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你想多了。这里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故”也就是“无缘无故”的意思。这句话直译是说:君子无缘无故,美玉是不会离开自己的身体的。大意就是说:君子不会无缘无故让玉离开自己。因为在中国古代仕大夫的背景下,玉与君子的身份是等同的,就所谓“玉在人在”是一个道理。类似于信物一类,比如看见某人随身佩戴的玉出现在了本不该出现的地方,说明这个人可能有事情发生(好坏就不一定了)。
当然如果你想穷极道理原由,那当然很多种,好的坏的都有,比如做定情信物,或发生危难等等。当然在迷信说法赋予玉一定的灵性,说玉能挡灾。
大概也就这么多了。
自古男子就有佩玉的习惯,据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玉都是高贵优雅,美好明洁的象征。
佩玉是中国多重文化内涵的体现,它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彰显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
在中国古代男子佩玉这种习俗中,道德功能与区别功能是佩玉的主要功能,审美功能也是一个方面。自古男子为什么要佩玉
道德修养的体现:
古代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君子佩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富有音律、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君子走路势必温文尔雅,没有邪念,作为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的象征。
富贵的体现: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以白玉为堂黄金作马,由此可见是多么的富贵奢华,富可敌国。所以玉标志着身份和富有。
吉祥的象征:
玉为祥瑞之物,沟通与神灵的联系,祈求吉祥如意。不是迷信,而是由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风俗。
避祸保平安:
精神寄托,视玉极重,精神贯注,即使偶遇意外,因心志集中或可意外幸免,反映人们的共同心愿。
延年益寿:
服玉长生是不现实的,但玉有药用功效,有益人体健康。《本草纲目》上载有玉性“甘平无毒”可“润心肺”。“除胃中热”对“止烦躁”“止喘息”“止渴”有一定作用,如现在流行的玉忱:人的经络统一于大脑这个脑髓,玉忱接触头部,会降低髓海的温度,使人经络畅通,头清目明,延缓衰老。
驻颜和美容:
宋代医学著名《圣济录》载: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慈禧太后驻颜有术,以玉磨面是有效的方法之一。玉除了磨面可去瘢痕皱纹,还可滋养毛发。来玩。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好!
《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人们重玉而轻石时,孔子答道:“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guì音贵),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许慎《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sai音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古人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
能因为凝聚了上天赋予的特性,玉这种物件与君子的美好品格十分符合。于是,玉被人格化、道德化、思想化了。温润如玉、洁身如玉,是一种美的赞誉。君子如玉高洁,玉如君子正直。玉性温凉,虽有丝丝寒凉入骨,然而玉暖石凉,总有一种温润,让人不忍离弃。工匠磨玉,需将雕好的玉件,用至细的砂纸,一点一点反复抛光打磨,直至极润,才成一件精品。就像读书人修身,只有反复守候,打磨心灵,方有顿悟和收获。
君子如玉,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玉者无声,不急不徐,从容不迫;温文尔雅,随意淡泊;不温不火,价值自在。表面温润晶莹,望之含蓄内敛,近之如沐春风,内质坚贞静定,可碎不可裂。君子之风,不求人赞,唯求自身心安。愿世人常怀君子之道,守候心灵之地。因为有玉的地方,才有安宁平静。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句话,想必收藏家都知道。原句出自《礼记》《玉藻》:“君子无理,玉不去。”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谦虚的绅士,应该戴一块玉。如果你不戴翡翠,你应该有一个理由。那么君子为什么要戴一块玉而不戴别的东西呢古人给出了君子胜于玉颜的解释。也就是说,君子戴玉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礼仪,也是美德的象征。
玉是天地之宝,山川之精。孔子将玉拟人化,提出玉有十一德。徐慎将其简化为仁、义、智、勇五德。“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从外面谢谢,就能知道旁边谢的意思也。它的声音是舒服的,特别听远了,聪明的一面也;不刮不折,勇方也;你让你进来,你让你进来。”
玉光泽温润柔软,利万物,是仁的表现。根据玉石的外部特点可以了解其内部情况,这是玉石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现。玉质坚硬细腻,敲击声流畅清脆,是富有智慧和远叹的玉质的表现。玉石虽然硬度不太高,但韧性在天然玉石中是第一的,所以玉石宁可碎而不折,展现出不屈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被打破,“被打破也比未被打破好”。玉石破碎后,虽然断口锋利,但它有怨恨报复他人的能力,也有谋取利益的能力,但玉石可以保持诚实,不做任何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以至于在儒家思想中,把君子的品格与玉的品质相比,不仅有“君子胜德胜玉”,更有“君子不无故离玉”。
不仅以玉石作为君子的美德参照,而且让玉石从身上,时时刻刻提醒。很多人字面上理解为“君子不无故取玉”:人只要活着,就必须永远戴着玉。其实这是相当僵硬的,我们应该理解为:人们应该对玉有一种敬畏和敬仰,并且更接近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适合佩戴玉器,比如游泳、洗澡,虽然干净的水对玉器无害;比如睡觉的时候,脖子上戴翡翠也会影响睡眠。
第一章:问玉
余幼时,向夫子问教,何为君子?
夫子说,君子如玉,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美玉和氏璧的故事: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夫子问:可有所得?
吾答:玉有璞衣,不琢,不足以成玉。宝玉在身,不琢,不足以见玉。琢者,治玉,治玉者,理也。
夫子曰:暖玉中的代表和田玉光滑细腻,油润亮泽,手感温润,放在手中,先凉后温,但这种凉并不是冷冰冰的凉,盘摸把玩之后,还会油油的,就象要流出油脂一样,是为玉暖。君子如玉,触手也温。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用玉有严格的规定,帝王、公侯、将相等都有明确的区别,即使是佩戴,也不是为了显示财富,而是警醒自己的思想、言行。
夫子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当时时以玉之触手温润如玉、光华内敛为要求自省,君子当以宽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处事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君子应当外带恭顺,内具坚韧;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光华内敛不彰不显。《礼记·聘义》有云:“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夫子问:可曾记下?
吾答:弟子铭记在心。君子如玉,当佩玉在身,以做警示,以玉自比,洁身自好,玉无瑕为上,人无欲则刚。玉之小者可以修身,玉之中者可以养人,玉之大者可载社稷。
第二章莫上人如玉,公子石无双
石无双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进京赶考途中,路过苏州之时,受到时任苏州知府的好友苏成人相邀,于莫老爷的园林内参加宴饮。那时石无双年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常以玉自比,虽是贫苦,却自命清高,所以对权贵之间的世故人情略感到不适,随后借口在园内散心。
莫园以建筑艺术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园林建筑与山、水、石、木相融合而得浑然天成之美。利用云墙和建筑群把园林划分为东、北、西、北、中五处不同的布局,中部以山水见长,山环水绕;东部以厅堂庭院建筑取胜;南部为住房,红砖碧瓦,鳞次栉比;北部以竹林为妙,一派田园风光;西部曲水画桥,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通幽度壑,秀色迭出。
中辟广池,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曲之间水涧蜿蜒,仿佛池水之源,更显江南柔美。
池东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是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池南为住房、楼阁是园内的主体建筑,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楼阁东侧有绿荫轩,小巧雅致,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
西部以水亭为主,山水相间,浑然天成。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横卧于桥廊之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北部广植竹、李、桃、杏,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景色美不胜收,兴然之间让人迷失了方向,于北部水桥上逢得一妙龄少女,彼时相逢,我在桥的这头,你在桥的那头,桥上才子佳人,桥下碧波流水,你在流水的那端,身后桃花正艳,我在流水的这端,身侧春笋埋节。我邀你到水榭亭台小坐,你欣然而往。
我说在下石无双,自有家贫,好读书,经欲上京赶考,以证所学,经好友苏州知府苏成人相邀,来这莫老爷府上相聚,不喜人间烟火,便在这山水间流连,不想遇见**这般窈窕淑女。小女子正是你所说的莫老爷家的女儿,名叫莫如玉,公子被褐怀玉,心有凌云之志,我与公子一见如故,可否畅聊。二人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从地方风雅谈到家国情怀,从日升谈到日落,晚霞西照,二人不得不说再见了……
那时,你我俱是少年郎,你我一见倾心,私定终身。我说美人如玉,当以世间最美之物配之,我说待我功成名就,许你美玉无瑕。你说种一池莲子静待花开,你说你父亲对你甚是宠爱,小有家私,足矣温饱,你说待来日花开,望君来赏。
此去山长路远,遥遥不知归期。若不混出个名堂出来,有何颜面来与你父相言,娶你为妻。如今心上有人,做事更是认真,委屈你为我着大男子主义,等上一等。我会证明给你看,给你父母看,给天下人看,你爱上的人,不差。石无双如期抵达了京城,参加了科举考试,不想考试失利,不中,失落之际,大为颓败,一时失了方寸。不多日收到苏州来信
石无双,深感美人情重,静下心来,开始用功苦读。也许正如莫家**所言,其有凌云之姿,二十五岁那年终于考得头名状元,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一时间,披红挂彩,跨马游街,好不威风。
主考官沈大人在发榜后面见了周瑞,见石无双生的玉树临风、五官端正、皮肤白皙,好生喜欢,竟想招石无双为婿。没成想石无双当场拒绝,言称已有了婚约,不敢从命,令主考官沈大人尴尬不已。
主考官沈大人在金銮殿向圣上复命,言称科举考试结束,头名状元为石无双。顺带也提起,欲想招石无双为婿,被石无双拒绝的尴尬之事。
没成想皇上竟然也来了兴致,下旨招石无双到金銮殿面圣。见到石无双后,皇上问道,虽然你已是状元,但沈大人的千金婚配与你并无不妥,与你已是高攀,为何你还要拒绝呢?
石无双答到,臣确实已有婚约,虽然沈大人的千金高贵,但不敢高攀。皇上心里寻思,这石无双的眼光太高了,陈大人的千金他都看不上。
定睛细看之下,发现周瑞果然生的相貌不俗,仪表堂堂,不由也是来了兴致。开口说道,私人的婚约,哪能对抗朝廷旨意。朕欲招你为驸马,你可愿意?
石无双听罢,当即跪倒,言道,恕臣抗旨,请圣上收回圣命。遂将苏州与莫家**相约之事合盘托出,莫家**未嫌臣贫苦,微末之身,将终身托付与我,等臣归去,臣若嫌贫爱富,此与小人何异,何以有脸去面对天下,面对陛下。
石无双言道,圣上,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臣的心意,海枯石烂,矢志不渝。请圣上不要逼迫臣了,否则臣只有一死,以答谢如玉之深情。
皇上心中不由喝了声彩,知道石无双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朕成全于你。加封你为翰林院修撰,赐你无暇美玉,金银千两、绸缎百匹,京城状元府一座,先与莫如玉完婚,回乡探亲,再回京任职。
这一等,三年又三年,莫老爷一催再催,莫家**说“《国风·秦风·小戎》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终于,六年时间,等来了要等的人,等来了要等的结果,状元郎以无瑕美玉为聘,八抬大轿迎娶莫家**莫如玉为妻。莫老爷欣喜万分,常与人提起,言说小女眼光非凡,嫁得良才美玉。
及第登科,少年得志;美人在侧,意气风发。犹如龙归大海,犹如虎啸山林,一身本领的以施展。位渐高,威渐严,出入尽豪奢,往来皆富贵。觥筹交错,日渐骄狂,名利权色在手,对家中娇妻慢慢的有所冷落。
第三章论玉
山中有石,石之美者为玉,玉出深山,不琢不足以成器。石中有玉,玉中有瑕,切磋琢磨,方有光华。尔时你我皆少年,你说我一身轻纱若芙蓉出水,我观你一身白衣,傲雪寒梅。你说似我这般美人当有无暇美玉来配,我觉才子佳人,甚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应如此。你许我无暇美玉,我知你心意,说望君流连。
我喜君子如玉,更胜美玉无瑕。今美玉依旧,美人如旧?君如旧?今玉碎两半,我留一半,君一半,望君琢磨。
小女子小有所私,足以温饱,君勿忧勿扰。
如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浇了个满头,浇了个通透,静了心,也静了神,想起小时候夫子的教导:
回想往日种种,顿觉荒唐,顿觉羞愧,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在这红尘欲海中迷失了初心,还好美人如玉及时警醒,未曾酿下大错。
随回信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