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知识

和田玉知识,第1张

最全的和田玉知识!

和田玉是中华瑰宝,是世界著名的玉石品种,外国人称为“中国玉”,国人称为“真玉”。

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先民就开发了和田玉,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的媒介,从而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丝绸之路”的前身。

在中国7000年的玉石文化史中,和田玉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这几年,和田玉被称为是“疯狂的石头”。

2007年春在香港55克和田羊脂玉拍卖了55万元,1克1万元。

2007年秋在北京一款不到20克的和田羊脂玉拍卖到了130万元。

和田玉为什么这么贵?实际上和田玉从古至今就没便宜过。

以玉沟通天地自然,敬奉祖宗神灵,象征权力财富,成为原始部落首领、帝王将相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寄托和日常礼规。

《周礼》有“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什么王公大臣持佩什么玉,各朝历代都有严格的典章规制,尤其在清朝达到了其他玉文化难以企及的至尊地位。

老百姓是无权享用的,你说这和田玉能不贵吗?

孔子说玉有仁、智、礼、义、信、乐、忠、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德行。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终其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故君子贵之也。”许慎说:“玉,石之美者。”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故此,玉又成为君子文人们道德操守的楷模。

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其奥运徽宝和3000多枚奖牌都选用和田玉(青海玉或叫昆仑玉都是和田玉的一员)来制作,为什么?“取玉之仁,温润而泽,代表奥运精神的友谊、和谐与宽容;取玉之义,表里如一,代表奥运精神之博大包容;取玉之智,锐意进取,代表奥运精神的创新进步;取玉之勇,不屈不挠,代表奥运精神的‘更快、更高、更强’;取玉之洁,纤尘弗染,代表奥运精神的高尚纯洁。”一句话就是要把中国7000年的玉文化发扬光大到世界各地。

我国的玉石品种繁多,历史上早已出现真玉和假玉的界定,帝王将相不断地筛选品评,在他们眼中,玉不仅有优劣之分,还有真假之辩。

由于新疆和田玉的质地异常优越,远远超过其他玉料,成为比德之载体,标榜为君子的化身、德的象征,规范着政治家和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实践,终成帝王玉主流玉料,也是真正的中国玉的精英。

和田玉成为帝王玉之材料似始于齐家文化至夏商,而大量出现则始见于商代妇好墓。

随后的几千年,帝王将相和王公贵族大量制作和广泛应用和田玉,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

和田玉的丰厚历史积淀及文化遗产仍然推动着它在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继续发展,至今仍然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崇敬。

我们通常理解,和田玉肯定就是指新疆和田南山即昆仑山一带所产的一种玉石。

1996年国家出台的《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1996和《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3-1996标准也是这样定义的:“和田玉系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但是,2003年国家又重新修订了《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2-2003和《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3-2003标准,这个标准规定“产地不参与定名”,但可以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也就是说“和田玉”这个称谓从此不具有了产地含义。

那么现在不论是商家或鉴定机构所称的“和田玉”都是指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宝玉石。

在矿物学中“和田玉”也叫软玉,他包括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玉、青海玉(昆仑玉)、玛纳斯碧玉、岫岩河磨玉、梅林玉、龙溪玉以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朝鲜等地所产的一切软玉。

现在所有的质检部门和商家也都执行的是这个新标准,所以现在的“和田玉”包括鉴定证书上写的“和田玉”并不单指新疆和田玉。

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即使有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的“和田玉”并不一定就是新疆和田玉,也有可能是俄罗斯玉或者青海玉。

正是由于“和田玉”概念的外延,导致部分商家混水摸鱼,因为商家和鉴定机构执行的是新标准,而我们广大消费者执行的还是老标准(包括很多书籍和网站介绍的都是1996年的标准,却避而不谈2003年修订的国家标准)。

因此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和收藏“和田玉”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货不真价不实。

华信国玉以弘扬和发展中国玉文化为使命,以中国传统玉文化为根基,从几千年浩瀚博大的中国玉文化中吸取宝贵营养,结合现代文化收藏玉消费者的极致需求,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和田玉文化藏品,让每件玉雕作品都得以向世人展示最美的一面。

中华玉器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例如《山海经》记述的东北地区医巫闾山产质仡峋,千百年后,这个地名依旧未变,现在辽宁营口,出产滑石。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古代的丝绸之路最早就是玉石之路,后又向西延伸而成的。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原料。

  

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它又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所以说最初是以“美石为玉”。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一部分“美石”的具有特殊的性质,就把它们从“石”中独立出来,称为“玉”。玉的雕琢也有独特的性质,在金属精工发明之前,玉是用间接的磨制方法来雕琢的,即使用器物带动解玉砂来磨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只有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这种耗费人工的物品,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

  

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一般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使用和田玉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鬼)、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雕艺术相媲美。

  

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使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更是说到:“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启迪着雕刻家、诗人、画家的无限灵感。”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和田美玉产于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中。《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与西王母会于昆仑,两人难舍难分,后周穆王"载玉万只而归",可见和田玉早有声名。汉代的玉门关传说即因该地为和田玉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处而得名。

历史学家考证,和田玉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大约有5000-6000年之久,早在丝绸之路开辟前,我国就存在一条从中国中原到欧洲地中海的"玉石之路",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中西政治、文化和商贸的运输线。

和田玉(主要是仔玉)主要产于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这两条河史称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当夏洪爆发,将昆仑山上的玉苗冲刷下来,经过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只剩下圆润光华如凝脂般的宝玉。居住在和田的维吾尔老乡自古就有上山采玉、下河捞玉的生活传统。河里捞的玉称"仔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矿采的玉叫山料,史书称之为"攻山采玉",产量较高,只是质量参差不齐。

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黄玉、青花、红玉等。其中最珍贵的白玉是羊脂玉,凝如白脂。目前一公斤羊脂玉价值可达10万多元。如果白玉中杂有琥珀色的斑痕,价值更高。

目前,新疆每年开采和田玉250-300吨左右,其中白玉以上的优质玉材占20%。子料年产量约20吨。新疆宝玉石协会会长李泽昌说,地质部门测量,从塔什库尔干到且末1100公里的地质带上,和田玉资源量在21至28万吨,储藏量特别丰富,开发远景可观。

近年来,随着和田玉知名度不断提高,和田地区大力弘扬和田玉文化底蕴,利用和田玉的知名度,发展当地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和田玉是以产地和田命名的,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战国时期和田玉被称为“禺氏之玉”。

秦代也称为“昆山之玉”,以后还有叫“玉田玉”。

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和田玉成为帝王玉。

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

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北京的“萃工厂”就有很多的古玉。

夏商周时期

到了这个时期,玉成了礼器和政治地位的象征,它的造型与纹饰也逐渐丰富起来。由于玉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了,玉的制造手艺已有提升。再加上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对于如何美化玉的本身更有深层次的领悟。例如商周时期的玉制品更多的会雕刻上纹饰,像龙纹、凤纹、云纹等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玉已经作为儒家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了。这一时期玉器种类较多,有璧、琮、圭、玦、佩、璜、管、珠等三十几个品种,有学者根据其用途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实用玉器等四大类。据此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时期的玉制作更加精美、精致,而且对型的把握也愈加熟练。所以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无论是玉的外形还是其文化价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两汉魏晋时期

总体来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远逊色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玉文化处于由古典向中古演变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玉器开始走向民间,其雕刻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素。

唐宋时期

对于中国玉器发展史而言,唐宋玉器可谓开启了新的华章。由唐一代开始,随着历史背景的转换及中亚和西亚的文化艺术进入中原地区,玉器逐渐褪去了神秘和神圣的光环,走进寻常百姓家。及至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玉器的商品化、世俗化进程日益加快。自唐朝开始,玉的选料就大多使用和田玉。玉器图案在这个时期已经更加完整,雕刻的纹路也非常细腻鲜明。唐朝开始,在玉器上就开始使用花卉图案了,雕刻的花卉相似实物。

元代

元代玉器是在继承宋、辽金玉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为其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在加工工艺上就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镂空了。多层镂空工艺手法在元代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除了能在平面上雕刻出双层图案出来以外,还可以在玉料上多层雕琢,起花可达五六层,而且每层的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尤其在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并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现代玉器

自改革开放以来,玉雕业发展逐渐壮大。随着工艺的发展进步、和田玉的雕刻技法有了巨大的提升,玉雕师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将想象的事物完美的展现在作品中。和田玉本身的价值加上工艺技术的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体现出可观的收藏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43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