”、“木难”等称呼黄宝石,但这些词泛指所有**宝石,包括**蓝宝石、**绿柱石等。
据说,佛经中记载的黄宝石是现今的橄榄石。它有着田黄一般的色彩、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玉,也有人称为皇玉。
黄玉在作为玉石开发之前,只作为观赏石被人藏和买卖,被人称做"黄蜡石"。因其石质细润,色泽金黄,块型硕大,变化丰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已到几千乃至上万元每千克。其涨价速度之快,创下了玉石史上的奇迹。
-黄玉
沁籽的形成就是因为密度低,肉松,杂质相对大,否则如何成沁?很多沁籽都出不了和田玉证书,因为透闪石含量根本打不到,但懂货的没人不把它称为和田玉,丝毫也没影响其价值。和田玉通常密度295--3。17之间,这是书本的教条,大自然不会完全按书本做事,如同青海料有水线,玉龙河籽就没水线的吗,太多了,一个道理。玩石不能教条,拿着文字去判断,毕竟面对的是大自然。完全可能黄沁籽密度低于28 正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