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瑕疵有哪些

和田玉的瑕疵有哪些,第1张

古人说:"无瑕不成玉",几乎所有的和田玉都会存在一些瑕疵,这是和田玉玉料在千百万年中自然磨砺的印记。正所谓“瑕不掩瑜”,只要毛病不是致命的,我们还是应该抱着一种包容的心态。我们常见到的和田玉瑕疵,通常来说有以下5种。

  

1 绺、裂

  俗话说“十籽九裂”,裂在籽料中是十分常见的,指的是玉上的裂纹。通俗理解,裂就像是籽料身上的一道伤疤。按行话讲,小的裂纹称为绺,大的裂纹称为裂,合起来称“绺裂”。

  绺裂:绺是指小的裂纹,裂是明显的裂痕。裂大致分明裂和暗裂两种,明裂就是皮外伤,肉眼可见,雕刻时可以借助花纹和线条把它拿掉,这个在大多数山子上都可以看到,至于暗裂就好比内伤,不借助外在的工具(手电筒)是察觉不到的。

  

2 脏

  脏,指的是和田玉玉质中的杂质。通俗地讲,就是和田玉玉料中分布的其它矿物成分。其中以铁质最为常见,多分布于裂纹处,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造成的原因是玉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形成后,在冷却的过程中内部产生大量的细裂纹,再经过外界有色物质的渗入就成了脏色,一般这种脏玉料会巧雕,也别有一番味道。

  

3 棉

  棉,是位于玉石内部的棉絮状结构,几乎所有的玉石都有棉。从分类上看,棉的分类方式可以有多样,雾状的、花状的,颗粒大的、颗粒小的等等。

  绝大多数的和田玉都有棉,一个玉件上有几个点状棉或者片状棉,但是在边缘部位,或者在玉的表面而不是深藏在肉内,加工时就很好去干净,对加工出来的玉件的品相的影响就较小。

  

4 僵

  僵,就是在一些籽料上看起来石性比较重的部分,一般的解释是玉中的氧化钙析出愈合形成的。

  “僵”基本分为三种,活浆就是含有石头成分但内部有较多的玉质,可采取去浆或借浆的方式雕刻,故影响不大。死浆就是石头占据了整体的大部分或全部,内含有极少极少的玉成分(或没有玉),一般不做雕刻。还有一种就是玉石混杂,一般也没有多大价值,可以叫做半死不活浆。

  

5 水线

  水线:其实是纯透闪石晶体纤维柱状,同一块玉中水线的硬度和透明度较旁边的玉质要高。如果玉器表面出现水线的话,应视为瑕疵。如果出现在玉器内部且不明显的话,问题不大。

和田玉

玉中的看似很像“棉花”那般的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矿物,就是翡翠的絮状物。在翡翠组织中阻挡消耗光线影响光线的穿透、散射产生类似白花棉絮为主要特征的形状。而行内称之为“棉”。

而这种“絮状物”主要是因为翡翠中硬玉矿物的颗粒间隙和杂质包裹对光线的反光引起的或是翡翠晶体间结合不致密产生的小空隙比如翡翠里的愈合裂隙形成的。

和田玉籽料絮状物的影响:

和田玉籽料絮状物的影响要和其内部结构的细腻程度、絮状物的多少等等因素来综合考量,通常籽料的絮状物是呈现出短云絮状分布的,一般在打光的时候要打侧光观察,而不能从背面打光,因为从背面打光只能够看见杂质,但是看不清其内部的结构状况。就算是肉眼观察不到任何杂质和棉絮的顶级和田玉,在强光手电和显微镜的观察下,也会毫无遁形的。只是好的和田玉棉絮会相对少的多,只不过不能单凭絮的多少来判断和田玉的好坏。

和田玉山料中的云絮状物质是分布很疏散的,一般是呈现出长条状或是长丝状的,在这里瑑玉要提醒大家的是,青海料打光就不会看到内部结构,因为青海料并不是没有云絮结构,而是云絮结构不发达,放大之后更是会发现有很多的纤维状与叶片状聚集而成的毡状或是束状结构,而且还会伴有絮状棉绺或是黑褐色状的斑点。

软玉是我国矿物学家对英文Nephrite的译名。这一英文名称源于希腊语,有“肾脏 ”之意。这是因为古代洲认为将这种玉石佩挂在腰部可以治愈肾病(久术武夫:《宝石 贵金属辞典》)。看来,古欧洲人和我国古代人一样,都迷信于玉。中国古人不仅认为 饰用这种玉可以辟邪,而且认为饮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论欧洲人也好,喜欢玉器的 墨西哥和新西兰人也好,都没有中国人使用软玉的历史悠久。中国在世界上有“玉石之 国”之称,这同发现和使用软玉的悠久历史有关。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 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 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透闪石是一种含水和氟的钙镁硅酸盐,其成分中常含有4% 以下的铁,当铁含量超过4%时即过渡为阳起石。我国新疆软玉块体的化学分析结果是: 二氧化硅占576O%,氧化铝025%,三氧化二铁066%,氧化锰016%,氧化镁2561%,氧化钙268%,其它杂质274%。硬度6~65。比重296~317。矿物折光率:透 闪石为Np=1599~1619,Nm=1612~1630,Ng=1622~1640,重折率0O21~0023;

阳起石为Np=1619~1688,Nm=1630~1697,Ng=1640~1705,重折率0021~0027。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 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目前所知,国内除台湾丰田地区产软玉外(包括透闪石猫眼石),主要产地在新疆。新疆和田玉的悠久历史,在《史记》、《汉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不过,西汉以前,史籍所载新疆产软玉的情况常夹带着不少神话故事。从《史记》中记载的《李斯谏逐客书》和《苏厉给赵惠文王书》中的几句话(“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焉。”“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者亦非王有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至秦统一六国时,新疆的软玉已从昆仑山北麓和田诸地源源不断地输向内地。尤其是密尔岱所产的软玉块度较大,常有上万斤者。清时在乌沙克塔克台地区有密尔岱产的弃玉三块,大者万斤,次者八千斤,又次者重达三千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珍藏的“大禹治水玉山”原重一万零七百多斤,这一迄今为止的最大玉件,即产自密尔岱。

是和田羊脂白玉。

如果在白色的日光灯下观看,羊脂白玉所呈现的是纯白半透明状,而且带有粉粉的雾感。而普通的白玉对着日光灯虽也呈半透明状,但很少有粉雾感。多数行家认为:珍稀名贵的羊脂玉,在日光灯下是绝对没有丝毫杂质的,不像普通白玉在日光灯下会有一丝微**。油性重,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不断触摸过程中,自然而然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沾,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绵性也特好,所谓绵性,也就是韧性。

是的,和田玉里面都有棉絮状的结构体!

和田玉,又称为透闪石玉,是软玉的一种,也称为真玉。它是一种由微晶体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岩,含极少的杂质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而棉絮状的结构体是透闪石玉最典型的特征。

只是多数和田玉的棉絮状结构体肉眼可以看到,会影响观感,相对价格比较低廉,如多数的俄罗斯玉,青海玉,韩国玉等。也有些和田玉结构致密,晶体细腻排列有序,肉眼看不到棉絮状的结构体,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才能看到,这种多属于新疆和田籽料,往往价格比较高昂。

图示:新疆和田籽料雕件: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在啼123贡献)

玉有一种十分独特的杂质叫絮。和田玉料这一点是指玉里面被含有絮状的东西,并不是每一块玉都可以被看清楚。而倘若是最好的羊脂玉则看不出任何的絮状物质。和田玉去除杂质后改善了净度,但只能充填染色,激光致色等,破坏了原有的天然结构和耐久性,人为的使玉变死了

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辨别:

1、真玉器,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他杂质,乃正常现象。假玉器则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

2、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3、把待鉴定玉器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玉器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的无美妙声音发出(此法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4、手触摸法:真玉器放在手里一掂,手感沉重,假的掂起来较轻飘。另外,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5、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6、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大自然产出的玉石,按化学成分来说质地特别纯是少数,不纯的是多数。但就制作而言,玉石质地纯的与不纯,只能是相对的。玉石中有一些不纯的成分,并不一定被看作是杂质往往成为某种玉石的鉴定特征。

看看这些杂质在玉石里有什么物理特征,带着它做出产品会不会影响美观。虎睛石是坚硬质地细腻的石棉硅化体,但上面常常有松软的石钉、石线,杂散于石棉丝束未被硅化的孔隙里,像是骨中的髓,叫”骨胶。抛光以后,这些骨骰形成一个个不亮的原点,或成线状的不亮线纹存在于产品上,使产品不光滑、不平整、不美观。

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属于最常见珠宝(Jewel)之一。据清进士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

玉的英文名称为Jade,来源于西班牙侵略者,他们把由墨西哥掠夺来的玉起名为Piedabeijade,玉(ijade)是词的最后一个字。

中国是世界上开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广泛的国家。古书上记载很多,名称也很杂,如水玉、遗玉、佩玉、香玉、软玉等。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透闪石软玉玉块,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中国最著名的玉石是新疆和田玉,它和河南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和湖北的绿松石,称为中国的四大玉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69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