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用金的历史,可以上推到殷商时期。当时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错金工艺,就是在青铜器的图案花纹中嵌入黄金,看起来金碧辉煌,华贵无比。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然而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铜。
例如楚国曾赐“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制作乐器。这里所说的“金”,无疑是指铜。
不过那时文献中的“金”有时也指黄金。
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往往是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仍然如此。按后来的换算,一万钱不过才十吊,价值有限。可是在汉代,却可以买一百多石米。只是那时的一石只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斤重,算下来,汉代“一金”可买五六千斤大米,按当下时价,约合人民币二万元。此外,汉代的“一斤”只有248克。照此折算,当时的金价还是相当低廉的,一克黄金合人民币约80元。难怪那时的帝王十分大方,赏赐功臣,动不动就是“黄金百斤”、“黄金二百斤”。而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在他的城堡中竟发现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
金的价格在东汉以后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文献中“一金”的含义,已由“黄金一斤”降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唐、宋、元、明诸代,黄金作为贵金属,常常用于赏赐、馈赠,有时也用来纳税、捐献、行贿以及军政开支,此外的用途就是储藏保值。历代帝王、权贵及缙绅、商贾,对黄金都有着特殊的嗜好。只是黄金始终不曾作为正式货币在民间流通。
在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里,黄金的价格大体稳定,金银比值多半为1:5或1:6,称作“五换”、“六换”。这跟印度、阿拉伯的金银比值大致相等。欧洲的情况则不同,五世纪时,罗马的金银比值为十五换。
中国金艰比值在基本稳定的大趋势中,也有变化较大的时刻。如北宋末年,金价陡然涨到三、四换。究其原因,金人以武力胁迫北宋朝廷纳贡,大量黄金为金人垄断,导致黄金稀缺、金价上扬。不过这个比价到南宋时又有所回落。元朝大一统后,金银比价一度降为不足八换,后来又涨至十换。元代的法定货币是纸钞,名义上不允许民间使用金银,铜钱也很少使用。从元杂剧的情节可知,谁家里有金钗、银锭,都要到银铺子兑换成纸钞,才能在市面上使用。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抵四两白银。不过这个比价很快就升到六换、七换。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商人李三、黄四欠了西门庆一百五十两利息银,只好拿四个金镯子来抵算。西门庆十分得意,因为四个金镯子重三十两,按当时的比价,值一百八十两银子,西门庆平白捡了个大便宜!不过此后金价持续升高,至明末崇祯时,已涨至十换以上。
1两黄金等于10两白银。不过黄金很少出现在市面上的。到了民国时期,一两金子可以兑换二十块大洋,也就是袁大头,毕竟袁大头是不足一两银子的。黄金在当时主要还是作为大宗交易的货币,毕竟体积小,好携带。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为主要货币。
黄金货币的发展
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商人的逐利行为造成了黄金从东向西的流动及白银从西向东的流动,结果使中国黄金大量减少,白银大量增加。由于古代交通的困难,以及商品国际价差更大于黄金白银比价差异,商人们愿意贩具有更大利润的各国奇珍异品,而不是金银。
由于黄金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宋朝一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根据公开资料,2022年4月20日,现货黄金的价格为每克3925元人民币。按照这个价格,一两黄金相当于50克,即3925元/克50克=19625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价格只是参考价,实际交易时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宋朝一两黄金值现如今多少元钱无法准确计算。
在我国古代,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而黄金是宋太祖四年颁布了《伪黄金律》,黄金才自两汉以来,第一次被官方定为法定货币。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而黄金的开采量更小。因此,在我国古代一直是银贵金贱的局面。
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这个在各个朝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西汉,一两黄金只能换三两白银;在魏晋,一两黄金已能换十两白银;到了北宋,一两黄金可以换十三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黄金已经差不多能换三十两白银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古代,黄金的价值是逐步升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在自然界中,黄金的储量比白银少得多,因此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外国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回去,赚取两边的差价,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根据上面所说,金银的比价从西汉的1:3到魏晋的1:10,然后宋朝的1:13,最后清末的1:30左右。那么现在呢?
现在肯定不是这个价了,现在是金贵银贱。
2020年11月12号国内足金回收价格是393元,11月17号的现货黄金价格是39473元/克,国内金店的价格大概是500元/克。这里,我们按回收的价格取个整,按每克黄金400元算应该是可以的,现在的白银价格也就每克5元多一点,按5元算。现在的金银比价也就是1:80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黄金可以换80两白银。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看一看古代的金属货币换算成今天的价值,看看是多少钱?
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无非就是金、银、铜三种。古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和我们现在兑换外汇一样,是随行就市,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金属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就算金属作为货币来说会存在溢价,但在理论上来说,出现货币溢价,那也就是通货膨胀了。所以我们抛开通货膨胀这些外界因素,单纯看其本身价值,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看看一两金子,或者一两银子现在到底是多少钱?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而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然各个朝代都略有出入,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而通常每枚铜钱的平均重量是5克左右。
按目前国内金、银、铜的价格,黄金是400元/克,白银是5元/克,黄铜是005元/克。
按古代的一两40克算,换算过来就是:1两黄金约值16000元左右,1两白银约值200元左右,1文铜钱约值025元,而一贯标准的1000铜钱也就是250元左右了。
当然,这只是金属本身的价值,而作为金属货币来说,如果要计算它们在如今的购买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物价都不是一样的。而现在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讨论的就是古代的一两银子放在如今到底有多少购买力。看了一下,大概的区间也就在1000~1500元这个范围内。
古代,清朝为例子,通常情况下,一两黄金需要十两银子才能兑换,一两黄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十两银子则是500克的重量,但是还要看银子的具体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话,数量就不止十两,有时候可以兑换十二两白银,但是其品质肯定要打折扣的。
长期来看,黄金相对其他金属的贵重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或者购买力只是一两白银的三倍,到了唐朝就变成十五倍,而在今天,这个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金银产量较少,只能起部分货币职能作用。在古代金银比价大部分时间一直是比较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
但是随着欧洲人在新大陆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银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银价暴跌。明中期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银元也是十九世纪北京的常见货币,满清政府铸造银元较晚,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
参考资料:
历史上,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一两黄金=4两白银,不过明清五百年间,市场上金银比价基本为一两黄金=10两白银,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白银价格才急剧下跌,金银比价从1873年的1:15猛升到1909年的1:40。
黄金到后期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zhi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扩展资料:
每个朝代黄金的储备或购买力不同,古代黄金兑换白银数也各不相同。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金银比价一直较为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1:6左右;有明一朝波动较大,初期到中期1:7或8,明末1:10左右;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年间1:14左右,到19世纪末光绪年间短时间翻了版一番,达到1:20。
由于古代不但黄金开采少,白银开采也少,不但黄金贵,白银也贵,特别是跟普遍可见的铜钱比起来。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权银。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人民网—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