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银元是一贯钱,相当于人民币100多。不同种类价格不一样,品相好坏也很影响价格。
市场上的银元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版别和品相对应的银元回收价格是不一样的,具体以银元回收时市场评估的价格为准。
银元简介: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一块大洋值钱。
从大洋发行后,大洋的种类高达640多种,每种的现存量较少,其中晚清时期的大洋最为值钱。这让大洋持有者满心欢喜,它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变革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大洋原本并非“国产”,它原本是15世纪时期欧洲的流通货币,西方强行打开清朝的大门后,清廷统治者看到了西方的银元,争相模仿制作。
光绪16年,清朝统治者开始仿造西方的银元打造中国的大洋,在时局动荡的清末民初,统治者确立了银本位货币制度,大洋在当时流行一时。然而,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经济制度并不稳定,民国时期的大洋袁大头也只是流行一时、随后退出历史舞台,大洋发行量极少,价值不言而喻。
介绍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
清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一块大洋相当于几百元人民币。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
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历史:
实际上,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两、圆并用。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
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圆,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圆为单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美国在1934年推出的《购银法案》令国际银价上升,导致中国银根短缺、利率急升。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同时收回银圆。银圆于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大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