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腰间都会挂个“玉佩”,讲究如下:
第一:古代男子腰间挂玉佩是为了修身。
古代的人很注重修身养性,而且玉佩在古代本来就是一种很珍贵的宝石,有纯洁无暇,温润如玉的寓意。古代男子把它佩戴在腰间会显得更加的绅士和从容,而且在走路的时候玉佩和衣服会发出碰撞的声音,走得太快了就会发出的声音太大,因此它的存在还可以提醒古代的男子走路的时候要从容和绅士一点。
所以古代的时候男子佩戴玉佩在腰间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多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养,毕竟在古代的时候身份地位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特别是皇家贵族,佩戴了玉佩才能更好的提升这些男子的气概和气质,也算是一种儒家的修身的体现。
第二:腰间佩戴玉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的时候男子之间的身份地位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般穷人家根本是没有钱在腰间佩戴玉佩的,只有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才会有钱去佩戴,所以只要腰间佩戴了玉佩的男子肯定都不是普通人,而且越有钱选择的玉质就越好。明眼人只要看到对方的玉佩,基本上就看判断对方的身份了。
并且古代的玉佩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玉佩雕刻都有区别,而且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名号刻在玉佩上面,万一出现了什么事情,其实从玉佩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毕竟古代要变卖玉佩这样的贵重物品,其实来源是很好查询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男子的玉佩有的时候就跟身份证一样,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古代玉佩戴在腰上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地位显赫的人才能带玉佩~~一般来说男左女右。如果没有地位就算是沈万三那样的富豪商人也不许带~~~这类人最多只能在家中带玉佩~而且连绸缎衣服也只能在家中穿~外出只能穿粗布衣服`~并不像电视里的那样!
而现在一方面由于身份地位分的并不象古代那样严格所以人人都可以带玉佩~但由于带玉佩不方便且玉佩通常很贵~所以现在基本没人那样戴了!所以你只做装饰的话带哪儿都ok。
如果要是要人养玉玉养人的话,一是要带在左手上,因为左进右出,可以帮助你身体的循环,二是挂腰带(现在本命年的那些店很多都这样据说可以转运之类的),三是最传统咯 挂脖子去。
如果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也就是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带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
回顾下历史,在周代,玉首先是器,被用来作为礼器或信物。这是男性的天地,也是男性权力的一种表征方式。
璧是祭天的礼器;琮是祭地的礼器;璋既是朝聘、发兵、丧葬的信物,也是祭祀南方的礼器;琥是祭祀西方的礼器;璜则是祭祀北方的礼器。《周礼·春官·瑞典》中的周制六瑞——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分别是王、公、侯、伯、子、男所持的信物。 礼仪制度规定了玉与男子的关系,即使是佩玉,其审美意义也不如现代女性佩戴的玉饰品大,而主要承载着一种道德功能。 《玉藻》中有一句话“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里面除了“君子比德于玉” 的道德象征性之外,还包含着通过佩玉节制男子行止的意义。“玉不去身”之玉,主要是指佩玉。 佩玉的讲究 中国古代男子的佩玉分为左右两组,“佩玉必双”就是这个意思。 每一组为一佩,每一佩由七块玉组成,分别有云、龙、藻、蛇、麟等图案。佩上的横玉称“珩玉”,形如角菱或残环。珩玉上端有一孔,用来穿带,挂于腰带之上;珩玉的两角各有一孔、中间一孔,分为三组,都用丝带或珍珠贯穿起来。中间一组的中间部分为一块圆形佩玉,称“瑀”。瑀上下各有三孔,用来上下联结,其末端悬一块玉,形如半璧,两端呈尖形,称为“冲牙”。冲牙的半圆中间有一孔,用以穿带联结,其它两组在中间处各悬琚形玉一块,上下各一孔,用以联结上下半组。下半组末端悬一块璜玉,璜玉的形状如半璧,两璜相对,形如全璧。这三组佩玉在人行走的时候,随着人的行动而相互撞击,其撞击声响古称“珩铛佩环”。
古人挂在腰上的玉称为佩或玉佩。有缺口的玉环则称为珏。
佩
念[pèi]
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佩,大带佩也。——东汉·许慎《说文》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玉佩
身上的佩挂,或悬于颈,或系于腰,是古人重要的装饰。不同的佩饰,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周礼·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珏
念[jué]
本字为“二玉相并之形”,意为“二玉相碰之声”。本义:二玉相并或二玉相碰。说明:在“琴瑟”二字中,“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声响”之义,表明“琴瑟”为弹碰式乐器。
腰上。唐朝玉佩挂腰上,因为古人都是宽袍大袖的长衣长裙,为了在走动时或风吹时压住衣服下摆,就用玉佩或其他饰物穿上绳子挂在腰带上。古唐朝(前2168----前2095;前2067----前2064年,又称“古唐朝”、“陶唐王朝”)是上古时代唐尧建立的王朝。
玉的挂绳是一种把玉佩挂在脖子上的装饰件,其精美的细节和独特的设计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玉饰之一。挂绳的种类和风格非常多,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在这里,我们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挂绳绑法。一、一字结法
将挂绳对折,交叉成一个“X”形。然后,将左边的绳子从下往上穿过右边的绳子,形成一个环。接着,将右边的绳子从上往下穿过左边的绳子,插入左边的环中。最后,轻轻拉紧两边的绳子即可。
二、鱼线结法
用一根长约两倍自己颈围的鱼线,将鱼线对折,两端交叉穿过玉佩的孔洞,再将两端从下往上穿过自己的颈围,绕过后再穿回玉佩的孔洞,最后将两端绑在一起即可。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而且结实耐用。
三、十字绳结法
将挂绳对折,交叉成一个“X”形,然后把右边的绳子从左边穿过第一个交叉点,再从右边穿过第二个交叉点。接着,将左边的绳子从右边穿过第一个交叉点,再从左边穿过第二个交叉点。最后,将两个绳子绕过脖子绑在一起即可。
四、三环结法
将挂绳对折成两根绳子,然后将两根绳子分别拧成一根绳子,再将两根绳子交叉在一起。接着,将右边的绳子绕过左边的绳子,从左侧插入左边的环中,形成第一环结。接着,将左边的绳子绕过右边的绳子,从右侧插入右边的环中,形成第二环结。最后,将两端绕过脖子绑在一起即可。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挂绳绑法,在绑定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无论选择哪种绑法,都需要注意挂绳的长度和材质,以保证佩戴的舒适和安全。如果您不确定如何绑定挂绳,可以向专业的饰品店或珠宝店咨询,他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对玉的推崇和喜爱,一直被传承了下来。诗经中有很多关于玉的诗句,比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战国到秦汉时期,玉佩通常都是成套出现,以突出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唐以后男子通常只佩戴简单的玉佩,通常是挂在腰间,而女子依然佩戴杂佩(玉璜、玉珩等缀成一组佩戴)。儒家认为玉有“十德”,给玉赋予了温良谦恭、高尚不屈的品质,所谓“谦谦君子,温其如玉”,在古代的读书人都讲究“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在民间认为玉能够辟邪,带来好运,佩戴玉佩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朴素的信仰,使得玉佩的种类更加繁复多样,有的是象征吉祥如意的,有的是象征事业兴旺的,有的是驱邪避凶的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