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两银子的价值在各个朝代是不同的,以完成货币银本位的的清朝为例,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元左右。
2、19世纪北京市面上的白银分碎银、银锭和银元三种。碎银和银锭都是“国产”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纹银为例,计算出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以及一两纹银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
像这样的一两银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能买到70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鉴于现在普通大米每斤卖到3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一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200多元(仅就买米而言)。
如果用这样一两银子去买鸡蛋,能买三四百颗,仍然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元。
如果用来租房,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却远远超过了200多元人民币,当时在北京闹市区租一所建房6间、占地半亩的四合院,一个月只需要一两多银子,这说明当时北京的住房并不短缺,相对于食物而言,房租便宜到了惊人的地步。
3、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2018年12月06日 银子的价格银子报价329元/克,一公斤银3290元
查看更多银子价格、今日银子多少钱一克、最新银子行情报价等行情,敬请关注:银子专栏
温馨提示:市场行情变化较快,以上一克银子多少钱仅供参考,不具备市场交易依据,具体银子价格请根据成交当时的品种、出售还是回收决定。
清朝后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和现在多少人民币相当?
十九世纪北京市面上的白银分碎银、银锭和银元三种。碎银和银锭都是“国产”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纹银为例,计算出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以及一两纹银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像这样的一两银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能买到七十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鉴于现在普通大米每斤卖到三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一两纹银大约相当于现在两百多元(仅就买米而言)。如果用这样一两银子去买鸡蛋,能买三四百个,仍然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多元。
唐朝五十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应该10万RMB以上,可以从影视作品还有书中找到相应的关于钱的情节。我记得看过一本关于唐朝的书,说是吃完饭,扔到桌上二两银子,店小二高兴的不得了,心想碰到了大财主。按扔钱的那人吃的东西还有叫的服务来看,就跟现在我们见到的有些大款,在大酒店里的情形差不多,吃喝嫖加小费5000元应不算多。按这样算,50应是25万RMB。
还有些,影视作品里面反映的,说是一个皇帝在农家吃完饭走的时候,扔给了农夫1袋碎银子,我想应在10两左右吧,然后那农夫的老婆睁在了双眼说好久没看到过银子了。照这样看,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家中存款超过20万的应是占一小部分,10万的也不是那么的多,照此看,50两应在15万左右。(注:那样的靠城市扩建有钱的农民不算。)
明朝时一钱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多少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多少一、康熙到乾隆年间,每升最优质的大米价格在10多文钱(1两银子等于1000文)。根据《清会典》记载,当时的1升相当于现在的15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间能买150斤最优质的大米。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的记载,光绪十五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玉米、高粱、谷子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清朝时期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换算下来,光绪年间的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粮食。
2002年26万人民币,相当于现在2015年多少人民币的购买力?2002年货币投放量1832万亿,2014年货币投放量1228万亿,不考虑其他干扰因素你02年的26万,在14年年底相当于174万。换一个算法,2002年全国平均房价950元,2014年全国平均房价6595元,换算过来26万元相当于180万。这个是粗算,你可以参考一下。
明清时期一万两银子的购买力等于今天多少人民币?
明初洪武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人民币6608元,一万两白银约合6608万元。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于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
清朝光绪年间,一两白银大约折合人民币170元,一万两白银约合170万元。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一两白银约值170元。
清末时期一两银子的使用价值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 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 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 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 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 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 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60年后的4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等同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购买力啊你好! 这个确实不好说! 想想60年前的1万元都比如今的40万元值钱了! 60年后,谁也说不清楚,或许到了60年后,真正的共产主义就要成为现实了! 那个时候,可能人民币100万元只能买瓶现在矿泉水! 呵呵,我瞎说的! 可以不用采纳!
明朝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明代货币种类繁多,以硬通货为主,但朝廷禁止黄金、白银在民间流通,国库收入(万历年间)也只有白银200万两/年。对多数百姓来说,银子也只是听说而已。
民间使用只为钱、钞。“钱”,即铜板,平民多用;“钞”,布质货币,“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用钱”(《明史·食货志》)。当今影视中商贾整箱金银的镜头,只是戏说而已。
明代实行一斤十六两制,即:一斤相当于5968克,一两相当于373克。据《明史·食货志》: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户部定: “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所以,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以黄金为基准价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700元,一文钱相当于人民币7角。
户部规定只能是“官价”,不同时期民间实情出入颇大。若以米价参考,明代的银价波动幅度则相当惊人。明神宗万历时,一白石米价07—1两白银;明崇祯末年,正常米价2-3两/石,灾区36两至5两/石。依现行米价3元/公斤计算, 1两白银只有人民币280元左右。
2000年的3万块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的购买力。没30万这么多吧 那时候没特别注意物价,就记得那时候在外面餐馆吃一碗咸饭一块钱,一碗牛肉羹2块钱。现在是饭2块钱,羹5块钱,2000年的时候外卖不用多加钱,现在饭多加一块钱,羹多加两块钱。如果以这个不能说名问题的话,我记得那时候摩托车5升93石油加满是15块左右,现在加满油同样93号5升是40块左右。 算一下物价涨了3倍。那么3万块相当于现在的9万块。如果在算上两千年的国民生产值没有现在的高的话,就相当于现在的十万出头吧。
没有面值一钱的银元!银元主币的面值是库平七钱二分,也就是壹圆。一库平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
1 两 = 1/16 斤
1 两 = 373克
1 两 = 10钱
由于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表示不相上下。
库平两本身是清朝的金衡单位。库平银是清朝国库收支使用的标准货币单位。起于康熙年间。马关条约规定一库平两相当于57582英厘、或3726542108克的十足纹银(成色935374%)。1908年清朝农工商部和度支部拟订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规定库平一两为37301克。
唐代一千五百纹银是一种古代钱币,其实际价值会受到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确定其现在的价值。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参考其历史价值和银价的变化来推测其现在的价值。
据历史记载,唐代一千五百纹银是一种相对稀有的钱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根据一些拍卖行和文物交易平台的数据,目前该钱币的收藏价值通常在几千到几万人民币之间。
另外,银价是影响古代银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际银价变化,2023年2月28日,白银999纯度的价格约为每盎司26美元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大致计算唐代一千五百纹银的现值:
假设唐代一千五百纹银的重量为10克,且含纯度为90%的纯银,即含银量为9克。
根据银价,每克银的价值约为26美元 ÷ 311克/盎司 ÷ 09 = 0928美元/克。
因此,一枚重量为10克、含银量为9克的唐代一千五百纹银现在的价值约为0928美元/克 × 9克 = 8352美元左右。转换成人民币,大约为50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实际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需、收藏品的历史价值、保存状况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