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汽车的定义
按照《词海》的权威说法:“汽车是一种能自行驱动,主要供运输用的无轨车辆。原称‘自动车’,因多装用汽油机,故简称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汽车是用内燃机做动力,主要在公路或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通常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橡胶轮胎。用来运载人或货物。”但这样给汽车下定义有失严谨。一则摩托车也是自行驱动、无轨、用汽油机;二则拖拉机也使用内燃机、无轨、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三则过去的蒸汽机车是采用外燃机;四则现在的汽车还可以用天然气、煤气、甲醇等为燃料,何况还有太阳能车、电力车等。因此,目前对汽车的解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对此作以探究从而较科学地反映汽车的特征。
我们认为,给汽车下定义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汽车的产生与发展。汽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并且汽车的种类和用途也是日新月异;第二,以汽车原意为依据。汽车源自西方,应以西文原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现代意义上的汽车予以定义。英文中的“汽车”即“Automobile〃是由“Auto(自己)”和“Mobif�会动的�”构成的,这就是“Automobile�汽车�”的来历,其意思是自己会动的,即自动车;第三,汽车与其它相似机械相比是有区别的。在汽车定义中,不应完全涵盖相似机械的所有特点。
下面从蒸汽机车的出现及其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利用人力和畜力作为车辆的动力源,后来发展到利用自然力制造出了风力车。再随着机械业的发展,又有人制造出了滑轮车、发条车等。但这些车辆都因缺乏使用价值而没有得到世人认可。
十八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成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它为蒸汽机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工程师兼陆军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前三轮车(题图)。当时制造这辆车的主要目的是为牵引火炮。车身为木制,用三个庞大车轮支撑。前轮直径1.28米,后轮直径1.5米。车的前部设有“梨”形锅炉,锅炉后部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产生的蒸汽被送入两个汽缸,推动两个活塞运动。通过简易曲轴把活塞运动所产生的力传给前轮,由前轮带动整车行驶。这辆车看上去虽显笨重,制作简陋且工作效率不高。但它采用了机械动力,实现了自驱动,亦即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化”,这完全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此为起点,到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及美国又先后制造出运载物资、运送人员等用途更加广泛的蒸汽机车,车身和其它结构有了很大改进。到十九世纪中期,便形成了一个蒸汽机车的全盛时代(本文专指公路蒸汽机车)。所以,蒸汽机车在人类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蒸汽机车与现代汽车相比具有自身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装有车轮,能在道路上行驶等特点。不同之处,它是以外燃机作为动力源的。但外燃也好,内燃也罢,都属发动机范畴,只是形式不同。由此可见,从动力来源看,不论它使用何燃料,只要靠自身驱动,就已具备汽车的基本条件。因此,蒸汽机车可以称之为汽车。
二、以内燃机为动力
的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Karl Benz),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用于人员乘坐的现代汽车“奔驰一号车”(图2),并获得了专利权。车上装有三个实心橡胶轮胎的车轮,前面一个小轮,后面两个大轮;将一台单缸四行程汽油发动机设置于两后轮之间;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靠齿轮和链条机构传给装有差速器的后轴,行驶方向靠操纵杆控制。为了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在车架和车轴间装有钢板弹簧悬架,使之更加具有现代汽车的特点。
以内燃机作为驱动力可使汽车的车体轻颖灵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省力。同时也使得汽车工业得到了一次技术和理念上的升华。“汽车”一词是外来语,冠之“Automobile〃�其中并没有内燃机、外燃机和使用什么燃料之意,更没有特指以汽油为燃料,其本意就是“自行驱动”。因此,诸如前文所述的汽车定义,就不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了。
三、不同燃料和
不同用途的汽车并存
1898年法国人狄塞尔(Deisel)首次在慕尼黑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研制的柴油内燃机,使得汽油汽车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同年,美国人阿尔道夫·布什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柴油汽车。柴油汽车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开发汽车用燃料的途径。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又研制出以天然气、煤气、甲醇为燃料和以电能、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这些以不同燃料和以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动力的汽车的研制成功,既打破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汽车就是以汽油为燃料这一概念的框架,也打破了汽车就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汽车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用途更加广泛,并随之派生出了具有各种用途的动力机械,使汽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象。诸如:洒水车、消防车、工程车、大型平板运输车、扫雪车、翻斗车以及担负各种军事任务的汽车不胜玫举(图3)。这些汽车虽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用途迥异,但都未异出汽车的整体特性,都是基于交通运输这个本能派生出来的。按照西方“汽车”初现时的界定,它们都应属于“自动车”的范畴。
摩托车是英文Motorcycle的译音。Motor是发动机,cycle是自行车�江苏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越跑越快》)。三轮摩托有两种,一种是在功率较大的二轮摩托车上加装一个有车轮的边斗而成的侧三轮摩托车;另一种是一轮在前居中,两轮在后的三轮摩托车。这就说明摩托车是在自行车或类似自行车的车体上加装发动机而成的。它的车架与汽车的车架有着截然不同。而三轮摩托车则是由二轮摩托车派生出来的。它虽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不是“汽车”。
拖拉机是一种农用机械,其用途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分离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路上拖拉机随处可见,人们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和农用机械,这种情况在我国更为普遍。可见从用途上无法说拖拉机就不是汽车。可是拖拉机与汽车相比,在整体结构上有着明显差异。汽车的车身不可分体,除个别车类中的部分车型,如:大型平板运输车,驾驶室与载物平板不共车架外,其它各类车辆,驾驶室与车厢要么一体,要么统一固装在一个车架上;拖拉机的车身�相对于汽车�是两半式,中间活络连接,驾驶室与车厢不能固装为一体,且驱动轮大,从动轮小�车头�。故此,拖拉机同样属于“自动车”范畴,但也不是“汽车”。
综上所述:汽车属于“自动车”范畴中一个发展着的家族,不同时期的汽车有着不同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点。汽车是一种以自身动力驱动,不依靠轨道和架线,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驾驶室与车厢一体或固装在同一车架上,能在道路上行驶的轮式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具有其它特殊用途的无轨自动车辆。
给汽车冠以准确的定义并非易事,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汽车是一种公共事物,是属于全世界的,给它一个名副其实的解释是所有汽车人的责任。
基础数码摄影
前言
越来越多朋友开始用数码相机,因为数码相机方便、可以与朋友实时分享拍摄的果实。从笔者再这一年所观察下,数码相机绝对有取代一般傻瓜机的趋势,从很多入面至中级机价钱的滑落、质素的提升、接口设备例如轻便打印机之配合,笔者相信,不出数年,数码相机可以淘汰九成以上的传统傻瓜相机,成为家用产品的必备。
数码相机有着方便、实时检视之特性,为传统摄影学上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但反而很多朋友都曾经提出,用传统数瓜相机很容易便可以晒出一张清析美丽的相片,但为何用数码相机却经常出现 \"松、郁、蒙\"的情况呢?这牵涉到数码和传统菲林相机在本质上的差异。虽说两者都是拍摄影像的工具,但由于这种差异令到在操作上有着不同。
笔者趁这个机会,希望和大家讨论下一些数码相机操作上的经验,亦适量地比较下与操作传统菲林相机的异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可以更得心应手去运\用你的器材。本文所涉及的讨论大致包括:
数码相机的特性, 光圈快门, 对焦、测光, 白平衡, 景深, 夜摄与闪灯, 手震、脚架等问题, 晒相问题, 相片储存 等等亦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我们一起去讨论
数码相机的特性
(a) 数码相机,我们可已这样看,是一部 \"数码\" 化的 \"相机\"。撇开 \"数码\"那一部份不谈,仍然不折不扣是一部相机。相机的定义是甚么?最简单讲,系一部摄取、留下影像的工具。你眼见到一些人物事物景像,想将它留下来,留待日后慢慢回味,相机就为你做下这样工作。当然,静止相机留下的,只是一煞那的影像,它替你凝固了世上的这一刻,让你永远留下这个 moment。如果要留下一段的动态故事,只有摄录机才可以帮到你。当然,如今先进的静止数码相机也可以留下一段的动态纪录,但这个是数码相机的额外附加功能,并不是传统相机的范畴。
(b) 从摄取影像部份来看,数码和传统相机基本上是一样。相机机身配合镜头,我们利用光圈快门组合去控制光量进入镜头的多寡及速度,光经过镜头再进入感光组件,凝聚成为影像。到这个步骤为止,仍未有数码及传统之分,因为这仍然是光学的部份。
(c) 凝聚影像,在传统相机相即是菲林的感光,在数码摄影相便是 CCD/CMOS的感光。其实都只是媒介 (media) 上的不同。传统相机上我们要入菲林,让它感光,然后再经冲晒,变成一张完成的相片;数码相机我们不需要入菲林,因为 \"菲林\"(CCD/CMOS) 已经内置,所不同的是CCD/CMOS 感光后会产生原始数据,数码相机内的影像处理器 (image processor) 会根据这些数据,配合相机的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去产生影像,并储存在内存中,成为一个影像文件,这便是数码相机的完成相片。
(d) 所以,在本质上,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是没有分别;但由于影像处理过程的不同,一些先天技术上的差异,会产生很多操作上的分别。以下是一些例子 (只列举,因为下文会详述):
i数码相机的内置设定,如白平衡、反差、锐利度、饱和度等
ii 焦距和景深
iii光圈的范围
iv相片的解像度及像素
v 对焦、变焦等问题
光圈快门
(a) 光圈快门的应用,基本上是影相的先决条件。虽然市面很多便摄相机,或称全自动,它基本上是为你决定好一切不同环景下的光圈快门快门设定,大家要做的,只是 point and shoot。而比较级数好少少的数码相机,大多提供了各项手动设定,例如光圈先决、快门先决、全手动、再加上原先的全自动及程序全自动摸式,基本上有十分足够的条件让我们去学习摄影。
(b) 甚么是光圈?上一节提过,要控制光量的大小多寡快慢,完全靠光圈快门的配合。光圈可以看作是眼睛的瞳孔,光圈值便是瞳孔开合的大小,光圈通常用f值来表示,请谨记,数字越大,光圈越细,光圈每增加一阶,光线的进入量就减少一半。正统的光圈级别如下:f10、 f1、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64、f128。即是说,f14 比 f10 细一级光圈,但比 f20 大一级,如此类推。我们有时见到的 f18、f71 之类,其实原理一样。举例 f18 位于 f14 和 f20 中间,可以说成是细 f14 半级 (光线的进入量减少四分之一),但大 f20 半级。一般民用数码相机之光圈值范围并不如传统相机的广,由于数码相机 CCD/CMOS 面积比 135 菲林细得多(未计数码单镜机),镜头的 \"瞳孔\" 亦细得多,变成用在数码相机上,造出f18、f20 大光圈并不困难,但要造细光圈到 f16、f22 以上就会极之精细,所以一般数码相机都只是大约到 f11 上下。
(c) 甚么是快门?快门速度是让光线进入镜头并且使底片感光的时间,换句话说,即快门开合的时间,即是你贬眼的时间。快门以秒为单位,顺理成章,快门越快,嚗光时间越短,快门的级数如下 : 1/16000 秒, 1/8000秒, 1/4000 秒、1/2000秒、1/1000秒、1/250 秒、1/125 秒、1/60秒、1/30秒、1/15 秒、1/8秒、1/4秒、1/2秒、1秒、2秒、4秒、8秒等。同样,1/4000秒比1/2000秒快一级快门,如此类推。一般民用的相机, 快门范围顶多 1/2000 至 15 秒, 这个亦是较常用的范围 超出这范围的, 大多只可以在较专业的相机中见到 另外还有一项叫做 B (bulb) 快门, 乃是任你决定快门的长短, 由你按快门开始, 到放手为止 一般的数码相机, 亦有部份型号提供 B 快门的选择, 但仍有时间的上限 ; 而单镜反光相机 (无论数码与否) 都会提供无限时的 B 快门选择
(d) 要得到正确的曝光,就要光圈和快门速度有好的搭配。由于光圈大小对光线进入镜头的量是成正比的,而快门速度的快慢和光线作用在嚗光上的时间成反比,故对一定的光线强度,要得到一样的感光程度,在光圈较大时快门速度就要较小,在光圈较小时就要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至于要怎么搭配较好,要看你要什么样的效果。
(e) 一般来讲,光圈越大,景深越浅\。举个例,你要影人像,很多时都希望人像清晰而背景朦胧。这种 \"人像清晰而背景朦胧\" 就是所谓浅\景深。这时,你便要拉大光圈 (再加上长 zoom, 效果会更好)。又如果要影风景,你想画全部都清晰,你便要收细光圈,才达到阔景深。由于一般数码相机的光圈快门值范围不够宽,有时会有创作上的限制。例如你在日光下开尽大光圈, 但快门不够快去配合,变成会过度嚗光。这时,你要作出取舍,放弃太浅\的景深,或借助滤镜的帮忙。
(f) 快门运\用方面,一般例子包括运\动,烟花,流水,瀑布等。快快门可以凝固一刹那的动作,如运\动员跳起停在半空 ; 慢快门会有一种动感的表现,如将瀑布影到一匹布等软绵绵。夜景通常用慢快门因为想要有催灿耀目的灯光 (配合细光圈以免过度嚗光)。影水滴用快快门因为想凝固水珠悬浮在水面之上。总之,不同的快门值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切视乎你的创作灵感。
(g) 各种摸式 - 一般的中上级数码相机,都有几个嚗光圈摸式:
i 光圈先决摸式 - 自己决定光圈值,相机会用它的测光系统根据你的焦点去测光, 然后给你一个快门值。
ii 快门先决摸式 - 你自己决定快门值),相机会用它的测光系统根据你的焦点去测光, 然后给你一个光圈值。
iii 全手动摸式 - 你全权决定光圈快门值。但好多相机都仍会根据你的焦点去测光而提供一个显示,让你知有没有 under / over 和多少级等, 让你再去调教一个适当的嚗光组合。
iv Programmed mode - 简称 P Mode。在这个摸式中,相机会用它的测光系统根据你的焦点去测光,然后给你一个光圈快门组合。但你也可以选择去改变另一组光圈快门组合,而仍然有一个适当的嚗光值 (假设测光正确)。譬如测光测出应用 f/56,1/60 秒,你可以选择变成 f/4, 1/125 或者 f/8,1/30。 这三组的光圈快门组合都是得出同一个嚗光值。所以有人讲,这是一个聪明少少的傻瓜 mode。
v EV - 嚗光补偿。让你在相机测出的嚗光值上,再加或减嚗光值。通常因为会有其它外来因素影晌了相机的测光,你凭自己的经验或现场环境去加大或减小嚗光。通常在光圈先决摸式下,加一级EV 值等同减慢一级快门;同样在快门先决摸式下,加一级EV 值等同加大一级光圈。全手动摸式不存在加减 EV 选项,因为你全权控制光圈快门的组合。
对焦
(a) 对焦,是要将你想拍的人物景点纳入焦点。对焦要正确,才可以令到被影物清楚地出现在镜头。想象镜头是人的一对眼睛,你一定要集中看某一样事物或人,他才清楚地呈现在你眼前,其它不在焦点范围的,都会朦胧一片。基本上一张自动对焦相机的相片,撇除手震的因素,无论个景深几浅\,都必定会有一个对焦点,即必定起码有一点是清析的,如果发现全张相都没有一个对焦点出现,就可能系以下其中一个因素 :
i 手震
ii 未完成对焦程序便按下快门
iii 焦距距离太近,超过了相机的最近对焦范围
iv 相机找不着焦点 (例如, 影天 影天是很容易失焦的, 特别系天色不好时, 因为牵涉到测光问题, 所以下一部再讨论))
(b) 现代的数码相机,基本上其自动对焦皆十分准确,而且部份亦提供手动对焦的功能。可是用深一步去了解相机对焦的性能,亦可大大增加你对部相机的认识。以下为一般常用的对焦选项,以供参考:
i 对焦的方法 : 几乎所有自动对焦相机的对方法都是半按快门锁定焦点,然后再全按拍摄。有些较聪名的相机,在你找不着一个对焦点时,会防止你全按到底,以保证一定有对焦点。
ii Single AF vs Continuous AF :Single AF 是单次对焦,相机不会自动对焦,直至到你半按快门制。半按快门不要放手,你便可以从 LCD 显示清楚看到对焦后的情况。如果你是拍摄一些短景深的相 (特别是微距),你更加可以清晰看到主题清背景朦 当你肯定你的对焦是完成兼正确,便可以继续全按拍摄 Continuous AF 是连续对焦, 相机会不停地激活对焦系统,去对它认为最正确的对象。Continuous 有个好处是可进一步加快对焦的速度,因为它是不停的运\作,而且对于补足移动中得对象焦点有帮助。但你仍然要先半按去锁定焦距,才可全按拍摄。Continuous 有个坏处是耗电量大和容易失焦,特别在数码相机相对对焦速度慢及耗电量大的情形下,这两个缺点更加明显,所以建议在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使用 single AF。
iii 多点对焦 : 以往的相机,摄影者大多以中间为焦点去构图拍摄,除了是正统平稳的摄影技考外,旧时的自动相机只可以用中间点来对焦,是一个主要原因。当时,聪明的摄影师就会用半按移动的方法去改变焦点,所谓半按移动,就是先用中间点对好并锁定焦点 (半按不动),再移动相机去从新构图,然后再全按拍摄。这样,被锁定的焦点不会改变,但又不需一定要放在呆板的中央位置。
多点对焦的发明改善了以上的情况。试想想半按移动方法虽然也可达到 \"人为式多点对焦\" 的效果,但眼利的摄影大师会发觉这样其实很容易失焦,因为在我们移动相机时我们很难保证我们的相机和被对焦物保持了一个绝对的平衡线。即是说,我们的相机有机会在移动后会与被对焦物近了或远了。在较浅\景深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出现走焦的情况。多点对焦的出现,我们不需要移动相机了,直接在相机上选择焦点,完全避免了移动相机的后遗证。至于对焦点的数目,不同相机有不同的规格,常见由 3 点至9点不等, 新出的相机 (如 Canon Digic 系统的新 DC, eg G3, S45), 更加有任意选择任何一点的功能,的确十分方便。
iv 手动对焦 : 手动对焦基本上不存在以上各点的问题,因为是完全由你去控制焦点。可是, 一般数码相机的所谓手动对焦, 其实只是 \"有距离限制的自动对焦\", 即是实制上我们给相机一个对象的距离, 相机用它的系统去 \"估焦\" 所以一般来说, 数码相机的手动对焦并不十分准确 当然, 用在单镜数码相机上当然是另一回事, 因为单镜相机镜头的手动对焦是真正的机械式手动对焦
测光
(a) 光是产生影像的重要原素, 如何计算光的多少进入相机是会影晌照片的质素 之前讨论过的光圈快门设定, 目的就是去适当控制光的数量进入镜头 而测光便是去计算应该有多少光进入相机镜头, 以达到一个准确的嚗光值
(b) 以往手动机年代多数是用测光表 - 一个去量度光的仪器 但自动电子相机出现后, 相机大多已内置了测光的系统 简单来说, 测光的目的是去计算用那个光圈快门值去拍摄, 测光准确, 光圈快门值也大至正确,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会基本上嚗光正确
(c) 大部份的电子相机, 测光是在半按快门中完成 可以这样说, 半按是同时做了对焦和测光的程序 在光线平均的场景下, 基本上测光误差比较少, 我们大可信赖相机的测光系统 但在一些光暗反差大的情形, 例如睛天, 背光等, 我们便要凭自己的经验及喜好去处理测光
i 举个例 : 大家通常影风景时, 是不是经常遇上这个问题 : 我影出的天是很蓝很靓, 但天空下的建筑物就黑色一片 ; 又或者, 我影的建筑物嚗光很正确, 很细致, 但个天就 over 得太多了, 本来是蓝的天变成白色一片 这是关乎相机测光的取舍问题 建筑物在睛天下, 反差很大, 正确测个天, 建筑物会 under; 正确测建筑物, 个天会 over 怎样处理呢
ii 又例如, 我们影日落, 必定希望影日个又大又圆的咸蛋黄太阳 但很多时出来的效果是一 \" pat\" 野, 只得一团白光 这样又应该怎样处理呢
iii 再一个例子, 我们影人像, 是不是经常发现背景比主角光亮, 令到 model变成一个 \"黑面神\"
(d) 一般的数码相机, 都会提供以下四个测光摸式 (不同款式可能称呼有别) :
i Evaluative (平均测光)
ii Centre-weighted spot (中央重点)
iii Center-weighted average(中央重点平均)
iv Spot metering (点测光)
(e) Evaluative (平均测光) - 测光区为整个画面的平均, 不同型号有不同的\"区域\" 举例 如果相机有所谓 \"45 区平均测光\", 代表为将画面平均分为 45 个区域去测光, 而最后计出个平均值 一般的风景摄影大多用这种测光方法, 因为我们都想整个风景画面都有正确的光度 上段提及影反差大的环境, 这样平均测光方法亦有帮助
(f) Centre-weighted spot (中央重点) - 只选取中央对焦点作测光区 适合微距, 人像等摄影 在背光的环境下, 例如人像照, 应该用这个测光方法, 避免主体过暗
(g) Center-weighted average(中央重点平均) - 选取中央部份 (约整个画面的10 - 15% 作测光区) 构图对象放于这个区都会被正确的测光 这可说是介乎平均测光与中央重点之间的测光法
(h) Spot metering (点测光) - 新的相机有多点对焦功能, 而亦愆生了点测光这个点测光方式 所谓点测光, 即是测光区跟随着对焦点, 用家在相机的规格下自由选择测光区
EV - 嚗光补偿
(a) 在 \"光圈快门\" 一节中已提及 EV 的原理, 这里不再详术 我想提出, 很多时后, 相机会受现场环境影晌而出现测光不正确的情形 例如, 在雪地下, 由于一大片白色, 相机会觉得现场很光而提供一个低的 EV 值, 这样, 相片的其它景物便十分容易 under exposed (嚗光不足), 此时便需要加 EV 以避免整张相过暗
(b) 有朋友喜欢刻意的去 + / - EV, 去凝做他想做的效果 一个例子是影日落 可以尝试用中央重点 再 -EV 令到太阳不会过猛, 去摄取一个圆圆的咸蛋黄 当然, 几时加几时减 EV 是没有定案 一全靠你们去不断尝试镬取经验 !!
白平衡 (WHITE BALANCE)
1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一个很独特, 但又很重要的设定 其实在传统菲林相机上, 也有色温这个课题, 亦即是数码相机中的 白平衡 只不过传统菲林相机不是在机身上调教色温, 是在菲林的选择上再加上颜色滤镜去控制色调
2 在不同的灯光下, 相机的眼睛看到的白色都不同 镜头不像人眼,不懂分别不同灯光下的白色 例如, 在黄灯下, 镜头看到的白纸都系** 这样, 便需要我们去告诉镜头甚么是白色 这便是所谓 白平衡 的设定 不正确的 白平衡, 是会令到相片偏色的, 所以要懂得如去设定 白平衡
3 一般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大致有以下各样的选择 (不同的型号会有不同的名称或选项, 但原理是一致的) :
Auto - 系全自动 白平衡, 大家基本上不用费心, 因为相机会帮你自动根据即场环景调教好 一般在日光下, 自动白平衡都非常准确, 偏色极少, 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但在室内会有微微偏红, 可以要试用其它 白平衡
Daylight - 系日光 不过基本上同用 auto 分别不大 (日光下)
Cloudy - 阴天, 密云下使用, 避免有过灰的相片
Tungsten (Incandescent) - 灯泡 室内灯胆的光线 一般这种灯色会较红黄, 使用这种 白平衡 会矫正偏红
Flourescent - 室内光管灯 这种色温会偏蓝, 用这个 白平衡 会矫正偏蓝
Flourescent H - 日光光管灯, 与上一项类似, 但偏蓝更严重
Flash - 开闪灯时用
Custom - 自订 白平衡 如果以上各项都未能找寻一个适当的 白平衡, 可以尝试用custom 用一张白纸, 主动告诉你的相机在现场环境下甚么才是白色相机会根据你给它的 \"白色\" 去调教色温
4 数码相机有个好处是当你试不同 白平衡 时, LCD 会实时显示出改变了 白平衡 的现场画面, 所以大家大可放心去试, 试到一个合心意的色温去拍摄
焦距 (focal length)
(a) 甚么是焦距 - 镜头的焦距, 是指对准无限远景物时,镜头的中轴上清晰影像与菲林CCD/CMOS 平面间的距离 焦点距离习惯以mm(毫米)计算, 即我们常见的几多几多mm 镜头 详细的涉及很多光学的技术, 我们不在此讨论 现阶段, 只需留意一样, 焦距值越大 (mm 越大), 所得到的影像便越大, 即是较远距离的景物可以被 \"拉近\" 有兴趣可参读 http://homeiededuhk/~s0273183/page03ghtm
(b) 镜头的表示 - 我们现在常用的 DC, 譬如 Canon G1/G2 所用的镜头, 其焦距会用这样来表示 : 7-21 mm, f/20-25 这是甚么意思呢 这代表, 这支镜头是变焦镜, 其焦距为 7mm (最广角) 到 21 mm (最远程), 最大光圈在最广角为 f/20,在最远程为 f/25 这个基本上是一个很标准的表示方法 但用开 135 相机朋友都知道, 135 菲林的相机, 如果镜头是 7 - 21 的话, 绝对是一支超广角甚至是鱼眼镜难道所有数码相机都是用超广角拍摄吗 这牵涉到 CCD/CMOS相对 135 菲林的大小问题
(c) CCD/CMOS 大小与焦距的关系 - 我们习惯用 135 菲林作为一个参考点, 因为 135 菲林暂时仍然是最多用采用的摄影媒界 当然传统摄影器材上仍有其它格式,例如 120, 4X5, 6X6, APS 等等 135 菲林的大小为36 x 24 mm, 而一般 DC 的CCD/CMOS 面积远比这个呎寸少 eg 300/400 万 CCD 大多对角线 1/18寸, 500 万有 1/18 寸, 亦有 2/3 寸 数码单镜(DSLR) 就可能大得多, 有 24 X 16mm(D1/D100), 22 X 15 mm (D30/60) 因为 size 唔同, 数码相机, 在同 135 相机同一焦距下, 所能摄取的影像便细得多, 正如用 135 菲林影像只摄取中间部份一样如果将数码相机摄取的影像再放大为 135 size, 便好象比 135 相机的焦距长, 因为影像放大了 所以我们在表示数码相机的焦距时, 多数亦同时表示相当于 135 菲林的焦距值 用回以上的例, G1/2 的镜头为 7-21 mm, f/20-25, 相对 135 为 34-102mmf/20-25 这个叫做 focal length multiplier 由于一般 DC 的镜头不能更换,所以我们大多忽略镜头的真正焦距, 但用于 DSLR 上, 因为是用回传统的 135 镜头,我们便有必要去留意其真正焦距及换算焦距 同一支镜头, 用在不同大少 CCD/CMOS的机相, 会有不同的换算焦距值 eg Canon D60 的focal length multiplier 为16, 1D 为 13, 1Ds 为 1 ( CMOS 大少 = 135 菲林大少), 所以一支 24-85 镜头, 用在 D60 上变为 38-136, 用在 1D 上变成 31-110, 用在 1Ds 上就是真正的24-85
(d) 景深的问题 - 这里只略题一下, 景深是受光圈及焦距所影晌 我们在 DC上计算景深, 应该是参考其实际焦距而不是换算焦距 即是说, 7-21 镜头的景深就只有用 7-21 来算, 并不是 34-102 这亦解答了为何用一般 DC 总是不能有太浅\的景深, 因为CCD/CMOS 太细, 所用的镜头焦距太短 (景深的问题会在日后讨论)
(e) 变焦镜 - 一般数码相机喜欢用几多倍 (几多X) 去表示镜头的远摄能力但希望大家留意, 这只是一个放便的叫法, 有时却会有些误导 所为几多倍, 是指镜头由最广角到最远摄的倍数 eg 34-102 的镜头 , 最广角 34, 最远程 102 =>102/ 34 = 3 所以我们会称这支为 3 倍变焦镜 这样, 是否越大倍数焦距越长呢 又未必 eg Minolta D7 的镜头为 28-200 ( 135 相对计算), 是一支 7 倍变焦镜 (其实是 714X, 亦不用太斟酌) 但相对 Fuji S602, 其镜头是 35-210, 一支 6倍变焦镜 从这个例子看来, S602 的 6 倍比 D7 的7 倍还要长, 但相比起 Canon的100-400 , 4 倍镜来看, 又变成很短了 原因很简单, 起点不同 !! 所以要看一支镜头的远摄能力, 还是要看实际焦距
(f) 外加增倍/广角镜 - 影晌焦距镜有两种 : (1) 增倍镜 (2) 广角镜 增倍镜是增加远摄能力的镜, 广角是减少焦距的镜 都是用 倍数(X) 来代表 很简单一支 2X 的增倍镜, 当套上 34-102 (135 相对值计算) 的镜头时, 就变成 68-204,同样, 一支 05X 的广角镜, 当套上 34-102 (135 相对值计算) 的镜头时, 就变成17-51 要注意, 由于是外加镜的关系, 有可能会出现成像圈的问题 各位选购增倍/广角镜的时候, 要考虑这点 通常我们会接受增倍镜的成像圈, 只要在最远程焦距没有便何, 但绝不接受广角镜有成像圈 试想想, zoom 前才没有成像圈的广角镜,是完全失去了广角镜的意义 !
(g) 数码变焦 - 以上所提及的变焦, 都是所谓的光学变焦 (optical zoom), 即是真正的从镜头去改变焦距 如果镜头的质素良好, 基本上是没有成像质素下降的问题但在数码上机上,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 \"变焦\" 方法, 叫做数码变焦 (digital zoom) 其实说穿了, 只是相机用它的操作系统, 只取用画面的最中间部份放大, 正如我们用 photoshop crop 相一样 但相机 crop 完相之后, 会将 crop 出来的画面再放大到原本相机的像素 所以我们会见到质素的下降 越大 digital zoom, 质素下降越多 由于这个工序根本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做到, 所以正常情况下并不建议使用
祝你新的一年里天天开心,,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
建行auto黑卡就是建设银行龙卡汽车信用卡。额度一般在10000—50000之间。
信用卡额度的高低主要由申请人的个人条件与经济条件决定。
1个人条件
申请人必须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月工资最好在3000元以上。另外,申请人必须保证个人征信良好,没有严重的不良记录。
2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会直接影响到持卡人的授信额度,条件越好的持卡人,所获得的授信额度与会更高一些。经济条件主要包括持卡人的名下的房产、车产、存款等等。
3其他条件
申请人的性别、年龄、职位、学历等等,也都会影响信用卡的额度高低,在一些银行的审核标准中,申请人的婚姻状况甚至也是参考的条件之一。
龙卡汽车卡是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龙卡信用卡系列产品之一,专为私家车主度身定制,是国内首张life style概念卡;具有龙卡信用卡所有功能,享受积分加倍换油、洗车赠送服务、车险团购优惠、免费道路救援、特惠租车礼遇等五项基本权益和柜台优先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