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古代炼银的方法

女古代炼银的方法,第1张

我国古代炼银采用的是“吹灰法”,这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使银分离出来。中国约在早商时期已经使用银器。甘肃火烧沟类型文化遗址(年代相当于夏代)曾发现银质饰物。战国已有错银器物。《魏书·食货志》提到:长安骊山银矿“二石得银七两”,恒州白登山银矿“八石得银七两”。这是关于银矿品位的最早记载。

  明陆容《菽园杂记》记述炼银过程颇为详细:“矿石不拘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次以大桶盛水,投矿末于水中,搅数百次,谓之搅粘。凡桶中之粘,分三等:浮于面者为之细粘,桶中者谓之梅砂,沉于底者谓之粗矿肉。若细粘与梅砂,用尖底淘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矿肉,则用一木盆,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矿,以桶盛贮,璀璨星星可现,是谓矿肉。”这是选矿过程。“次用米糊搜伴,团如拳大,排于炭山,更以炭一尺许覆之,自旦发火,至申时住火,候冷,名窖团。”这是烧结过程。“次用银炉炽炭,投铅于炉中,候化,即投窖团入炉,用鞴鼓扇不停手,盖铅性能收银尽归炉底,独有滓浮于面。凡数次,破炉爬出炽火,掠去炉面滓垢。烹炼即熟,良久,以水灭火,则银铅为一,是为铅驼。”这是炼制铅银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炉灰,视铅驼大小,作一浅灰窠,置铅驼于灰窠内,用炭团叠,侧扇火不住手,初铅银混,泓然于灰窠之内。望泓面有烟云之气,飞走不定。久之稍散,则雪花腾涌。雪花既尽,湛然澄彻。又少顷,其色自一边先变浑色,是谓窠翻。烟云雪花,乃铅气未尽之状。铅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铅。铅既入灰,唯银独存。自辰至午,方见净银。铅入于灰坯,乃生药中密陀僧也。”这就是灰吹法提银。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并有附图,反映从采矿到灰吹法提银的情况(见图)。

  至于鼎为炼银,是圣经里的话“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

大概是说人是需要经过磨练的。

  1将白银融化后用铁棍搅动,里面的杂质氧化后会附着在铁棍上被带出,如此往复。\x0d\  2首先是用硝酸将银溶解,然后用铁回收, 再加入稀盐酸,直到无气泡产生,银就纯啦。\x0d\  3量不大的话可以先把银作为阳极在硝酸溶液中电解,或者直接把银溶解在硝酸中再电解,这样会在阴极上得到纯度很高的银。\x0d\  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银是古代发现的金属之一。银在自然界中虽然也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银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压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银粒就可以拉成约两公里长的细丝。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

1、第一道工序是磨矿:先将矿石放入水碓,通过水力作用将大块的矿石粉碎,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

2、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将矿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留下含金银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

3、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也就是将含金银的粉末和米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烧结成松脆的矿团。

4、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铅混合熔炼,进行化学置换,形成含金银的铅块。

5、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

金银乃是古代货币,一般等价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珠宝是指珍珠宝石,在古代多为装饰品。拥有这些东西的人都是富商,权势贵族。这些稀有物品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38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