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银元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的银元是什么样子的?,第1张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明万历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各省纷起效尤。 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

  先,要看到我国银圆真假的现实情况。由于银圆已被销熔和储藏了相当一部分,市面看到的真品逐渐稀少起来,不符合标准的伪劣银圆却又大量存在并日益增多。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夹铜、 铅银圆。俗称半真半假银圆。从外表看是银质的,里面却填充低贱金属,夹杂相当一部分铜芯或铅芯。二是仿照真银圆版的模式进行私铸。这种假银圆种类不少,总的特征是不符合正规银圆的要求。三是净铜镀银的圆。这类假银圆的特征是,内为铜液或铜铅混液浇铸出来的底板,再在外面镀上一层薄银,俗称“穿层银衣”。制假人仿照真银圆模式雕琢模型,将熔炼的铜液或铅液注入模型内,以千斤石打出文字与图案花纹。四是将真银圆放在硫酸、硝酸中腐蚀,去掉几层 银皮,有的银圆边缘锉去一周,再锉出齿纹。制假人将这些银水、银 屑拿去再炼银块,从中牟利。

  其次,从银圆外貌来鉴别。主要看银圆的外观样式和色泽。正规的银圆,其圆圈内外俱为圆形,边缘粗细均属匀称,文字笔画有力,图案迭实。假劣银圆与此相反,如边缘镶接之处难免留下些许痕迹, 圆圈后薄不匀,文字柔弱无力,图案与文字有“浮起”感觉。从银圆色泽看,真银圆洁白、柔嫩、闪光、悦目。假劣银圆颜色虽白,却无光彩,有的灰中带黄,或色泽哑白。

  再次,从银圆重量与成色来鉴别。正规银圆每枚规定为七钱二分,合36克。私自仿铸的银圆每枚在20到26克左右。正规的银圆成色含 银89%一90%,而私自仿铸的银圆含银45%一“%之间。对此,可 以运用计量和验色工具来鉴定。

  第四,从听音来鉴别。正规的银圆发音收尾时,往往有一种悠悠声响传来。在听音鉴别时,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尖对控一枚银圆的两面 中间,用力要小,指尖接触币面越少越好,右手持一金属物(包括另一银圆)来敲击.真银圆立即发出清脆悠悠声响。

  第五,鉴别银圆是否被腐蚀。鉴别 银圆是否被硫酸、硝酸腐蚀, 主要看它图案文字是否模糊不清,色泽是否浮白,边缘是否偏薄,发音是否微慢。由于这类银园质地硬脆,用钳子折曲即会断裂。

  第六,其他鉴别法。对铜镶银、包皮银,可以采用火烧来鉴别。透过各种颜色显出原形,黄铜、红铜变成**或红色,铅变成黑色, 锡变成乳白色。对于成批的铜镶银圆、包皮银圆,可以对个别银圆用 锋利的极小的三角形锥子,在可疑处钻入以探真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8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