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元,可以明确地告诉楼主,明清以前中国是没有流通过银元的,只有银两,少数出土的银质圆形钱币都是礼仪性的和装饰性的,当时并不用来流通,存世数量极少,在市面上也见不到。金代铸造的中国历史上第一种规范的流通银币“承安宝货”是线板型的,所以铸造银元在中国就是近现代产物,明清以前中国是没有的,只有少数流入中国的欧洲铸币。
关于含银量问题,古代银饰的含银量并不高,其实这个并不是提炼技术达不到的问题,而是银饰品为了便于铸造定型和保证质量,其最佳含银量是925%,今天的银饰也大多是这个含银量,古代出土文物的较高级的银饰含银量也都在92%左右,这个说明了中国古代工艺水平很高,早已找到了银饰的最佳含银量。
清朝及民国所铸银元,都是按户部和财政部颁发的银元标准铸造的。
主币(库平七钱二分或壹圆)成色90%银,考虑到铸造过程中的损耗,成色多在89%
铺币(三钱六分或中圆)成色85%银,
铺币(144钱或贰角以下)成色80%银。
一般不会有固定的密度。旧时民间用作银饰的银料成色多在八成以上.民间匠人也常用银和铜及其他金属的合金来制作银饰,这样可使银饰的物理性能有所改进,色泽也有所变化,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因此选择老银饰并非一定要选成色在九成以上的,主要是选做工,选款式,选最合自己眼缘的。
银含量评估歌诀:九九银,青细查,白口;九八银,细灰查,白口;九七银,猪肝查,微黄口;九六银,粗灰查,微黄口;九五银,炉灰查,微黄口;九四银,炉灰查,多红色,微黄口;九三银,青白查,黄口;九二银,青白查,黑宗眼,亮黄口;九一银,白查,黄口;九成银,酱黄查,黑宗眼;八九银,微黄查,黄口;八八银,微黄查,黑宗眼;八七银,老黄查,黄口;八六银,微黄查,微黑宗眼;八五银,微黄查,有红宗眼,有菊花心。
清老银风格:1644年-1911年,分清早、中、晚期,代表纹饰:蝙蝠纹,云龙纹,回字纹。清代银器风格工整华丽,工艺特征可用“精细”二字概括,继承吸收古今中外多重文化营养因素,为银器制作的颠峰时期。
是真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称足银。
。足银分为以下几种标志,一种是S99,一种为S990,S是英文单词silver(银)的首字母,代表银。含量有999,995和990之分。由于过于柔软,不易铸造成心仪的首饰造型,且容易磨损和氧化变黑,加工成本过高,因此一般加工成手镯,吊坠,长命锁之类的银饰。
银饰的鉴别方法:
1、看印记
银首饰一般应打上银的英文缩写(“S”或“Sterling”)的印记。标准银的印记是S925、 或者是925、925印记。足银的印记是S990。但也有许多国家在银首饰上不打印记。 或者是925、925印记。也有千足银的印记或者S999。
2、察色泽
银首饰多呈微带黄的银白色,呈柔和的金属光泽。因易氧化,时间久了,色泽会变成暗的黄白色。
3、掂重量
银的密度为 1053克/立方厘米。比铂金、黄金小,用手掂无坠手感。钢针可以划出痕迹,也可以折弯。用这种方法可以和铂金、K白金或仿银的德银首饰相区别。
4、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
5、听声韵
纯银饰品掷地有声,无弹力。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扩展资料:
银饰的保养方法:
1、表面处理:这是一种工业方法,个人不易采用。
2、表面涂膜处理:在首饰表面涂上一层透明的清漆膜,使银和外界空气隔绝,一般的佩戴者可以用无色透明的指甲油在首饰上作涂膜,这种方法特别简单,且不影响银首饰的光泽。根据佩戴者的具体磨损情况来决定涂指甲油或透明漆膜的时间间隔。
由于工作的环境不同,磨损快的可每个星期涂一次,而一般很少接触硬物或很少戴着首饰干家务的人,可隔半个月或更长时间涂一次。在长期存放不用的首饰时,也应进行表面涂膜处理。
3、经常保持银首饰清洁干燥,尽量不要让银首饰与含硫的化学气体接触,也不要用硫磺香皂清洗银首饰。银首饰不用时应放在密封干燥的地方。
参考资料:
一般银锁都是925银或者千足银,含银量很高的。
由于足银的纯度很高,因此容易被空气当中的氧气氧化变黑,同时硬度也比较低,不适合用来镶嵌宝石,所以就出现了925银,它是有925%的白银和75%的紫铜所组成。
千足银就是银含量是999%的银,是最纯的一种银。市场上一般的银行量只有925%,就是平常说的925银,也就是纯银。99%的名称为足银,999%的银称作是千足银。千足银饰通常有两种标志,一种标志即为同名的千足银,还有一种是s99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