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的一两约是现在的15625克。
《汉书·食货志》记载: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千。
意思是说,朱提银的成色好,8汉两为1流,价值汉五铢钱1580枚,其他的银子8汉两,价值1000汉五铢钱。西汉1斤,从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重量可知,一枚等于一斤,称量为247克到250克左右,汉代一斤为十六两,则1两=1543克或15625克。
扩展资料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这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 石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古代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但每个时期的一两都不固定:1、秦和西汉时期,一两等于1614克;2、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两等于1392克;3、隋朝初期,一两等于4176克;4、隋朝末期,一两等于1392克;5、唐至清朝时期,一两等于373克。
古代一两等于多少克
“两”是我国古代就用的非常普遍的重量单位。半斤八两的意思就是两个人差不多,在古代的时候一斤是十六两。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为止。但是,古代和现在的单位换算是有区别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
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十二铢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铢为一两。”翻译过来就是十二铢相当于半两,秤杆有左右两端,要增加一杯,所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在官修史书《宋史·律历志一》中也有记载:“一两者,合二十四铢为二千四百黍之重。”简单来说,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等于二千四百黍的重量。
现代1两等于50克,1钱=01两。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
扩展资料:
我国有特定的计量单位斤,国际的计量单位千克、吨,美国英国的磅等等。在古代,各国就有自己的计量单位,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钧:三十斤是一钧;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1、两是市制的重量单位。
1两 = 005千克(公斤) = 50克。
1斤 = 10两 旧时,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表示不分上下。
1斤 = 05千克(公斤) = 500克。
在中文有许多字义,通常读作qián(汉语拼音)或ㄑ|ㄢˊ(注音符号):钱是货币的通称,或称现金或金钱,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依照交易习惯,做为购买物品对价的工具。
公制: 1斤 = 10两 = 100钱1钱 = 5克市制: 1斤 = 16两 = 160钱
等于50克
两 [liǎng]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
中国古代的银质钱币在使用时需要鉴定成色并称重以确定其价值,一般就以称重时的质量单位“两”为银质钱币的单位。
中文名
两
读音
liǎng
笔顺编号
1253434
笔顺读写
横竖折撇捺撇捺
基本信息
听语音
两(liǎng)

田字格中的“两”字
拼音
liǎng
五笔86
GMWW
注音
ㄌㄧㄤˇ
五笔98
GMWW
部首
一
仓颉
MOOB
展开全部
《广韵》良奖切,上养,来。[1]
详细释义
听语音
〈量〉
(1) (会意。从一,两平分。两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two]
(摘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