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形成的大环境
首先,一定要有丰富的水份,而且这些水中,富含着硅。这对于占地球外壳65%的组成成份为硅的状况而言,并不困难。
然后,必须要有适当的温度一方面可促使硅的成份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一方面会使水份蒸发,有助于结晶的形成。
据科学家的推测,在自然界的岩洞 中,至少要有摄氏573度才能达到标准。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在100度的温度中,就会被蒸发掉了。在天然的岩洞中,水温能保持在四五百度之间,可见这之间有相当大的压力存在。据估计,岩洞中的水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二倍到三倍左右。
而水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
水晶的生成速度
平心而论,这样子的环境在自然界中还不是很困难地形成,硅砂、四五百度的温度以及二倍到三倍之间的大气压,让世界各地都能出产水晶,只是质地好坏和大小不同罢了。
那么在一个自然环境下,水晶的生长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这个答案,真的只有天知道!因为,要所有的条件全齐了,结晶才有可能发生。哪怕有硅砂,如果缺水,温度变化,或是地质发生变动,生长的速度就会很慢。以美国阿肯色洲所产的水晶簇为例,从岩底到晶尖部分,不过十多公分而已,科学家用同位素放射比对的结果,估计它的地质年龄超过了四亿年!
而在一个理想的环境里,如人工实验室中,水晶的成长速度是相当快的。
形成水晶的四个条件:
1、需要有足够且较稳定的的生长空间。
2、要有富含硅质矿物的热液,略偏碱性、盐度较低。
3、第三需要低一高的温度(160 0C -400 0C中一高的压力(2-3个大气压)。
4、第四需要有一定的生长时间。
水晶常以晶簇、晶洞形式产出,其中水晶洞一般存在于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巨厚熔岩流层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
火山喷发时所含的气体或热水溶蚀等作用导致岩层中出现大量的孔隙,当富含硅质矿物的流体进入较薄的熔岩孔隙中,且温、压条件合适时将结晶沉淀出水晶等矿物。
扩展资料:
水晶的产地
水晶的内生矿床有伟晶岩型、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外生矿床常见于砂矿。宝石级的水晶主要产于晶洞或伟晶岩脉中,几乎世球各地均有水晶产出。如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缅甸、阿富汗等 。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也较为广泛,25个以上的省、区均有水晶产出。
中国的水晶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分为四种:
1、花岗伟晶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
2、石英脉型水晶矿床,如我国最著名的“水晶之乡”一一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矿床;
3、矽卡岩型水晶矿床,如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
4、水晶砂矿床,水晶硬度较高、不易风化,常形成残积、坡积和冲积型水晶砂矿。
-水晶
水晶有人工的,但是更多的是自然形成的。
纯粹的石英就是“水晶”,在自然界存在着,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和开采。
所以,自有地球,就有水晶。
地球的年龄,根据测算,估计有46亿年了,那时候当然还没有人类,甚至任何有生命的东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