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普通的袁大头银元价值多少钱呢?

一枚普通的袁大头银元价值多少钱呢?,第1张

截至2020年1月,一枚普通的袁大头银元,其收藏的价格在550-700元之间。

但是还有一种袁大头银元的收藏价格高出普通版的上千倍,据悉,这就是民国三年“签字版”试铸币,上面标有“LGIORGT”或简写“LG”字样,由于该袁大头并不是用于流通,因此目前存世量极少,其市场估价更是达到了600万-800万左右。

扩展资料: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

《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即以一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根据这一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相当于200人民币。

银元就是我们常听见的“大洋”,由于钱币上面还有个大大的袁世凯头像,银元又被叫做“袁大头”,1914年银元在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每个重7钱2分,含银量6钱4分8厘。

货币在中国变了又变,最早人们用贝壳交易,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起刀币、布币等货币,由于各国都自己铸造货币,导致货币形状杂乱,重量悬殊,不利于管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规定全国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

参考:

当时三十斤一袋的洋面,一块五大洋。一丈洋布,八角到一块二。小麦比较便宜,一块钱能买100斤。

你算一下,现在一斤米多少钱。

估计相当于现在的100元到200元。 要看什么时期的,民国早期相当于50多元,晚期只相当于30多元。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据资料介绍,清末与民国初期,五个银圆(亦作银元,也就是现大洋)可以买一头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个银圆是一担谷。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当然,还可以用当时的薪水水平作为部分佐证:例如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云南总督月薪65个大洋);毛泽东做北大图书管理员月薪5个大洋(可能还有其它生活待遇)。而在宋朝,小牢子(牢房小吏)的月俸是2俩银子(工资是很低,但有“吃送”,所以愿意做这等小吏的人大有人在);其它一些有品级的官员是以谷米计算薪水的;可见,一两银子的当时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元以上,一般难以超过200元。

按照上面这个算法折中来算,民国初期一块大洋价值近似于今天的250元,而中后期则只值得今天的100元。

希望答案对你有帮助。

民国初年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一千块钱左右,当时的警察一般月薪六块大洋,足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了。清末民初的年代,那个时候的银元还是很“值钱”的,到了后面就慢慢贬值了。再加上内陆地区跟沿江沿海地区的银元的购物能力和兑换其他钱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重点要提1930年,在那之前民国货币的价值还是比较稳定的。银元的下头,还有两种钱币,有一种是“银角子”;另一种是“铜元”。这两个钱币,还不是以十为单位的,它们的价值也是跟着银、铜价格的起伏而定的,一银元相当于那个时候120-140枚铜板,每一枚铜板的价值都是10文。根据现在银的价格是36元/克来算,重7钱3分的白银大概就是365克,一银元现在的价值大概就相当于人民币131元。

好事者就真的开始计算了,现在大米的价格是每斤3元,一枚银元才可以买18斤大米,也就相当于54元;现在猪肉的价格是10元一斤,一枚银元可以买7斤猪肉,也就相当于70元。莫非一块银圆才值六七十块钱吗?肯定不是了,他们在算银元价值的时候,忽略了粮食的产量和人们的需求量。现在的水稻,每亩可以产1300斤以上,除非这块地的营养不好。猪长得也是很快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长成一二百斤。在民国的时候,水稻每亩才可以产两三百斤,猪就更难过了,人还吃不饱穿不暖呢,那个时候人们养猪喂一年猪也就长三五十斤。而在那个年代人们哪里有钱买猪肉啊,能吃饱就已经很不错了,民国的时候平均每个人每年可以吃四五百斤粮食,可是还是吃不饱,现在每人每年吃一二百斤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些经过计算得出一银元相当于一百块的结论完全是错了,因为他们彻底忘了粮食的产量和人们的需求量。粮食是每个人要生活起码的物质需求,同样也是人们最需要的东西,用它来判断物品的价值才是最标准,最有权威的。

一块银元是一贯钱,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不同种类价格不一样,品相好坏也很影响价格。

市场上的银元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版别和品相对应的银元回收价格是不一样的,具体以银元回收时市场评估的价格为准。

银元简介: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95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